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温控器,是指内部双金属片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以通过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后将温控器内的动触片脱离静触片,以将温控器连通的电源断开,以使电器设备温度上升后自动断电。
3.通常温控器作为电器设备过热保护时采用手动复位温控器,手动复位温控器是双金属片受热温度上升后弯曲将动触片脱离静触片,双金属片受热温度降低后不会自动恢复形变将动触片抵接静触片,而是通过按动按钮带动复位杆滑动手动将双金属片复位。并且在将按钮和复位杆安装时,是通过将按钮开设通孔,在通孔里灌有胶水后将复位杆插入通孔内和按钮相粘结,多余的胶水通过通孔排出。
4.上述相关技术中,发明人认为:将按钮和复位杆通过胶水粘结,使得按钮和复位杆长时间使用下的胶水脆性大,且容易破裂,进而使得按钮和复位杆的连接牢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加强按钮和复位杆的连接牢固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双金属片、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和所述双金属片抵接的抵接杆、设置于所述抵接杆远离所述双金属片一端的动触片、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用于和所述动触片相抵接的静触片,所述壳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抵接所述抵接杆底部的复位杆,所述复位杆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上开设有供复位杆插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复位杆过盈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器设备异常升温时,双金属片受热后朝壳体内部弯曲,以抵动抵接杆将动触片脱离静触片,以将电器设备电源断开,达到过热保护的效果。当将复位杆和按钮进行安装时,将复位杆插入按钮上的安装槽内,然后将按钮和复位杆进行铆压,使得安装槽的槽壁卡紧于复位杆的侧壁,以将复位杆和按钮形成铆接,从而加强按钮和复位杆的连接牢固性。
9.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双金属片下方的弹性片,所述抵接杆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弹性片上表面,所述动触片设置于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并正对所述静触头的下方,所述复位杆远离按钮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弹性片的下表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器设备异常升温时,双金属片受热朝壳体内部弯曲,抵动抵接杆抵接于弹性片,使得弹性片朝复位杆的方向弯曲,以将动触片脱离静触片,使得电器设备电源断开。直至电器设备温度降低时,按压按钮,带动复位杆朝双金属片的方向滑动,使得复位杆抵接于弹性片的下表面。以使弹性片恢复形变并带动抵接杆上滑,将动触片
抵接于静触片后,抵接杆抵接双金属片使得双金属片恢复形变,以将温控器复位、电器设备电源连通。因此通过设置弹性片,使得复位杆带动抵接杆将双金属片恢复形变后,弹性片恢复形变将动触片抵接于静触片,使得温控器复位后将电器设备电源常连通,从而便于动触片复位并抵接于静触片。
11.可选的,所述壳体底壁设置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内开设有供所述复位杆滑移的通孔,所述复位杆位于壳体内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抵接于所述抵接柱的上端面用于限制所述复位杆滑出所述壳体。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复位杆抵动弹性片将双金属片复位后,按钮和复位杆受重力后下滑,使得复位杆于通孔内向下滑动,直至抵接环抵接于抵接柱的上表面,使得复位杆下滑到最大值,以限制复位杆随按钮一同滑出壳体,从而便于按压按钮带动复位杆将温控器进行复位。
13.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抵接柱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抵接柱远离所述抵接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外。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复位杆需要更换时,拧动露出壳体外的抵接柱侧壁,以带动抵接柱转动,使得抵接柱脱离安装孔,以将复位杆、抵接环、按钮一同从壳体上取出,并将新的复位杆插入安装槽内时,先将复位杆远离抵接环的一端插入通孔内,然后将复位杆远离抵接环的端部插入按钮的安装槽内,再将按钮和复位杆进行铆压连接,然后再将抵接柱拧入安装孔内,实现复位杆的更换。因此通过设置安装孔,利用抵接柱螺纹连接于安装孔内,使得复位杆和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复位杆。
15.可选的,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抵接柱朝向所述按钮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杆插入的固定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接柱从安装孔内取出时,按压按钮,以带动复位杆朝双金属片的方向滑动,直至固定杆抵接于抵接柱的下端面时,再转动按钮带动复位杆转动,使得固定杆转动至固定槽的槽口。然后继续按压按钮,使得固定杆插入固定槽内,以将按钮和抵接柱卡接。再转动按钮,以使抵接柱转动后从安装孔内转出,从而便于将抵接柱从安装孔内转出。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按钮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块转入的卡槽,所述固定块卡入卡槽内时,所述复位杆的顶端抵接于弹性片的底壁以限制动触片脱离静触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控器需要常闭合时,按压按钮将固定杆插入固定槽内后,转动按钮,使得固定杆上的固定块转入卡槽内,以将按钮抵接于抵接柱的下端面。进而使得复位杆上滑后抵接于弹性片,限制动触片脱离静触片,以使抵接杆下滑后抵接于弹性片上表面时,动触片依旧抵接于静触片,从而便于温控器处于常闭合的状态。
19.可选的,所述抵接环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抵接柱上表面的孔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抵接柱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限位板转入的限位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控器需要长断开时,将按钮朝远离壳体的方向流动,以使复位杆于通孔内朝壳体外滑移,直至抵接环和限位板抵接于抵接柱的上表面。再转动按钮,使得复位杆带动抵接环、限位板转动,直至限位板转入至限位块和抵接柱上表面之间
的限位槽内,以限制限位板的滑动,进而限制复位杆于壳体内的滑移。使得弹性片带动动触片处于脱离静触片的状态,从而便于温控器处于常断开的状态。
21.可选的,所述抵接柱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上,所述限位杆延伸至所述抵接柱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抵接柱朝向所述壳体内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卡入的通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控器需要常断开时,将防脱块朝壳体内部按压,使得限位杆上滑带动限位块从通槽内滑出,直至防脱块抵接于抵接柱的下端面时,限位块上滑和抵接柱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限位槽,然后转动按钮带动复位杆转动,使得抵接环上的限位板转入限位槽内,以将复位杆的滑动进行锁定,使得动触片处于脱离静触片的状态。
23.当解除温控器的常断开时,转动按钮,使得限位板从限位槽内转出,防脱块朝壳体外滑动,以通过限位杆带动限位块卡入通槽内,使得限位块的上表面和抵接柱的上表面相齐平,以减少限位块对抵接环和限位板的滑动造成阻碍,从而便于复位杆正常滑动将温控器进行复位。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通过设置安装槽,利用复位杆插入安装槽内,将按钮和复位杆进行铆压,使得安装槽的槽壁卡紧于复位杆的侧壁,以将复位杆和按钮形成铆接,从而加强按钮和复位杆的连接牢固性;
26.通过设置安装孔,利用抵接柱螺纹连接于安装孔内,使得复位杆和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换复位杆;
27.通过设置固定杆和固定块,利用固定杆插入固定槽内、固定块转入卡槽内,使得复位杆上滑后抵接于弹性片,限制动触片脱离静触片,从而便于温控器处于常闭合的状态;
28.通过设置限位板和限位块的配合,利用限位板转入限位槽内,限制限位板的滑动,进而限制复位杆于壳体内的滑移,使得弹性片带动动触片处于脱离静触片的状态,从而便于温控器处于常断开的状态。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温控器常闭合的剖面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温控器常断开的剖面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盖体;12、接线端子;13、安装孔;14、抵接柱;141、通孔;142、固定槽;143、卡槽;144、通槽;2、固定架;21、活动腔;22、双金属片;23、抵接杆;3、固定板;31、静触片;4、弹性片;41、动触片;42、铆钉;5、按钮;51、复位杆;52、安装槽;53、固定杆;531、固定块;54、抵接环;541、限位板;6、限位杆;61、防脱块;62、限位块;6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
35.参照图1,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壳体1,壳体1上扣接有盖体11,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接线端子12,两个接线端子12位于壳体1两侧呈对称设置。
36.参照图1,壳体1内靠近盖体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上放置有双金属片22,且固定架2上开设有供双金属片22弯曲的活动腔21。双金属片22采用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薄片压合而成,双金属片22受到盖体11传递过来的热量后朝壳体1内部弯曲,且弯曲后待到温度降低时双金属片22不能自动复位。
37.参照图1,固定架2上沿壳体1轴线方向穿设有抵接杆23,抵接杆23滑移于固定架2内,抵接杆23的上端和双金属片22的圆心处相抵接。固定架2下方的壳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位于抵接杆23的一侧,且固定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静触片31。
38.参照图1,固定板3下方的壳体1内壁上弯曲固定连接有弹性片4,弹性片4沿壳体1轴线方向弯曲成上下两端,弹性片4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内的底壁上,且弹性片4下端的长度小于上端。
39.参照图1,弹性片4的上端延伸至静触片31的下方,弹性片4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静触片31下方的动触片41,弹性片4的下端及固定板3上均贯穿有铆钉42,弹性片4和固定板3通过铆钉42分别和两个接线端子12相连接。弹性片4常态下带动动触片41抵接于静触片31,以将两个接线端子12连通,使得温控器导通。
40.参照图2,弹性片4的上表面抵接于抵接杆23的底部,以便于双金属片22受热朝壳体1内部弯曲后,抵接杆23受到抵动后下滑抵接于弹性片4上,使得弹性片4朝远离双金属片22的方向弯曲,以将动触片41脱离静触片31,将电器设备的电源断开。
41.参照图2,壳体1底部开设有安装孔13,弹性片4的下端位于安装孔13的一侧。安装孔13内螺纹连接有抵接柱14,抵接柱14靠近弹性片4的一端位于安装孔13内,抵接柱14远离弹性片4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外。
42.参照图2,抵接柱14上沿壳体1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141,通孔141偏离抵接柱14的圆心设置。通孔141内沿壳体1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有复位杆51,同时复位杆51转动于通孔141内,复位杆51位于抵接杆23的正下方,且复位杆51的轴线和抵接杆23的轴线重合。
43.参照图2,复位杆51的一端位于壳体1内和弹性片4下表面相抵接,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卡接有按钮5,以通过按压按钮5带动复位杆51上滑抵接弹性片4并作用于抵接杆23上,使得双金属片22恢复形变、动触片41抵接于静触片31,以将电器设备电源连通。
44.参照图2,按钮5朝向壳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供复位杆51端部插入的安装槽52,复位杆51插入安装槽52内后和安装槽52的槽壁过盈配合。以将按钮5和复位杆51进行铆压,使得安装槽52的槽壁卡紧于复位杆51的侧壁,以将复位杆51和按钮5形成铆接,从而加强按钮5和复位杆51的连接牢固性。
45.参照图2,按钮5朝向壳体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53,固定杆53沿按钮5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抵接柱14朝向按钮5的端面上开设有供固定杆53插入的固定槽142。
46.参照图3,固定杆53远离按钮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31,固定槽142也供固定块531随固定杆53一同沿壳体1轴线方向滑移,且固定槽142的槽壁上开设有供固定块531转入的卡槽143。固定块531转入卡槽143内时,按钮5和抵接柱14卡接固定,复位杆51上滑抵接于弹性片4,将动触片41抵接于静触片31的状态进行固定,以将温控器处于常闭合状态。
47.参照图3,复位杆51位于壳体1内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抵接环54,抵接环54抵接于抵接柱14的上表面,此时固定杆53和固定块531仍位于固定槽142内,以解除复位杆51对弹性片4弯曲的限制,以便于弹性片4受抵接杆23的抵动将动触片41脱离静触片31,同时
限制复位杆51随按钮5一同滑出壳体1,以便于按压按钮5带动复位杆51将温控器进行复位。
48.参照图3,抵接环54的直径小于抵接柱14的直径,抵接环54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41,限位板541位于抵接环54靠近动触片41的一侧,抵接环54和限位板541均滑移于安装孔13内。抵接柱14位于抵接环54和安装孔13内壁之间的端面上贯穿有限位杆6,限位杆6穿过抵接柱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61,限位杆6穿过抵接柱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2。
49.参照图3,防脱块61抵接于抵接柱14的下端面时,限位块62随限位杆6上滑并和抵接柱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供限位板541转入的限位槽63。限位板541转入限位槽63内后限制按钮5按压带动复位杆51上滑将温控器进行复位,以使温控器处于常断开状态。
50.参照图3,抵接柱14的上表面开设有供限位块62卡入的通槽144,并使得限位块62的上表面和抵接柱14的上表面相齐平,以便于复位杆51抵动抵接环54、限位板541上下滑动,减少温控器复位时,限位块62对限位板541、抵接环54造成的阻碍。
5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手动复位温控器的实施原理为:当将温控器处于常闭合状态时,按压按钮5并带动复位杆51上滑,直至按钮5的固定杆53和固定块531插入固定槽142内、复位杆51的顶端抵接于弹性片4将动触片41抵接于静触片31。然后转动按钮5,使得固定块531转入卡槽143内,将按钮5和抵接柱14卡接固定,进而将复位杆51进行固定,使得弹性片4带动动触片41抵接于静触片31,以将温控器处于常闭合状态。
52.当将温控器处于常断开时,将按钮5朝壳体1外拉动,以使复位杆51于壳体1内下滑,然后将防脱块61朝壳体1内部按压并抵接于抵接柱14的下表面,使得限位块62滑动至抵接柱14的上方并和抵接柱14的上表面形成限位槽63。再转动按钮5,使得复位杆51转动后带动抵接环54和限位板541转动,以使限位板541转入限位槽63内,以将位于弹性片4下方的复位杆51进行固定,限制复位杆51上滑将双金属片22复位,以将温控器处于常断开状态。且复位杆51插入安装槽52内和按钮5进行铆压,使得安装槽52的槽壁卡紧于复位杆51的侧壁,以将复位杆51和按钮5形成铆接,从而加强按钮5和复位杆51的连接牢固性。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