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现有的配电室通常配有安装基础及电缆沟,配电柜为电缆下出线,无需过多考虑连接电缆安装、固定及走向的问题,但当配电柜安装在楼层上或配电室不适合在地面下设置电缆沟时,出线电缆必须从顶部连接。所以采用安装连接电缆的连接箱。
3.但电缆线在穿过各自的穿孔以后,由于出线口都是设置在箱体边缘,电缆由底面到侧面需要被折弯,如果折弯程度比较大,时间久后容易造成电缆线外皮破损,从而影响电缆线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普通的电缆连接箱不存在调整电缆线折弯的弧度;而且,电缆连接箱内错乱的连接线交缠在一起难以分辨,电缆与配电柜母线连接处空间太小、检修不方便和电缆固定不牢靠等等,造成配电设备存在一些故障隐患。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箱体,所述连接箱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滑条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套接有橡胶套,所述连接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下线板,所述下线板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橡胶垫,所述连接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下线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线板,所述上线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弧形压块,所述弧形压块的顶部通过设置的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钮,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与上线板螺纹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箱体的侧壁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贯穿并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栓,所述导线管的内壁套接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穿线孔。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绕线柱,多个所述绕线柱的外壁
均开设有绕线槽。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柱,所述导线柱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导线槽。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箱体的内壁设置有散热风扇。
12.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以及绕线柱均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二通孔和绕线柱一一对应。
13.进一步地,所述下线板的侧壁与连接板的侧壁贴合,且下线板和连接板顶部的第二滑槽相连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引入连接箱体内,然后放入下线板的第一弧形槽内,然后移动上线板在第二滑槽内移动,直至覆盖在下线板上,逐个拧动调节钮,使得螺纹杆在上线板上下移,带动弧形压块下移,压紧电缆线形成固定,然后再引出,其中,橡胶套和弧形橡胶垫都电缆线的外部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电缆线在折弯过程中受损,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电缆线在连接箱体内排列有序,方便检查或维修。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管引出固定排列好的电缆线时,电缆线逐个穿过橡胶块上的穿线孔,防止电缆线受到导线管边缘摩擦受损,而且可以根据电缆线接下来连接的方向360
°
调节导线管的方向,然后通过拧动螺栓对导线管进行固定,简单实用。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柱折弯引入连接箱体的电缆线,把电缆线放置在导线槽内,这样可以使得电缆线折弯在可承受范围内,电缆线折弯不会受损,然后经上线板和下线板固定后,通过缠绕绕线柱内的绕线槽,使得在拉电缆线时,绕线柱承受主力,避免连接点受到拉力影响松弛不牢固,造成隐患。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方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箱体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线板右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配电柜本体;2、连接箱体;3、上线板;4、连接板;5、第二滑槽;6、下线板;7、第一滑槽;8、滑条;9、盖板;10、拉板;11、导线管;12、橡胶块;13、穿线孔;14、螺栓;15、固定环;16、限位环;17、绕线柱;18、绕线槽;19、弧形橡胶垫;20、导线柱;21、导线槽;22、螺纹杆;23、调节钮;24、弧形压块;25、第二弧形槽;26、第一弧形槽;27、散热风扇;28、橡胶套;29、第二通孔;30、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如图1

5所示,一种设于配电柜顶部的电缆连接箱,包括配电柜本体1,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箱体2,连接箱体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滑条8滑动连接有盖板9,盖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板10,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30,连接箱体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9,多个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29的内壁均套接有橡胶套28,连接箱体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下线板6,下线板6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6,多个第一弧形槽26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橡胶垫19,连接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4,两个连接板4的顶部和下线板6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第二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线板3,上线板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5,多个第二弧形槽25的内部均设置有弧形压块24,弧形压块24的顶部通过设置的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2,螺纹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钮23,螺纹杆22的外壁与上线板3螺纹连接。
31.具体的,连接箱体2的内壁设置有散热风扇27。
32.具体的,多个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29一一对应,多个第一弧形槽26和第二弧形槽25以及绕线柱17均一一对应,且多个第二通孔29和绕线柱17一一对应。
33.具体的,下线板6的侧壁与连接板4的侧壁贴合,且下线板6和连接板4顶部的第二滑槽5相连通。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拉板10拉动盖板9在连接箱体2上打开,将配电柜本体1内的电缆线通过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29引入连接箱体2内,然后放入下线板6的第一弧形槽26内,然后移动上线板3在第二滑槽5内移动,直至覆盖在下线板6上,逐个拧动调节钮23,使得螺纹杆22在上线板3上下移,带动弧形压块24下移,压紧电缆线形成固定,然后再引出,其中,橡胶套28和弧形橡胶垫19都电缆线的外部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电缆线在折弯过程中受损,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电缆线在连接箱体2内排列有序,方便检查或维修。
35.实施例2:
36.如图5所示,连接箱体2的侧壁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导线管11,导线管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6和固定环15,固定环15的侧壁贯穿并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栓14,导线管11的内壁套接有橡胶块12,橡胶块12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穿线孔13。
37.本实施例中,当固定排列好的电缆线通过导线管11引出时,电缆线逐个穿过橡胶块12上的穿线孔13,防止电缆线受到导线管11边缘摩擦受损,而且可以根据电缆线接下来连接的方向360
°
调节导线管11的方向,然后通过拧动螺栓14对导线管11进行固定,简单实用。
38.实施例3:
39.如图3所示,连接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绕线柱17,多个绕线柱17的外壁均开设有绕线槽18。
40.具体的,连接箱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柱20,导线柱20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导线槽21。
41.本实施例中,在电缆线引进连接箱体2之后,首先可以通过导线柱20折弯电缆线,把电缆线放置在导线槽21内,这样可以使得电缆线折弯在可承受范围内,电缆线折弯不会受损,然后经上线板3和下线板6固定后,通过缠绕绕线柱17内的绕线槽18,使得在拉电缆线时,绕线柱17承受主力,避免连接点受到拉力影响松弛不牢固,造成隐患。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