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挂篮施工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挂篮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挂篮施工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穿越山岭重丘区架设在陡坡、深谷之间的高墩大跨度连续桥梁,一般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悬臂施工是从桥墩开始对称地、不断悬出接长的施工方法,一般分为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悬臂浇筑是在桥墩两侧对称逐段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束,移动机具、模板,继续施工。悬臂拼装法则是将预制阶段块件从桥墩两侧对称安装,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使悬臂不断接长,直至合拢。
3.挂篮一般包括主桁架、悬吊在桥梁底部的底模、悬吊在桥梁两侧(翼缘处)的外模和行走系统,底模和外模通过吊带悬吊在主桁架上,通过驱动底模和外模下降来实现脱模,从而使得挂篮顺利行走。目前的挂篮系统中,外模单纯通过吊带悬吊在主桁架上,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挂篮施工悬吊装置,以解决现有挂篮系统的中外模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挂篮施工悬吊装置,包括主桁架、外模和底模,外模和底模悬吊在主桁架上,主桁架两侧固定有竖直的固定悬臂,固定悬臂自由端滑动连接活动悬臂,外模固定在活动悬臂的自由端上。
7.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8.活动悬臂用于支撑外模,固定悬臂用于连接活动悬臂,在主桁架两侧设置固定悬臂和活动悬臂来支撑外模,相比单纯通过吊带悬吊外模而言,本方案能够有效的增加外模的稳定性,且由于活动悬臂的支撑,也有效的提高了外模的承载力。固定悬臂和活动悬臂滑动设置以提供外模升降的空间,从而便于进行脱模。
9.进一步,活动悬臂为l型,固定悬臂内部中空,活动悬臂的竖直部滑动穿设在固定悬臂内。
10.有益效果:相比活动悬臂直接滑动连接在固定悬臂外侧而言,此种连接方式更加稳固。
11.进一步,固定悬臂自由端封口,固定悬臂一侧开设有供活动悬臂升降的开口。
12.有益效果:相比活动悬臂直接从固定悬臂底端插入而言,固定悬臂自由端封口能够在活动悬臂下降时给活动悬臂提供一定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13.进一步,活动悬臂与固定悬臂的连接处设置有辅助稳定机构。
14.有益效果:辅助稳定机构用于进一步增加活动悬臂和固定悬臂的连接稳定性。
15.进一步,辅助稳定机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转动设置在活动悬臂的竖直部上,齿
条固定在固定悬臂内壁上,齿轮与齿条啮合。
16.有益效果:采用齿轮和齿条,活动悬臂升降时齿轮在齿条上滚动,不影响活动悬臂升降,活动悬臂停止升降时,由于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作用,能够避免活动悬臂松脱,进一步提高活动悬臂和固定悬臂的连接稳定性。
17.进一步,底模通过吊带悬吊在主桁架上,所述吊带从活动悬臂上穿过后与底模连接,吊带上固定有限位座,限位座抵紧在活动悬臂底部。
18.有益效果:如此设置,通过同一个吊带能够同时悬吊底模和悬臂,从而实现悬臂和底模的升降,即实现外模和底模的同步升降,操作更方便。
19.进一步,外模上固定有外导梁,桥梁的翼缘上悬吊有滑架,外导梁滑动穿设在滑架内,外导梁自由端设置有防倾机构。
20.有益效果:防倾机构用于防止外模行走过程中前倾,从而提高外模行走的稳定性。
21.进一步,防倾机构包括垂直固定在外导梁自由端的抵顶臂,抵顶臂自由端与翼缘底部滑动连接。
22.有益效果:外模行走时抵顶臂沿翼缘底部滑动,能够提高外模行走的稳定性,避免外模前倾。
23.进一步,抵顶臂自由端固定抵顶板。
24.有益效果:设置抵顶板能够增加与翼缘的接触面积,抵顶效果更好。
25.进一步,抵顶板上转动设置有滑轮,滑轮与翼缘底部滚动连接。
26.有益效果:设置滑轮能够减轻对翼缘的硬性挤压,避免翼缘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部分侧视图;
29.图3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桁架1、吊带2、固定悬臂3、齿条4、齿轮5、桥梁6、外模7、活动悬臂8、限位座9、底模10、外导梁11、滑架12、抵顶臂13、抵顶板14。
32.实施例一
33.如图1所示,一种挂篮施工悬吊装置,包括主桁架1、外模7和底模10,外模7的前后两端和底模10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吊带2悬吊在主桁架1上。结合图2可知,外模7上焊接有外导梁11,桥梁6的翼缘上通过吊带2悬吊有滑架12,外导梁11滑动穿设在滑架12内。
34.主桁架1两侧焊接有竖直的固定悬臂3,固定悬臂3自由端滑动连接l型的活动悬臂8,外模7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动悬臂8的自由端上。具体的,固定悬臂3内部中空且底端封口,固定悬臂3自由端内侧开有开口,活动悬臂8的竖直部从开口处伸入固定悬臂3内与固定悬臂3滑动连接。悬吊底模10的吊带2从活动悬臂8上穿过后再与底模10连接,吊带2上固定有限位座9,限位座9抵紧在活动悬臂8底部。
35.活动悬臂8与固定悬臂3的连接处安装有辅助稳定机构,辅助稳定机构包括齿轮5
和齿条4,齿轮5转动安装在活动悬臂8的竖直部上,齿条4焊接固定在固定悬臂3内壁上,齿轮5与齿条4啮合。
3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7.浇筑时,在底模10和外模7围成的空间内壁上固定外模板然后安装内模板构成模腔,绑扎钢筋后进行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通过吊带2带动底模10下降,使得底模10脱离桥梁6底部;由于活动悬臂8与底模10共用吊带2,故底模10下降的同时能够通过活动悬臂8带动外模7下降,实现外模7和底模10的同步下降,脱模操作更方便。脱模完成后启动行走系统驱动挂篮行走,以进行下一次浇筑。活动悬臂8升降时,其上的齿轮5能够在固定悬臂3上的齿条4上滚动,不影响活动悬臂8升降;活动悬臂8停止升降后,由于齿轮5和齿条4的啮合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加活动悬臂8和固定悬臂3的连接稳定性。
38.本实施例通过在主桁架1两侧增设固定悬臂3和活动悬臂8,利用活动悬臂8支撑外模7,有效的提高了外模7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且活动悬臂8与底模10共用吊带2,实现外模7和底模10的同步升降,有效提高操作精准度和便捷性,施工更方便。
39.实施例二
4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导梁11自由端安装有防倾机构,防倾机构包括垂直固定在外导梁11自由端的抵顶臂13,抵顶臂13自由端焊接固定有抵顶板14,抵顶板14顶部转动安装有滑轮(图中未示出),滑轮与翼缘底部接触,可沿翼缘底部滚动。外模7行走时抵顶板14能够沿翼缘底部滑动,由此避免外模7前倾,有效的提高了外模7的行走稳定性。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