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30 01: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需利用高温水对其进行加热杀菌,随之产生高温车间杀菌废水,高温车间杀菌废水

简称中水;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高温废热水直接排出,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成本较高,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担。
3.若能够将中水进行回收利用将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现有水资源回收处理工艺中还存在利用反渗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工艺为杀菌废水

中水回收

积水池

冷却

反渗透处理

硬水池

软水池

应用到车间各用水点或高温车间杀菌区,但是由于反渗透设备过于精密,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行中经常反冲洗,设备运行效率差,对于中水的利用率仅能达到30%左右,不足以解决高温中水回收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高温中水回收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以较低的成本满足高温杀菌工艺段用水,能够大大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减少自来水供水,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所述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冷却塔、沉淀池、硬水池、树脂罐和软水池;其中
7.所述集水池用于储积杀菌中水;
8.所述冷却塔通过管道与所述集水池相连通,用于对杀菌中水进行冷却;
9.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冷却塔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对杀菌中水进行沉淀;
10.所述硬水池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相连通,用于收集沉淀后的中水;
11.所述树脂罐通过管道与硬水池相连通,以使硬水池中的中水能够流入树脂罐内,所述树脂罐用于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
12.所述软水池通过管道与树脂罐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收集处理后的中水;且所述软水池收集的水定向消耗到高温车间杀菌区。
13.本技术方案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直接从杀菌工序中,经过管道进入集水池内储积,再由冷却塔对中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中水先进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处理后的水经过管道进入硬水池内收集,再由树脂罐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后再进入软水池内,最后软水池中处理后的水是定向消耗至高温车间杀菌区,用于车间杀菌工序,整个系统取消了反渗透处理设备的应用,以较低成本解决水质安全问题,进而采取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封闭运行且定向消耗的方式,实现全部回收水能够应用于车间杀菌工序,
从而实现杀菌中水的全部回收利用,能够大大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减少自来水供水,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14.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综合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杀菌处理池,所述杀菌处理池布置于所述软水池与杀菌区之间,以使软水池内的水经过杀菌消毒后定向消耗到所述杀菌区,经过杀菌处理池处理后的水质可明显提高,有效解决水质带来的质量隐患。
15.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杀菌处理池为封闭式杀菌处理池,且杀菌处理池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紫外线消毒器;作为优选,紫外线消毒器可以选用紫外线杀菌灯,定向对于杀菌处理池内的水质进行处理,提高回收水处理效果。
16.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杀菌处理池的出水口通过若干个排水管道连接到各个杀菌区,所述排水管道上连接有提升泵;本技术方案杀菌处理池设于树脂罐和软水池后,可有效将大量中水污染物去除,且处理后的出水可靠并可通过排水管道分流至各个杀菌区,实现回收中水定向利用的作用。
17.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冷却塔包括有两个并联设置的冷却塔,以使所述集水池内的水能够分别进入两个冷却塔后再分别由两个冷却塔的出水口进入沉淀池内,可有效提高冷却塔对回收中水的预处理效率,实现中水高效率回收。
18.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设置有温度计和ph计;本技术方案中沉淀池的地理高度最好较冷却塔低,经两个冷却塔处理后的水可同时汇入沉淀池中,当沉淀池中水到达一定量后,可在沉淀池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naoh)进行沉淀处理,完成沉淀反应后,沉淀物下沉到沉淀池的底部形成污泥,而液体则上浮在沉淀池的上面形成上清液。
19.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和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所述过滤网隔开。
20.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呈水平布置于所述沉淀池内,沉淀池的进水口位于过滤网的下方,沉淀池的出水口位于过滤网的上方,且沉淀池内还设置有液位计;本技术方案在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有清液排出端,于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杂质排出端,以定时将杂质送入到杂质处理系统中。
21.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树脂罐内设置有用于吸附水质中钙离子、镁离子的耐高温树脂层,且所述树脂罐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耐高温树脂层的下方,所述树脂罐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耐高温树脂层的上方;较佳地,树脂罐的地理高度较硬水池的出水口低,与硬水池形成阶梯排列,以使从硬水池的出水口排出的水能够通过溢流的方式注入树脂罐中,当然也可以通过动力泵或其它方式将硬水池内的水注入到树脂罐中。
22.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采用封闭运行且定向消耗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零排放且全部回收利用,整个系统取消了反渗透处理设备的应用,以较低成本解决水质安全问题,既能够大大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资源浪费;也能够减少自来水供水,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24.2.本实用新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依次对中水进行冷却

沉淀处理

硬水池

树脂罐软化钙镁离子去除

软水池

杀菌处理,可达到中水中钙镁离子及固体颗粒的有效去除,中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以较低成本有效将大量杂质去除,能简单有效地回收中水,使得回
收利用的水质可靠,从而解决水质安全问题,提升中水利用效率。
25.3.本实用新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各工序严格分开且有序处理,整个处理系统简单且高效,可有效某个工序反复处理或者不同工序互相影响,合理地将冷却塔布置于沉淀池前方,将树脂罐布置于沉淀池后方,最后将处理后的水经过杀菌处理池消毒杀菌处理后再定向消耗到高温车间杀菌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26.上述综合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水质安全问题,提升中水利用效率;同时可有效解决车间用水慌的现象,节约用水约50%,持续产生效益,大幅降低生产制造费用,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综合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2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综合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30.图中:10

集水池;20

冷却塔;30

沉淀池;40

硬水池;50

树脂罐;60

软水池;70

杀菌处理池;80

高温车间杀菌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实施例一
34.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以解决原高温中水回收利用效率低,不能满足高温杀菌工艺段用水,需补充自来水的问题,通过对高温车间中水回收系统进行改造,该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10、冷却塔20、沉淀池30、硬水池40、树脂罐50和软水池60;其中集水池10用于储积杀菌中水,从杀菌工序中溢流出来的杀菌中水可经过管道汇入至集水池10内,冷却塔20通过管道与集水池10相连通,冷却塔20用于对杀菌中水进行冷却。
35.本实施例中冷却塔20入水口的地理高度比集水池10出水口低,与集水池10形成阶梯排列,以使集水池10中收集的杀菌中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进入冷却塔20内,当然也可以采用动力泵或其它方式将集水池10中的污水注入到冷却塔20中;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冷却塔20包括有两个并联设置的冷却塔20,以使集水池10内的水能够通过管道分别进入两个冷却塔20后再分别由两个冷却塔20的出水口进入沉淀池30内,可有效提高冷却塔20对回收中水的预处理效率,实现中水高效率回收。
36.本实施例沉淀池30通过管道与冷却塔20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对杀菌中水进行沉
淀;具体地,沉淀池30的进水口也相对冷却塔20的出水口地理高度更低,与冷却塔20形成阶梯排列,以使经过冷却塔20冷却处理后的中水可通过溢流的方式直接进入沉淀池30内;当沉淀池30中水到达一定量后,可在沉淀池30内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naoh)进行沉淀处理,完成沉淀反应后,沉淀物下沉到沉淀池30的底部形成污泥,而液体则上浮在沉淀池30的上面形成上清液。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池30内设置有过滤网,沉淀池30的进水口和沉淀池30的出水口通过过滤网隔开;作为优选,过滤网呈水平布置于沉淀池30内侧中部,沉淀池30的进水口位于过滤网的下方,沉淀池30的出水口位于过滤网的上方,且沉淀池30内还设置有液位计;本实施例在沉淀池30的上端设置有清液排出端,于沉淀池30的底部设置有杂质排出端,如此能够定时将杂质送入到杂质处理系统中。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塔20的出水口还设置有温度计和ph计,以检测水质的温度和ph;本实施例硬水池40通过管道与沉淀池30相连通,用于收集沉淀后的中水。
39.本实施例硬水池40通过管道与沉淀池30相连通,用于收集沉淀后的中水;硬水池40的进水口高度较沉淀池30出水口地理高度低,以使经过沉淀池30沉淀后的水能够通过溢流进入硬水池40;树脂罐50通过管道与硬水池40相连通,树脂罐50进水口的高度较硬水池40出水口的地理高度低,以使硬水池40中的中水能够流入树脂罐50内,树脂罐50用于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以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软水池60通过管道与树脂罐50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收集处理后的中水;软水池60收集的水定向消耗到杀菌区80。
40.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工作原理为:
41.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直接从杀菌工序中,经过管道进入集水池10内储积,再由冷却塔20对中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中水先进入沉淀池30内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处理后的水经过管道进入硬水池40内收集,再由树脂罐50对水质进行软化处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后再进入软水池60内,最后软水池60中处理后的水是定向消耗至杀菌区80,用于车间杀菌工序,整个系统取消了反渗透处理设备的应用,以较低成本解决水质安全问题,进而采取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封闭运行且定向消耗的方式,实现全部回收水能够应用于车间杀菌工序,从而实现杀菌中水的全部回收利用,能够大大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减少自来水供水,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42.实施例二
4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请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温车间杀菌废水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杀菌处理池70,杀菌处理池70优选为封闭式杀菌处理池70,且封闭式杀菌处理池70布置于软水池60与杀菌区之间,以使软水池60内的水经过杀菌消毒后定向消耗到杀菌区,经过杀菌处理池70处理后的水质可明显提高,有效解决水质带来的质量隐患。
44.本实施例中杀菌处理池70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紫外线消毒器;作为优选,紫外线消毒器可以选用紫外线杀菌灯,定向对于杀菌处理池70内的水质进行处理,提高回收水处理效果;当然具体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现有其它消毒杀菌器对封闭式杀菌处理池70内的水质进行消毒处理。
45.本实施例中杀菌处理池70的出水口通过若干个排水管道连接到各个杀菌区,排水管道上连接有提升泵;本实施例杀菌处理池70设于树脂罐50和软水池60后,可有效将大量
中水污染物去除,且处理后的出水可靠并可通过排水管道分流至各个杀菌区,实现回收中水定向利用的作用。
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综合回收处理系统依次对中水进行冷却

沉淀处理

硬水池40

树脂罐50软化钙镁离子去除

软水池60

杀菌处理,可达到中水中钙镁离子及固体颗粒的有效去除,中水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以较低成本有效将大量杂质去除,能简单有效地回收中水,使得回收利用的水质可靠,从而解决水质安全问题,提升中水利用效率;且综合回收处理系统各工序严格分开且有序处理,整个处理系统简单且高效,可有效某个工序反复处理或者不同工序互相影响,合理地将冷却塔20布置于沉淀池30前方,将树脂罐50布置于沉淀池30后方,最后将处理后的水经过杀菌处理池70消毒杀菌处理后再定向消耗到杀菌区80,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47.上述综合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水质安全问题,提升中水利用效率;同时上述综合回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车间用水慌的现象,节约用水约50%,持续产生效益,大幅降低生产制造费用,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使用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所采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