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9: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用户对显示面积的越来越大的使用需求,目前在市场上全面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通常全面屏电子设备采用柔性屏,但是柔性屏的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并且柔性屏的制作工艺尚不足够成熟。
3.相较于柔性屏,硬性屏幕的发展更加成熟,当前市场依然是以硬性屏幕电子设备为主要产品。通常采用在相机模组周围设置一圈光源作为单独的背光模组,用于弥补屏下相机孔部分背光缺失的问题。
4.但是这样的设置会造成显示区域亮度的不均匀,严重影响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终端。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可在电信号的触发下呈现雾化状态或透明状态;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面,用于向所述第一导光板发出光线;以及聚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上方,包括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所述聚光部件上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背设置的一面,所述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聚光部件,经过所述聚光部件后,垂直于所述出光面射出;其中,当所述第一导光板处于透明状态时,外界光线依次穿过所述聚光部件和所述第一导光板进入第一导光板的下方,且所述外界光线经过所述聚光部件时光路不发生改变;当所述第一导光板处于雾化状态时,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导光板入射至所述聚光部件,并垂直于所述聚光部件的所述出光面射出。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件包括液晶透镜,所述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中间的液晶层;所述下基板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相对设置。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件还包括偏振片。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部件还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所述第一偏振片设置于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环绕所述第一导光板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导光板发出光线。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板
的外侧。
1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下方。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板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屏的一端。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所述第一导光板;其中,在所述透明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非显示状态;在所述雾化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显示状态。
1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可以在透明状态和雾化状态之间转换的第一导光板,使得第一导光板在拍摄时可以变为透明,让外界光线不发生光路改变地进入摄像头完成成像。并且,还在第一导光板的上方设置聚光部件,利用聚光部件使得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垂直于聚光部件的出光面射出,可以减少侧视角漏光。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情况。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随着用户对显示面积的越来越大的使用需求,目前在市场上全面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通常全面屏电子设备采用柔性屏,但是柔性屏的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并且柔性屏的制作工艺尚不足够成熟。
32.相较于柔性屏,硬性屏幕的发展更加成熟,当前市场依然是以硬性屏幕电子设备
为主要产品。通常采用在相机模组周围设置一圈光源作为单独的背光模组,用于弥补屏下相机孔部分背光缺失的问题。
33.本公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第一导光板可在电信号的触发下呈现雾化状态或透明状态;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侧面,用于向第一导光板发出光线;以及聚光部件,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的上方,包括出光面,出光面为聚光部件上与第一导光板相背设置的一面,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入射至聚光部件,经过聚光部件后,垂直于出光面射出;其中,当第一导光板处于透明状态时,外界光线依次穿过聚光部件和第一导光板进入第一导光板的下方,且外界光线经过聚光部件时光路不发生改变;当第一导光板处于雾化状态时,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导光板入射至聚光部件,并垂直于聚光部件的出光面射出摄像头。
34.本公开的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可以在透明状态和雾化状态之间转换的第一导光板,使得第一导光板在拍摄时可以变为透明,让外界光线不发生光路改变地进入摄像头完成成像。并且,还在第一导光板的上方设置聚光部件,利用聚光部件使得第一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垂直于聚光部件的出光面射出,可以减少侧视角漏光。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情况。
35.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本公开的背光模组包括;第一导光板101,第一光源300和聚光部件200。
37.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头600设置于背光模组100下方,通常也称为屏下摄像头,第一导光板101与摄像头600的位置相对设置。第一导光板101可以包括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1和第二面112,第一面111与聚光部件200相贴合,第二面112与摄像头600相对设置。
38.在本公开中,第一导光板101可在电信号的触发下呈现雾化状态与透明状态两种使用状态,并且第一导光板101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转化。
39.具体地,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外界光线可以依次穿过聚光部件200和第一导光板101进入第一导光板101的下方,例如可以进入摄像头600,以完成摄像头600的成像功能。且,外界光线经过聚光部件200时光路不发生改变,垂直入射至摄像头600。
40.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雾化状态时,第一光源3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导光板101进入聚光部件200,并通过聚光部件200后,垂直于聚光部件200的出光面射出。
41.在本公开中,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第一导光板101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等于90%。例如可以设置为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第一导光板101为透明状态,这样可以有利于外界光线的通过,保证成像质量。
42.在本公开中,第一导光板采用通用的导光板制成,例如可以是由亚克力板或者聚碳酸酯板等材质构成。
43.常用的导光板具有极高的折射率,并且不吸光的特点,应用于背光模组技术。利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等方法可以在导光板上印刻导光点,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可以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
44.利用多个导光点,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路早餐干涉,使得光线形成散射,达到均光的效果,且让第一导光板呈现雾面的效果,这种雾面效果,可以认为是第一导光板的雾化
状态。
45.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使得光线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46.在本公开中,第一光源300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1的侧面,用于向第一导光板101发出光线。如图1所示,第一光源300设置在侧面,当第一光源300发光时,光线可以分布于第一导光板101。
47.例如,可以是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导光板101上,这样可以为显示屏提供均匀的光线,能够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更好。
48.在本公开中,第一光源300可以为二极管,例如可以为是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00可以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的晶粒尺寸为100~200μm,可以大大提升背光源数量,实现区域亮度调节,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49.在本公开中,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雾化状态时,第一导光板101将第一光源300发出的光向外发散。即第一导光板101将第一光源300发出的光线像显示屏的一侧发散。
50.第一导光板101通电后可以在不同的电流或者电压数值下发生状态的改变。在本公开中,可以设置为第一导光板101通电,并根据接通的电压,在透明状态和雾化状态之间转换。
51.在本公开中,可以设置为在第一电压时,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此时第一光源300被配置为停止发出光线。即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第一光源300关闭,同时第一导光板101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0%,可以使得外界光线通过第一导光板101进入摄像头600。
52.在本公开中,可以设置为在与第一电压不同的第二电压时,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雾化状态,第一导光板101由透光状态转化为雾化状态。同时第一光源300开启,第一光源300发出的光线可以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导光板101上。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特异性设置,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当背光模组100应用于终端时,可以将第一导光板101与终端的电路板相连接,终端的电路板上设置有针对终端的电源管理芯片,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等设置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具体数值。
54.在本公开中,当背光模组100应用于终端时,可以通过终端的显示功能模块管理背光模组100,使得背光模组100配合显示屏共同完成显示作用和摄像作用之间的转化。
5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聚光部件200。聚光部件200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1的上方,用于使得第一导光板101出射的光线垂直于聚光部件的出光面出射。
56.如图1和图2所示,聚光部件200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201和下表面202。上表面201和外界光线相对设置,下表面202与第一导光板101的第二面112相贴合。
57.在本公开中,聚光部件200的上表面201与第一导光板101相背设置,第一导光板101出射的光线经过聚光部件200后从聚光部件的上表面201出射,上表面201即为聚光部件200的出光面。
58.如图1和图2所述,第一导光板101出射的光线进入聚光部件200,如聚光部件200中的箭头示意,进入聚光部件200的光线是发散的,朝向各个方向散发。
59.聚光部件200具有聚光作用,经聚光部件200的聚光作用的处理后,从聚光部件200
出射的光线相较于入射至聚光部件200的光线更加汇聚。例如,如图1中聚光部件200上方的箭头所示,从聚光部件200出射的光线垂直于聚光部件200的出光面。
60.这样的设置,避免了第一导光板101直接出射散射的光线,既聚光部件200出射的光线,在聚光部件所在平面的投影上,均落入了聚光部件的范围内。这样可以避免显示屏上的光线不均匀。
61.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聚光部件可以是各种具有聚光作用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液晶透镜。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210和下基板220,以及位于上基板210和下基板220中间的液晶层203。
62.在本公开中,下基板220与第一导光板101相对设置,例如下基板220可以贴合于第一导光板101的第一面111。
63.在本公开中,采用液晶透镜作为聚光部件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液晶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电场自行调节,决定对光线的汇聚程度。
64.液晶透镜的两侧可以设置有电极,通过电极连接于电路板上。可以通过改变液晶透镜两侧的电极电压,调节透镜内液晶分子的转向。通过对液晶两侧电极图案的设计,可以调控光线的折射方向,从而达到自由调控光线聚焦和准直的功能。
65.利用液晶透镜的这个特性,可以实现显示时将背光中的光线汇聚,减少侧视角漏光,拍照时使外部光线直线通过的效果。
66.具体地,可以利用终端的控制单元和接收单元等功能单元进行具体的设置。例如,接收单元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发出相应的指令信号,指示液晶透镜开始汇聚光线模式,使得光线可以垂直于聚光部件的出光面出射。
67.当接受单元接受到第二信号时,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第二信号,发出相应的指令信号,指示液晶透镜呈现透明状态,即对外界光线的光路不发生改变,这样可以不影响摄像头的成像。
68.普通的导光板散射效果过强,因此会造成显示屏大视角亮度不均以及对比度下降的问题。本公开利用液晶透镜对光线的可调控聚焦的特性,可以有效减轻显示面板上摄像头孔位置补光不均以及显示效果异常的问题。
69.并且液晶透镜的厚度较薄,不影响整机堆叠效果,因此有利于实现整个终端的轻薄化。
70.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聚光部件还可以包括偏振片。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可使纵向光或横向光一种透过。偏振片通常由偏振膜、内保护膜、压敏胶层及外保护膜层压而成的复合材料。
71.偏振片一般用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薄膜作为基片,再浸染具有强烈二向色性的碘,经硼酸水溶液还原稳定后,再将其单向拉伸4~5倍制成。偏振片拉伸后,碘分子则整齐地被吸附在排列在该薄膜上面,具有起偏或检偏性能。
72.本公开中的聚光部件设置偏振片,可以使得入射至聚光部件的光线,经过偏振片后,再从聚光部件出射时,可以达到汇聚的效果。
73.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透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聚光部件200还包括第一偏振片230和第二偏振片240。第一
偏振片230设置于上基板210的上表面,第二偏振片240设置于下基板220的下表面。
74.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对第一偏振片230和第二偏振片240的偏振方向的调整,来控制聚光部件200汇聚光线的程度。根据不同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需求,具体的设置第一偏振片230和第二偏振片240的偏振方向。
75.例如,可以将第一偏振片230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振片240的偏振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从聚光部件200出射的光线垂直于聚光部件200。在避免显示平面上亮度不均匀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射光线汇聚程度过于高时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质量。
76.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导光板102。第二导光板102可以是具有均光作用的导光板,例如可以是亚克力或者聚碳酸酯板。可以利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等方法可以在第二导光板102上印刻导光点,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可以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均匀地分布于第二导光板102上,并且光线向显示屏的方向发散,以作为背光源配合显示屏完成显示功能。
7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光板101与第二导光板102可以是独立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具有不同分区的一个整体。例如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是一个整体时,可以仅将第一导光板处设置为可以在透明状态和雾化状态之间转化。
78.在本公开中,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第一光源300关闭,显示屏上对应第一导光板101的区域不显示画面。此时显示屏上对应第二导光板102的区域显示画面。
79.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雾化状态时,第一光源300关闭,显示屏上对应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二导光板102的区域均显示画面,并且可以利用显示画面界面设置,遮挡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二导光板102之间的界限造成的显示不良,提升显示质量。
80.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公开中,第二导光板102可以环绕第一导光板101设置。
81.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板101可以是矩形,与摄像头60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导光板101设置在第二导光板102的内部区域,第一导光板101的周围即为第二导光板102。
82.如图6所示,第一导光板101也可以是圆形,与摄像头60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导光板101设置在第二导光板102的内部区域,第一导光板101的周围即为第二导光板102。
8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并不限于第二导光板环绕第一导光板设置,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有其他设置方式。
84.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导光板102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01的一侧。
85.如图7所示,第二导光板102的一个侧面可以与第一导光板101的一个侧面相邻接,第一导光板101是矩形,第二导光板102也可以是矩形。
86.这样的设置,在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之间存一条分界线,反应下显示面板上,在显示过程中,对应分界线的区域也可能显示为一条横线。
87.若显示区域的分界线为一条横线,可以通过优化分界线附近的光学结构和光条孔,则可以实现背光均匀性的提升,消除两块背光模组之间亮度不匹配发生的显示效果下
降的问题。
88.也可以借由系统软件层面对上方区域的界面设计,例如可以针对与第一导光板相对的第一显示区域和与第二导光板相对的第二显示区域分别设置不同的显示内容,以弱化不同显示区域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在对应分界线的位置显示线条,以降低显示不均现象对使用体验的影响。
8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的形状,以及相互之间的设置关系,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的设计具体地调整,本公开不做特殊限定。
90.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101设置于靠近显示屏的一端。
91.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导光板101设置于显示屏的一端。以手机为例,第一导光板101可以设置在手机的头部。这样的设置不仅便于第一光源300的设置,还有利于第一导光板101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92.如图2所示,第一导光板101可以与电路板400连接,电路板40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第一导光板101通过电路板400可以与终端的电源或者主板等电学元件相连接。
93.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手机的内部空间,一般地,在显示屏的周围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显示屏的框架500,在框架500内部具有容纳腔。将第一光源300设置在显示屏靠近手机的头部位置能够利用这些空间。
94.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用于向第二导光板发出光线。在本公开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可以为二极管,例如可以为是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源可以是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的晶粒尺寸为100~200μm,可以大大提升背光源数量,实现区域亮度调节,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95.在本公开中,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光源。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分别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开启。
96.例如,在显示状态时,可以同时保持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是启动状态,这样整个显示面板都可以显示画面。
97.在显示状态下使用拍摄功能时,可以将第一光源关闭,同时第一导光板为透明模式,外界光线可以进入摄像头进行成像。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上第二显示区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正常使用摄像头进行拍摄。这样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98.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设置于第二导光板的外侧。遮光层可以是由油墨、遮光膜或者金属等材料构成。能够阻挡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二导光板102之间的光线传播。
99.例如,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第一光源300关闭,第一导光板101为透光状态。此时,遮光层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导光板102上的光线传导至第一导光板101上,进而可以保证摄像头600的成像质量。
100.并且,当第一导光板101处于透明状态时,第一导光板101上分布有光线,遮光层的设置可以放置第一导光板101和第二导光板102上的光线在第二面112处叠加,导致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之间的交界处由于光线过强而导致显示不良。
101.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包括如前述
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背光模组;以及摄像头,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下方。
102.在本公开中,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液晶显示屏使用了两片极化材料中的液体水晶溶液,使电流通过该液体时会使水晶重新排列达到成像的目的。
103.液晶显示屏依驱动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以及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其中,被动矩阵型又可分为扭转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转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及其它被动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而主动矩阵型大致可区分为薄膜式晶体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极管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二种方式。
104.tn、stn及tft型液晶显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转原理之不同,在视角、彩色、对比及动画显示品质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别,使其在产品的应用范围分类亦有明显区隔。
105.以目前液晶显示技术所应用的范围以及层次而言,主动式矩阵驱动技术是以薄膜式晶体管型(tft)为主流,多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及动画、影像处理产品。
106.而单纯矩阵驱动技术目前则以扭转向列(tn)、以及超扭转向列(stn)为主,目前的应用多以文书处理器以及消费性产品为主。在这之中,tft液晶显示屏所需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需求较高,而tn及stn所需的技术及资金需求则相对较低。
107.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即薄膜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

lcd)中的一种。tft的显示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即从下向上。这样的作法是在液晶的背部设置光源,光源照射时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
108.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表现也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响应时间大大提高到80ms左右。因其具有比tn

lcd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荧屏更新频率也更快,故tft俗称“真彩”。
109.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液晶显示屏包括:背光源10、设置于背光源10上的第一偏光板20、设置于第一偏光板20上的第一玻璃基板30、设置于第一玻璃基板30上的薄膜晶体管层(tft)40、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层40上的液晶层50、设置于液晶层50上的彩色滤光膜(cf)60、以及设置于彩色滤光膜60上的第二玻璃基板70、以及设置于第二玻璃基板70上的偏光板80。
110.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第一导光板;其中,在透明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为非显示状态;在雾化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为显示状态。
111.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第一导光板。其中,在透明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为非显示状态。在雾化状态下,第一显示区域为显示状态。
112.在本公开中,第一导光板对应的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第二导光板对应的显示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域。
113.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显示面板。
114.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公开的
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可以在透明状态和雾化状态之间转换的第一导光板101,使得第一导光板在拍摄时可以变为透明,让外界光线进入摄像头600完成成像。
115.并且,还在第一导光板101的上方设置聚光部件,利用聚光部件将第一导光板101出射的光线汇聚,可以减少侧视角漏光。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显示屏的显示亮度不均匀的情况。
116.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117.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118.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119.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120.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构思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22.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