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0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2.纯电动汽车虽然具有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优点,但是续驶里程有限,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蓄电池的电能若已耗尽,电动汽车就不能前进,这时蓄电池急需补充电能。一种由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集成的发电机组——增程器,能够快速给蓄电池补充电能,解决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制约增程器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是缺乏高效率、高可靠性、输出电压稳定的发电机,而目前与汽车配套使用的发电机,普遍存在着输出功率小,发电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3.如公开号为cn10589685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用定子永磁型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动力总成,增程式电动汽车用定子永磁型双机械端口电机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发电机是由电机输入轴、内转子和永磁型内定子构成一个内转子定子永磁型内电机,驱动电机是由永磁型外定子、外转子和电机输出轴构成一个外转子定子永磁型外电机;可以看出,该结构无法同时驱动两个转子,同时,两个转子的运动状态难以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旨在解决由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的问题,以及对双转子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转子支架、旋转变压器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后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内,所述后端盖的中部设有定位轴结构,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后端盖的定位轴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二转子组件内;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与转子支架固定连接的曲轴上。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
8.本发明的优点:
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转子支架和内外转子组成转子组件,缩减电机空间尺寸,集成式转子组件方案零件数量少,方便安装;通过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结构简单,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

发动机,2

曲轴,3

第二螺栓,4

电机壳体,41

支撑座,5

旋转变压器,6

第三螺栓,7

第一定子组件,8

第一转子组件,9

转子支架,10

第二转子组件,11

第二定子组件,12

后端盖,13

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4.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壳体4、第一定子组件7、第一转子组件8、第二定子组件10、第二转子组件11、转子支架9、旋转变压器5和后端盖12;电机壳体4与后端盖12通过第一螺栓13固定连接,电机壳体4是飞轮壳与电机外壳一体化的集成式壳体,能够有效缩短发电机长度,电机壳体4还可以通过螺栓与提供动力输入的发动机1的机体固定连接,转子支架9用于与穿过电机壳体4的曲轴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曲轴2可以带动转子支架9转动,转子支架9的后端为筒状结构,第一转子组件8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第二转子组件10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曲轴2可以带动转子支架9上的第一转子组件8和第二转子组件10旋转;第一定子组件7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4内,第一转子组件8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4内可以组成一个发电机结构,由曲轴2带动第一转子组件8转动,产生旋转磁场,第一定子组件7中产生感应电流;后端盖12的中部设有定位轴结构,第二定子组件11固定布置在后端盖12的定位轴结构的外壁上,第二定子组件11同轴布置在第二转子组件10内可以组成又一个发电机结构,由曲轴2带动第二转子组件10转动,产生旋转磁场,第二定子组件11中产生感应电流;旋转变压器5套装在与转子支架9固定连接的曲轴2上,由于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9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5。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增程器的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电机壳体4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提供支撑的支撑座41,支撑座41与电机壳体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座41与电机壳体4在固定过程中可以保留3至10mm间隙。
16.本说明书中针对“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的参考指代的是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短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地方的出现并非必须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性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方式组合。另外,本申请附图中的各个元素仅仅为了示意说明,并非按比例绘制。
17.由此描述了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几个方面,可以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地进行各种改变、修改和改进。这种改变、修改和改进意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转子支架、旋转变压器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后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一定子组件内,所述后端盖的中部设有定位轴结构,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固定布置在后端盖的定位轴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定子组件同轴布置在第二转子组件内;所述旋转变压器套装在与转子支架固定连接的曲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壳体、第一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转子支架、旋转变压器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支架的后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固定布置在筒状结构的内壁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壳体的双发电机结构,转子支架和内外转子组成转子组件,缩减电机空间尺寸,集成式转子组件方案零件数量少,方便安装;通过转子支架同时驱动双转子发电,结构简单,两个电机的转子组件是装在同一个转子支架上,其转速控制和信息反馈仅需要一个旋转变压器。一个旋转变压器。一个旋转变压器。


技术研发人员:毛正松 欧阳石坤 曾敏 吴苾曜 陈涛 吴天华 司政勇 曾强 林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