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向架及铁路货车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轮对,至少两个所述轮对并列间隔设置;侧架,所述侧架架设在所述轮对上;轴箱橡胶垫,所述轴箱橡胶垫设置于所述侧架与所述轮对之间,所述轴箱橡胶垫包括第一衬板、第二衬板及橡胶层,其中,所述橡胶层包括第一橡胶部及与所述第一橡胶部连接的第二橡胶部,所述第一橡胶部与所述第二橡胶部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橡胶部与所述第二橡胶部均贴设于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第二衬板之间,所述第一衬板与所述侧架抵触配合,所述第二衬板与所述轮对上的承载鞍抵触配合;所述第一衬板背向所述橡胶层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衬板背向所述橡胶层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二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背向所述橡胶层的一侧面上间隔设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侧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所述侧架的相对两侧面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部靠近所述第二橡胶部的一侧边的长度方向为布置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衬板上沿着所述布置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板背向所述橡胶层的一侧面上间隔设有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所述承载鞍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别与所述承载鞍的相对两侧面抵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部和/或所述第二橡胶部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衬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衬板上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衬板的厚度,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二衬板上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二衬板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部与所述第二橡胶部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开槽。8.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部和/或所述第二橡胶部上设有第二开槽。9.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摇枕、弹簧悬挂装置、制动装置及旁承,所述摇枕通过所述弹簧悬挂装置装设在两侧的侧架上,所述旁承与所述制动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摇枕上,所述制动装置用于与所述轮对制动配合。10.一种铁路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货车包括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架及铁路货车,在组装过程中,将轴箱橡胶垫装设在轮对与侧架之间,使得第一衬板与第二衬板分别对应与侧架和轮对上的承载鞍抵触配合,保证侧架通过轴箱橡胶垫稳定架设在轮对上。由于第一橡胶部与第二橡胶部分别贴设于第一衬板与第二衬板之间,因此,第一衬板与橡胶层之间、以及橡胶层与第二衬板之间保持紧密结合,使得第一衬板、橡胶层及第二衬板三者之间的作用力传递更加充分,从而使得轴箱橡胶垫在侧架与轮对之间能充分形变。又由于第一橡胶部与第二橡胶部在第一衬板与第二衬板之间呈交叉设置,因此,第一衬板与第二衬板之间的橡胶层为拱起状结构,这样使得橡胶层更容易向平面状态发生形变,提高轴箱橡胶垫的缓冲性能。胶垫的缓冲性能。胶垫的缓冲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康凤伟 杨二斌 王洪昆 王文刚 王蒙 边志宏 丁颖 王萌 焦杨 马瑞峰 段仕会 李智泽 周国东 徐世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神华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