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与流程

2021-11-30 12: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微生物培养装置及微生物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培养微生物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是涉及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和微生物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目标微生物的采取通过微生物的纯培养来进行。以往,这样的纯培养通常通过琼脂平板表面涂抹法来进行。该方法中,将从环境中采取的微生物群涂抹于在培养皿中制作的固体培养基上而进行培养。但是,不能以该方法培育的微生物也很多,现在认为能培养的微生物是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约1%。其原因可认为是如下所述。

(a)由于培养环境是封闭的,所以来自微生物的过剩的生成物质无法排出到系统外。其结果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环境成分会蓄积,阻碍微生物的增殖。

(b)在固体培养基中,难以维持目标微生物的培育所要求的营养素浓度。

因此,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的培养技术。专利文献1中,可以一边连续地供给液体培养基,一边进行培养。专利文献2中,将含有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培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6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01195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仅仅是控制了培养基成分,因此无法实现各种培养条件。另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供给了自然环境中的环境成分,因此,无法实现稳定的培养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和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三层层叠结构体,该三层层叠结构体具有:

培养微生物的层状的培养部,以及

配置在上述培养部的第1表面和与上述第1表面为相反侧的第2表面的、向上述培养部供给营养素的层状的营养素供给部和向上述培养部供给环境成分的层状的环境成分供给部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中,使用在营养素供给部2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流通或者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流通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并且,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上述营养素变更工序为变更营养素供给部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上述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为变更环境成分供给部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中,使用设置为营养素供给部能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能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的,或者,设置为环境成分供给部能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能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并且,包含营养素交换工序和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营养素交换工序为使营养素供给部,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为使环境成分供给部,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中,使用在营养素供给部2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流通或者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流通且培养部1具备1种以上的检测培养状态的传感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并且,包含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培养部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的监控工序,还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上述营养素变更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变更营养素供给部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上述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变更环境成分供给部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中,使用如下微生物培养装置:设为营养素供给部2能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能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者,设为环境成分供给部3能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能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而且,培养部1具备1种以上的检测培养状态的传感器;

并且,包含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培养部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的监控工序,还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营养素交换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使营养素供给部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使环境成分供给部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可以从营养素供给部向培养部供给营养素、和/或、从环境成分供给部向培养部供给环境成分,因此,可以在培养部中培养微生物。而且,可通过三层层叠结构体来构成装置,因此可以使装置构成简化。因此,可以简单地执行培养作业,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2和第3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容易地变更对于培养部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4和第5方式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即使在培养中途,也可以基于监控结果来容易地变更对于培养部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最优的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含的三层层叠结构体的基本形态的第1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含的三层层叠结构体的基本形态的第2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含的三层层叠结构体的基本形态的第3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表示三层层叠结构体的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表示三层层叠结构体的其它变形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形态的第1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形态的第2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形态的第3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X-X剖面图。

图11为图9的XI-XI剖面图。

图12为图9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图10的部分放大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XV向视图。

图16为图15的XVI向视图(平面图)。

图17为图16的XVII-XVII剖面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7所示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0为作为培养部的夹套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的XXI向视图。

图22为图21的XXII-XXII剖面图。

图23为作为营养素供给部的夹套的立体图。

图24为图23的XXIV向视图。

图25为图24的XXV-XXV剖面图。

图26为筒体的部分剖面图。

图27为图26的XXVII向视图。

图28为基台的立体图。

图29为图28的XXIX向视图。

图30为图29的XXX-XXX剖面图。

图31为盖体的平面图。

图32为图31的XXXII-XXXII剖面图。

图33为作为培养部的夹套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34为图33的XXXIV向视图。

图35为图34的XXXV-XXXV剖面图。

图36为图33的夹套的放大剖面立体图。

图3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8为表示为了制作图37的装置而使用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39为表示为了制作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而使用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40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结果的图。

图41为表示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2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和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基本形态进行说明。

[基本形态]

<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三层层叠结构体。

(三层层叠结构体)

如图1~图3所示那样,三层层叠结构体包含如下3种构成。

(1)图1所示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层状的培养部1、配置于培养部1的第1表面11的层状的营养素供给部2、配置于培养部1的第2表面12层状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

(2)图2所示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层状的培养部1、配置于培养部1的第1表面11和第2表面12的层状的营养素供给部2。该构成中,配置于第1表面11的营养素供给部2、配置于第2表面12的营养素供给部2优选所供给的营养素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

(3)图3所示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层状的培养部1、配置于培养部1的第1表面11和第2表面12的层状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该构成中,配置于第1表面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配置于第2表面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优选所供给的环境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

应予说明,三层层叠结构体10优选在各层之间具备膜过滤器。

另外,三层层叠结构体10例如像图4所示那样,包含培养部1层叠2层以上的构成。这是因为,可以将层叠2层以上的培养部1视为一体的培养部。

进而,三层层叠结构体10如图5所示那样,包含在横方向层叠的构成。

(培养部)

培养部用于培养微生物,具有接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即含微生物培养基。作为培养基,例如可以使用琼脂等。

培养部优选具备1种以上检测培养状态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选自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和气体浓度传感器。进而,培养部中,优选设置有1种以上对培养部赋予来自外部的物理刺激的刺激赋予部。该刺激赋予部可以选自光照射部、加热部、电磁波照射部和超声波振动部。例如,如图1所示那样,对于培养部1,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动部)43。

三层层叠结构体中,培养部可以设置为能与其它培养部交换。其它培养部是指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基的种类或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与原培养部不同的培养部。

(营养素供给部)

营养素供给部对培养部供给营养素。营养素是指微生物的培育中所必需的营养等基质(培育因子)。营养素以固体或液体或气体的状态、即作为含营养素材料或含营养素液体或含营养素气体而供给。

营养素供给部在供给含营养素液体或含营养素气体的情况下,优选具有用于使其流通的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在该情况下,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优选设置为可开闭。作为其开闭手段,可以采用如下机构:具有能自由拆卸的、用于关闭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的栓。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关闭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而使用含营养素材料。

三层层叠结构体中,营养素供给部以能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能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其它营养素供给部是指营养素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与原营养素供给部不同的营养素供给部。

(环境成分供给部)

环境成分供给部对培养部供给环境成分。环境成分是指用于在接近自然环境的状态下培育微生物的环境因子。环境成分以固体或液体或气体的状态、即作为含环境成分材料或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而供给。作为含环境成分材料,例如可以直接使用土壤。作为含环境成分液体,例如可以直接使用海水。

环境成分供给部在供给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的情况下,优选具有用于使其流通的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在该情况下,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优选设置为可开闭。作为其开闭手段,可以采用如下机构:具有能自由拆卸的、用于关闭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的栓。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关闭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而使用含环境成分材料。

三层层叠结构体中,环境成分供给部以能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能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是指环境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与原环境成分供给部不同的环境成分供给部。

(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

(a)可以从营养素供给部2向培养部1供给营养素、和/或、从环境成分供给部3向培养部1供给环境成分,因此,可以在培养部1中培养微生物。

(b)可通过三层层叠结构体10来构成装置,因此可以使装置构成简化。

(c)在培养部1保持含微生物培养基的同时,仅仅使营养素供给部2保持含营养素材料或在营养素供给部2中使含营养素液体或含营养素气体流通、和/或、使环境成分供给部3保持含环境成分材料或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中使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流通,从而可以在培养部1中培养微生物,因此培养作业会变得容易。

(d)在包含图2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情况下,在第1表面11侧的营养素供给部2与第2表面12侧的营养素供给部2所供给的营养素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对培养部1从两面给予不同的营养素条件。因此,可以一次性设置2种培养条件。

(e)在包含图3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情况下,在第1表面11侧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与第2表面12侧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所供给的环境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对培养部1从两面给予不同的环境成分条件。因此,可以一次性设置2种培养条件。

(f)通过在各层之间具备膜过滤器,可以防止各层之间的微生物的污染。

(g)通过使培养部1与其它培养部交换,从而可以容易地选择适合已设定的培养条件的含微生物培养基。

(h)在营养素供给部2中使含营养素液体或含营养素气体流通的情况下,可以将所供给的营养素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在中途进行变更。因此,在培养作业中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

(i)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中使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流通的情况下,可以将所供给的环境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在中途进行变更。因此,在作业中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

(j)通过使营养素供给部2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从而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实现各种培养条件。

(k)通过使环境成分供给部3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从而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实现各种培养条件。

(l)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培养部1的培养状态。因此,可以容易地判断培养条件的适合与否。

(m)通过监控利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基于监控结果,如上述(h)~(k)所述那样,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因此,即使在培养作业的中途,也可以容易地实现最优的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n)通过刺激赋予部来对培养部1赋予来自外部的物理刺激,因此,可以使微生物的培养活性化。

(装置类型)

作为微生物培养装置,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4种类型,但不限定于此。

[1]三层一体型装置

三层一体型装置中,例如像作为剖面示意图的图6所示那样,具有三层层叠结构体10收容在1个壳体51内的构成。由此,可以实现非常紧凑的装置。应予说明,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平面图形状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的多边形等。

营养素供给部2优选具有能开闭的流入路27和流出路28。另外,环境成分供给部3优选具有能开闭的流入路37和流出路38。

培养部1优选具备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两传感器41、42以检测培养部1中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的方式设置。两传感器41、42的检测结果优选可以在外部机器(未图示)中监控。超声波振荡器43以对保持在培养部1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方式设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优选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应予说明,图6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图1的构成,但也可以具有图2~图5等的构成。

[2]夹套型装置

夹套型装置中,如作为剖面示意图的图7所示那样,构成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培养部1、营养素供给部2和环境成分供给部3分别通过具备包围内部空间的框主体的框体来构成。应予说明,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平面图形状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即、培养部1具备包围第1内部空间13的第1框主体14,营养素供给部2具备包围第2内部空间23的第2框主体24,环境成分供给部3具备包围第3内部空间33的第3框主体34;第1框主体14可以将含微生物培养基保持在第1内部空间13,第2框主体24可以将含营养素材料保持在第2内部空间23、或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在第2内部空间23流通,第3框主体34可以将含环境成分材料保持在第3内部空间33、或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在第3内部空间33流通;第1框主体14、第2框主体24和第3框主体34可以相互以层叠状态连接。进而,第1框主体14、第2框主体24和第3框主体34优选可以相互拆卸。进而,第2框主体24优选具有用于使流体流入第2内部空间23的流入路27、以及用于使流体流出第2内部空间23的流出路28;第3框主体34优选具有用于使流体流入第3内部空间33的流入路37、以及用于使流体流出第3内部空间33的流出路38。该情况下,优选:第2框主体24和第3框主体34的流入路27、37和流出路28、38各自以能开闭的方式构成,第2框主体24能以流入路27和流出路28同时闭合的状态将含营养素材料保持在第2内部空间23,第3框主体34能以流入路37和流出路38同时闭合的状态将含环境成分材料保持在第3内部空间33。

如此,夹套型装置中,培养部1由具有第1框主体14将含微生物培养基保持在第1内部空间13的构成的1个夹套形成;营养素供给部2由具有第2框主体24将含营养素材料保持在第2内部空间23的构成的1个夹套形成、或由具有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在第2内部空间23流通的构成的1个夹套形成;环境成分供给部3由具有第3框主体34将含环境成分材料保持在第3内部空间33的构成的1个夹套形成、或由具有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在第3内部空间33流通的构成的1个夹套形成。即,夹套型装置可以将夹套层叠而构成。应予说明,夹套彼此之间优选配置膜过滤器。

进而,培养部1优选具备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两传感器41、42以检测培养部1中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的方式设置。两传感器41、42的检测结果优选可以在外部机器(未图示)中监控。超声波振荡器43以对保持在培养部1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方式设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优选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应予说明,图7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图1的构成,但也可以具有图2~图5等的构成。

[3]印刷层型装置

印刷型装置中,如作为剖面示意图的图8所示那样,构成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培养部1、营养素供给部2和环境成分供给部3分别通过印刷来构成。应予说明,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平面图形状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即,培养部1具备将含微生物培养基印刷而构成的第1印刷层15,营养素供给部2具备将含营养素材料印刷而构成的第2印刷层25;环境成分供给部3具备将含环境成分材料印刷而构成的第3印刷层35。应予说明,各层之间优选配置膜过滤器40。

印刷可以使用点胶机来执行。例如在形成第2印刷层25的情况下,在将含营养素材料制成糊状后,通过点胶机进行涂布。

第1印刷层15优选具备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两传感器41、42以第1印刷层15中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的方式设置。两传感器41、42的检测结果优选可以在外部机器(未图示)中监控。超声波振荡器43以对保持在作为第1印刷层15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方式设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优选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应予说明,图8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图1的构成,但也可以具有图2~图5等的构成。

[4]薄膜体型装置

薄膜体型装置与印刷型装置相比,具备薄膜体来代替印刷层,除这点以外,其它均相同。即具备第1薄膜体16、第2薄膜体26和第3薄膜体36。第1薄膜体26由刮刀法使含微生物培养基薄膜化而构成,第2薄膜体26由刮刀法使含营养素材料薄膜化而构成,第3薄膜体36由刮刀法使含环境成分材料薄膜化而构成。应予说明,各薄膜体之间优选配置膜过滤器40。

利用刮刀法的薄膜化例如可如下执行:例如在制作第2薄膜体26的情况下,将含营养素材料制成浆料状后,载置于载体膜上,利用刮刀制成规定厚度的薄膜,进行干燥。

<微生物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以在使用上述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微生物的培养中实现各种培养条件。

(1)本发明的第1微生物培养方法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上述营养素变更工序为变更营养素供给部2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上述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为变更环境成分供给部3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中的至少一者。该方法可以使用如下微生物培养装置来执行,即,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在营养素供给部2流通,或者,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流通;

根据该方法,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2)本发明的第2微生物培养方法包含营养素交换工序和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营养素交换工序为使营养素供给部2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为使环境成分供给部3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该方法可以使用如下微生物培养装置来执行,即,营养素供给部2以能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能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或者,环境成分供给部3以能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能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方法,可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实现各种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3)本发明的第3微生物培养方法包含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培养部1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的监控工序,进而,还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上述营养素变更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变更营养素供给部2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上述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变更环境成分供给部3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该方法可以使用如下微生物培养装置来执行,即,使含营养素气体或含营养素液体在营养素供给部2流通,或者,使含环境成分气体或含环境成分液体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流通;进而,培养部1具备1种以上的检测培养状态的传感器。

根据该方法,即使在培养中途,也能基于监控结果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最优的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4)本发明的第4微生物培养方法包含利用传感器来检测培养部1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的监控工序,进而,还包含营养素变更工序和环境成分变更工序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营养素交换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使营养素供给部2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环境成分交换工序为基于监控结果而使环境成分供给部3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该方法可以使用如下微生物培养装置来执行,即,营养素供给部2以能与其它营养素供给部交换或能与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或者,环境成分供给部3以能与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交换或能与营养素供给部交换的方式设置;进而,培养部1具备1种以上的检测培养状态的传感器。

根据该方法,即使在培养中途,也能基于监控结果来容易地变更对培养部1的培养条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最优的培养条件,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和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立体图。该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具有在1个壳体51内收容1个三层层叠结构体10的构成、即“三层一体型装置”。

图10为图9的X-X剖面图。图11为图9的XI-XI剖面图。图12为图9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的分解立体图。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如图12所示那样,具有壳体51、多孔板52和其安装构件53、覆盖体54和其密封构件55。

壳体51为薄的箱体,在表面压制成型了第1凹部56和第2凹部57等。第1凹部56具有深度D1。第1凹部56的外周缘561在壳体51的表面的周缘511附近,并沿着周缘511。第2凹部57具有深度D2。第2凹部57在第1凹部56的内部,并且在壳体51的长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平面图四边形。D2>D1,D2为壳体51的厚度的大约一半。

第2凹部57中,嵌入了凹状的安装构件53。第2凹部57中,通过将多孔板52用螺纹521固定在安装构件53的周框531上,从而塞住多孔板52。多孔板52具有多个贯通孔522。多孔板52为塞住第2凹部57的状态,与第1凹部56的底面为同一面。

第1凹部56具有用于使流体流入第1凹部56内的流入路564和用于使流体流出第1凹部56内的流出路565。流入路564在第1凹部56的上游侧中,从第1凹部56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向上游延伸,贯通壳体51的上游侧面513,与筒体566连接。流出路565在第1凹部56的下游侧中,从第1凹部56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向下游延伸,贯通壳体51的下游侧面514,与筒体567连接。

第1凹部56中,在比第2凹部57更靠近上游侧的底面568上具有整流肋58,在比第2凹部57更靠近下游侧的底面569上具有整流肋59。整流肋58中包含:以使从流入路564流入的流体在宽度方向Y上均等地分流的方式而设置的前段肋581和使在宽度方向Y上分流的流体沿长度方向X而整流的后段肋582。后段肋582沿着宽度方向Y,等间隔地设置多个。整流肋59与后段肋582同样地,包含设置的多个肋591。

第1凹部56的周围形成有密封沟551。覆盖体54以从上方挤住嵌入密封沟551的密封构件55的状态,用螺纹511固定在壳体51的表面。覆盖体54密封第1凹部56和第2凹部57。

然后,在被多孔板52塞住的第2凹部57中,收容有含环境成分材料。另外,在多孔板52的多个贯通孔522中,每一个都填充有接种了微生物的培养基、即含微生物培养基。由于含环境成分材料与含微生物培养基接触,因而多孔板52的微生物会接受环境成分的供给。另外,含营养素液体从流入路564流入第1凹部56内,在多孔板52的表面流动,从流出路566流出。即,由于含营养素液体与含微生物培养基接触,因而多孔板52的微生物は会接受营养素的供给。因此,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在壳体51内具备三层层叠结构体10,三层层叠结构体10具有将含环境成分材料收容在第2凹部57而构成的、层状的环境成分供给部,将含微生物培养基填充于多孔板52的贯通孔522而构成的、层状的培养部,使含营养素液体在第1凹部56流通而构成的、层状的营养素供给部。应予说明,在环境成分供给部与培养部之间和、营养素供给部与培养部之间可以配置膜过滤器。

多孔板52中,如图13所示那样,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两传感器41、42以检测每一个贯通孔522中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的方式设置。两传感器41、42的检测结果可以在外部机器(未图示)中监控。超声波振荡器43以对保持在所有的贯通孔522内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超声波振动的方式设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这样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

(a)对于多孔板52的贯通孔522内的微生物,可以从下侧供给环境成分,从上侧供给营养素,因此,可以在贯通孔522内培养微生物。

(b)仅仅使含营养素液体在第1凹部56中流通就可以培养微生物,因此可以简单地执行微生物的培养。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c)在壳体51内,仅具备1个能培养微生物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因此,可以实现非常紧凑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d)可以变更第1凹部56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营养素变更工序)。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各种培养条件,容易地进行适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

(e)通过温度传感器41和/或pH传感器42,可以检测贯通孔522内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监控工序)。因此,可以迅速且准确地判断培养状态。

(f)可以基于监控结果,变更第1凹部56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营养素变更工序)。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适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g)可以通过超声波振荡器43来对贯通孔522内的微生物赋予振动,由此,可以使微生物的培养活性化。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效率。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1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可以任意地采用如下的变形例。

(1)使含营养素气体在第1凹部56中流通。

(2)使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在第1凹部56中流通。

(3)在第2凹部57收容含营养素材料。

(4)在第2凹部57中收容含营养素材料,使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在第1凹部56中流通。

[第2实施方式]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立体图。该微生物培养装置100B为“夹套型装置”。图15为图14的XV向视图。图16为图15的XVI向视图(平面图)。图17为图16的XVII-XVII剖面图。图18为图17所示的剖面的立体图。

微生物培养装置100B是将7个夹套61~67层叠而构成。夹套61层叠在基台60上,夹套67被盖体68塞住。如作为剖面示意图的图19所示那样,主装置100B中,夹套61为环境成分供给部3,夹套62~64、66为培养部1,夹套65、67为营养素供给部2。主装置100B具备2组三层层叠结构体10A、10B,即,通过将夹套62~64视为1个培养部,装置100B具备由夹套61~65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A和由夹套65~67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B。

作为培养部1的夹套62如图20~图22所示那样,具备包围第1内部空间13的环状的第1框主体14。图20为夹套62的立体图。图21为图20的XXI向视图。图22为图21的XXII-XXII剖面图。第1框主体14中,在下部具有拥有内螺纹141的外嵌部142,在上部具有拥有外螺纹143的内嵌部144。外嵌部142具有能外嵌于内嵌部144的尺寸。内嵌部144具有能内嵌于外嵌部142的尺寸。第1内部空间13具有被外嵌部142包围的内部空间131、以及除此之外的内部空间132。然后,第1框主体14将含微生物培养基保持在内部空间132内。应予说明,图20~图22中省略了含微生物培养基的图示。夹套63、64、66也与夹套62具有相同的构成。

作为营养素供给部2的夹套65具备包围第2内部空间的环状的第2框主体。应予说明,主装置100B中,夹套65与夹套62具有相同的构成。其中,将含营养素材料保持在内部空间132内。

作为营养素供给部2的夹套67如图23~图25所示那样,具备包围第2内部空间23的环状的第2框主体24。图23为夹套67的立体图。图24为图23的XXIV向视图。图25为图24的XXV-XXV剖面图。第2框主体24中,在下部具有拥有内螺纹241的外嵌部242を,在上部具有拥有外螺纹243的内嵌部244。外嵌部242具有能外嵌于内嵌部244的尺寸。内嵌部244具有能内嵌于外嵌部242的尺寸。第2内部空间23具有被外嵌部242包围的内部空间231、以及除此之外的内部空间232。进而,第2框主体24具有用于使流体流入内部空间232的流入路27和用于使流体流出内部空间232的流出路28。流体为含营养素液体或含营养素气体。另外,图26所示的筒体691、692分别与流入路27、28连接,朝向外部在径方向上突出。图27为图26的XXVII向视图。流入路27、28可以插上栓(未图示)来代替筒体691从而闭合。由此,流入路27、28可以开闭。

作为环境成分供给部3的夹套61具备包围第3内部空间的环状的第3框主体。应予说明,主装置100B中,夹套61与夹套67具有相同的构成。其中,使含环境成分液体或含环境成分气体在内部空间232中流通。

图28~图30表示基台60。图28为基台60的立体图。图29为图28的XXIX向视图。图30为图29的XXX-XXX剖面图。基台60为环状的板体,在上部具有拥有外螺纹601的内嵌部602。内嵌部602在第1框主体14的外嵌部142和第2框主体24的外嵌部242上分别具有能内嵌的尺寸。

图31和图32表示盖体68。图31为盖体68的平面图。图32为图31的XXXII-XXXII剖面图。盖体68为环状的板体,在下部具有拥有内螺纹681的外嵌部682。外嵌部682在第1框主体14的内嵌部141和第2框主体24的内嵌部241上分别具有能外嵌的尺寸。

然后,夹套61相对于基台60,是通过将外嵌部242螺纹连接于基台60的内嵌部602从而外嵌并连接的,因此可以层叠。另外,夹套62~67也同样,是通过将外嵌部螺纹连接于位于下方的夹套的内嵌部从而外嵌并连接的,因此因此可以层叠。而且,盖体68相对于夹套67,是通过将外嵌部682螺纹连接于夹套67的内嵌部244从而外嵌并连接的。应予说明,以分开上下夹套的方式,在它们之间配置膜过滤器40。另外,各夹套之间用O型环401(图17)密封。如此,主装置100B具备7层结构的夹套61~67。

进而,如图19所示那样,在作为培养部1的夹套62~64、66中,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温度传感器41和pH传感器42以检测保持在第1内部空间13的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的方式进行配置,将第1框主体14从内至外贯通,与外部机器(未图示)连接。外部机器可以介由两传感器41、42来监控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超声波振荡器43以可以对保持在第1内部空间13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振动的方式,配置在第1框主体14的内部。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这样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B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

(a)使含环境成分液体在夹套61中流通,从而可以对夹套62~64内的微生物从下侧供给环境成分,从上侧供给营养素,因此,可以在夹套62~64内培养微生物。另外,使含营养素液体在夹套67中流通,从而可以对夹套66内的微生物从下侧和上侧供给营养素,因此,可以在夹套66内培养微生物。

(b)具有2组三层层叠结构体10A、10B,且各自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可以执行2种培养条件。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c)夹套62~64中,培养部为三层结构,因此,各层中的培养条件不同。例如,供给的环境成分的浓度在夹套62中最高,在夹套64中最低。另外,供给的营养素的浓度在夹套64中最高,在夹套62中最低。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d)仅仅使含环境成分液体在夹套61中流通并使含营养素液体在夹套67流通就可以培养微生物,因此,可以简单地执行微生物的培养。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e)仅仅将夹套相互连接就可以进行组装,因此,可以提高装置的生产率。

(f)夹套可以通过解除连接而容易地拆卸,也可以重新连接作为代替的其它夹套。即、夹套可以容易地交换。因此,可以容易地变更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例如,可以将作为营养素供给部的夹套65和/或夹套67与作为其它营养素供给部的夹套交换,或与作为环境成分供给部的夹套交换(营养素交换工序)。另外,可以将作为环境成分供给部的夹套61与作为其它环境成分供给部的夹套交换,或与作为营养素供给部的夹套交换(环境成分交换工序)。

(g)通过增加夹套的数量,可以增加三层层叠结构体的数量。然后,每个三层层叠结构体中,培养条件都可以不同。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h)可以变更夹套65和/或夹套67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营养素变更工序)。另外,可以变更夹套61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环境成分变更工序)。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各种培养条件,容易地进行适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

(i)通过温度传感器41和/或pH传感器42,可以检测夹套62~64、66内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监控工序)。因此,可以迅速且准确地判断各夹套中的培养状态。

(j)可以基于监控结果,变更夹套65和/或夹套67中流通的含营养素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营养素变更工序),并且变更夹套61中流通的含环境成分液体的种类和浓度中的至少一者(环境成分变更工序)。因此,即使在培养中途,也可以容易地实现适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k)通过超声波振荡器43对夹套内的微生物赋予振动,从而可以使培养活性化。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效率。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2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B可以任意地采用如下的变形例。

(1)在图33~图35所示的夹套62中,第1内部空间13由多个贯通孔522构成。图33为夹套62的立体图。图34为图33的XXXIV向视图。图35为图34的XXXV-XXXV剖面图。作为培养部1的夹套62由具有外嵌部142的板体构成,其板体中形成有外螺纹143和多个贯通孔522。该夹套62中,所有的贯通孔522中都填充了含微生物培养基。

(2)如图36所示那样,在具有多个贯通孔522的夹套62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它们设置在每一个贯通孔522中。温度传感器41和pH传感器42以检测填充在贯通孔522に中的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的方式,配置在夹套62的内部,与外部机器(未图示)连接。外部机器可以介由两传感器41、42来监控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超声波振荡器43以可以对填充在贯通孔522中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振动的方式,配置在夹套62的内部。

(3)夹套相互的连接不限于使用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纹连接机构,例如也可以采用滑动嵌合机构、凹凸嵌合机构或外部连接构件。

(4)夹套的层叠数不限于7个,也可以构成1个以上的三层层叠结构体。另外,在具有2个以上的三层层叠结构体的情况下,邻接的三层层叠结构体可以共有例如夹套65那样的夹套。

(5)作为培养部1的夹套62的内部空间132可以是在横方向上任意分开的空间,或者是在上下方向上任意分开的空间。

[第3实施方式]

图3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该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为“印刷层型装置”。

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在基台70上层叠第1印刷层71~第6印刷层76而构成。应予说明,各印刷层的平面图形状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第1印刷层71为印刷含环境成分材料而构成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第2印刷层72、第3印刷层73和第5印刷层75为印刷含微生物培养基而构成的培养部1。第4印刷层74和第6印刷层76为印刷含营养素材料而构成的营养素供给部2。因此,主装置100C具备2组三层层叠结构体10C、10D,即具备由第1印刷层71~第4印刷层74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C、以及由第4印刷层74~第6印刷层76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D。应予说明,各层之间配置了膜过滤器40。

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使用图38所示的装置而制作。该装置9是具有多针头91的点胶机。装置9一边使多针头91移动,一边从多针头91排出储存在罐92中的印刷材料,从而形成印刷层。印刷材料在培养部1的情况下是指糊状的含微生物培养基,在营养素供给部2的情况下是指糊状的含营养素材料,在环境成分供给部3的情况下是指糊状的含环境成分材料。在主装置100C的情况下,首先,在基台70上排出糊状的含环境成分材料,形成第1印刷层71,在其上载置膜过滤器40,在其上排出糊状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而形成第2印刷层72,在其上载置膜过滤器40,在其上排出糊状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而形成第3印刷层73,在其上载置膜过滤器40,在其上排出糊状的含营养素材料而形成第4印刷层74,在其上载置膜过滤器40,在其上排出糊状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而形成第5印刷层75,在其上载置膜过滤器40,在其上排出糊状的含营养素材料而形成第6印刷层76。

进而,在作为培养部的第2印刷层72、第3印刷层73和第5印刷层75中,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温度传感器41和pH传感器42以检测各印刷层的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的方式配置,与外部机器(未图示)连接。外部机器可以介由两传感器41、42来监控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超声波振荡器43以可以对各印刷层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振动的方式而配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这样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可以发挥如下的作用效果。

(a)对于第2印刷层72和第3印刷层73的微生物,可以从下侧供给环境成分,从上侧供给营养素,因此,可以在第2印刷层72和第3印刷层73内培养微生物。另外,可以对第5印刷层75从下侧和上侧供给营养素,因此,可以在第5印刷层75中培养微生物。

(b)具有2组三层层叠结构体10C、10D,且各自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可以执行2种培养条件。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c)第2印刷层72和第3印刷层73中,培养部为二层结构,因此,各层中的培养条件不同。例如,所供给的环境成分的浓度在第2印刷层72中更高,并且,所供给的营养素的浓度在第3印刷层73中更高。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d)仅仅形成印刷层来构成三层层叠结构体就可以培养微生物,因此,可以简单地执行微生物的培养。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e)仅仅形成印刷层就可以进行组装,因此,可以提高装置的生产率。

(g)通过增加印刷层的数量,可以增加三层层叠结构体的数量。然后,每个三层层叠结构体中,培养条件都可以不同。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条件的选择作业的效率,因此,可以提高获得难培养微生物的可能性。

(g)通过温度传感器41和/或pH传感器42,可以检测第2印刷层72、第3印刷层73和第5印刷层75内的微生物的培养状态并监控(监控工序)。因此,可以迅速且准确地判断各印刷层中的培养状态。

(h)通过超声波振荡器43对第2印刷层72、第3印刷层73和第5印刷层75内的微生物赋予振动,从而可以使培养活性化。因此,可以提高培养效率。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3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可以任意地采用如下的变形例。

(1)印刷层的层叠数不限于6个,也可以构成1个以上的三层层叠结构体。另外,在具有2个以上的三层层叠结构体的情况下,邻接的三层层叠结构体可以共有例如第4印刷层74那样的印刷层。

(2)不限于使用点胶机的方法,也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形成印刷层。

(2-1)丝网印刷法。

(2-2)使用涂布机将印刷材料涂布在PET膜上,用模具冲压成期望的大小,形成层叠体。

[第4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为“薄膜体型装置”。该微生物培养装置100D与图3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层型装置”具有相同的构成,但具备薄膜体来代替印刷层。

微生物培养装置100D在基台70A上层叠第1薄膜体71A~第6薄膜体76A而构成。应予说明,各薄膜体的平面图形状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第1薄膜体71为使含环境成分材料薄膜化而构成的环境成分供给部3。第2薄膜体72、第3薄膜体73和第5薄膜体75为使含微生物培养基薄膜化而构成的培养部1。第4薄膜体74和第6薄膜体76为使含营养素材料薄膜化而构成的营养素供给部2。因此,主装置100C具备2组三层层叠结构体10E、10F,即具备由第1薄膜体71~第4薄膜体74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E、以及由第4薄膜体74~第6薄膜体76构成的三层层叠结构体10F。应予说明,各层之间配置了膜过滤器40。

微生物培养装置100D使用图39所示的装置而制作。该装置9A用于实施刮刀法。利用刮刀法的薄膜化例如可如下执行。例如在形成第4薄膜体74的情况下,将含营养素材料制成浆料状后,载置于载体膜93上,利用刮刀制成规定厚度的薄膜,进行干燥。通过这样的方法,形成各薄膜体。然后,在各薄膜体间插入膜过滤器40并层叠。由此,可以制作微生物培养装置100D。

进而,在作为培养部1的第2薄膜体72、第3薄膜体73和第5薄膜体75中,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41、pH传感器42和超声波振荡器43。温度传感器41和pH传感器42以检测各薄膜体的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的方式配置,与外部机器(未图示)连接。外部机器可以介由两传感器41、42来监控含微生物培养基的温度和pH。超声波振荡器43以可以对各薄膜体的含微生物培养基赋予振动的方式而配置。超声波振荡器43的运作通过外部机器来控制。

这样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D可以发挥与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层型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A(图9)。

(各部的构成)

·营养素供给部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3.2g/L

·培养部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3.2g/L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L

·将上述的琼脂水溶液用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在60℃附近添加土壤萃取稀释液,在搅拌后填充到培养部的各贯通孔522中。应予说明,对于土壤萃取稀释液,在土壤5g中加入纯水15mL并搅拌,将放置1小时后的上清液逐次稀释,进行DAPI染色,以显微镜观察来对微生物的数量计数,调节至在培养部的各贯通孔522中进入1个微生物的浓度。

·环境物质供给部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L

·将上述的琼脂水溶液95mL用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在60℃附近添加土壤萃取液5mL,在搅拌后注入第2凹部57。应予说明,对于土壤萃取液,在土壤5g中加入纯水15mL并搅拌,从放置1小时后的上清液中分离5mL。

·在培养部与环境物质供给部之间配置膜过滤器VCWP(Merck Millipore Co.,Ltd.制0.1μm)。

(培养作业)

在营养素供给部中,使R2A培养基连续流通1周,进行培养。

(解析作业)

在培养后,回收培养部中生成的菌落,在Techno Suruga Lab Co.,Ltd.中,进行基因解析。对16SrDNA的V1~V4区域的约600个碱基实施同源性解析,制成简易分子系统树,进行种鉴定。同源率表示碱基序列的一致度,在同源率低于98%的情况下,判断为新种。

·DNA萃取无色肽酶(Achromopeptidase)(富士膜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

·PCR扩增PrimeSTARHS DNAPolymerase(Takara Bio Inc.制)

·循环顺序BigDye Terminator v3.1 Cycle Sequencing Kit(Applied Biosystems制)

·碱基测序ChromasPro1.7(Technelysium制)

·数据库DB-BA12.0(Techno Suruga Lab Co.,Ltd.制)

国际碱基序列数据库

检索日:2018年3月15日

(比较例)

通过琼脂平板表面涂抹法生成菌落,实施同样的基因解析。

(解析结果)

图40表示基因解析的结果。图40中,A表示已知种100~98%,B表示新种98~94%,C表示新属·新科94~91%,D表示新目小于91%。根据本实施例,所获得的微生物的约45%相当于新种,也能获得新目和新属水平的新微生物。因此可以确认对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非常有效。

[第2实施例]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B。其中,如图41所示那样,夹套65与夹套67具有相同的构成。

(各部的构成)

·营养素供给部(夹套67)

·基质A液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0.32g/100mL

纯水100mL

·营养素供给部(夹套65)

·基质B液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0.032g/100mL

纯水100mL

·环境成分供给部(夹套61)

·土壤萃取液

·以对于土壤5g纯水为15g的比例制作。

·培养部(夹套62、63、64、66)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100mL

纯水95mL

·将上述的琼脂水溶液用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在60℃附近添加土壤萃取稀释液5mL,在搅拌后填充到作为培养部的夹套的内部空间中。应予说明,对于土壤萃取稀释液,在土壤5g中加入纯水15mL并搅拌,将1小时放置后的上清液以逐次稀释而稀释至10000倍,从而制作。

·各部之间配置膜过滤器VCWP(Merck Millipore Co.,Ltd.制0.1μm)。

(培养作业)

使基质A液在营养素供给部(夹套67)中、基质B液在营养素供给部(夹套65)中、土壤萃取液在环境成分供给部(夹套61)中连续流通1周,进行培养。

(解析作业)

在培养后,回收培养部中生成的菌落,在Techno Suruga Lab Co.,Ltd.中,进行基因解析。对16SrDNA的V1~V4区域的约600个碱基实施同源性解析,制成简易分子系统树,进行种鉴定。同源率表示碱基序列的一致度,在同源率低于98%的情况下,判断为新种。

·DNA萃取无色肽酶(富士膜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

·PCR扩增PrimeSTARHS DNAPolymerase(Takara Bio Inc.制)

·循环顺序BigDye Terminator v3.1 Cycle Sequencing Kit(Applied Biosystems制)

·碱基测序ChromasPro1.7(Technelysium制)

·数据库DB-BA12.0(Techno Suruga Lab Co.,Ltd.制)

国际碱基序列数据库

检索日:2018年3月15日

(比较例)

通过琼脂平板表面涂抹法生成菌落,实施同样的基因解析。

(解析结果)

图42表示基因解析的结果。图42中,A表示已知种100~98%,B表示新种98~94%,C表示新属94~91%,D表示新目小于91%。根据本实施例,所获得的微生物的约40%相当于新种,也能获得新目和新属水平的新微生物。因此可以确认对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非常有效。

[第3实施例]

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微生物培养装置100C(图37)。

(各部的构成)

·营养素供给部(第6印刷层76)

·基质A层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0.32g/100mL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100mL

纯水100mL

·进行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得到基质糊。

·营养素供给部(第4印刷层74)

·基质B层

·R2A培养基(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制)0.032g/100mL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100mL

纯水100mL

·进行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得到基质糊。

·环境成分供给部(第1印刷层71)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100mL

纯水95mL

·将上述的琼脂水溶液用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在60℃附近添加土壤萃取液5mL,搅拌得到土壤糊。应予说明,对于土壤萃取液,在土壤5g中加入纯水15mL并搅拌,在放置1小时后,分离5mL的上清液。

·培养部(第2、第3、第5印刷层72、73、75)

·琼脂末(Nacalai Tesque Co.,Ltd.制)1.5g/100mL

纯水95mL

·将上述的琼脂水溶液用高压釜(121℃/20分钟)处理,在60℃附近添加土壤萃取稀释液5mL,搅拌得到培养糊。应予说明,对于土壤萃取稀释液,在土壤5g中加入纯水15mL并搅拌,将1小时放置后的上清液以逐次稀释而稀释至10000倍,从而制作。

(印刷层的形成)

·各层使用螺杆式点胶机Quspa Ms(进和株式会社制)而形成。作为针,使用以下的多针头。针前端和注射器通过用加热器加温至60℃,从而使各糊保持熔融状态。以间隙1.2mm、约1mm厚来涂布糊。若在室温放置,则会固化。

·21G(内径0.51mm)×8根间距0.93mm

·各层之间配置膜过滤器VCWP(Merck Millipore Co.,Ltd.制0.1μm)。

(培养作业)

形成由印刷层构成的层叠体后,放入灭菌完成的培养皿中,进行1周培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可以使各种难培养微生物的获得成为可能,因此,在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极高。

附图标记说明

100A~C 微生物培养装置

10A~F 三层层叠结构体

1 培养部

11 第1表面

12 第2表面

13 第1内部空间

14 第1框主体

15 第1印刷层

16 第1薄膜体

2 营养素供给部

23 第2内部空间

24 第2框主体

25 第2印刷层

26 第2薄膜体

27 流入路

28 流出路

3 环境成分供给部

33 第3内部空间

34 第3框主体

35 第3印刷层

36 第3薄膜体

37 流入路

38 流出路

41 温度传感器

42 pH传感器

43 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动部)

51 壳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