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


背景技术:

2.养蜂是一门科学技术,在蜂群的饲养中受气候、蜂种、病敌害及管理不当等因素,会造成蜂群飞逃严重。目前,因分蜂热引发蜂群飞逃的处理方法是:待分蜂团飞出蜂箱后,在蜂场附近的建筑物或树木上结团后,再进行收捕。
3.但常因收捕或发现不及时,导致分蜂群直接飞走。尤其在养蜂生产季节,更容易发生分蜂热造成蜂群飞逃,给养蜂生产忙中添乱;其它原因造成的飞逃蜂群,蜂群飞出箱外便直接飞走,使养蜂者无收捕机会,不仅使养蜂者的生产利益受损失,更严重的是蜂群的飞逃导致蜂种混杂,无法科学的保护好蜜蜂种质资源,同时造成蜂病传播迅速,严重阻碍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4.但在蜂群饲养中,国内外尚无科学有效的装置控制飞逃蜂群。因此亟需一种蜂群防飞逃的装置,用来科学的处理蜂群的飞逃并进行控制完成分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实现自动安全收捕飞逃蜂群,并控制完成分蜂,避免蜂病传播,保护蜜蜂种质资源。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包括:
7.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通过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区域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上方的第二开口;
8.通道,所述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并且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固接;
9.隔蜂机构,所述隔蜂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与所述框架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一隔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隔片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隔片的顶部固接有驱动气缸的活塞端;
10.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声音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声音传感器的探测端设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声音传感器和所述驱动气缸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区域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口内固设有巢门隔王片。
12.优选的,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且并排设置的滑杆、固定在所述滑杆底部的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滑杆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加强片,所述底座和所述加强片均与所述第一
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隔片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滑杆之间。
13.优选的,所述通道固接在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所述通道上开设有若干气孔;所述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设有第一组件;
14.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通道外的卡环、通过连接件铰接在所述卡环一端的第二隔片以及固接在所述卡环另一端的磁性阻隔件,所述磁性阻隔件和所述第二隔片磁性连接,并且均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第二隔片与所述磁性阻隔件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片的磁性连接端位于所述磁性阻隔件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片的最低点的高度小于所述磁性阻隔件最高点的高度。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片的底部两端固定有顶片,所述顶片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杆内,所述第一隔片上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条口,所述条口位于所述第一隔片的中下段。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片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底端与所述第一开口底端的距离。
17.优选的,所述通道内设有若干褶皱环组件,所述褶皱环组件包括沿所述通道内设置的大褶皱和与所述大褶皱交错排布的小褶皱。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常规状态下,第一隔片常处于提起状态,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开口打开且第二开口关闭,蜂王和蜜蜂可以通过第一开口自由出入第一区域;当需要分蜂时,蜂群内部发生混乱,蜂群大规模躁动使得第一区域内的声贝快速增高,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带动第一隔片落下,进而阻隔第一开口,同时打开第二开口,使得蜂王只能通过第二开口进入通道内,并爬过通道进入第二区域中,修造新脾后进行繁殖,进而实现自动安全收捕飞逃蜂群,并控制因分蜂造成逃蜂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第一区域;2、第二区域;3、巢门隔王片;4、通道;5、第一隔片;6、驱动气缸;7、声音传感器;8、控制器;9、滑杆;10、底座;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第四开口;15、加强片;16、气孔;17、卡环;18、第二隔片;19、磁性阻隔件;20、连接件;21、大褶皱;22、小褶皱;23、顶片;24、条口;2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参照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装置,包括箱体、通道4、隔蜂机构和控制组件,所述箱体包括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通过隔板25分隔,所述箱体优选为十框标准箱,并使用所述隔板25将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密封严实,所述第一区域1为蜂群原始繁殖区,并在其中放置若干巢脾;所述第二区域2为逃蜂收留区,优选的可以在其中放置一张巢础和一张蜜粉脾,并在所述蜜粉脾中加入逃蜂引诱剂,用于吸引逃蜂进入,所述第一区域1和所述第二区域2内放置巢脾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定;
28.所述第一区域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上方的第二开口12;
29.所述通道4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1和所述第二区域2之间,并且所述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2固接,所述第二开口12的尺寸与所述通道4相适配;
30.所述隔蜂机构包括框架组件和与所述框架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一隔片5,所述第一隔片5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和所述第二开口12之间,当所述第一隔片5沿所述框架组件落下时可以将所述第一开口11关闭,同时开启所述第二开口12,当第一隔片5沿所述框架组件提起时可以将所述第二开口12关闭,同时开启所述第一开口11,所述第一隔片5的顶部固接有驱动气缸6的活塞端,所述驱动气缸6的缸体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区域1的侧壁上;
31.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声音传感器7和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优选为单片机,所述声音传感器7的探测端设在所述第一区域1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所述声音传感器7和所述驱动气缸6电性连接;所述声音传感器7的具体型号、所述控制器8的具体型号以及电性连接的控制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2.常规状态下,所述第一隔片5常处于提起状态,所述第一区域1内的所述第一开口11打开且所述第二开口12关闭,蜂王和蜜蜂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1自由出入所述第一区域1;当需要分蜂时,蜂群内部发生混乱,蜂群大规模躁动使得所述第一区域1内的声贝快速增高,所述声音传感器7将声音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控制所述驱动气缸6带动所述第一隔片5落下,进而阻隔所述第一开口11,同时打开所述第二开口12,使得蜜蜂和蜂王只能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2进入所述通道4内,并经过所述通道4进入所述第二区域2中,修造新脾后进行繁殖,进而实现自动安全收捕飞逃蜂群,并控制完成分蜂。
33.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区域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开口13和第四开口14,所述第三开口13与所述第四开口14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开口14内固设有巢门隔王片3,所述巢门隔王片3现在蜂王仅能在所述第二区域2内活动,而其他蜜蜂均可通过所述巢门隔王片3出入所述第二区域2,所述第三开口13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开口12距离地面的高度,如此设置,迎合了蜜蜂的向上习性、蜂巢喜新厌旧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三型蜜的个体差异,在不限制其他蜜蜂自由进出的同时,可以使得外逃的蜂王自主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2进入所述通道4内,并通过所述第三开口13进入所述第二区域2内修建新脾进行繁殖,实现安全收捕。
34.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两个相对且并排设置的滑杆9、固定在所述滑杆9底部的底座10以及固定在所述滑杆9和所述底座10之间的加强片15,所述底座10和所述加强片15均与所述第一开口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隔片5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滑杆9之间,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第一开口11插接后,第一隔片5落下后可以将所述第一开口11完全阻隔开,避免蜂王外逃。
35.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通道4固接在所述第二开口12和所述第三开口13之间,所述通道4上开设有若干气孔16;所述通道4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一端设有第一组件;所述通道4的轴向和周向均开设有若干所述气孔16,如此设置,用于增加所述通道4的通风散热,避免蜂王和其他蜜蜂攀爬通道时因缺氧而产生伤亡,所述气孔16的直径小于4mm,不限制其他蜜蜂正常进出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蜂王通过所述气孔16逃逸。
36.参照图3

4,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通道4外的卡环17、通过连接件20铰接在所述卡环17一端的第二隔片18以及固接在所述卡环17另一端的磁性阻隔件19,所述卡环17为半圆形环状结构,所述卡环17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图中未标出)与所述连接件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0为扇形隔板,并且所述扇形的直径与所述通道4的内壁相适配;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第二隔片18通过所述连接件20一端的铰接轴铰接,使得所述第二隔片18可以在所述通道4内翻转,所述卡环1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图中未标出)与所述磁性阻隔件19固定连接,所述磁性阻隔件19和所述第二隔片18磁性连接,并且均设置在所述通道4内,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贯穿所述通道4,便于进行安装;
37.所述第二隔片18与所述磁性阻隔件19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隔片18的磁性连接端位于所述磁性阻隔件19远离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片18的最低点的高度小于所述磁性阻隔件19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二隔片18与所述磁性阻隔件19磁性吸合后,所述第二隔片18、所述磁性阻隔件19以及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通道4内壁之间的间隙均小于4mm;如此设置,当蜂王或者其他蜜蜂通过所述第一组件时,首先通过自身力量将所述第二隔片18与所述磁性阻隔件19撞开,并带动所述第二隔片18旋转,从而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当蜂王或者蜜蜂想要折返时,所述磁性阻隔件19将所述第二隔片18阻挡,无法向反方向开启,并且所述第二隔片18、所述磁性阻隔件19以及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通道4内壁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所述蜂王的体积,使得蜂王通过后无法折返,进而实现单向通行。
38.第一组件在安装时,首先将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第二隔片18通过所述连接件20一端的铰接轴铰接,再将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再将所述连接件20、所述第二隔片18以及所述第一连接杆放入所述通道4的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2一端的内壁中,并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道4上的螺孔,与放置在所述通道4外壁上的所述卡环17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调整所述连接件20和所述第二隔片18的位置,使得所述连接件20和所述第二隔片18均位于所述通道4的内壁横截面所在的平面上;再调整所述卡环17的位置,使得所述卡环17沿所述通道4外壁周向设置;然后将所述磁性阻隔件19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螺栓组件固接,并将所述磁性阻隔件19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置入所述通道4的内壁中,调整所述磁性阻隔件19的位置,使得所述磁性阻隔件19位于所述通道4的内壁横截面所在的平面上,与所述第二隔片紧贴设置,并且置于靠近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一端;再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道4上的螺孔,与放置在所述通道4外壁上的所述卡环17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即完成第一组件的安装,安装完成
后将再将所述通道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12固接即可。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隔片5的底部两端固定有顶片23,所述顶片2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杆9内,所述顶片23的高度优选为4mm,可避免第一隔片5下落时碾压造成蜜蜂的大量伤亡,所述第一隔片5上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条口24,所述条口24位于所述第一隔片5的中下段,所述条口24的宽度优选为4mm,如此设置,使得蜂王无法通过所述条口24,而其他蜜蜂均可以通过所述条口24自由进出。
40.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隔片5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的高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二开口12底端与所述第一开口11底端的距离,保证所述第一隔片5落下时可以完全阻挡所述第一开口11的同时,开启所述第二开口12,而所述第一隔片5提起时,可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11的同时,关闭所述第二开口12。
41.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通道4内设有若干褶皱环组件,所述褶皱环组件包括沿所述通道4内周向设置的大褶皱21和与所述大褶皱21交错排布的小褶皱22,如此设置,蜂王和蜜蜂进入所述通道4后便于爬行,避免蜂群逃蜂过程中挤伤蜂王,进而保证蜂王可以顺利进入所述第二区域2。
42.一种利用分蜂热扩繁蜂群的防飞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1)探测第一区域1内的声贝,并在第二区域2内预设巢脾;
44.2)当声贝超过预定值时,第一隔片5运动,使通道4与第一区域1连通,第一区域1内的蜂王及蜜蜂爬过通道4,并进入第二区域2内;
45.3)蜂王进入第二区域2后蜜蜂修造新脾进行繁殖,即自动收捕逃蜂成功。
46.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1)中,巢脾的数量为两张,任一张巢脾为蜜粉脾,另一张巢脾为巢础,所述蜜粉脾内放入逃蜂引诱剂。
47.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步骤2)中,当声贝未超过预定值时,蜂王和蜜蜂均可通过第一隔片5与第一开口11的间隙进出第一区域1。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