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3 23: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现有互容式oncell(将触控层设置在发光层与偏光片之间)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中,将触控层设置在封装层上,以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oncell显示器件通过将触控电极设置在封装层上,连接触控电极的金属走线通过两侧向下延伸至绑定区两侧的信号端子,然后通过信号端子与触控芯片连接实现触控功能,而驱动电路通过与驱动芯片连接实现驱动功能,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和驱动功能。但由于触控层的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通过两侧连接至显示面板下侧的信号端子,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之间设有显示信号线,导致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之间存在寄生电容,从而导致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3.所以,现有oncell显示器件存在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之间存在寄生电容所导致的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oncell显示器件存在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之间存在寄生电容所导致的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
6.衬底;
7.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显示信号线;
8.触控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信号线;
9.其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和显示绑定端子区,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有触控绑定端子,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设有显示绑定端子,所述触控信号线在对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外。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一侧,所述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另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绝缘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左侧,或者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右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13.触控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所述发射电极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所述接收电极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
14.触控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一侧;
15.导电桥,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的一侧,所述导电桥连接相邻发射电极;
16.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包括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所述接收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所述发射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绑定端子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同一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绑定端子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两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20.触控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所述发射电极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所述接收电极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
21.触控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一侧;
22.导电桥,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的一侧,所述导电桥连接相邻接收电极;
23.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包括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所述发射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所述接收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显示信号线之间,所述显示信号线在显示区两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
25.同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包括:
26.oled显示面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触控层,所述驱动电路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显示信号线,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信号线,其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和显示绑定端子区,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有触控绑定端子,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设有显示绑定端子,所述触控信号线在对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外;
27.触控驱动芯片,包括触控连接端子和显示连接端子;
28.其中,所述触控连接端子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显示连接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连接端子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对应绑定设置,所述显
示连接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对应绑定设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连接。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转换端子和转换走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转换端子绑定,所述转换走线一端与所述转换端子连接,所述转换走线另一端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连接。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转换端子和转换走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转换端子绑定,所述转换走线一端与所述转换端子连接,所述转换走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另一端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连接。
33.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和触控层,驱动电路层设置于衬底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显示信号线,触控层设置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触控层包括触控信号线,其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和显示绑定端子区,触控绑定端子区设有触控绑定端子,显示绑定端子区设有显示绑定端子,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显示绑定端子区外。本技术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和显示绑定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区域,而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外,使得触控绑定端子与显示绑定端子不存在交叉,同时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使得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不存在交叉,则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避免了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出现干扰。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5.图1为现有oled显示器件的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示意图。
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示意图。
4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示意图。
4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示意图。
4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4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像素的第一种示意图。
4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像素的第二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如图1所示,现有oncell显示器件中,触控电极包括横向连续设置的接收电极102、纵向设置的发射电极101,发射电极101通过另一层的导电桥103连接,为了实现触控层的触控功能,会通过金属走线一104连接接收电极102、金属走线二105连接发射电极101,并将金属走线一104通过显示区的两侧向下连接至显示器件的绑定区,使得可以通过触控芯片连接绑定端子实现触控功能。从图1中可以看到,连接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线会通过显示面板的两侧连接至绑定区,而薄膜晶体管中的各走线(例如数据线和扫描线)也会通过显示面板的两侧非显示区连接至驱动芯片,导致驱动电路层的显示信号线与触控信号线之间存在交叉,则在显示和触控时,会导致显示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之间形成寄生电容,从而导致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所以,现有oncell显示器件存在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之间存在寄生电容所导致的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47.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48.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
49.衬底21;
50.驱动电路层22,设置于所述衬底21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22包括显示信号线411;
51.触控层25,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22远离所述衬底21的一侧,所述触控层25包括触控信号线301;
52.其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302和显示绑定端子区303,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有触控绑定端子311,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设有显示绑定端子312,所述触控信号线301在对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411在对应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的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外。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和显示绑定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区域,而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外,使得触控绑定端子与显示绑定端子不存在交叉,同时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使得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不存在交叉,则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避免了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出现干扰。
5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触控层和驱动电路层在竖直方向存在重叠,因此通过图3和图4分别示出触控信号线301与触控绑定端子311的连接方式、显示信号线411与显示绑定端子312的连接方式。
55.需要说明的是,显示信号线包括连接数据线、扫描线、时钟信号线等实现显示功能的走线的信号线,为了便于说明显示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在图4中以输出端子412示出各实现显示功能的走线与显示信号的连接处(图4仅示出部分输出端子412与显示信号线411的
连接),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由于数据线、扫描线、时钟信号线等实现显示功能的走线可以直接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则显示信号线可以为数据线、扫描线、时钟信号线等实现显示功能的走线。
56.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一侧,所述触控信号线301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302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411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302的另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连接,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绝缘设置。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使得触控信号线可以从一侧连接至触控绑定端子,而显示信号线可以从另一侧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从而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重叠导致出现寄生电容。
57.具体的,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左侧,或者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右侧。如图3、图4所示,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于显示绑定端子区303左侧,相应的,触控信号线从oled显示面板的左侧向下连接至触控绑定端子,显示信号线从oled显示面板的右侧向下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如图5所示,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于显示绑定端子区303右侧,相应的,触控信号线从oled显示面板的右侧向下连接至触控绑定端子,显示信号线从oled显示面板的左侧向下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
58.针对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在连接至绑定区的中间区域时,会存在与显示信号线交叉出现寄生电容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触控层25包括:
59.触控金属层254,包括设置于显示区304的发射电极254a、接收电极254b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301,所述触控信号线301包括发射信号线301a和接收信号线301b,所述发射电极254a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301a,所述接收电极254b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301b;
60.触控绝缘层253,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254一侧;
61.导电桥252,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253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254的一侧,所述导电桥252连接相邻发射电极254a;
62.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包括发射绑定端子311a和接收绑定端子311b,所述接收信号线301b从所述显示区304的一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311b,所述发射信号线301a从所述显示区304的下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311a。
63.具体的,以图3为例,接收信号线301b从显示区304的左侧向下连接至接收绑定端子311b,发射信号线301a从显示区304的下侧连接至发射绑定端子311a,由于接收绑定端子和发射绑定端子均设置在触控绑定端子区,则在发射信号线无法直接向下连接至发射绑定端子时,会通过弯折发射信号线连接至发射绑定端子,而显示绑定端子设置在触控绑定端子区右侧,则显示信号线从显示区右侧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时,只会从右侧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不会与接收信号线和发射信号线出现交叉,从而避免了显示信号线与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交叉导致出现寄生电容的问题。
6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发射绑定端子311a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311b设置在同一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311b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311a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的一侧。通过将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同一行,使得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分别与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连接时,可以直接连接至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
绑定端子上,缩短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的长度,从而减小电信号的衰减程度,且将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发射绑定端子远离显示绑定端子的一侧,除了缩短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的长度,还可以避免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出现交叉的问题。
65.针对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同一行会导致绑定区的长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如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绑定端子311a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311b设置在两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311b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311a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的一侧。通过将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两行,使得oled显示面板的绑定区的长度较小,避免oled显示面板的两侧边框过大。
66.具体的,在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左侧时,发射绑定端子与接收绑定端子可以设置在两行,此时,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发射绑定端子的左侧;在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右侧时,发射绑定端子与接收绑定端子可以设置在两行,此时,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发射绑定端子的右侧。
67.具体的,在发射电极通过导电桥连接时,发射电极的电信号传输方向为竖直方向,接收电极的电信号传输方向为水平方向,则使得发射绑定端子设置在靠近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避免走线出现交叉。
68.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层包括:
69.触控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所述发射电极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所述接收电极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
70.触控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一侧;
71.导电桥,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的一侧,所述导电桥连接相邻接收电极;
72.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包括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所述发射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所述接收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
73.具体的,在接收电极通过导电桥连接时,使得发射信号线从显示区的一侧连接发射绑定端子,接收信号线从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接收绑定端子,从而可以在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设置触控信号线,避免触控信号线与显示信号线交叉出现寄生电容,影响显示效果和触控效果。
74.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导电桥连接相邻发射电极时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段子的设置方式,在导电桥连接相邻接收电极时,相应的可以确定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的设置方式,例如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同一行,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靠近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发射绑定端子、接收绑定端子、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可以相应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7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显示信号线之间,所述显示信号线在显示区两侧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之间,使得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显示信号线之间,则可以使得触控信号线向下连接至触控绑定端子,显示信号线通过两侧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不出现交叉,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
之间出现寄生电容。
76.具体的,如图7所示,显示绑定端子区303包括左侧显示绑定端子区303a和右侧显示绑定端子区303b,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在左侧显示绑定端子区303a和右侧显示绑定端子区303b之间,相应的触控信号线可以直接向下连接至触控绑定端子,而显示信号线可以从两侧连接至显示绑定端子区,则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
77.具体的,如图7所示,接收绑定端子311b设置在发射绑定端子311a左侧,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接收绑定端子可以设置在发射绑定端子右侧。
78.具体的,在图7中,接收绑定端子311b与发射绑定端子311a设置在同一行,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接收绑定端子和发射绑定端子可以设置在两行。
79.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衬底21包括保护层211、聚酰亚胺层212、阻挡层213和缓冲层214。
80.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层22包括有源层221、栅极绝缘层222、栅极层223、层件绝缘层224、源漏极层225和平坦化层226,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底栅薄膜晶体管和顶栅极薄膜晶体管中的至少一种,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双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层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形成栅极、第二金属层形成电容极板。
81.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功能层23,发光功能层23包括像素电极层231、像素定义层232、发光材料层233和公共电极层234。
82.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24,封装层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83.在一种实施例中,触控层25还包括触控缓冲层251、触控阻隔层255。
84.如图2、图4、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包括:
85.oled显示面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1、驱动电路层22和触控层25,所述驱动电路层22设置于所述衬底21一侧,所述驱动电路层22包括显示信号线411,所述触控层25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22远离所述衬底21的一侧,所述触控层25包括触控信号线301,其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302和显示绑定端子区303,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有触控绑定端子311,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设有显示绑定端子312,所述触控信号线301在对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411在对应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的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302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303外;
86.触控驱动芯片81,包括触控连接端子811和显示连接端子(图8中未示出);
87.其中,所述触控连接端子811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连接,所述显示连接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312连接。
8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和显示绑定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区域,而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外,使得触控绑定端子与显示绑定端子不存在交叉,同时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使得触
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不存在交叉,则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避免了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出现干扰,同时将触控芯片和驱动芯片集成为触控驱动芯片,使触控连接端子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连接端子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从而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
8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连接端子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对应绑定设置,所述显示连接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对应绑定设置,即在设置触控驱动芯片时,可以直接将触控驱动芯片绑定在触控绑定端子和显示绑定端子上,实现触控驱动芯片对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
90.针对触控绑定端子直接与触控连接端子连接,会导致对触控绑定端子进行测试不便。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连接。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然后将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连接端子连接,实现触控绑定端子与触控连接端子的连接,而由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到柔性电路板上,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对触控绑定端子进行测试,降低了触控层的测试难度。
91.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82包括转换端子821和转换走线822,所述触控绑定端子311与所述转换端子821绑定,所述转换走线822一端与所述转换端子821连接,所述转换走线822另一端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811连接。
92.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为了示出转换端子和触控绑定端子,通过走线连接触控绑定端子和转换端子,但在实际设置方式中,可以通过绑定转换端子和触控绑定端子实现连接,而在设置转换走线时,可以使转换走线延伸至oled显示面板,实现触控绑定端子和触控连接端子的连接,且在对触控层进行测试时,可以通过转换端子对触控层进行测试,降低测试难度。
9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绑定端子,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转换端子和转换走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转换端子绑定,所述转换走线一端与所述转换端子连接,所述转换端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另一端与所述触控连接端子连接。在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触控绑定端子和触控连接端子时,通过第一信号线连接触控电极和触控绑定端子,同时在oled显示面板上形成第二信号线,在触控绑定端子与转换端子绑定后,柔性电路板中的转换走线一端连接转换端子,另一端在柔性电路板与oled显示面板的交界处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使第二信号线另一端连接至触控连接端子,从而实现触控绑定端子和触控连接端子的连接。
9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转换端子和转换走线,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转换端子绑定,所述转换走线一端与所述转换端子连接,所述转换走线另一端与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所述触控连接端子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绑定连接。即在触控绑定端子连接至转换端子后,使转换端子回连到触控信号线上,触控绑定端子与触控连接端子绑定,从而减小端子和走线占用的面积。
95.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发光像素为四边形时,例如图9中蓝色发光像素911、红色发光像素912和绿色发光像素913为四边形,相应的触控层可以以直线方式进行设置。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在发光像素为椭圆或者其他曲面弧形结构时,
例如图10中的蓝色发光像素911、红色发光像素912和绿色发光像素913为曲面弧形,相应的触控层可以以曲线方式设置。
96.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一侧,所述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所述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显示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另一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且所述触控绑定端子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绝缘设置。
97.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左侧,或者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右侧。
98.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99.触控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所述发射电极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所述接收电极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
100.触控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一侧;
101.导电桥,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的一侧,所述导电桥连接相邻发射电极;
102.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包括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所述接收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所述发射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
103.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射绑定端子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同一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
104.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射绑定端子与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在两行,且所述接收绑定端子设置于所述发射绑定端子远离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
105.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106.触控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的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发射信号线和接收信号线,所述发射电极连接所述发射信号线,所述接收电极连接所述接收信号线;
107.触控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金属层一侧;
108.导电桥,设置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远离所述触控金属层的一侧,所述导电桥连接相邻接收电极;
109.其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包括发射绑定端子和接收绑定端子,所述发射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连接所述发射绑定端子,所述接收信号线从所述显示区的下侧连接所述接收绑定端子。
110.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区之间,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显示信号线之间,所述显示信号线在显示区两侧与所述显示绑定端子连接。
111.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
1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
底、驱动电路层和触控层,驱动电路层设置于衬底一侧,驱动电路层包括显示信号线,触控层设置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触控层包括触控信号线,其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绑定端子区和显示绑定端子区,触控绑定端子区设有触控绑定端子,显示绑定端子区设有显示绑定端子,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于显示绑定端子区外。本技术通过将触控绑定端子和显示绑定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区域,而触控绑定端子区设置在显示绑定端子区外,使得触控绑定端子与显示绑定端子不存在交叉,同时触控信号线在对应触控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触控绑定端子连接,显示信号线在对应显示绑定端子区的一侧与显示绑定端子连接,使得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不存在交叉,则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和显示信号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避免了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之间出现干扰。
11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1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