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吹绒柜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02: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吹绒柜。


背景技术:

2.汽车副驾驶仪表台下方的储物箱称为手套箱,因早期专供驾驶人放置手套而得名。
3.相关技术中,手套箱内部具有放置物品的容纳腔,为提高手套箱使用的舒适度,一般会在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软绒层,软绒层为密集设置的绒毛,绒毛通过胶水粘附在容纳腔的腔壁上。
4.手套箱粘附绒毛时,先在需要粘附绒毛的位置喷射胶水,使胶水涂布在手套箱上,然后在手套箱上通入静电,通过静电将绒毛吸附在手套箱上,消除静电后,手套箱上涂布有胶水的区域粘附有绒毛,没有胶水的区域绒毛掉落。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虽然没有与胶水连接的绒毛会从手套箱上脱落,但是由于绒毛的直径较小,粘附在胶水上的两个绒毛之间仍可能夹住其他绒毛,这使得手套箱容易残留没有被胶水粘附的绒毛,当手套箱在进行下一步操作时,没有被胶水粘附的绒毛容易脱落,对一下步操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使手套箱上没有被胶水粘附的绒毛得到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吹绒柜。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吹绒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吹绒柜,包括具有吹绒腔的柜体、带动产品于吹绒腔内移动的悬挂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柜体并用于清理绒毛的清理装置;所述柜体具有供产品进入吹绒腔的产品输入口、供产品离开吹绒腔的产品输出口以及供工作人员清理产品的操作口,所述悬挂装置设置有从产品输入口向产品输出口移动的悬挂链条,所述清理装置包括用于吸附绒毛的负压机构与用于将产品上绒毛吹落的吹风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悬挂装置将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移动至吹绒腔,经过吹风机构的吹绒后,悬挂装置再将手套箱从产品输出口移出柜体,当手套箱在吹绒腔内时,工作人员在操作口通过吹风机构将手套箱上的绒毛吹落,再通过负压机构吸入吹落的绒毛,使得手套箱上没有被胶水粘附的绒毛得到清理。
9.可选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吸风机以及与所述吸风机连接的吸风管道,所述吹绒腔的下腔壁开设有与所述吸风管道相连通的下负压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手套箱上的绒毛吹落后,吸风机通过吸风管道使下负压口产生吸力,使得绒毛进入下负压口,并从下负压口离开柜体。
11.可选的,所述柜体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产品输入口相连通的进入腔,所述进入腔的腔底开设有与所述吸风管道相连通的前道负压口。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进入吹绒腔内时,手套箱会经过
进入腔,当手套箱经过进入腔时,由于前道负压口与吸风管道连接,使得前道负压口将手套箱上绒毛吸入吸风管道,进而使得手套箱上的绒毛容易被清理。
13.可选的,开设有所述产品输入口的进入腔腔壁设置有供产品撞击的缓冲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手套箱内的绒毛经过吹风机构都吹落在吹绒腔内,为使吹绒腔内的绒毛不易从吹绒腔中散出,一般产品输入口都设置得较小,能够使手套箱进入即可,当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进入吹绒腔内时,由于产品输入口较小,手套箱容易与进入腔的腔壁相碰撞,通过缓冲垫的作用,使手套箱与进入腔的腔壁碰撞时不易被损坏。
15.可选的,开设有所述产品输出口的柜体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吸风管道相连通的后道负压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手套箱从产品输出口移出吹绒腔内时,由于后道负压口与吸风管道连接,使得后道负压口与手套箱产生吸力,从而将手套箱上的绒毛吸出。
17.可选的,所述负压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吹绒腔内的若干吸尘筒,所述吸尘筒与所述吸风管道相连通,所述吸尘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吸尘筒内腔相连通的进尘口,多个所述进尘口沿所述吸尘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吹风机构将手套箱上绒毛吹下时,由于吸尘筒与吸风管道相连通,吸尘筒将吹绒腔内的绒毛吸入吸风管道内,因为吸尘筒的进尘口开设在吸尘筒的外侧壁,使得吸尘筒更易吸入吹绒腔空中的绒毛,从而使得绒毛不易在吹绒腔中漂浮。
19.可选的,所述吸尘筒与所述柜体滑移连接,所述吸尘筒的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吹绒腔的腔壁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滑移的滑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吸尘筒能够在柜体内滑移,从而调节吸尘筒于吹绒腔内的高度。
21.可选的,所述柜体于所述吹绒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吹绒腔的腔壁形成供吸尘筒放置的吸尘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尘筒吸入吹绒腔内的绒毛时,会在吹绒腔内形成向吸尘筒内流动的气流,若是工作人员手持手套箱清理绒毛时,使得手套箱上的绒毛容易扬起,工作人员容易将绒毛吸入体内,通过隔板的阻挡作用,使得吸尘筒中产生的气流的高度较低,使得绒毛不易在吹绒腔内扬起。
23.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上端与所述吹绒腔的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隔板设置有插销,所述吹绒腔的腔壁设置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多个插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的上端与吹绒腔的腔壁转动连接,使得隔板于吹绒腔内翻转,隔板翻转的角度不同,相应的,隔板挡住吸尘筒的高度不同,从而使得吸尘筒于吹绒腔内产生的气流高度可调;另外,隔板翻转后,方便工作人员清洗或者维修吸尘筒。
25.可选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机、第一出风管与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柜体,且第一出风管的出风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出风管与所述柜体活动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清理手套箱上的绒毛时,一般会将手套箱从悬挂机构上取下,第一出风管固定不动,工作人员可移动手套箱,使手套箱需要清理绒毛的位置对准第一出风管的出风口,通过第一出风管吹出的风将手套箱上的绒毛吹落,由于手
套箱的结构较为复杂,绒毛可能会藏在手套箱上的一些死角中,第二出风管与柜体活动连接,使第二出风管可以移动,工作人员握持第二出风管对手套箱的死角进行清理,从而使得手套箱的绒毛清理更加彻底。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悬挂装置将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移动至吹绒腔,经过吹风机构的吹绒后,悬挂装置再将手套箱从产品输出口移出柜体,使得手套箱上没有被胶水粘附的绒毛得到清理;2.当工作人员将手套箱上的绒毛吹落后,吸风机通过吸风管道使下负压口产生吸力,使得绒毛进入下负压口,并从下负压口离开柜体;3.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吸尘筒能够在柜体内滑移,从而调节吸尘筒于吹绒腔内的高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吹绒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柜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柜体的剖视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后道负压口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吸尘筒与柜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柜体;11、吹绒腔;12、前端;121、进入腔;122、前道负压口;123、缓冲垫;13、后端;131、后道负压口;14、产品输入口;15、产品输出口;16、下负压口;17、滑槽;18、插孔;19、固定杆;2、悬挂装置;21、轨道;22、悬挂链条;23、挂钩;3、清理装置;31、负压机构;32、吹风机构;321、吹风机;322、第一出风管;323、第二出风管;33、吸风机;34、吸风管道;35、吸尘筒;36、进尘口;37、滑块;4、隔板;41、插销;42、吸尘腔;5、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吹绒柜,用于清理手套箱上多余的绒毛。
38.参照图1,吹绒柜包括柜体1、悬挂装置2以及清理装置3,悬挂装置2与清理装置3均与柜体1连接,悬挂装置2将手套箱移动至柜体1内,清理装置3将手套箱上的绒毛进行清理。
39.参见图2与图3,柜体1内部开设有吹绒腔11,柜体1具有前端12和后端13,前端12开设有产品输入口14,后端13开设有产品输出口15,柜体1的一侧开设有操作口5,产品输入口14、产品输出口15与操作口5均与吹绒腔11相连通。手套箱在悬挂装置2的带动下,从产品输入口14进入吹绒腔11,工作人员从操作口5清理手套箱上的绒毛,清理完毕后,手套箱再从产品输出口15离开柜体1。
40.悬挂装置2包括轨道21以及滑移连接于轨道21的悬挂链条22,轨道21从产品输入口14向产品输出口15延伸,悬挂链条22从产品输入口14向产品输入口14移动;悬挂链条22下方连接有若干挂钩23,手套箱挂在挂钩23上,使得悬挂链条22带动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14向产品输出口15移动。
41.参见图1与图2,清理装置3包括负压机构31与吹风机构32,工作人员通过吹风机构32将绒毛从手套箱上吹落,并通过负压机构31吸收绒毛。
42.负压机构31包括吸风机33与吸风管道34,吸风机33安装在房间顶部,吸风管道34的一端与吹绒腔11相连通,另一端与吸风机33相连通。
43.参见图3与图4,吹绒腔11的下腔壁开设有下负压口16,下负压口16与吸风管道34相连通,并且吹绒腔11的下腔壁向下负压口16倾斜设置,吸风机33的吸力通过吸风管道34进入吹绒腔11,使得吹绒腔11内的绒毛通过下负压口16进入吸风管道34内。
44.柜体1的前端12开设有进入腔121,进入腔121与吹绒腔11相连通,并且产品输入口14开设于进入腔121的腔壁上;进入腔121的腔底开设有前道负压口122,前道负压口122与吸风管道34相连通,使得进入腔121内的绒毛通过前道负压口122进入吸风管道34。
45.为使吹绒腔11内的绒毛不容易离开吹绒腔11,产品输入口14会设置得较小,能让手套箱通过即可,且挂钩23勾住手套箱时,手套箱呈倾斜设置,使得手套箱从产品输入口14进入吹绒腔11时容易碰撞进入腔121的腔壁,当手套箱与进入腔121的腔壁相碰撞时,手套箱发生震动,使得手套箱上多余的绒毛掉落至进入腔121内,并从前道负压口122进入吸风管道34内。
46.为使手套箱与进入腔121的腔壁碰撞时不易损坏手套箱,开设有产品输入口14的进入腔121腔壁通过胶水连接有供产品撞击的缓冲垫123,缓冲垫123为橡胶材质制成,质地柔软,当手套箱与进入腔121的腔壁相碰撞时,手套箱与缓冲垫123相抵接。
47.同样的,吹绒腔11中靠近后端13的腔壁开设有后道负压口131,后道负压口131与吸风管道34相连通;产品输入口15的腔壁也通过胶水连接有缓冲垫123。当手套箱从后道负压口131离开时,手套箱易与吹绒腔11的腔壁相抵接,手套箱因碰撞掉落的绒毛被后道负压口131吸入吸风管道34内。并且,由于后道负压口131的存在,使得吹绒腔11内的绒毛不易从产品输出口15离开吹绒腔11。
48.参见图4与图6,负压机构31还包括与柜体1滑移连接的若干吸尘筒35,吸尘筒35的上端与吸风管道34相连通,若干吸尘筒35均竖直设于吹绒腔11内,若干吸尘筒35排成一列,且若干吸尘筒35均位于下负压口16的上方。
49.吸尘筒35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进尘口36,进尘口36与吸尘筒35的内部相连通,且多个进尘口36沿吸尘筒35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吹绒腔11内的绒毛能够从进尘口36进入吸风管道34内。
50.参见图6与图7,吸尘筒3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37,吹绒腔11的腔壁开设有供滑块37滑移的滑槽17,滑槽17竖直设置,通过滑块37在滑槽17内滑移,使得吸尘筒35在吹绒腔11内竖直移动,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吸尘筒35的高度。
51.柜体1于吹绒腔11内安装有隔板4,隔板4位于吸尘筒35与操作口5之间,隔板4与吹绒腔11的腔壁形成供吸尘筒35放置的吸尘腔42,通过隔板4挡住吸尘筒35的风力,使得位于操作口5处的工作人员不受吸尘筒35的影响。
52.隔板4的上端与柜体1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使得隔板4于吹绒腔11内能够翻转,隔板4挡住吸尘筒35的高度可调节。
53.隔板4的下端设置有插销41,吹绒腔11的腔壁设置有供插销41插入的多个插孔18,通过将插销41插入插孔18内,使隔板4于吹绒腔11内不易转动。
54.参见图2,吹风机构32包括吹风机321、第一出风管322与第二出风管323,第一出风管322与第二出风管323均与吹风机321相连通,使第一出风管322与第二出风管323均有风吹出,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出风管322与第二出风管323为手套箱吹风,从而吹落手套箱上的绒毛。
55.其中,柜体1于吹绒腔11的上腔壁竖直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9,第一出风管322固定连接于固定杆19上,且第一出风管322的出风口朝下设置,使得第一出风管322从下至下向手套箱吹风;第二出风管323与柜体1活动连接,工作人员可随意移动第二出风管323。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吹绒柜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为手套箱吹绒毛时,可以将手套箱放置于第一出风管322的下方,然后翻转手套箱,通过第一出风管322为手套箱吹绒毛,也可以一只手抓住手套箱,另一只手移动第二出风管323,通过第二出风管323对手套箱进行一些死角地方的清理。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