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现有技术中,污水除泥沉降装置都是向沉降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污水,然后静置待固液分离输出后才能继续加入污水,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沉降要求,导致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低;此外,大量污泥随着污水进入至污水处理设备内,长期使用下体积较大污泥会堵塞管道,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并且污泥会大量聚集在沉淀池底部,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污泥会堵塞管道,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到下设有静置室、过滤沉降室、集水室;
6.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污水进口,所述污水进口连通静置室,所述静置室底部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两端分别设有方形孔,两个所述方形孔内分别设有u形卡板,所述u形卡板下端连接在方形孔内,u形卡板的两侧壁前端连接在壳体内侧壁;所述静置室后侧壁的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静置室底部设有刮泥装置;
7.所述过滤沉降室内设有若干过滤柱;所述过滤沉降室底部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在壳体内侧壁;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与过滤柱相匹配的通孔,所述过滤柱一端连接在通孔内,另一端连接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正中心位置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贯穿壳体底部;
8.所述集水室一侧的侧壁设有排水口。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有防滑垫。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泥口、排泥管和排水口内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为合页状结构,所述第一隔板的左、右两端高度高于中间高度,所述第一隔板的前端高度高于后端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为漏斗状结构。
13.进一步地,所述刮泥装置包含丝杆、转向盘、刮泥板和支撑座;两个所述u形卡板之间设有滑动连接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与第一隔板滑动连接,所述刮泥板上贯穿螺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贯穿出静置室后侧壁连接有转向盘,所述丝杆另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座。
14.进一步地,所述丝杆贯穿出静置室后侧壁处设有密封圈。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盘在后侧壁的位置高度高于排泥口在后侧壁的位置高度;且转向盘与排泥口交错分布。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设有沉降室,将体积较大的污泥首先沉淀,通过刮泥装置,带动污泥,使其从排泥口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在装置内流动过程中造成堵塞;过滤沉降室内设有若干过滤柱,可有效分离水和污泥,处理速度快,不易堵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分离污水,不易堵塞,适于推广。
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泥口安装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截面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截面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泥板安装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为壳体、11为污水进口、13为支撑柱、14为防滑垫、2为静置室、21为u形卡板、22为第一隔板、23为方形孔、24为排泥口、25为第一控制阀、26为刮泥装置、261为丝杆、262为支撑座、263为刮泥板、264为转向盘、265为密封圈、3为过滤沉降室、31为过滤柱、33为排泥管、34为第二控制阀、35为第二隔板、36为通孔、4为集水室、41为排水口、42为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参考图1至图5,一种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从上到下设有静置室2、过滤沉降室3、集水室4;
30.壳体1顶部设有污水进口11,污水从污水进口11处流入;污水进口11连通静置室2,静置室2底部设有第一隔板22,第一隔板22两端分别设有方形孔23,方形孔23连通静置室2与过滤沉降室3;两个方形孔23内分别设有u形卡板21,u形卡板21下端连接在方形孔23内,u形卡板21的两侧壁前端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污水进入后首先沉淀大多数可沉淀物,然后水位上升到u形卡板21上端后,通过方形孔23流入过滤沉降室3进行下一步操作;静置室2后侧
壁的底部设有排泥口24,排泥口24内设有第一控制阀25,打开控制阀25后可由排泥口24向外输送污泥;静置室2底部设有刮泥装置26,刮泥装置26将底部沉积的污泥刮至排泥口24;刮泥装置26包含丝杆261、转向盘264、刮泥板263和支撑座262;两个u形卡板21之间设有滑动连接的刮泥板263,刮泥板263与第一隔板22滑动连接,刮泥板263上贯穿螺接有丝杆261,丝杆261一端贯穿出静置室2后侧壁连接有转向盘264,通过转动转向盘264让丝杆261转动,丝杆261另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支撑座262;
31.过滤沉降室3内设有若干过滤柱31,过滤柱31上有若干小孔,水进入过滤柱31,污泥留在外面,水通过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过滤沉降室3底部设有第二隔板35,第二隔板35为漏斗状结构,污泥会向第二隔板35的中心运动,不会沉积造成里面堵塞;第二隔板35连接在壳体1内侧壁;第二隔板35上设有与过滤柱31相匹配的通孔36,过滤柱31一端连接在通孔36内,另一端连接第一隔板22,水通过通孔36进入集水室;第二隔板35正中心位置设有排泥管33,排泥管33内设有第二控制阀34,排泥管33贯穿壳体1底部,下方沉积的污泥从排泥管33排出;
32.集水室4一侧的侧壁设有排水口41,排水口41内设有第三控制阀42;打开第三控制阀42,处理后的水从排水口41;壳体1底部设有四个支撑柱13,支撑柱13设有防滑垫14,稳固装置,不易滑动。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34.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使用前先检查装置各部,关闭第一控制阀25和第二控制阀34,打开第三控制阀42;然后接通污水,污水从污水进口11处流入至静置室2,沉淀部分杂质和污泥,水位升至u形卡板21上端后从方形孔23流至过滤沉降室3;过滤沉降室3的若干过滤柱31将水和污泥分开,污泥沿着第二隔板35向其中心流至排泥管33;水受重力的影响,在过滤柱31内向下运动,从通孔36流至集水室4,水从排水口41排出;
35.处理一段时间后,暂停污水流入,打开第一控制阀25和第二控制阀34;过滤沉降室3的污泥从排泥管排出;静置室2中,转动转向盘264,丝杆261驱动刮泥板263向排泥口24运动,带动污泥,使其从排泥口24排出;之后,反向转动丝杆261使刮泥板263恢复原来的位置,之后继续处理污水。
36.本实用新型的环保污水除泥沉降装置,设有沉降室,将体积较大的污泥首先沉淀,通过刮泥装置,带动污泥,使其从排泥口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在装置内流动过程中造成堵塞;过滤沉降室内设有若干过滤柱,可有效分离水和污泥,处理速度快,不易堵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分离污水,不易堵塞,适于推广。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