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0: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或康复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护理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长期卧床会使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而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病人身体受压部位很容易产生褥疮,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因此,为病人翻身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其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褥疮的形成,而且能够缓解病人长时间卧床的不适。而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来说,给病人翻身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
3.具有翻身功能的护理床是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不二之选,其能够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护理强度,改善病人的康复条件。目前,市面上翻身护理床的种类繁多,其翻身机构大多是采用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等不同床面旋转运动的方式来带动人体进行侧向翻身,这种外侧床面旋转的翻身方式主要存在翻身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因为病人大多躺卧在护理床的中间,而中间部分床面在翻身过程中不运动,因此会存在翻身不舒服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将病人向外侧的旋转床面方向移动来进行辅助翻身,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翻身效果。三分之一床面设计的翻身床也有中间床面翻转的结构形式,但中间床面的转动轴线位于护理床的中线上,这样就导致在翻身过程中,中间床面一侧抬起,而另一侧会相应下降,翻身后,病人被中间床面与下侧的床面夹于一个下沉的“v”形槽内,这种倾斜的床面使病人翻身后舒适性很差,并且翻身过程中床面向一侧下沉也会使病人缺乏安全感。并且,很多护理床由于翻身功能设计复杂、机构占用空间大等原因,往往会与护理床的抬背、屈腿功能产生干扰,很多翻身护理床索性取消了抬背、屈腿等护理床基本功能,或者以牺牲翻身角度和翻身面积为代价,致使翻身护理床在实际使用功能上被大大弱化,很多功能沦为产品宣传的噱头,华而不实。
4.基于现有翻身护理床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翻身动作更安全稳定、翻身效果更舒适可靠的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技术实现要素:

5.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翻身护理床存在翻身效果不理想、舒适性差、以及结构设计复杂易产生运动干涉等不足,提供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翻转框架设于护理床的外框架中间位置,翻转框架通过托辊支撑在外框架的转动定位槽上,在翻身运动过程中,控制一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不动作,另一组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在翻身过程中,翻转框架的一侧高度基本不变,翻身动作更加安全稳定,且翻转框架带动病人整体进行翻身,翻身更加舒适;并且,翻身结构设
计简单紧凑,两组翻身驱动机构控制方便,不会与护理床的抬背、屈腿等功能产生干扰。
7.2.技术方案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9.本发明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包括外框架、翻转框架和翻身驱动机构,所述的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同轴设置的转动定位槽,所述的翻转框架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与外框架上的转动定位槽相配合的托辊,所述的翻转框架通过托辊支撑在外框架的转动定位槽上,且翻转框架位于外框架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翻身驱动机构在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且两组翻身驱动机构分别位于翻转框架的左右两侧底部;每组所述的翻身驱动机构均包括翻身顶升驱动器和安装架,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通过安装架与外框架相铰接,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翻转框架相铰接,且每组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翻转框架的铰接转动轴线均与对应侧的托辊的轴线相重合;或者,每组所述的翻身驱动机构均包括翻身顶升驱动器和安装架,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通过安装架与外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的驱动端设有顶升辊,所述的翻转框架上固设有与顶升辊滑动配合的滑槽轨,且在翻转框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的顶升辊的轴线与对应侧的托辊的轴线相重合;
10.在向护理床一侧翻身运动时,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不动作,另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转动定位槽为设于支撑座上的u形槽,所述的支撑座固定于外框架两端的框架横梁上。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框架的一端固定设有支撑横梁,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支撑横梁上。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为电动推杆。
14.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包括上述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和设于护理床翻身机构上的床板组件,所述的外框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底部框架上,所述的翻转框架上设有抬背驱动机构和屈腿驱动机构,所述的床板组件包括依次铰接在一起的背部支撑床板、中间固定床板、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所述的背部支撑床板、中间固定床板、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均由中间床板和铰接在中间床板左右两侧的侧边床板组成,所述的中间固定床板的中间床板固定于翻转框架的中部,所述的背部支撑床板、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的中间床板分别支撑在翻转框架上,所述的中间固定床板、背部支撑床板、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的对应侧边床板分别支撑在外框架上,所述的抬背驱动机构位于背部支撑床板的底部,所述的屈腿驱动机构位于大腿支撑床板的底部。
1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抬背驱动机构包括抬背驱动器、抬背翻转架和抬背推辊,所述的抬背翻转架的中部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上,所述的抬背驱动器的一端与翻转框架的中部相铰接,抬背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抬背翻转架靠内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的抬背推辊设于抬背翻转架靠外侧的一端,并与背部支撑床板的底部滚动配合;所述的屈腿驱动机构包括屈腿驱动器、屈腿翻转架和屈腿推辊,所述的屈腿翻转架的中部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上,所述的屈腿驱动器的一端与翻转框架的中部相铰接,屈腿驱动器的驱动端与屈腿翻转架靠内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的屈腿推辊设于屈腿翻转架靠外侧的一端,并与大腿支撑床板的底部
滚动配合。
16.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温罩组件,所述的保温罩组件包括支撑立柱、连接杆、合页连接板和罩体,所述的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轨,所述的支撑立柱在左右两根导轨上对称地竖向滑动设有若干组,且左右相对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通过顶部的连接杆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杆之间依次通过铰接的合页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的罩体罩设于各个支撑立柱和连接杆上,在外框架上方形成能够伸缩折叠的倒“凵”形保温罩。
1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保温罩组件的前端相连接的餐桌组件,所述的餐桌组件包括桌板升降机构、桌板和桌板升降驱动器,所述的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外框架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桌板安装于桌板升降机构的上部,所述的桌板升降驱动器设于桌板升降机构上,用于控制桌板升降机构带动桌板升降运动;所述的餐桌组件的后端与保温罩组件前端的合页连接板相连接。
1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桌板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的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通过滑块与对应侧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的桌板的前端与桌板升降机构的前端转动连接,桌板的后端搭在桌板升降机构的上部,所述的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滑块上还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导轨锁定连接的锁紧手柄。
1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框架上还设有位于背部支撑床板左右两侧的护栏组件,所述的外框架的前后两端还设有床头挡板;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臂、连接耳板、横拉杆和升降驱动器,所述的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各铰接有两根支撑臂,左右两侧相对的支撑臂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的连接耳板固定在连接杆的中部,前后两组支撑臂上的连接耳板通过横拉杆连接,前后两组支撑臂分别通过支撑板与外框架连接,所述的底部框架、横拉杆和两端的两组支撑臂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所述的升降驱动器的一端铰接在外框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拉杆上。
20.3.有益效果
2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22.(1)本发明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其包括外框架、翻转框架和翻身驱动机构,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同轴设置的转动定位槽,翻转框架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与外框架上的转动定位槽相配合的托辊,翻转框架通过托辊支撑在外框架的转动定位槽上,且翻转框架位于外框架的中间位置处,翻身驱动机构在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且两组翻身驱动机构分别位于翻转框架的左右两侧底部,翻转框架设于护理床的外框架中间位置,翻转框架通过托辊支撑在外框架的转动定位槽上,在翻身运动过程中,控制一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不动作,另一组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在翻身过程中,翻转框架的一侧高度基本不变,且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锁定在外框架上,翻身动作更加安全稳定,且位于护理床中间位置的翻转框架带动病人整体进行翻身,翻身也更加舒适;并且,翻身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两组翻身驱动机构控制方便,不会与护理床的抬背、屈腿等功能产生干扰;
23.(2)本发明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其转动定位槽为设于支撑座上的u形槽,支撑座固定于外框架两端的框架横梁上,转动定位槽能够与托辊转动配合,使翻身动作更加顺畅,能够有效减少翻身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并且承载能力大,能够满足不同体重的
患者使用;
24.(3)本发明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其外框架的一端固定设有支撑横梁,翻身顶升驱动器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支撑横梁上,便于翻身驱动机构在外框架上进行安装;
25.(4)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包括上述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和设于护理床翻身机构上的床板组件,外框架通过升降机构安装于底部框架上,翻转框架上设有抬背驱动机构和屈腿驱动机构,使护理床同时具有翻身、抬背和屈腿等功能,且各个功能互不干扰,在抬背或屈腿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翻身,使护理床的使用形态更加多样,能够满足病人各种卧姿的习惯,丰富了护理床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护理床的实用性;
26.(5)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抬背驱动机构和屈腿驱动机构均采用翻转架和推辊的结构形式,利用驱动器带动翻转架翻转,通过推辊带动对应的支撑床板运动,结构设计简单紧凑,抬背和屈腿动作稳定可靠;
27.(6)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还包括保温罩组件,保温罩组件包括支撑立柱、连接杆、合页连接板和罩体,能够在外框架上方形成能够伸缩的倒“凵”形保温罩,对于病人能够起到保温和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感,并且该保温罩组件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在不使用时能够简单地折叠至床尾部,不影响患者正常上下床等;
28.(7)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还包括与保温罩组件的前端相连接的餐桌组件,餐桌组件包括桌板升降机构、桌板和桌板升降驱动器,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外框架左右两侧的导轨滑动连接,桌板安装于桌板升降机构的上部,餐桌组件能够在护理床上前后滑动,方便桌板功能的使用,同时能够与保温罩组件联动,在不使用时也能够折叠至床尾部,使用时直接拉至身前即可,且桌面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使用简单灵活;
29.(8)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桌板升降机构为剪叉式升降机构,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通过滑块与对应侧的导轨滑动连接,桌板的前端与桌板升降机构的前端转动连接,桌板的后端搭在桌板升降机构的上部,桌板升降机构的下端滑块上还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导轨锁定连接的锁紧手柄,结构简单紧凑,升降和滑动运动稳定可靠,便于对桌板一定位置进行固定;
30.(9)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外框架上还设有位于背部支撑床板左右两侧的护栏组件,外框架的两端还设有床头挡板,利用护栏组件与床头挡板,能够有效防止病人滚落至床下,提高了护理床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未翻身状态);
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翻身状态);
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翻身状态);
3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省去床板组件状态);
38.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中保温罩组件和餐桌组件在外框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中保温罩组件和餐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中床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2.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43.1、外框架;1

1、支撑座;1

1a、转动定位槽;1

2、支撑横梁;1

3、导轨;1

4、支撑板;2、翻转框架;2

1、托辊;2

2、滑槽轨;3、翻身驱动机构;3

1、翻身顶升驱动器;3

2、安装架;3

3、顶升辊;4、底部框架;4

1、脚轮;5、升降机构;5

1、支撑臂;5

2、连接耳板;5

3、横拉杆;5

4、升降驱动器;6、床板组件;6

1、中间固定床板;6

2、背部支撑床板;6

3、大腿支撑床板;6

4、小腿支撑床板;7、保温罩组件;7

1、支撑立柱;7

2、连接杆;7

3、合页连接板;8、餐桌组件;8

1、桌板升降机构;8

1a、锁紧手柄;8

2、桌板;8

3、桌板升降驱动器;9、护栏组件;10、床头挡板;11、抬背驱动机构;11

1、抬背驱动器;11

2、抬背翻转架;11

3、抬背推辊;12、屈腿驱动机构;12

1、屈腿驱动器;12

2、屈腿翻转架;12

3、屈腿推辊。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45.[实施例1]
[0046]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包括外框架1、翻转框架2和翻身驱动机构3,外框架1和翻转框架2均为矩形框架结构,外框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同轴设置的转动定位槽1

1a,即转动定位槽1

1a在外框架1上设有四个,同侧的两个转动定位槽1

1a的轴线相重合,翻转框架2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与外框架1上的转动定位槽1

1a相配合的托辊2

1,托辊2

1可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2上,翻转框架2通过托辊2

1支撑在外框架1的转动定位槽1

1a上,且翻转框架2位于外框架1的中间位置处,这样,翻转框架2同侧的两个托辊2

1同轴构成托辊轴线m,翻转框架2能够绕一侧的托辊轴线m在对应侧的转动定位槽1

1a内翻转运动。翻身驱动机构3在外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且两组翻身驱动机构3分别位于翻转框架2的左右两侧底部;每组翻身驱动机构3均包括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和安装架3

2,翻身顶升驱动器3

1通过安装架3

2与外框架1相铰接,翻身顶升驱动器3

1的驱动端与翻转框架2相铰接,且每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的驱动端与翻转框架2的铰接转动轴线均与对应侧的托辊2

1的轴线相重合。在向护理床一侧翻身运动时,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3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不动作,另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3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2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这样,在翻身运动中,翻转框架2在翻身侧通过同侧的两个托辊2

1与外框架1对应侧的转动定位槽1

1a转动配合,同时不动作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对应侧的两个托辊2

1稳定限位在转动定位槽1

1a内,远离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向上推顶翻转框架2时,翻身顶升
驱动器3

1也随着翻转框架2的翻转而绕铰接点o产生一定角度的偏摆运动,形成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在翻身过程中,由于翻身顶升驱动器3

1与翻转框架2的铰接点在托辊轴线m上,因此翻转框架2的一侧高度基本不变,且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锁定在外框架1上,翻身动作更加安全稳定,且位于护理床中间位置的翻转框架2带动病人整体进行翻身,翻身也更加舒适;并且,翻身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两组翻身驱动机构控制方便,不会与护理床的抬背、屈腿等功能产生干扰。
[0047]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转动定位槽1

1a为设于支撑座1

1上的u形槽,支撑座1

1固定于外框架1两端的框架横梁上,支撑座1

1在外框架1的两端可各设置两个,每个支撑座1

1上均设置一个u形槽,u形槽的底部直径与托辊2

1的直径相适配,对应的托辊2

1支撑在转动定位槽1

1a内更加稳定可靠,使翻身动作更加顺畅,能够有效减少翻身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并且承载能力大,能够满足不同体重的患者使用。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翻身驱动机构3的安装,在外框架1的一端上固定设有支撑横梁1

2,翻身顶升驱动器3

1通过安装架3

2安装于支撑横梁1

2上,便于翻身驱动机构3在外框架1上进行安装。另外,上述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优选为电动推杆,控制方便,承载能力强。
[0048]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包括上述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和设于护理床翻身机构上的床板组件6,外框架1通过升降机构5安装于底部框架4上,使护理床具有高度升降功能,翻转框架2上设有抬背驱动机构11和屈腿驱动机构12,使护理床具有抬背和屈腿功能;如图11所示,床板组件6包括依次铰接在一起的背部支撑床板6

2、中间固定床板6

1、大腿支撑床板6

3和小腿支撑床板6

4(图11中仅示出了床板的框体结构),背部支撑床板6

2、中间固定床板6

1、大腿支撑床板6

3和小腿支撑床板6

4均由中间床板和铰接在中间床板左右两侧的侧边床板组成,中间固定床板6

1的中间床板固定于翻转框架2的中部,背部支撑床板6

2、大腿支撑床板6

3和小腿支撑床板6

4的中间床板分别支撑在翻转框架2上,中间固定床板6

1、背部支撑床板6

2、大腿支撑床板6

3和小腿支撑床板6

4的对应侧边床板分别支撑在外框架1上,抬背驱动机构11位于背部支撑床板6

2的底部,屈腿驱动机构12位于大腿支撑床板6

3的底部。在翻身时,翻转框架2绕一侧转动抬起,此时床板组件6中的中间床板随翻转框架2转动,中间床板抬起一侧的侧边床板在挡块作用下呈基本水平状,中间床板未抬起一侧的侧边床板依然保持在外框架1上,这样,躺在中间床板上的病人整体翻身运动,中间床板未抬起一侧的侧边床板对病人起到支撑作用,使病人翻身更加彻底,且翻身舒适。且在翻转框架2转动过程中,抬背驱动机构11和屈腿驱动机构12随翻转框架2一起运动,在抬背或屈腿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翻身,使护理床的使用形态更加多样,能够满足病人各种卧姿的习惯,丰富了护理床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护理床的实用性。
[0049]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抬背驱动机构11和屈腿驱动机构12的结构原理与现有护理床类似。具体地,抬背驱动机构11包括抬背驱动器11

1、抬背翻转架11

2和抬背推辊11

3,抬背翻转架11

2的中部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2上,抬背驱动器11

1的一端与翻转框架1的中部相铰接,抬背驱动器11

1的驱动端与抬背翻转架11

2靠内侧的一端相铰接,抬背推辊11

3设于抬背翻转架11

2靠外侧的一端,并与背部支撑床板6

2的底部滚动配合。屈腿驱动机构12包括屈腿驱动器12

1、屈腿翻转架12

2和屈腿推辊12

3,屈腿翻转架12

2的中部转动安装于翻转框架2上,屈腿驱动器12

1的一端与翻转框架2的中部相铰接,
屈腿驱动器12

1的驱动端与屈腿翻转架12

2靠内侧的一端相铰接,屈腿推辊12

3设于屈腿翻转架12

2靠外侧的一端,并与大腿支撑床板6

3的底部滚动配合。上述的抬背驱动器11

1和屈腿驱动器12

1优选为电动推杆,抬背驱动器11

1与翻转框架2的铰接点、抬背驱动器11

1与抬背翻转架11

2的铰接点、以及抬背翻转架11

2与翻转框架2的铰接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抬背驱动器11

1伸缩运动时即可带动抬背翻转架11

2转动,利用抬背推辊11

3带动背部支撑床板6

2向上抬起。屈腿驱动机构12的结构原理与抬背驱动机构1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抬背驱动机构11和屈腿驱动机构12均采用翻转架和推辊的结构形式,利用驱动器带动翻转架翻转,通过推辊带动对应的支撑床板运动,结构设计简单紧凑,抬背和屈腿动作稳定可靠。
[0050]
接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还包括保温罩组件7,保温罩组件7包括支撑立柱7

1、连接杆7

2、合页连接板7

3和罩体,外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轨1

3,支撑立柱7

1在左右两根导轨1

3上对称地竖向滑动设有若干组,且左右相对的两根支撑立柱7

1之间通过顶部的连接杆7

2相连接,相邻的连接杆7

2之间依次通过铰接的合页连接板7

3相连接,罩体罩设于各个支撑立柱7

1和连接杆7

2上,在外框架1上方形成能够伸缩折叠的倒“凵”形保温罩,对于病人能够起到保温和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感,并且该保温罩组件7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在不使用时能够简单地折叠至床尾部,不影响患者正常上下床等。具体地,上述的导轨1

3可采用光杆导轨结构,每根支撑立柱7

1的底端均设于与上述的导轨1

3滑动配合的滑动套,在连接杆7

2的连接作用下,使支撑立柱7

1保持竖直滑动,滑动稳定可靠。合页连接板7

3由两片中间合页连接的平板构成,在保温罩组件7折叠过程中,合页连接板7

3能够竖向折叠起来,在展开过程中,合页连接板7

3能够水平展开,并且对罩体能够起到很好地支撑作用,使保温罩组件7能够稳定伸展开。该保温罩组件7可采用手动控制,通过前后拉动即可实现罩体的展开或折叠。上述的罩体可采用软质的保温布,罩体设于各个支撑立柱7

1和连接杆7

2上,亦可与合页连接板7

3相连接,随支撑立柱7

1移动而呈波浪折叠状态。
[0051]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还包括与保温罩组件7的前端相连接的餐桌组件8,餐桌组件8包括桌板升降机构8

1、桌板8

2和桌板升降驱动器8

3,桌板升降机构8

1的下端与外框架1左右两侧的导轨1

3滑动连接,桌板8

2安装于桌板升降机构8

1的上部,桌板升降驱动器8

3设于桌板升降机构8

1上,用于控制桌板升降机构8

1带动桌板8

2升降运动;餐桌组件8的后端与保温罩组件7前端的合页连接板7

3相连接。餐桌组件8能够在护理床上前后滑动,方便桌板功能的使用,同时能够与保温罩组件7联动,在不使用时也能够折叠至床尾部,使用时直接拉至身前即可,且桌面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使用简单灵活。进一步地,上述的桌板升降机构8

1为剪叉式升降机构,由两根中间铰接成x形的支撑杆组成,桌板升降机构8

1的下端通过滑块与对应侧的导轨1

3滑动连接,即两根支撑杆的下端均铰接有滑块,桌板8

2的前端与桌板升降机构8

1的前端转动连接,即与其中一根支撑杆铰接在一起,桌板8

2的后端搭在桌板升降机构8

1的上部,左右两侧的支撑杆顶部可采用光杆连接,桌板8

2后端即可搭在位于支撑杆顶部的光杆上,这样可使桌板8

2也能够转动翻转,方便桌板8

2的折叠。桌板升降机构8

1的下端滑块上还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导轨1

3锁定连接的锁紧手柄8

1a,在餐桌组件8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通过转动锁紧手柄8

1a即可将滑块与对应的导轨1

3锁紧或松开,进而能够方便餐桌组件8和保温罩组件7
的位置固定或折叠,使用更加稳定灵活。上述的桌板升降驱动器8

3也优选采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可设于两根支撑杆或支撑杆与另一根支撑杆的滑块之间,通过控制桌板升降驱动器8

3伸缩运动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桌板升降机构8

1的高度,控制简单方便。
[0052]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框架1上还设有位于背部支撑床板6

2左右两侧的护栏组件9,该护栏组件9可采用现有护理床上的手动升降护栏,能够防止病人在翻身或抬背状态下从床上跌落。外框架1的前后两端还设有床头挡板10,该床头挡板10与外框架1也可采用可拆式连接。利用护栏组件与床头挡板,能够有效防止病人滚落至床下,提高了护理床的使用安全性。如图10所示,上述的升降机构5包括支撑臂5

1、连接耳板5

2、横拉杆5

3和升降驱动器5

4,底部框架4的左右两侧各铰接有两根支撑臂5

1,左右两侧相对的支撑臂5

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耳板5

2固定在连接杆的中部,前后两组支撑臂5

1上的连接耳板5

2通过横拉杆5

3连接,前后两组支撑臂5

1分别通过支撑板1

4与外框架1连接,底部框架4、横拉杆5

3和两端的两组支撑臂5

1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升降驱动器5

4的一端铰接在外框架1上,另一端铰接在横拉杆5

3上。该升降驱动器5

4优选为电动推杆,升降驱动器5

4伸缩运动即可带动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改变高度状态,进而实现护理床的高度调节,使护理床使用更加方便。此外,在底部框架4的四个角处还设有脚轮4

1,该脚轮4

1优选具有自锁功能,方便护理床的移动和定位。
[0053]
[实施例2]
[0054]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0055]
本实施例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其每组翻身驱动机构3均包括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和安装架3

2,翻身顶升驱动器3

1通过安装架3

2与外框架1固定连接,翻身顶升驱动器3

1的驱动端设有顶升辊3

3,翻转框架2上固设有与顶升辊3

3滑动配合的滑槽轨2

2,且在翻转框架2处于水平状态时,顶升辊3

3的轴线与对应侧的托辊2

1的轴线相重合。具体地,翻身顶升驱动器3

1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通过安装架3

2固定于外框架1的支撑横梁1

2上,在翻身顶升驱动器3

1的驱动端可设置一根芯轴,芯轴两端各设置一个滚动轴承作为顶升辊3

3,滑槽轨2

2固定于翻转框架2的底部,滑槽轨2

2可由两根平行且槽口相对的c形槽钢组成,翻身顶升驱动器3

1驱动端的两个顶升辊3

3分别位于对应侧的c形槽钢内,能够在滑槽轨2

2内稳定滑动。在向护理床一侧翻身运动时,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3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不动作,另一侧的翻身驱动机构3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2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在翻身运动中,翻转框架2在翻身侧通过同侧的两个托辊2

1与外框架1对应侧的转动定位槽1

1a转动配合,同时不动作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对应侧的两个托辊2

1稳定限位在转动定位槽1

1a内,远离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向上推顶翻转框架2时,翻身顶升驱动器3

1驱动端的顶升辊3

3与滑槽轨2

2滑动改变推顶位置,形成如图5所示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在翻身过程中,由于在翻转框架2处于水平状态时,顶升辊3

3的轴线与对应侧的托辊2

1的轴线相重合,因此翻转框架2的一侧高度基本不变,且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3

1将翻转框架2锁定在外框架1上,翻身动作更加安全稳定,且位于护理床中间位置的翻转框架2带动病人整体进行翻身,翻身也更加舒适。
[0056]
本发明的一种双侧驱动的护理床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其在翻身运
动过程中,控制一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不动作,另一组的翻身驱动机构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向上顶起,使翻转框架绕翻身侧的托辊轴线m翻转运动,在翻身过程中,翻转框架的一侧高度基本不变,且翻身侧的翻身顶升驱动器将翻转框架锁定在外框架上,翻身动作更加安全稳定,且位于护理床中间位置的翻转框架带动病人整体进行翻身,基本上不再需要进行辅助翻身,,翻身也更加舒适;并且,翻身结构设计简单紧凑,两组翻身驱动机构控制方便,不会与护理床的抬背、屈腿等功能产生干扰。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同时具有翻身、抬背和屈腿等功能,且各个功能互不干扰,在抬背或屈腿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翻身,使护理床的使用形态更加多样,能够满足病人各种卧姿的习惯,丰富了护理床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护理床的实用性。
[005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5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0059]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