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驱痛膏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驱痛膏
一、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2.(一)组成
3.一种驱痛膏由全蝎、蜈蚣、壁虎、丁香、没药、血竭、乳香、制川乌、制草乌、川芎、地龙、土鳖虫、苏木、红花、丹参、冰片、三七、细辛、桑寄生、土茯苓、独活、伸筋草、生地黄、当归、白芷、重楼、黄芪、骨碎补、淫羊藿、千年健、杜仲、海风藤、牛膝、白术、肉桂、苍术、党参、茯苓、秦艽、大黄、银花、苦参、地肤子、海螵蛸、黄连、黄芩、黄柏、仙鹤草、威灵化、蕲蛇、刺五加、续断、熟地黄、透骨草、五香血腾、赤芍、红丹、麻油组成。
4.(二)功效
5.散结软坚、熄风止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温经除痛、强筋健骨、补肾消肿、除风祛湿、散寒。
6.(三)主治
7.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筋膜炎。
8.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9.腰椎间盘突出是因支撑腰椎间盘的腰背肌肉经络堵塞,气滞血瘀、累伤等造成腰椎间盘内压力过大而致使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而成病,此病为四种类型。
10.结节型
11.髓核经上下络板软骨的裂隙进椎体松质骨内,主要症状是腰痛。
12.膨出(隆)型
13.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主要症状是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麻木,疼痛。
14.突出型
15.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菜花状,主要症状同膨出型。
16.脱垂游离型
17.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主要症状,腰痛,一侧或侧下肢放射麻木,疼痛,大小便失控,下肢瘫痪。
18.本发明具有散结软坚,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除痛之功效,能使支撑腰椎间盘的腰背肌肉恢复正常,致使突出的髓核组织复位并恢复正常,所以本发明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9.2、治疗颈椎病
20.颈椎病是因支撑颈椎项背肌肉经络堵塞气滞血瘀形成僵硬拘紧导致颈椎变形所致,颈椎变形压迫颈椎神经,血管造成患者头痛,头晕,颈椎疼痛,手肢发麻等。本发明具有
软坚散结,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等功效,能消除支撑颈椎项背肌肉僵硬拘紧,恢复支撑颈椎背肌肉的正常功能,使已变形的颈椎也逐步恢复正常。所以本发明可以治疗颈椎病。
21.3、治疗膝关节疼痛
22.膝关节疼痛是因人体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气滞血瘀,经络堵塞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导致,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红、肿、热、痛。本发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除痛之功能。所以本发明可以治疗膝关节疼痛。
23.4、治疗筋膜炎
24.筋膜炎是因人体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等引起,有嗜酸性筋膜炎,筋膜炎等,主要症状表现为肿痛。本发明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除风祛湿,温经除痛,消肿散寒之功能,所以本发明可以治疗筋膜炎。
25.本发明由56位中草药熬制而成膏的外用药,使用方便简单无副作用。
四、

技术实现要素:

26.(一)发明目的:
27.1、本发明能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筋膜炎患者消除痛苦。
28.2、本发明为外用药,无副作用,解决了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筋膜炎患者内服中药和内服西药副作用大的问题。
29.3、本发明是由56位中草药熬制而成膏的外用药,使用方便简单,无副作用。
30.(二)发明介绍:
31.1、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
32.本发明由由全蝎、蜈蚣、壁虎、没药、血竭、乳香、制川乌、制草乌、冰片、三七、细辛、生地黄、熟地黄、续断、海螵蛸、白芷、重楼、骨碎补、淫羊藿、蕲蛇、千年健、杜仲、海风藤、刺五加、牛膝、白术、肉桂、苍术、党参、茯苓、秦艽、威灵仙、赤芍各5

25克,独活、透骨草、桑寄生、五香血藤、伸筋草、土茯苓、当归、苏木、黄芪、川芎、地龙、土鳖虫、红花、丹参、苦参、地肤子、黄连、黄芩、黄柏、仙鹤草、大黄、银花、独活各15

40克,红丹,麻油各适量熬制成膏而成的外用膏药。
33.先将全蝎、蜈蚣、壁虎、三七、丁香打成粉和冰片,血蝎一起放置一边,其余药材混合好,将麻油加温热后放入药材,用文火熬制约4小时后加热到260℃过滤去药渣,下红丹成膏倒入备好冷水中浸泡10

15天,每日换水,然后加热药膏加入全蝎、蜈蚣、壁虎、三七、丁香、冰片、血蝎细药粉搅拌摊涂即可。
34.2、各药物功效:
35.全蝎:
36.辛、平、入肝经。
37.解毒散结、通经止痛、熄风止痉、治疗中风瘫痪、风湿顽痹、疮痈肿毒。
38.蜈蚣:
39.辛、温、入肝经。
40.解毒散结、通经止痛、熄风止痛、治疗中风瘫痪、风湿顽痹、疮痈肿毒。
41.壁虎:
42.咸、寒、入肝经。
43.解毒散结、通经止痛、熄风止痉、祛风定惊、治疗中风瘫痪、历节风痛、痹病恶疮。
44.没药:
45.苦、平、入肝、心、脾经
46.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治疗瘀血痛、疮疡溃破久不收口。
47.血竭:
48.甘、咸、平、入肝、心经。
49.行瘀止痛、解毒敛疮、生肌,治疗瘀滞作痛、创伤出血、溃疡疮面久不愈合。
50.乳香:
51.辛、苦、温、入肝、心、脾经。
52.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治疗风湿顽痹、跌打损伤、血瘀疼痛、筋脉拘挛、疮疡溃破久不收口。
53.制川乌:
54.辛、苦、热、入肝、心、肾、脾经
55.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麻木。
56.制草乌:
57.辛、苦、热、入肝、心、肾、脾经
58.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麻木。
59.丁香:
60.辛、温、入脾、胃、肾经。
61.温中助阳、止痛。
62.川芎:
63.辛、温、入肝、胆、心包经。
64.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寒痹筋挛、跌打肿伤。
65.地龙:
66.咸、寒、入肝、肺、膀胱经。
67.活络通经、清热熄风、络络通痹,治疗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68.土鳖虫:
69.咸、寒、入肝经。
70.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治疗跌打肿伤、筋伤骨折、瘀血肿痛、症瘕痞块。
71.苏木:
72.甘、咸、微辛、平、入肝、心、脾经。
73.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治疗肢体瘀血疼痛、跌打损伤。
74.红花:
75.辛、微温、入肝、心经。
76.活血祛瘀通经、治疗瘀血作痛,跌打损伤。
77.丹参:
78.苦、微寒、入肝、心包、心经。
79.活血祛瘀、凉血消痛、治疗肢体瘀血疼痛、痛肿疮毒、解毒敛疮。
80.冰片:
81.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
82.清热消炎止痛、治疗中风
83.三七:
84.甘微苦湿、入肝胃经
85.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治疗瘀血刺痛、跌打肿伤
86.细辛:
87.辛温、入肺、肾经
88.祛风散寒、止痛、治疗身痛、风湿痛
89.桑寄生:
90.苦平、入肝、肾经
91.祛风湿、补肝肾、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92.土茯苓
93.甘淡平、入肝、胃经
94.利湿通络、治疗筋骨挛痛
95.独活:
96.辛苦微湿、入肾、膀胱经
97.祛风胜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
98.伸筋草:
99.苦辛温、入肝经
100.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疗风寒、湿痹、关节肿痛、筋脉拘急、跌打损伤
101.生地黄:
102.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103.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04.当归:
105.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106.活血止痛、治疗瘀滞作痛
107.白芷:
108.辛温、入肺胃经
109.祛风除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治疗疼痛疮疡
110.重楼:
111.苦微寒、入肝经
112.清热解毒、熄风止痛、治疗热毒疮
113.黄芪:
114.甘微温、入脾、肺经
115.利肛消肿、升阳举阴、治疗血痹
116.骨碎补:
117.苦温、入肝、肾经
118.补肾、接骨、活血、治疗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肾虚、跌打损作、瘀肿疼痛、筋断骨折
119.淫羊藿:
120.辛甘温、入肾、肝经
121.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治疗风湿痹痛、瘫痪麻木
122.杜仲:
123.甘温、入肝、肾经
124.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肾虚、腰痛、足膝瘘软
125.海风藤:
126.辛苦微温、入肝经
127.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腰疼痛、跌打损伤疼痛
128.千年健:
129.苦辛温、入肝、肾经
130.祛风湿、健筋骨、治疗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
131.牛膝:
132.苦、酸、平、入肝、肾经
133.活血祛瘀、补肝肾、治疗腰膝酸痛、下肢拘挛
134.白术:
135.苦甘温、入脾、胃经
136.补脾燥湿、利水
137.肉桂:
138.辛、甘、大热、入肾、心、脾、肝经
139.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治疗寒痹腰痛
140.苍术:
141.辛苦温、入脾、胃经
142.燥湿祛风、除湿、治疗湿热痹痛
143.党参:
144.甘平、入脾、肺经
145.补中益气、治疗气血亏、体倦无力
146.茯苓:
147.甘淡平、入心、肺、脾、膀胱经
148.利水渗湿、治疗水肿
149.秦艽:
150.苦辛微寒、入胃、肝、胆、经
151.祛风湿、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筋脉挛急
152.大黄:
153.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154.活血祛瘀、治疗跌打伤痛
155.银花:
156.甘寒、入肺、胃、心、脾、大肠经
157.清热解毒、治疗疔疮疽肿
158.苦参:
159.苦寒、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160.清热燥湿、治疗湿热疮毒
161.地肤子:
162.苦寒、入膀胱经
163.清热利尿、除湿、治疗跌打损伤
164.海螵蛸:
165.苦寒、入膀胱经
166.止痛、接骨、骨缺损修复
167.黄连:
168.苦寒、入肺、胆、胃、大肠经
169.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无名肿毒
170.黄芩:
171.苦寒、入肺、胆、胃、大肠经
172.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疮疡肿毒
173.黄柏:
174.苦寒、入肾、膀胱、大肠经
175.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足膝肿痛
176.仙鹤草:
177.苦、涩、平、入心肝经
178.收剑止血、补、治疗脱力劳伤
179.威灵仙:
180.辛、咸、湿、入膀胱经
181.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紧、屈伸不利
182.靳蛇:
183.甘咸温、入肝、肾经
184.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治疗风湿性关节酸痛、四肢麻骨神经痛甘平、入肾经
185.坚筋强骨、治疗关节疼痛
186.续断:
187.微温苦、辛、入肝肾经
188.补肝肾、强筋骨、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筋伤骨折
189.熟地黄:
190.甘微温、入肝、肾经
191.滋阴补血、治疗腰膝痿弱
192.透骨草:
193.辛温、入肝、肾经
194.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挛缩、腰部扭伤、瘫痪
195.五香血藤:
196.酸湿、入肝、肺胃经
197.舒筋活血、理气止痛、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劳伤、风湿腰痛、关节酸痛
198.赤勺:
199.苦微寒、入肝经
200.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
201.3、功能:
202.散结软坚、熄风止痉、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温经除痛、强筋健骨、补肾消肿、除风祛湿、散寒。
203.4、治疗:
204.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筋膜炎。
205.5、使用方法:
206.此药为外用膏药,将膏药贴于患处,早上贴,晚上撕下即可。
207.6、贮藏:
208.密封置阴凉处,勿近明火,勿受热。
209.7、注意事项:
210.①
、贴药后如发现皮肤过敏,撕下膏药即可。
211.②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212.8、禁忌:
213.①
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14.②
使用本品时切勿触及口腔、眼睛等黏膜,皮肤破溃处忌用。
215.③
孕妇禁用。
216.(三)有益效果
217.1、本发明主治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疼痛、筋膜炎。
218.2、本发明为中草药用红丹、麻油熬制膏而成为外用膏药,使用方便简单无副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