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1: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燃耐磨针织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布在形成成品前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清理,但现有的针织布生产用清理装置在使用时不能保证表面平整,在输送时容易发生褶皱,造成局部堆积,影响后续工作,并且有的针织布清理装置工作时为单面清理,需要两遍工作,清理效率并不高;另外,在清理过程中,空气中也会悬浮有粉尘和杂物,而最终影响到针织布的清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包括工作台、收卷辊、无尘箱、升降机构,所述工作台下部设有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工作台上部一侧设有两个一号支板,两个所述一号支板之间共同设有上、下两个一号转轴,两个所述一号转轴外壁均设有一个一号滚轮,其中上部的一个所述一号转轴两端穿过两个所述一号支板两侧均设有一个套环,两个所述套环上部均设有一个所述升降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板上部,所述工作台上部另一侧设有两个四号支板,两个所述四号支板之间共同设有一个所述收卷辊,所述收卷辊前端穿过所述四号支板连接有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下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板的前侧,两个所述一号支板与两个所述四号支板之间依次设有两个二号支板和两个三号支板,两个所述二号支板与两个所述三号支板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部,两个所述二号支板之间均共同设有一个二号转轴,所述二号转轴外壁设有二号滚轮,所述二号滚轮外壁设有第一粘带,两个所述三号支板之间均共同设有一个三号转轴,所述三号转轴外壁设有三号滚轮,所述三号滚轮外壁设有第二粘带,所述工作台上部设有所述无尘箱,所述无尘箱一侧设有进料通道,所述无尘箱前侧设有两个箱门。
6.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下端穿过所述一号支板上部连接有所述套环。
7.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设在所述所述一号支板上部,所述液压杆下端连接有所述套环。
8.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撑腿焊接,所述支撑腿与所述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工作台与所述一号支板焊接,所述一号支板与所述一号转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一号转轴与所述一号滚轮焊接,所述一号转轴贯穿于所述一号支板,所述一
号转轴与所述套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套环与所述升降机构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一号支板通过螺纹连接。
9.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四号支板焊接,所述四号支板与所述收卷辊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收卷辊贯穿于所述四号支板,所述收卷辊与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四号支板焊接,所述二号支板与所述工作台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三号支板与所述工作台通过螺钉固定。
10.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二号支板与所述二号转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二号转轴与所述二号滚轮焊接,所述二号滚轮与所述第一粘带焊接,所述三号支板与所述三号转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三号转轴与所述三号滚轮焊接,所述三号滚轮与所述第二粘带焊接,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无尘箱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无尘箱与所述进料通道镶嵌连接,所述无尘箱与所述箱门通过合页连接。
11.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螺杆贯穿于所述一号支板,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环通过轴承连接。
12.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所述一号支板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液压杆与所述套环焊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设有一号滚轮和收卷辊不仅可对针织布进行拉伸展开还可以对其进行自动收卷工作,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清理效率;该装置又设有第一粘带与第二粘带可对针织布同时进行双面的清理工作,大大提升了清理效果及效率;另外,该装置还设有无尘箱来保证针织布在无尘条件下进行清理加工,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针织布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实施例1的内部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实施例1的内部轴测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实施例1的内部前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实施例1的外部立体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实施例2升降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工作台;2、支撑腿;3、万向轮;4、一号转轴;5、套环;6、升降机构;611、螺杆;621、液压杆;7、一号支板;8、一号滚轮;9、二号支板;10、二号滚轮;11、二号转轴;12、三号支板;13、三号滚轮;14、三号转轴;15、四号支板;16、固定板;17、电机;18、收卷辊;19、第二粘带;20、第一粘带;21、无尘箱;22、进料通道;23、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
22.如图1

图4所示,用于阻燃耐磨针织布生产的表面清理装置,包括工作台1、收卷辊18、无尘箱21、升降机构6,工作台1下部设有四个支撑腿2,支撑腿2下部设有万向轮3,工作台1上部一侧设有两个一号支板7,两个一号支板7之间共同设有上、下两个一号转轴4,两个一号转轴4外壁均设有一个一号滚轮8,其中上部的一个一号转轴4两端穿过两个一号支板7两侧均设有一个套环5,两个套环5上部均设有一个升降机构6,两个升降机构6均设置在一号支板7上部,工作台1上部另一侧设有两个四号支板15,两个四号支板15之间共同设有一个收卷辊18,收卷辊18前端穿过四号支板15连接有电机17的输出端,电机17下部设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设置在四号支板15的前侧,两个一号支板7与两个四号支板15之间依次设有两个二号支板9和两个三号支板12,两个二号支板9与两个三号支板12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部,两个二号支板9之间均共同设有一个二号转轴11,二号转轴11外壁设有二号滚轮10,二号滚轮10外壁设有第一粘带20,两个三号支板12之间均共同设有一个三号转轴14,三号转轴14外壁设有三号滚轮13,三号滚轮13外壁设有第二粘带19,工作台1上部设有无尘箱21,无尘箱21一侧设有进料通道22,无尘箱21前侧设有两个箱门23。
23.为了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升降机构6包括螺杆611,螺杆611下端穿过一号支板7上部连接有套环5;工作台1与支撑腿2焊接,支撑腿2与万向轮3通过螺栓固定,工作台1与一号支板7焊接,一号支板7与一号转轴4通过轴承连接,一号转轴4与一号滚轮8焊接,一号转轴4贯穿于一号支板7,一号转轴4与套环5通过轴承连接,套环5与升降机构6通过轴承连接,升降机构6与一号支板7通过螺纹连接;工作台1与四号支板15焊接,四号支板15与收卷辊18通过轴承连接,收卷辊18贯穿于四号支板15,收卷辊18与电机17通过联轴器固定,电机17与固定板16通过螺钉固定,固定板16与四号支板15焊接,二号支板9与工作台1通过螺钉固定,三号支板12与工作台1通过螺钉固定;二号支板9与二号转轴11通过轴承连接,二号转轴11与二号滚轮10焊接,二号滚轮10与第一粘带20焊接,三号支板12与三号转轴14通过轴承连接,三号转轴14与三号滚轮13焊接,三号滚轮13与第二粘带19焊接,工作台1与无尘箱21通过螺钉固定,无尘箱21与进料通道22镶嵌连接,无尘箱21与箱门23通过合页连接;螺杆611贯穿于一号支板7,螺杆611与套环5通过轴承连接。
24.上述结构中,将针织布的起始端由箱门23的进料通道22穿过两个一号滚轮8之间,再依次穿过第一粘带20的下方及第二粘带19的上方,最后粘贴固定在收卷辊18的下方,通过转动一号支板7上部的螺杆611来调整两个一号滚轮8的间距,从而对针织布进行夹紧,再通过启动电机17带动收卷辊18做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收卷辊18对针织布进行带动收卷工作;当针织布在进行收卷的过程中,由收卷辊18与两个一号滚轮8的共同作用使得针织布被拉伸展开,当针织布经过第一粘带20时,可对其进行上表面的清理工作,当针织布经过第二粘带19时,可对其进行上表面的清理工作,以此来实现对针织布进行边清理边收卷的工作,而且在整个清理和收卷过程中,由于无尘箱21的设置,针织布都处于无尘条件下,保证了该装置对针织布的清理效果。
25.实施例2
2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27.升降机构6包括液压杆621,液压杆621设在一号支板7上部,液压杆621下端连接有套环5;液压杆621与一号支板7通过螺钉固定,液压杆621与套环5焊接;当针织布固定好后,
通过启动液压杆621来调整两个一号滚轮8的间距,从而对针织布进行夹紧,再通过启动电机17带动收卷辊18做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收卷辊18对针织布进行带动收卷工作。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