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针头残胶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2: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头残胶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点胶,是一种工艺,也称施胶、涂胶、灌胶、滴胶等,是把电子胶水、油或者其他液体涂抹、灌封、点滴到产品上,让产品起到黏贴、灌封、绝缘、固定、表面光滑等作用。
3.点胶阀是点胶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可以将胶体按照预定量要求施加到被点胶工件的表面。在点胶过程完成或点胶间断一定时间后,点胶针头容易出现残胶,在下一次点胶之前需要清除点胶针头上的残胶。相关技术中,残胶清洁机构采用滚刷等清洁组件进行清除,其清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头残胶清洁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包括:
6.固定架;
7.供料组件,设在所述固定架上,用以装载并转动地释放擦拭带;
8.收料组件,设在所述固定架上,用以转动地收卷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经由所述供料组件释放后逐渐收卷至所述收料组件上;
9.喷液管,所述喷液管设在所述供料组件和所述收料组件之间的传送路径上,用以向所述擦拭带喷射清洁液;
10.擦拭轮,所述擦拭轮设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在所述传送路径上位于所述喷液管的后方,所述擦拭轮的轮面的部分区域被所述擦拭带覆盖,以通过覆盖在所述擦拭带对与其接触的针头进行擦拭除胶;
11.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收料组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收料组件旋转。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利用收料组件带动擦拭带转动,并通过喷液管向擦拭带上喷射清洁液,擦拭轮的轮面的部分区域被所述擦拭带覆盖,在需要对针头进行清洁时,针头贴近擦拭轮的轮面,则轮面上的擦拭带可以对针头进行擦拭,以去除针头上残胶,并且,擦拭带上喷射有清洁液,可以对胶体进行湿润及溶解,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充分地清洁,清洁的效果更好。
13.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15.牵引辊,所述牵引辊设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在所述传送路径上位于所述擦拭轮和所述收料组件之间,所述擦拭带绕过所述牵引辊后连接至所述收料组件;
16.压紧轮,所述压紧轮邻近所述牵引辊设置,用以将所述擦拭带压紧在所述牵引辊
上,以使所述牵引辊旋转时驱动所述擦拭带运动;
17.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驱动所述牵引辊旋转。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间隙调节组件,所述压紧轮设在所述间隙调节组件上,以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组件调节所述压紧轮与所述牵引辊支架之间的间距,而改变所述压紧轮对所述擦拭带的压力。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收料组件包括:
20.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枢接在所述固定架上;
21.收料筒,所述收料筒固定在所述第一枢转轴上,以随所述第一枢转轴旋转而收卷所述擦拭带;
22.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枢转轴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相连,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轮驱动所述第一枢转轴旋转;
23.第一阻尼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阻尼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轮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一驱动轮和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相对转动的第一阻尼。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枢转轴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轴肩;所述收料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驱动轮套设所述第二端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转轴周向可转动轴向可滑动;
25.所述第一阻尼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母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且轴向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一驱动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轴肩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所述第一驱动轮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第一弹性作用力,迫使所述第一驱动轮抵持在所述轴肩上。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料组件包括:
27.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枢接在所述固定架上;
28.放料盘,所述放料盘固定在所述第二枢转轴上,以随所述第二枢转轴旋转而释放所述擦拭带;
29.第二阻尼调节组件,所述第二阻尼调节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固定架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二枢转轴和所述固定架之间相对转动的第二阻尼。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枢转轴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放料盘安装在所述第三端;
31.所述第二阻尼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母、摩擦定轮、摩擦动轮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四端且轴向的位置可调;所述摩擦定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外且固定至所述固定架,所述摩擦动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外并与所述第二枢转轴周向固定且轴向可滑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和所述摩擦动轮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第二弹性作用力,迫使所述摩擦动轮抵持在所述摩擦定轮上。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擦拭轮的轮面被所述擦拭带覆盖的区域大于所述轮面周向的二分之一。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调节组件包括:
34.枢接座,所述枢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
35.转动支臂,所述转动支臂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枢接座上,所述压紧轮安装在所述转
动支臂的另一端;
36.抵持螺杆,所述抵持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枢接座上,且所述抵持螺杆与所述转动支臂相抵,当调节所述抵持螺杆运动时,所述抵持螺杆推动所述压紧轮靠近或远离所述牵引辊,以调节所述压紧轮对所述擦拭带的压力。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液管与所述擦拭带平行设置,且所述喷液管上设有多个喷液孔,多个所述喷液孔沿所述擦拭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的前视图;
4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的后视图;
4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第一阻尼调节组件、第一驱动轮及第一枢转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第一阻尼调节组件、第一驱动轮、第一枢转轴及固定架配合的剖视图;
4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第二阻尼调节组件、第二枢转轴及固定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第二阻尼调节组件、第二枢转轴及固定架配合的剖视图;
4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间隙调节组件与压紧轮、牵引辊之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间隙调节组件与压紧轮、牵引辊之间配合的前视图;
5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喷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喷液管的剖视图。
51.附图标记:
52.10、固定架;
53.101、载板;
54.11、间隙调节组件;
55.111、枢接座;
56.112、转动支臂;
57.113、抵持螺杆;
58.20、供料组件;
59.201、第二枢转轴;
60.202、放料盘;
61.203、第二阻尼调节组件;
62.2031、第二调节螺母;
63.2032、摩擦定轮;
64.2033、摩擦动轮;
65.2034、第二弹性件;
66.d201、第三端;
67.d202、第四端;
68.30、收料组件;
69.301、第一枢转轴;
70.302、收料盘;
71.303、第一驱动轮;
72.304、第一阻尼调节组件;
73.3041、第一调节螺母;
74.3042、第一弹性件;
75.d301、第一端;
76.d302、第二端;
77.40、喷液管;
78.50、擦拭轮;
79.60、牵引辊;
80.61、压紧轮;
81.62、第二驱动轮;
82.70、电机;
83.71、第三驱动轮。
8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8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8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90.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
91.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用以用于清洁点胶针头上的残胶,该装置包括固定架10、供料组件20、收料组件30、喷液管40、擦拭轮50及驱动装置。
92.具体地,固定架10用于安装供料组件20、收料组件30、喷液管40、擦拭轮50及驱动装置,在具体应用中,该固定架10可以邻近点胶设备配置,例如配置在点胶设备的一侧,以便于点胶设备的针头能够运动至该针头残胶清洁装置,通过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对针头进行残胶清洁。
93.供料组件20设在所述固定架10上,用以装载并转动地释放擦拭带。收料组件30设在所述固定架10上,用以转动地收卷所述擦拭带,以使所述擦拭带经由所述供料组件20释放后逐渐收卷至所述收料组件30上。驱动装置与所述收料组件30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收料组件30旋转。也就是说,擦拭带的一端连接供料组件20上并通过供料组件20盘绕预定长度的擦拭带,而擦拭带的另一端连接至收料组件30,驱动装置驱动收料组件30旋转时,可以带动擦拭带从供料组件20向收料组件30运动,供料组件20逐渐释放擦拭带,进而使得擦拭带逐渐收卷至收料组件30上。
94.需要说明的是,擦拭带在供料组件20和收料组件30之间传动,擦拭带运动所经过的路径即为传送路径,在该传送路径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张紧轮,通过至少一个张紧轮将擦拭带相对张紧。此外,擦拭带可以采用布料支撑的带体,例如棉布带等。
95.喷液管40设在所述供料组件20和所述收料组件30之间的传送路径上,用以向所述擦拭带喷射清洁液,也即是,通过喷液管40向擦拭带喷射清洁液,使得擦拭带上吸收存储一定量的清洁液,该清洁液可以但不限于酒精等液体,利用清洁液以便于对点胶针头上的残胶进行润湿及溶解,使得点胶针头上的残胶容易、更彻底地被清除。
96.擦拭轮50设在所述固定架10上,可以绕自身轴线枢转,且在所述传送路径上位于
所述喷液管40的后方,所述擦拭轮50的轮面的部分区域被所述擦拭带覆盖,以通过覆盖在所述擦拭带对与其接触的针头进行擦拭除胶。
97.也就是说,擦拭轮50位于传送路径上,擦拭带绕过擦拭轮50且与擦拭轮50的路面接触,并且,擦拭轮50位于喷液管40的后方,当喷药管对擦拭带喷射清洁液之后,擦拭带上即可吸收并存储一定量的清洁液,并且,随着收料组件30的旋转,吸收有清洁液的擦拭带经过擦拭轮50之后,再收卷至收料组件30。
98.在具体应用中,该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可以配置在点胶设备的附近,需要对点胶针头进行清洁时,可以通过点胶设备驱动点胶针头运动至该针头残胶清洁装置中擦拭轮50的一侧,并确保点胶针头贴近擦拭轮50的路面,此时,擦拭轮50的轮面上擦拭带可以与点胶针头接触。接着,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收料组件30旋转,擦拭带即可从供料组件20上逐渐释放,并沿传送方向向收料组件30运动,在此过程中,喷液管40喷射清洗液至擦拭带上,随着收料组件30的旋转,吸收有清洁液的擦拭带经过擦拭轮50,此时,擦拭带对于点胶针头摩擦,一方面,擦拭带上的清洁液对点胶针头上的残胶起到润湿和溶解作用,另一方面,擦拭带与点胶针头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点胶针头上的残胶从点胶针头上脱落,进而达到快速且较为彻底的残胶清除。
99.较佳地,擦拭轮50的轮面被所述擦拭带覆盖的区域大于所述轮面周向的二分之一,如此,方便于点胶针头与擦拭带接触,并且,擦拭轮50的擦拭的有效面积较大,擦拭效果更好。
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头残胶清洁装置,利用收料组件30带动擦拭带转动,并通过喷液管40向擦拭带上喷射清洁液,擦拭轮50的轮面的部分区域被所述擦拭带覆盖,在需要对针头进行清洁时,针头贴近擦拭轮50的轮面,则轮面上的擦拭带可以对针头进行擦拭,以去除针头上残胶,并且,擦拭带上喷射有清洁液,可以对胶体进行湿润及溶解,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充分地清洁,清洁的效果更好。
101.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牵引辊60及压紧轮61,其中,牵引辊60设在所述固定架10上,且在所述传送路径上位于所述擦拭轮50和所述收料组件30之间,所述擦拭带绕过所述牵引辊60后连接至所述收料组件30。
102.压紧轮61邻近所述牵引辊60设置,用以将所述擦拭带压紧在所述牵引辊60上,以使所述牵引辊60旋转时驱动所述擦拭带运动。驱动装置还用于驱动所述牵引辊60旋转。
103.也就是说,在传送路径上设置牵引辊60及压紧轮61,压紧轮61与牵引辊60的轴线平行,且压紧轮61的轮面与牵引辊60的周面之间限定出间隙,将擦拭穿过该间隙,并且,该间隙小于擦拭带的厚度,利用压紧轮61对擦拭带施加压力,确保擦拭带压紧在牵引轮的周面上,如此,在驱动装置驱动收料组件30和牵引辊60转动时,一方面,收料组件30将擦拭带收卷,另一方面,牵引辊60与擦拭布之间的滚动,可以驱动擦拭布向收料组件30运动,换言之,利用牵引辊60可以通过牵引力,促进擦拭布向收料组件30运动,进而提高擦拭布在传送方向上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04.可以理解的是,牵引辊60的周面和压紧轮61的轮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软胶层,通过软胶层既可以提高摩擦力,确保牵引输送效果更好,也可能保护擦拭布不会损伤。
105.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架10上设有间隙调节组件11,所述压紧轮61设在所述间隙调节组件11上,以通过所述间隙调节组件11调节所述压
紧轮61与所述牵引辊60支架之间的间距,而改变所述压紧轮61对所述擦拭带的压力。
106.也就是说,间隙调节组件11可以调节压紧轮61与牵引辊60之间的间隙,例如通过间隙调节组件11使得压紧轮61向牵引辊60靠近,则压紧轮61与牵引辊60之间的间隙间隙,压紧轮61对擦拭带的压力增大,而通过间隙调节组件11使得压紧轮61远离牵引辊60,则压紧轮61与牵引辊60之间的间隙增大,压紧轮61对擦拭带的压力减小,如此,可以实现压紧轮61对擦拭带压力的自由调节,而通过压紧轮61对擦拭带压力的调节,可以确保擦拭带传送的可靠性,此外,传送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调节控制。此外,在擦拭带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将压紧轮61和牵引辊60之间的间隙调节至较大之后,再将擦拭带放入至间隙之中,如此,方便于擦拭带安装至压紧轮61和牵引辊60之间,安装方便。
107.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收料组件30包括第一枢转轴301、收料筒、第一驱动轮303及第一阻尼调节组件304,其中,第一枢转轴301枢接在所述固定架10上,能够绕自身轴线枢转,收料筒固定在所述第一枢转轴301上,以随所述第一枢转轴301旋转而收卷所述擦拭带。
108.第一驱动轮303套设在所述第一枢转轴301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轮303相连,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303旋转,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轮303驱动所述第一枢转轴301旋转。第一阻尼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枢转轴301和所述第一驱动轮303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一驱动轮303和所述第一枢转轴301之间相对转动的第一阻尼。
109.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轮303与第一枢转轴301之间具有周向的旋转阻尼(即第一阻尼),利用第一驱动轮303和第一枢转轴301之间的旋转阻尼可以使得第一驱动轮303能够驱动第一枢转轴301转动,再利用第一枢转轴301驱动收料筒旋转而将擦拭带收卷其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尼的大小影响第一枢转轴301的带载能力,当第一阻尼较小时,第一枢转轴301的带载能力较小,而当第一阻尼较大时,第一枢转轴301的待在能力较大。当第一枢转轴301上施加的负载载荷较小时,则第一驱动轮303旋转时,可以驱动第一枢转轴301与之同步转动,进而实现驱动收料筒收卷。而当第一枢转轴301上施加的负载载荷过大时,则第一驱动轮303与第一枢转轴30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也即是,第一驱动轮303旋转,第一枢转轴301与第一驱动轮303不能同步转动。
110.在点胶针头的残胶清洁过程中,由于点胶针头贴靠在擦拭轮50的轮面的擦拭带上,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点胶针头上的残胶如果过多且固化后形成较大的块状等结构,不易被清除,此时,在擦拭轮50及擦拭带与该残胶接触摩擦时,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极有可能导致点胶针头损坏。
111.本实施例中,可以通第一阻尼调节组件304调节第一驱动轮303与第一枢转轴301之间的第一阻尼,使得第一阻尼达到预定值,在该预定值下,如果点胶针头上的残胶固化且体积较大,造成残胶与擦拭带之间的摩擦力过大,第一枢转轴301负载过大,则第一驱动轮303与第一枢转轴30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第一枢转轴301不再与第一驱动轮303同步转动,此时,由于第一枢转轴301的速度小于第一驱动轮303,甚至第一枢转轴301停止转动,如此,可以达到保护点胶针头的目的,避免点胶针头被损坏。
112.参照图5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转轴301具有第一端d301、第二端d302及位于所述第一端d301和第二端d302之间的轴肩;所述收料筒安装于所述第一端d301,所述第一驱动轮303套设所述第二端d302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枢转轴301周向
可转动轴向可滑动。在图6示例中,固定架10包括一载板101,该载板101竖立设置,第一枢转轴301通过轴承安装在该载板101上且与载板101垂直,第一端d301及第二端d302分别位于载板101的两侧,对应的,收料筒及第一驱动轮303分别位于载板101的两侧。
113.第一阻尼调节组件304包括第一调节螺母3041及第一弹性件3042,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041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端d302且轴向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一驱动轮303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041和所述轴肩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3042设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041和所述第一驱动轮303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第一弹性作用力,迫使所述第一驱动轮303抵持在所述轴肩上。
114.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轮303和第一调节螺母3041设在第一枢转轴301的第二端d302,第一驱动轮303位于靠近轴肩的一侧,第一调节螺母3041位于远离轴肩的一侧且与第一驱动轮303相对,第一弹性件3042位于第一调节螺母3041和第一驱动轮303之间,由于第一弹性件3042处于压缩状态,所以,第一弹性件3042提供的弹性作用力,可以使得推动第一驱动轮303紧贴在轴肩上,如此,当第一驱动轮303被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时,第一驱动轮303与轴肩之间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可以使得第一枢转轴301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枢转轴301的驱动。
115.此外,在需要调节第一驱动轮303与轴肩之间的摩擦力时,可以旋转第一调节螺母3041,使得第一调节螺母3041向靠近第一驱动轮303的一侧运动,则第一调节螺母3041进一步压缩第一弹性件3042,第一弹性件3042对于第一驱动轮303施加的弹性作用力增大,如此,第一驱动轮303与轴肩之间的压力增大,旋转时的摩擦力即可增大,而旋转第一调节螺母3041,使得第一调节螺母3041向远离第一驱动轮303的一侧运动,则第一调节螺母3041释放第一弹性件3042,第一弹性件3042对第一驱动轮303施加的弹性作用力减小,如此,第一驱动轮303与轴肩之间的压力减小,旋转时的摩擦力即可减小,如此,可以自由调节第一驱动轮303与第一枢接轴之间的第一阻尼,并且,调节简单方便。
116.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供料组件20包括第二枢转轴201、放料盘202及第二阻尼调节组件203,其中,第二枢转轴201枢接在所述固定架10上,放料盘202固定在所述第二枢转轴201上,以随所述第二枢转轴201旋转而释放所述擦拭带。
117.第二阻尼调节组件203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201和所述固定架10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二枢转轴201和所述固定架10之间相对转动的第二阻尼。
118.也就是说,第二阻尼调节组件203设在第二枢转轴201与固定架10之间,以调节第二枢转轴201与固定架10之间旋转的阻尼(即第二阻尼)。由于放料盘202上绕设有预定厚度的擦拭带,当放料盘202上擦拭带受到收料筒的拉力时,放料盘202即可旋转释放擦拭带,在此情况下,如果放料盘202旋转时的阻尼过小,则放料盘202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快速旋转而造成擦拭带过度释放,而收料盘302的收料速度保持不变,则造成擦拭带松弛等问题,松弛的擦拭带无法完成针头残胶清洁。
119.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阻尼调节组件203调节第二枢转轴201与固定架10之间的阻尼,可以使得第二枢转轴201和固定架10之间的第二阻尼达到预定值,在该预定值下,可以确保在放料盘202上擦拭带受到收料盘302的拉力时,放料盘202能够以相对均匀地速度释放擦拭带,而不会因惯性作用过度释放擦拭带,保持擦拭带处于张紧状态,进而确保其清洁性能可靠稳定。
120.参照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枢转轴201具有第三端d201及第四端d202,所述放料盘202安装在所述第三端d201;在图8示例中,第二枢转轴201通过轴承安装在载板101上且与载板101垂直,第三端d201及第四端d202分别位于载板101的两侧,对应的,放料盘202与收料筒位于载板101的同一侧。
121.第二阻尼调节组件203包括第二调节螺母2031、摩擦定轮2032、摩擦动轮2033及第二弹性件2034,所述第二调节螺母2031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端d302且轴向的位置可调。所述摩擦定轮2032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201外且固定至所述固定架10,所述摩擦动轮2033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转轴201外并与所述第二枢转轴201周向固定且轴向可滑动。所述第二弹性件2034设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母2031和所述摩擦动轮2033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第二弹性作用力,迫使所述摩擦动轮2033抵持在所述摩擦定轮2032上。
122.也就是说,摩擦定轮2032与第四端d202位于载板101的同一侧,并且,摩擦定轮2032套设第二枢转轴201外并与固定架10固定,而第二调节螺母2031螺纹连接在第四端d202且远离摩擦定轮2032,摩擦动轮2033套设在第四端d202且位于第二调节螺母2031和摩擦定轮2032之间,并且,一方面,该摩擦动轮2033在周向与第二枢转轴201固定,可以随第二枢转轴201同步旋转,另一方面,该摩擦动轮2033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枢转轴201可以滑动。第二弹性件2034位于第二调节螺母2031和摩擦动轮2033之间,由于第二弹性件2034处于压缩状态,所以,第二弹性件2034提供的弹性作用力,可以使得推动摩擦动轮2033紧贴在摩擦定轮2032上,如此,当摩擦动轮2033随第二枢转轴201旋转时,摩擦动轮2033与摩擦定轮2032之间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使得第一枢转轴301保持相对平稳的速度转动,放料盘202即可缓慢释放擦拭带。
123.在需要调节摩擦动轮2033与摩擦定轮2032之间的摩擦力时,可以旋转第二调节螺母2031,使得第二调节螺母2031向靠近摩擦动轮2033的一侧运动,则第二调节螺母2031进一步压缩第二弹性件2034,第二弹性件2034对于摩擦动轮2033施加的弹性作用力增大,如此,摩擦动轮2033与摩擦定轮2032之间的压力增大,旋转时的摩擦力即可增大,而旋转第二调节螺母2031,使得第二调节螺母2031向远离摩擦动轮2033的一侧运动,则第二调节螺母2031释放第二弹性件2034,第二弹性件2034对摩擦动轮2033施加的弹性作用力减小,如此,摩擦动轮2033与摩擦定轮2032之间的压力减小,旋转时的摩擦力即可减小,如此,可以自由调节摩擦动轮2033与摩擦定轮2032之间的第二阻尼,并且,调节简单方便。
124.示例性地,第四端d202设有径向贯穿的滑孔,摩擦动轮2033上设有贯穿孔,摩擦动轮2033套设在第四端d202,再通过插销穿过贯穿孔及滑孔,如此,摩擦动轮2033既能够周向上与第二枢转轴201固定,也能够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二枢转轴201滑动。
125.参照图9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隙调节组件11包括枢接座111、转动支臂112及抵持螺杆113,其中,枢接座111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0上;转动支臂112的一端枢接在所述枢接座111上,所述压紧轮61安装在所述转动支臂112的另一端;抵持螺杆113螺纹连接所述枢接座111上,且所述抵持螺杆113与所述转动支臂112相抵,当调节所述抵持螺杆113运动时,所述抵持螺杆113推动所述压紧轮61靠近或远离所述牵引辊60,以调节所述压紧轮61对所述擦拭带的压力。
126.本实施例中,通过抵持螺杆113的调节,可以推动压紧轮61靠近或远离牵引辊60,进而调节压紧轮61对擦拭带的压力,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127.参照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喷液管40与所述擦拭带平行设置,且所述喷液管40上设有多个喷液孔,多个所述喷液孔沿所述擦拭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可以确保喷液管40可以将清洁液均匀喷射在擦拭带上,且擦拭带宽度方向上各个位置均在喷射范围内。
128.示例性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电机70及传动带,牵引辊60上可以设置第二驱动轮62,电机70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驱动轮71,第一驱动轮303、第二驱动轮62及第三驱动轮71可以采用带轮,传动带绕设在第一驱动轮303、第二驱动轮62及第三驱动轮71上,电机70工作时,通过传动带驱动第一驱动轮303及第二驱动轮62旋转,进而驱动第一枢转轴301和牵引辊60转动。
1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