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长线台构件交互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9 14: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长线台构件交互设备
1.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长线台转运和缓存构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线台的构件交互设备。


背景技术:

3.现有预应力长线台是在流水线上的串联工位依次进行生产加工,但是构件在缓存和转运的过程中的节拍把控和转运调配,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远距离的构件运输成本高,运输车调配投入成本大,过程复杂;功能较为单一,当需要生产多种预制构件时,转运和缓存节拍容易打乱,影响整体效率;运输、缓存和转运衔接过程不顺畅,需要额外人力管控整体流程,人力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线台构件交互设备,以便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缓存成本高、整体功能单一和转运效率低下等问题。
5.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长线台构件交互设备,包括基础平台,所述基础平台上包括并列排布的构件运输区和托盘运输区;其中,所述构件运输区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至少一排行走轮组,在每排所述行走轮组之间设置驱动轮组;所述托盘运输区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至少一排行走轮组,在每排所述行走轮组之间设置驱动轮组、升降支撑轮组和插销装置;其中,在所述行走轮组上设置防脱装置;托盘运输区的升降支撑轮组上设置感应装置;在托盘运输区的中间位置安装用来控制升降支撑轮组升降的液压系统。
6.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平台的构件运输区外侧安装构件防护网;所述基础平台的托盘运输区外侧安装托盘防护网,在托盘防护网外侧安装构件交互平台的气动控制系统。
7.进一步地,所述托盘运输区的安装基础依次包括第一凸台和安装基坑,所述安装基坑中部设置第二凸台,所述托盘运输区的行走轮组和驱动轮组均设置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所述插销装置设置于第二凸台上;所述升降支撑轮组设置于第二凸台两侧的安装基坑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两个行走轮组,两个所述行走轮组之间设置一个驱动轮组;所述第二凸台两端各设置一个插销装置,两个所述插销装置之间设置一个行走轮组和一个驱动轮组;所述构件运输区的每排所述行走轮组有六个,所述驱动轮组设置于中间两个行走轮组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组包括矩形管,所述矩形管顶部中间位置为行走轮轴承,为行走轮轴承上安装行走轮,所述矩形管两侧通过侧支架固定于安装基础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支撑轮组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内部底部设置液压缸,所述支撑外壳侧壁安装侧滚轮,所述支撑外壳内部设置滑动组,所述滑动组包括其顶部中间的升降支撑轮和滑动组壳体外侧壁的升降导向轮。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组包括支撑组件和减速电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下方设置三角支撑板,另一侧下方设置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底部为调节座;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连接驱动轮毂,所述驱动轮毂外侧设置橡胶轮。
12.进一步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横支架,所述横支架末端连接竖支架,所述竖支架上方连接感应安装板,所述感应安装板与竖支架连接处开设竖调节孔,所述感应安装板上方还设置横调节孔,所述感应安装板上安装感应开关。
13.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装置通过连接板安装于行走轮组的上方外侧壁,连接板顶部设置上托板,上托板上水平安装导轮。
14.进一步地,所述插销装置包括插销框架和两侧的支撑座;所述插销框架一侧为气动管路和电磁阀,所述插销框架顶部为上架体,所述上架体中部为护罩体,所述护罩体后端设置气缸,前端设置支撑柱。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构件交互设备可大大节省人工成本,便于缓存码垛完成的成品构件,并能够通过与堆场运输车交互,完成构件的转运,实现在保证已有产线节拍基础上与产线完美匹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得以保证。
16.2.本技术托盘运输区设置的插销装置具有对整垛的托盘进行拆垛的功能。
17.3.本技术的行走轮组上部设置的防脱装置可以对构件的运输进行导向,防止运输过程中从轮组上脱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构件交互设备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构件交互设备俯视图;图3为图2沿a

a处剖面图;图4为图2沿b

b处剖面图;图5为设备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为a处放大示意图;图7为构件运输线立面图;图8为托盘运输线立面图;图9为行走轮组结构图;图10为驱动轮组结构图;图11为升降支撑轮组结构图;图12为插销装置结构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平台;101、构件防护网;102、托盘防护网;103、气动控制系统;2、构件运输区;
3、托盘运输区;301、第一凸台;302、第二凸台;303、安装基坑;4、行走轮组;401、矩形管;402、侧支架;403、行走轮轴承;404、行走轮;5、升降支撑轮组;501、支撑外壳;502、液压缸;503、侧滚轮;504、滑动组;5041、升降支撑轮;5042、升降导向轮;6、驱动轮组;601、支撑组件;6011、三角支撑板;6012、筋板;6013、安装板;6014、调节螺杆;6015、调节座;602、减速电机;603、驱动轮毂;604、橡胶轮;7、感应装置;701、横支架;702、竖支架;703、感应安装板;7031、竖调节孔;7032、横调节孔;704、感应开关;8、防脱装置;801、导轮;802、上托板;803、连接板;804、支撑板;9、插销装置;901、插销框架;902、支撑座;903、气动管路;904、电磁阀;905、气缸;906、上架体;9061、上架体底板;9062、护罩体;9063、前板;9064、后板;9065、下筋板;9066、支撑柱;10、液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

1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线台构件交互设备。
21.如图1

2所示,包括基础平台1,所述基础平台1上包括并列排布的构件运输区2和托盘运输区3,可同时完成构件和托盘两种工件的缓存和转运工作;所述基础平台1的构件运输区2外侧安装构件防护网101;所述基础平台1的托盘运输区3外侧安装托盘防护网102,在托盘防护网102外侧安装构件交互平台的气动控制系统103,作为设备内部气动系统的总控平台。
22.如图3、5和7所示,所述构件运输区2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至少一排行走轮组4,在每排所述行走轮组4之间设置驱动轮组6。如图9所示,所述行走轮组4包括矩形管401,所述矩形管401顶部中间位置为行走轮轴承403,为行走轮轴承403上安装行走轮404,所述矩形管401两侧通过侧支架402固定于安装基础上。
23.如图2所示,所述托盘运输区3的安装基础依次包括第一凸台301和安装基坑303,所述安装基坑303中部设置第二凸台302,所述行走轮组4和驱动轮组6均设置于第一凸台301和第二凸台302上,所述插销装置9设置于第二凸台302上;所述升降支撑轮组5设置于第二凸台302两侧的安装基坑303内。
24.如图4、5和8所示,所述托盘运输区3两侧分别平行地设置有至少一排行走轮组4,在每排所述两侧平行设置行走轮组4之间设置驱动轮组6、升降支撑轮组5和插销装置9;在所述行走轮组4上设置防脱装置8;托盘运输区3的升降支撑轮组5上设置感应装置7;在托盘运输区3的中间位置安装用来控制升降支撑轮组5升降的液压系统10。
25.所述第一凸台301上设置两个行走轮组4,两个所述行走轮组4之间设置一个驱动轮组6;所述第二凸台302两端各设置一个插销装置9,两个所述插销装置9之间设置一个行走轮组4和一个驱动轮组6;所述构件运输区2的每排所述行走轮组4有六个,所述驱动轮组6设置于中间两个行走轮组4之间。
26.如图6所示,所述防脱装置8通过连接板803安装于行走轮组4的上方外侧壁,连接
板803顶部设置上托板802,在连接板803和上托板802之间竖直设置支撑板804,上托板802上水平安装导轮801。
27.如图10所示,所述驱动轮组6包括支撑组件601和减速电机602;所述支撑组件601包括安装板6013,所述安装板6013一侧下方设置三角支撑板6011,两块三角支撑板6011之间连接筋板6012,另一侧下方设置调节螺杆6014,所述调节螺杆6014底部为调节座6015;所述安装板6013顶部设置减速电机602,所述减速电机602连接驱动轮毂603,所述驱动轮毂603外侧设置橡胶轮604。
28.如图11所示,所述升降支撑轮组5包括支撑外壳501,所述支撑外壳501内部底部设置液压缸502,所述支撑外壳501侧壁安装侧滚轮503,所述支撑外壳501内部设置滑动组504,所述滑动组504包括其顶部中间的升降支撑轮5041和滑动组504壳体外侧壁的升降导向轮5042。
29.如图11所示,所述感应装置7包括横支架701,所述横支架701末端连接竖支架702,所述竖支架702上方连接感应安装板703,所述感应安装板703与竖支架702连接处开设竖调节孔7031,所述感应安装板703上方还设置横调节孔7032,所述感应安装板703上安装感应开关704。
30.如图12所示,所述插销装置9包括插销框架901和两侧的支撑座902;所述插销框架901一侧为气动管路903和电磁阀904,所述插销框架901顶部为上架体906,所述上架体906包括上架体底板9061,上架体底板9061顶面最前端安装前板9063,中部安装后板9064,后板9064后侧安装护罩体9062,所述护罩体9062后端设置气缸905,上架体底板9061顶面前端设置支撑柱9066,支撑柱9066可穿过前板9063前后移动。
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设备与线上构件运输车之间进行构件与托盘的交互的工艺流程:需要额外配置线上构件运输车和横移车,运输车通过设备横移车移动至对接处,通过行走轮组4传输将成品构件传输至缓存工位,即构件运输区2;完成构件的传输后,线上构件运输车通过设备横移车移动至托盘缓存对接处,托盘通过行走轮组4传输至运输车上。
32.本设备与堆场运输车之间进行构件与托盘的交互工艺流程:堆场的运输车行驶至构件运输区2的工位底部,利用运输车上的顶升机构将构件顶起,实现脱离基础平台1,从而将构件搬运移走。
33.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变形,也不限于上述的应用领域,可以在更多相似的领域应用,总之,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路、机械结构形式、智能驱动控制方式的所有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