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00: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泡茶器领域,尤其涉及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


背景技术:

2.茶文化在国内源远流长,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也养成饮茶的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渐增加的对茶汤的饮用需求,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泡茶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对水箱自动加水并加热,然后将煮沸后的热水送入放置有茶叶的茶壶中实现泡茶的自动化。这种设计使用户泡茶更方便,但由于每泡茶的水量、水温、浸泡时间等都由人工控制,以至每道茶汤的颜色和口感等都会因用戶操作、感觉等差异而有所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能对茶壶及茶叶身份进行识别,对泡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及监测,以确保每道原叶茶汤的质量一致性,为每位品茶者以同样的茶叶品尝出同样口感的茶汤。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包括有加热水箱、茶壶、公道杯、茶汤输出阀和控制模块;加热水箱的进水口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加热水箱内的流体可流入茶壶内部;茶壶内的流体可流入公道杯内部;公道杯的出水口与茶汤输出阀的进水口连通;加热水箱和茶汤输出阀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6.加热水箱中的冷水被加热沸腾后,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使加热水箱中的热水进入茶壶内部;茶壶内部储存有事前添加的茶叶,热水通过与茶叶浸泡转化为茶汤;茶壶中的茶汤流入公道杯中贮存,用户可通过控制模块打开茶汤输出阀获得茶汤。
7.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进水阀,进水阀设置于加热水箱的进水口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的管路中,进水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加热水箱设置有加热模块和热水温度检测模块,加热水箱的加热模块和热水温度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加热水箱还包括有清洗口,清洗口为可拆卸安装部件。
10.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茶汤贮存阀,茶汤贮存阀的进水口与茶壶的出水口连通,茶汤贮存阀的出水口与公道杯的进水口连通,茶汤贮存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注水阀,注水阀的进水口加热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注水阀的出水口朝下设置;茶壶放置于注水阀的出水口的下方,茶壶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致使从注水阀的出水口流出的流体可流入茶壶内部;注水阀设置有升降装置,致使注水阀可在竖直方向作上下运动;注水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升降装置包括有电机、主动轮、从动
轮、皮带和传动装置;主动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主动轮与从动轮呈上下设置,皮带安装于主动轮与和从动轮上;传动装置安装于皮带上,并设置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致使传动装置可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所述注水阀与传动装置连接固定,电机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升降装置还包括有滑轨,滑轨呈竖直设置;所述传动装置上安装有若干传动轮,各传动轮均安装在滑轨上且可在滑轨上沿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
14.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升降装置还包括有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第一接近开关与第一触发件位置对应,致使传动装置处于预定运动范围的最高点时第一触发件触发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与第二触发件位置对应,致使传动装置处于预定运动范围的最低点时第二触发件触发第二接近开关;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注水阀还包括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竖直方向被拉伸,致使注水阀拥有一个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
16.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公道杯设置有保温模块和茶汤温度检测模块;公道杯的保温模块和茶汤温度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7.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公道杯的保温模块包括有电热部件,电热部件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8.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公道杯的保温模块还包括有保温层,保温层包裹于公道杯的外表面。
19.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公道杯设置有液位检测模块,液位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0.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公道杯设置有防溢排液口,防溢排液口设置于公道杯的上部位置。
21.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包括有茶叶过滤部件,茶叶过滤部件放置于茶壶内部。
22.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包括有承托架,承托架放置于茶壶的内部,所述茶叶过滤部件放置于承托架中固定。
23.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包括有壶体、盖体和上锁部件,盖体盖合在壶体上,茶壶的进水口设置于盖体上,茶壶的出水口设置于壶体上;上锁部件使盖体保持与壶体的盖合状态。
24.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的壶体和盖体均采用紫砂材质。
25.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还包括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使茶壶保持固定状态,锁定装置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6.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茶壶还包括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安装于茶壶的进水口上。
27.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读写装置,茶壶包括有与读写装置匹配的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读写装置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读写装置为射频识别读卡器,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为射频识别标签。
28.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9.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净水装置,净水装置设置于进水阀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的管路中。
30.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还包括有废水收集槽,废水收集槽设置于茶汤输出阀的输出口的下方,致使茶汤输出阀可收集由茶汤输出阀的输出口流出的流体。
31.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控制模块为触摸显示屏控制面板。用户触摸点击控制模块的触摸显示屏上的电子按键,即可启动控制模块预设的程序指令,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开始对应的工序流程,使用户操作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更为方便智能。
32.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另一种方案,茶壶的壶体和盖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33.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另一种方案,茶壶的壶体和盖体均采用陶瓷材质。
34.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另一种方案,茶壶的壶体和盖体均采用玻璃材质。
35.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泡茶器相比,本发明能对茶壶及茶叶身份进行识别,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使读写装置读取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的茶叶信息更为方便和快速,并且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与茶壶一一对应,可跟踪追溯每个茶壶的茶叶配备、运输等情况,对泡茶过程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及监测,以确保每道原叶茶汤的质量一致性,为每位品茶者以同样的茶叶品尝出同样口感的茶汤;用户触摸点击控制模块的触摸显示屏上的电子按键,即可启动控制模块预设的程序指令,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开始对应的工序流程,使用户操作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更为方便智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泡茶预约,节省等待时间,泡茶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36.图1为实施例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立体结构图;
37.图2为实施例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主视图;
38.图3为图2的a

a方向的剖面结构图;
39.图4为实施例的注水阀和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40.图5为实施例的注水阀和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41.图6为实施例的注水阀和升降装置的左视图;
42.图7为实施例的注水阀和升降装置的右视图;
43.图8为实施例的茶壶的立体结构图(安装有密封装置状态时);
44.图9为实施例的茶叶过滤部件和承托架的结构图;
45.图10为实施例的公道杯的剖面结构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加热水箱;11

加热模块;12

热水温度检测模块;13

清洗口;2

进水阀;3

注水
阀;31

升降装置;311

电机;312

主动轮;313

从动轮;314

皮带;315

传动装置;3151

传动轮;316

滑轨;317

第一接近开关;318

第二接近开关;319

第一触发件;320

第二触发件;32

弹性部件;4

茶壶;41

茶叶过滤部件;42

承托架;43

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4

壶体;45

盖体;46

安装孔;47

锁定装置;48

密封装置;5

茶汤贮存阀;6

公道杯;61

保温模块;611

电热部件;612

保温层;62

茶汤温度检测模块;63

液位检测模块;631

茶汤液位电极;632

电极感应装置;64

防溢排液口;7

茶汤输出阀;71

茶汤输出口;8

控制模块;9

读写装置;100

净水装置;200

废水收集槽;300

机架;400

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如图1至图10为实施例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包括有加热水箱1、茶壶4、公道杯6、茶汤输出阀7和控制模块8;加热水箱1的进水口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加热水箱1内的流体可流入茶壶4内部;茶壶4内的流体可流入公道杯6内部;公道杯6的出水口与茶汤输出阀7的进水口连通;加热水箱1和茶汤输出阀7均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
[005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1]
加热水箱1中的冷水被加热沸腾后,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使加热水箱1中的热水进入茶壶4内部;茶壶4内部储存有事前添加的茶叶,热水通过与茶叶浸泡转化为茶汤;茶壶4中的茶汤流入公道杯6中贮存,用户可通过控制模块8打开茶汤输出阀7获得茶汤。本发明可通过在空闲时段将茶汤贮存在公道杯6中以应对公共场所的用户数量较多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茶汤输出阀7还包括有茶汤输出口71,茶汤输出阀7的出水口通过软管与茶汤输出口71连通,用户通过控制模块8打开茶汤输出阀7,并从茶汤输出阀7的茶汤输出口71获取茶汤。
[0052]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进水阀2,进水阀2设置于加热水箱1的进水口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的管路中,进水阀2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进水阀2的开启或关闭,实现控制外部自来水管道中的冷水进入加热水箱1的时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对加热水箱1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工作。
[0053]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加热水箱1设置有加热模块11和热水温度检测模块12,加热水箱1的加热模块11和热水温度检测模块12均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热水温度检测模块12往控制模块8输送加热水箱1中的流体的温度状态,控制模块8根据加热水箱1中的流体的温度状态通过控制加热模块11实现控制加热水箱1的热水的输出温度,这样的设计可实现根据茶叶的品种使用相应温度的热水,以达到最佳口感。
[0054]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水箱1还包括有清洗口13,清洗口13为可拆卸安装部件。本实施例中清洗口13设置于加热水箱1的顶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加热水箱1的定期清洗。
[0055]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茶汤贮存阀5,茶汤贮存阀5的进水口与茶壶4的出水口连通,茶汤贮存阀5的出水口与公道杯6的进水口连通,茶汤贮存阀5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茶汤贮存阀5的开启或关闭,实现控制茶壶4中的茶汤进入公道杯6内部的时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由加热水箱1进入茶壶4的热水能更充分地转化为茶汤。
[0056]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注水阀2,注水阀2的进水口加热水箱1的出水口连通,注水阀2的出水口朝下设置;茶壶4放置于注水阀2的出水口的下方,茶壶4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致使从注水阀2的出水口流出的流体可流入茶壶4内部;注水阀3设置有升降装置31,致使注水阀3可在竖直方向作上下运动;注水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在控制模块8打开注水阀3前,控制模块8控制升降装置31使注水阀3往下运动,致使注水阀3的出水口伸入茶壶4,然后打开注水阀3;当热水充满茶壶4后控制模块8关闭注水阀3并控制升降装置31将注水阀3复位至初始位置。这样的设计可防止热水暴露在外部空间,既可防止热水溅射到人体上,提高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安全性,也可减少热水的热量流失,从而更好控制茶壶4内的热水温度,提高茶汤的口感。同时这样的设计茶壶4可方便地拆卸,使茶壶4更换茶叶和清洗更为方便。
[0057]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至图7所示,升降装置31包括有电机311、主动轮312、从动轮313、皮带314和传动装置315;主动轮312安装在电机311的输出端,主动轮312与从动轮313呈上下设置,皮带314安装于主动轮312与和从动轮313上;传动装置315安装于皮带314上,并设置于主动轮312与从动轮313之间,致使传动装置315可在主动轮312与从动轮313之间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所述注水阀3与传动装置315连接固定,电机311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在升降装置31工作时,主动轮312在电机311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从而带动皮带314运动,同时皮带314带动从动轮313作旋转运动;由于传动装置315安装在皮带314上,传动装置315在皮带314的带动下可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由于传动装置315与注水阀3连接固定,从而通过控制模块8可实现升降装置31带动注水阀3作升降运动。
[0058]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至图7所示,升降装置31还包括有滑轨316,滑轨316呈竖直设置;所述传动装置315上安装有若干传动轮3151,各传动轮3151均安装在滑轨316上且可在滑轨316上沿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这样的结构可使传动装置315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时,各传动轮3151同时也在滑轨316上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由于滑轨316比皮带314的结构更稳定,从而使传动装置315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的运动轨迹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0059]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至图7所示,升降装置31还包括有第一接近开关317、第二接近开关318、第一触发件319和第二触发件320;第一接近开关317与第一触发件319位置对应,致使传动装置315处于预定运动范围的最高点时第一触发件319触发第一接近开关317;第二接近开关318与第二触发件320位置对应,致使传动装置315处于预定运动范围的最低点时第二触发件320触发第二接近开关318;第一接近开关317和第二接近开关318均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件319安装设置于皮带314上并随皮带314的运动可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第二触发件320安装在注水阀3上并随注水阀3的升降运动可在在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当注水阀3在传动装置315的带动下作竖直向上的运动并到达预定运动范围的最高点时,第一接近开关317被第一触发件319触发而往控制模块8发出信号,控制模块8通过控制电机311停止升降装置31的工作;当注水阀3在传动装置315的带动下作竖直向下的运动并到达预定运动范围的最低点时,第二接近开关318被第二触发件320触发而往控制模块8发出信号,控制模块8通过控制电机311停止升降装置31的工作;这样的设计可限定注水阀3在升降装置31的带动下载竖直方向作往复运动
的运动范围。
[0060]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至图7所示,注水阀3还包括有弹性部件32,弹性部件32在竖直方向被拉伸,致使注水阀3拥有一个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2为拉簧,弹性部件32的一端与注水阀3连接,弹性部件32的另一端与机架300连接固定,这样的结构可使注水阀3在作竖直向下的运动时更为快速,并且使注水阀3的结构更为稳定。
[0061]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10所示,公道杯6设置有保温模块61和茶汤温度检测模块62;公道杯6的保温模块61和茶汤温度检测模块62均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当茶汤温度检测模块62检测到公道杯6内的茶汤温度低于事前设定的温度下限时,控制模块8开启保温模块61,从而对公道杯6内的茶汤进行加热;当茶汤温度检测模块62检测到公道杯6内的茶汤温度到达事前设定的温度上限时,控制模块8停止保温模块61的工作。这样的设计可使公道杯6内的茶汤能保持在事前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确保用户饮用茶汤时的口感。
[0062]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10所示,公道杯6的保温模块61包括有电热部件611,电热部件611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热部件611安装于公道杯6的底部,控制模块8通过控制电热部件611加热公道杯6的底面,从而通过热传导的作用使热量传递到公道杯6内的茶汤,实现对公道杯6内的茶汤的加热。
[0063]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10所示,公道杯6的保温模块61还包括有保温层612,保温层612包裹于公道杯6的外表面。这样的设计可减少公道杯6内的茶汤的热量往外部流失,使公道杯6的保温性能更好。
[0064]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10所示,公道杯6设置有液位检测模块63;液位检测模块63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液位检测模块63包括有若干茶汤液位电极631和若干电极感应装置632,各茶汤液位电极631与各电极感应装置632一一对应,各电极感应装置632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当公道杯6内的茶汤的液面接触对应位置的茶汤液位电极631时,该茶汤液位电极631发出的电流通过茶汤传递到对应的电极感应装置632,该电极感应装置632被激活并往控制模块输出信号,根据被激活的电极感应装置632的数量实现液位检测模块63对公道杯6内茶汤的液位的检测。当液位检测模块63检测到公道杯6内茶汤的液位达到事前设定的峰值时,控制模块8将停止重复泡茶工序。这样的设计可防止因公道杯6因贮存过多茶汤而溢出至外部环境,提高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安全性。
[0065]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10所示,公道杯6设置有防溢排液口64,防溢排液口64设置于公道杯6的上部位置。这样的结构可使公道杯6内的茶汤的液面达到峰值前及时排出公道杯6,提高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安全性。
[0066]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9所示,茶壶4包括有茶叶过滤部件41,茶叶过滤部件41放置于茶壶4内部。在对茶壶4添加茶叶时,将茶叶放置于茶叶过滤部件41内,可防止茶叶流出茶壶4从而可能造成管路堵塞,提高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可靠性。
[0067]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9所示,茶壶4包括有承托架42,承托架42放置于茶壶4的内部,所述茶叶过滤部件41放置于承托架42中固定。这样的结
构使茶叶过滤部件41处于茶壶4内部空间的上部位置,从而可使茶汤集中于茶壶4内部空间的下部位置,有利于茶汤从茶壶4的出水口通过茶汤贮存阀5进入公道杯6内进行贮存。
[0068]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8所示,茶壶4包括有壶体44、盖体45和上锁部件(上锁部件在附图未示出),盖体45盖合在壶体44上,茶壶4的进水口设置于盖体45上,茶壶4的出水口设置于壶体44上;上锁部件使盖体45保持与壶体44的盖合状态。本实施例中盖体45与壶体44上均设有若干通孔,盖体45的通孔与壶体44的通孔共同组成为安装孔46,所述上锁部件安装于安装孔46上,致使盖体45保持与壶体44的盖合状态,从而避免非特定工作人员打开茶壶4的盖体45,实现对茶壶4内部的茶叶进行保护。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通过集中各个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茶壶4进行清洗和填充茶叶,再将茶壶4通过运输分配至各个用户的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从而降低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的人工成本。
[0069]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茶壶4的壶体44和盖体45均采用紫砂材质。由于紫砂材质的壶体44和盖体45用于浸泡茶叶具有良好的自身特性,因而这样的设计能使茶壶4转化生成的茶汤品质更佳。
[0070]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和图8所示,茶壶4还包括有锁定装置47,锁定装置47可使茶壶4保持固定状态,锁定装置47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锁定装置47固定安装在机架300上,当茶壶4放置于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后,通过控制模块8控制锁定装置47对茶壶4进行锁定使茶壶4保持固定状态。
[0071]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8所示,茶壶4还包括有密封装置48,密封装置48安装于茶壶4的进水口上。本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48通过ic感应器进行控制密封装置48的锁定状态。茶壶4在运输过程中密封装置48安装于茶壶4的进水口上,并且密封装置48处于锁定状态,致使密封装置48不可拆卸,从而减少茶壶4内部的茶叶与外部空气接触,有利于茶叶的储存,同时防止茶壶4内部的茶叶从茶壶4的进水口进入外部环境;当茶壶4运输到达并放置于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上时,密封装置48可由工作人员通过ic感应器解除密封装置48的锁定状态,然后对密封装置48进行拆卸,使从注水阀3的出水口流出的热水能通过茶壶4的进水口进入茶壶4的内部。
[0072]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读写装置9,茶壶4包括有与读写装置9匹配的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读写装置9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在对茶壶4添加茶叶时,将对应的茶叶信息输入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或更换已储存对应茶叶信息的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控制模块8读取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提供的茶叶信息,根据事前设定好的程序,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而调整加热水箱1的热水的输出温度与水量,以此实现茶壶4的茶汤达到最佳的口感。读写装置9为射频识别读卡器,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为射频识别标签;通过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使读写装置9读取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的茶叶信息更为方便和快速,并且茶壶茶叶身份信息感应装置43与茶壶4一一对应,可跟踪追溯每个茶壶4的茶叶配备、运输等情况,从而保证每个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提供给用户的茶汤的质量保证一致性。
[0073]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通信模块400,通信模块400与控制模块8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400安装于机架上;用户可通过手机app与通信模块400进行通信连接,可实现对控制模块8的远程控制,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
的使用更为方便;用户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泡茶预约,节省等待时间,泡茶体验更佳。
[0074]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净水装置100,净水装置100设置于进水阀2与外部自来水管道连通的管路中。净水装置100可过滤进入加热水箱1的冷水含有的杂质,有利于饮用茶汤的用户的身体健康,并且水质的提高也可提高茶汤的口感。
[0075]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废水收集槽200,废水收集槽200设置于茶汤输出阀7的输出口的下方,致使茶汤输出阀7可收集由茶汤输出阀7的输出口流出的流体。用户在获取茶汤时,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茶汤溢出或溅射到外部环境,这样的设计可对这些茶汤进行收集,从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卫生整洁造成影响。
[0076]
为了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结构更为合理,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模块8为触摸显示屏控制面板。用户触摸点击控制模块8的触摸显示屏上的电子按键,即可启动控制模块8预设的程序指令,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开始对应的工序流程,使用户操作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更为方便智能。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8至少预设有泡茶程序、日常清洗程序、水垢清洗程序和茶垢清洗程序,用户可根据情况通过控制模块8的触摸显示屏上的电子按键,一键启动对应的程序指令,使壶式原叶泡茶机器人的泡茶和清洗工作更为方便智能。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