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塔吊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目前,塔吊施工设备分为两种:基于附着核心筒混凝土结构爬升式重型塔吊和基于地面式的固定施工塔吊。前者属于最近几年国内新研发的塔吊,后者属于传统施工塔吊。其中,爬升式塔吊是基于附着核心筒混凝土结构爬升式重型塔吊,爬升式具有高、大、重三个特点。
3.一般地,只有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才能使用爬升式塔吊,爬升式塔吊跟随楼层的增高不断向上爬升,在墙体浇筑混凝土时,爬升式塔吊依靠支撑腿依附在混凝土墙体洞口内进行受力,一台塔吊的总重量大概450t左右,塔吊筒支撑腿有4

8根,一根牛腿平均载荷在60

120t范围内。
4.然而,当支撑腿依附墙体洞口标高不一时,支撑腿的受力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当个别牛腿的压力过大时,极容易造成局部混凝土因受压过大而压碎,支撑腿结构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目前,爬升式塔吊尚未形成支撑腿结构受力状态的自我感知及风险预警。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爬升式塔吊在爬升过程中支撑腿结构的受力状态无法获知进而无法判断支撑腿受力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监测支撑腿承受的压力进而确保塔吊施工过程中支撑状态安全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
6.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设置在混凝土墙的牛腿洞口内,所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包括:
7.压力监测件;
8.至少两个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力监测件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监测件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伸缩组件和支撑板,所述伸缩组件一端与所述压力监测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通过所述伸缩组件能够调节所述支撑板与压力监测件之间的距离;
9.引线,一端与所述压力监测件连接,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螺柱套筒、伸缩螺柱和旋拧凸台,所述螺柱套筒与所述压力监测件连接,所述伸缩螺柱插设于所述螺柱套筒内并与所述螺柱套筒螺纹连接,所述旋拧凸台套设于所述伸缩螺柱。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位于伸缩螺柱的端部并与所述伸缩螺柱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伸缩螺柱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监测件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引线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压力监测件的侧表面,在所述引线的出口处设有保护罩。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的底部设有穿孔,所述引线自所述穿孔伸出所述保
护罩外。
1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压力监测件的相对两侧。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监测件为重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16.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当混凝土剪力墙浇筑完成后,清理牛腿洞口,确保牛腿洞口的底面平整,保证压力监测件的底面受力均匀。然后将压力监测件放置于牛腿洞口内,并使快插接口的方向朝下。然后通过调整伸缩组件,使两个支撑件的支撑板均抵靠在牛腿洞口内壁上,以保持压力监测件的位置稳定。当支撑腿伸进牛腿洞口内后,通过快插接口连接采集设备,将支撑腿的压力上传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支撑腿承受的压力,确保塔吊施工过程中支撑状态的安全性。当爬升式塔吊施工完成并准备爬升至下一高度时,通过伸缩组件将支撑板缩回,然后将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从牛腿洞口内取出,放置于下一施工层的牛腿洞口内。即,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能够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实施例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的俯视图;
19.图3为一实施例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20.图4为图2在a

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爬升式塔吊搁置施工过程中支撑腿承受的压力,判断支撑腿受力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混凝土结构受压是否安全,塔吊架体荷载重量是否均匀分配到各支撑腿上,进而确保塔吊施工过程中支撑状态的安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进行说明。
23.如图1

4所示,一实施例的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设置在混凝土墙的牛腿洞口2内,该爬升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包括压力监测件10、至少两个支撑件20和引线,两个支撑件20分别位于压力监测件10的相对两侧并与监测件连接,支撑件20包括伸缩组件22和支撑板24,伸缩组件22一端与压力监测件10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24连接,通过伸缩组件22能够调节支撑板24与压力监测件10之间的距离;引线一端与压力监测件10连接,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30。
24.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的使用方法是:当混凝土剪力墙浇筑完成后,清理牛腿洞口2,确保牛腿洞口2的底面平整,保证压力监测件10的底面受力均匀。然后将压力监测件10放置于牛腿洞口2内,并使快插接口30的方向朝下。然后通过调整伸缩组件22,使两个支撑件20的支撑板24均抵靠在牛腿洞口2内壁上,以保持压力监测件10的位置稳定。当支撑腿伸进牛腿洞口2内后,通过快插接口30连接采集设备,将支撑腿的压力上传监控平台,
实时监测支撑腿承受的压力,确保塔吊施工过程中支撑状态的安全性。当爬升式塔吊施工完成并准备爬升至下一高度时,通过伸缩组件22将支撑板24缩回,然后将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从牛腿洞口2内取出,放置于下一施工层的牛腿洞口2内。即,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能够重复使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25.在压力监测件10放在牛腿洞口2内以后,通过伸缩组件22能够使支撑板24靠近或远离压力监测件10。例如,通过伸缩组件22,可以使支撑板24远离压力监测件10,进而将支撑板24抵在牛腿洞口2的内壁上。当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使用完毕后,通过伸缩组件22,将支撑板24朝靠近压力监测件10的方向调节,进而使支撑板24远离牛腿洞口2的内壁,以便取出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
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组件22包括螺柱套筒220、伸缩螺柱222和旋拧凸台224,螺柱套筒220与压力监测件10连接,伸缩螺柱222插设于螺柱套筒220内并与螺柱套筒220连接,旋拧凸台224套设于伸缩螺柱222。通过螺柱套筒220和伸缩螺柱222可以调节伸缩组件22的总长度,并通过旋拧凸台224将螺柱套筒220与伸缩螺柱222的连接位置固定。
27.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位于伸缩螺柱222的端部并与伸缩螺柱222垂直连接,支撑板24与伸缩螺柱222的连接处位于支撑板24的中心位置。伸缩螺柱222一端插设于螺柱套筒220中,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是用于抵靠在牛腿洞口2的内壁上,防止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支撑板24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的形状为方形,伸缩螺柱222位于支撑板24的中心,以便能够在支撑板24抵靠在牛腿洞口2内壁上时,支撑板24所受的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伸缩组件22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可以是丝杆结构。
28.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压力监测件10呈长方体结构,两个支撑件20分别位于压力监测件10的相对两侧。即,支撑件20是位于牛腿洞口2的内壁与压力监测件10之间。更进一步地,两个支撑件20对称设置于压力监测件10的相对两侧,例如,两个支撑件20的伸缩螺柱222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保证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的位置更加稳定。
29.引线是用于将压力监测件10与外部的监控平台连接,从而能够将压力监测件10获取的数据向外传输。引线一端与压力监测件10连接,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30。引线与压力监测件10的连接为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快插接口30是用于与采集设备连接。采集设备可以是计算机。在本实施例中,引线的出口设置于压力监测件10的侧表面,在引线的出口处设有保护罩40。压力监测件10包括面向施工人员的前表面,引线设置于压力监测件10的前表面,以方便采集设备的接入。设置保护罩40可以避免引线受到破坏,保护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的安全性。保护罩40与压力监测件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焊接连接等,此处不做限定。保护罩40的形状也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将引线容纳在内即可,材质可以为塑料或者金属。
30.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40的底部设有穿孔,引线自穿孔伸出保护罩40外。将引线的端部伸出保护罩40外,即可以保护引线不受破坏,又可以方便外部采集设备的连接。当引线穿出保护罩40外后,将快插接口30与引线连接,并将快插接口30的方向朝下,以方便后续其它设备的连接。其中,快插接口30为本领域常用的快插接口30,此处不做限
定。
31.压力监测件10是用于测量施工过程中支撑腿所承受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压力监测件10为重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32.采用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能够给直接读取塔吊载重的大小,操作方法简单并且能够重复使用。此外,上述爬升式塔吊重量监测装置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
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