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朝轻、薄、小型化快速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目前使用的几乎都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特别是在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移动终端或个人数字处理器等产品上,液晶显示面板已是重要的组成组件。
3.液晶显示面板加上背光模组构成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但是液晶显示模组显示结构功能单一,无法很好吸引消费者。目前的应对策略是使用mini

led显示模组和micro

led显示模组代替液晶显示显示模组,但是mini

led显示模组和micro

led显示模组仍然存在发光面多为平面化,单一画面显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现有mini

led显示模组和micro

led显示模组仍然存在发光面多为平面化,单一画面显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7.第一背板;
8.灯板,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正上方;
9.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
10.第二光源,多个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
11.所述第一光源光照射区域与所述第二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
12.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
13.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
14.第四光源,所述第四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
15.所述第三光源光照射区域与所述第四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
16.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
17.第五光源,所述第五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
18.第六光源,所述第六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方;
19.所述第五光源光照射区域与所述第六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
20.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五光源与所述第六光源之间。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五光源构成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四光源、所述第六光源构成第二显示区域。
22.进一步地,还包括:
23.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一端部;
24.第三背板,所述第三背板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的另一端部;
25.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第三背板平行,所述第二背板、所述第三背板与所述第一背板共同连接呈“u”型结构。
26.进一步地,还包括:
27.盖板,所述盖板相对平行于所述灯板设置,所述盖板一端与所述第二背板连接,所述盖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背板连接。
2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透明玻璃或透明橡胶。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所述第三光源、所述第四光源、所述第五光源、所述第六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墙、所述第二挡墙、所述第三挡墙为不透光材质。
31.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长方体。
32.进一步地,所述灯板为印刷电路板。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背板与所述第三背板高度相等。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背板;灯板,灯板设置于第一背板正上方,灯板夹设于第二背板与第三背板之间;第一光源设置于灯板上方;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方;第一光源光照射区域与第二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一挡墙,第一挡墙设置于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第三光源设置于灯板上方;第四光源设置于灯板上方;第三光源光照射区域与第四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二挡墙,第二挡墙设置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之间;第五光源设置于灯板上方;第六光源,第六光源设置于灯板上方;第五光源光照射区域与第六光源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三挡墙,第三挡墙设置于第五光源与第六光源之间。可以解决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光面多为平面化,单一画面显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实现双视角、单视角、水平视角显示,在车载等特殊环境应用下,功能性增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附图说明
3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3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3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视角结构图。
39.图中:
40.100

显示装置;
41.101

第一背板;
42.102

第二背板;
43.103

第三背板;
44.104

灯板;
45.105

第一光源;
46.106

第二光源;
47.107

第三光源;
48.108

第四光源;
49.109

第五光源;
50.110

第六光源;
51.111

第一挡墙;
52.112

第二挡墙;
53.113

第三挡墙;
54.114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5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视角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背板101,用于承载各个部件。灯板104,灯板104设置于第一背板101正上方,灯板104为印刷电路板。第二背板102,第二背板102垂直设置于第一背板101的一端部,第三背板103,第三背板103垂直设置于第一背板101的另一端部,第二背板102与第三背板103平行,第二背板102、第三背板103与第一背板101共同连接呈“u”型结构。第二背板102与第三背板103高度相等。盖板114,盖板114为长方体,盖板114相对平行于灯板104设置,盖板114一端与第二背板102连接,盖板114另一端与第三背板103连接,盖板114为透明玻璃或透明橡胶,用于很好穿透光线。
57.第一光源105,第一光源105设置于灯板104上,第二光源106,第二光源106设置于灯板104上,第一光源105光照射区域与第二光源106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一挡墙111,第一挡墙111设置于第一光源105与第二光源106之间,第一挡墙111用于将第一光源105光照射区域与第二光源106光照射区域隔离开来。第三光源107,第三光源107设置于灯板104上,第四光源108,第四光源108设置于灯板104上,第三光源107光照射区域与第四光源108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二挡墙112,第二挡墙112设置于第一光源105与第二光源106之间,第二挡墙112用于将第三光源107光照射区域与第四光源108光照射区域隔离开来。第五光源109,第五光源109设置于灯板104上,第六光源110,第六光源110设置于灯板104上方,第五光源109光照射区域与第六光源110光照射区域呈“u”型结构,第三挡墙113,第三挡墙113设置于第五光源109与第六光源110之间,第三挡墙113用于将第五光源109光照射区域与第六光源110光照射区域隔离开来。第一挡墙111、第二挡墙112、第三挡墙113为不透光材质,用于隔离光线。
58.第一光源105、第二光源106、第三光源107、第四光源108、第五光源109、第六光源110为发光二极管,用于提供光源。第一光源105,第三光源107、第五光源109构成第一显示区域a,左侧一半的第一光源105、第三光源107、第五光源109组合成一个像素单元,一定数量的第一光源105、第三光源107、第五光源109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左视角画面。第二光源106、第四光源108、第六光源110构成第二显示区域b,右侧一半的第二光源106、第四光源108、第六光源110组合成一个像素单元,一定数量的第二光源106、第四光源108、第六光源110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右视角画面。特殊的“u”型凹状mini&micro led灯板104组装于背板内,发光二极管上方放置盖板114,组装成完整的显示装置100。功能上,发光二极管打
件于灯板104上,通过灯板104上的走线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电流的大小,来控制r/g/b三原色的亮暗,实现完整画面显示,同时,此种特殊“u”型凹状的光照射区域,可实现左右双画面显示,由于发光二极管为2颗芯片封装在一颗led里面且两颗芯片独立给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中间挡墙设计,可将发光二极管分为a区和b区,从左视角观看为b区显示画面,右侧一半的r/g/b发光二极管组合成一个像素,即红框区,一定数量的像素形成而完整的左视角画面。右视角观看为a区显示画面,原理与左视相同,由于整颗led由两颗芯片单独驱动,实现画面双显示。
5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特殊的“u”型凹状mini&micro led灯板组装于背板内,发光二极管上方放置盖板,组装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功能上,发光二极管打件于灯板上,通过灯板上的走线控制流经发光二极管电流的大小,来控制r/g/b三原色的亮暗,实现完整画面显示。本实用新型因为是凹状结构,可以实现光源发光凹面显示,不同于目前平面化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目前micro

led显示模组发光面多为平面化,单一画面显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可实现双视角、单视角、水平视角显示,在车载等特殊环境应用下,功能性增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60.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