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6 23: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手持移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手持打印机”)。手持打印机具备蓄电池、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配置印刷头的开口。蓄电池、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开口按照蓄电池、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开口的顺序排列。
3.在现有的手持打印机中,由于在配置印刷头的开口与作为重物的蓄电池之间夹设有位置检测传感器,因此手持打印机的重心位于远离印刷头的位置。因此,在现有的手持打印机中,存在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手持打印机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时印刷头易于抖动这样的问题。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21773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

0402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印刷装置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所述印刷装置具备:电池收纳部,其收纳电池;头配置部,其配置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移动测量部,其光学性地对相对于介质的移动进行测量,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按照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移动测量部的顺序而排列。
7.本发明的印刷装置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头配置部,其配置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移动测量部,其光学性地对相对于介质的移动进行测量,在以印刷装置能够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姿势而将印刷装置投影到介质上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装置的重心的装置重心与印刷头之间的第一重心距离短于装置重心与移动测量部之间的第二重心距离。
附图说明
8.图1为表示印刷系统的框图。
9.图2为表示通过印刷装置而在介质上印刷了印刷图像的印刷物的图。
10.图3为墨盒的立体图。
11.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12.图5为当第一框体位于闭合位置时从

x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3.图6为当第一框体位于开放位置时从

x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4.图7为从

z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5.图8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投影到介质上的图。
16.图9为表示在被挂在吊带上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7.图10为表示在第一框体被挂在第二框体上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8.图11为当第二框体位于闭合位置时从

x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19.图12为当第二框体位于开放位置时从

x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20.图13为表示在第一框体被挂在第二框体上的状态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图。
21.图14为从

z方向观察变形例的印刷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印刷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a和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b进行说明。另外,在不需要区分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a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b的情况下,仅记载为“印刷装置101”。此外,虽然在下文中,利用各图所示的xyz正交坐标系的方向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仅是为了便于进行说明,并未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任何限定。
23.印刷系统
24.如图1所示,印刷系统sy具备信息处理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信息处理装置1和印刷装置101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进行连接。
25.信息处理装置1将印刷任务发送至印刷装置101。另外,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终端、计算机等。
26.如图2所示,印刷装置101为所谓的手持打印机,并且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从而将基于从信息处理装置1接收到的印刷任务的印刷图像203印刷在介质201上。即,印刷装置101生产在介质201上印刷了印刷图像203的印刷物205。印刷装置101通过在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的期间内,以喷墨方式向介质201喷出油墨,从而将印刷图像203印刷到介质201上。另外,作为介质201,并不限定于印刷纸张,例如可以使用信封、明信片、名片、瓦楞纸、笔记本、cd(compact disc)、木板等。
27.墨盒
28.如图3所示,墨盒301具备油墨罐303和印刷头305。墨盒301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在印刷装置101上(参照图5)。
29.油墨罐303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油墨罐303中贮存有油墨。印刷头305被形成为,与油墨罐303相比较小的大致长方体状,并且在油墨罐303的

z方向的面上被设置在

y方向的端部处。
30.印刷头305为具备多个喷嘴307(参照图7)的喷墨头,并且通过从多个喷嘴307喷出从油墨罐303供给的油墨,从而将印刷图像203印刷到介质201上。
31.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
32.基于图4至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a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01a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印刷装置101a具备第一框体103和第二框体105。第一框体103经由被设置于第一框体103的

y方向的端部处的连接机构107,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端部处。另外,作为连接机构107,例如可以使用铰链。第一框体103能够在将被
设置于第二框体105上的盒安装部109闭合的闭合位置(参照图5)和将盒安装部109开放的开放位置(参照图6)之间进行转动。用户在更换墨盒301时,通过使第一框体103转动,从而使盒安装部109开闭。
33.第一框体103具备:在闭合位置处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1;和在闭合位置处在z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3。当第一框体103转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一延伸部111将第二框体105的 z方向的面闭合,且第二延伸部113靠近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面(参照图5)。当第一框体103转动至开放位置时,第一延伸部111将第二框体105的 z方向的面开放,且第二延伸部113从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面远离(参照图6)。
34.在第一延伸部111的 y方向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5。当第一框体103转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一卡合部115与被设置于第二框体105上的第二卡合部117进行卡合。由此,第一框体103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此外,通过用户的操作而使第一卡合部115从第二卡合部117脱离,从而能够使第一框体103从闭合位置向开放位置进行转动。
35.在第一延伸部111的 z方向的面上设置有打印按钮119和电源按钮121(参照图4)。打印按钮119受理来自用户的印刷开始的指示。用户将印刷装置101a放置在介质201上,并在按下打印按钮119之后,使所把持的印刷装置101a沿着介质201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使印刷装置101a印刷印刷图像203(参照图2)。电源按钮121受理来自用户的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指示。
36.在第二延伸部113的

y方向的面上设置有吊带孔129(参照图4)。能够在吊带孔129中安装吊带135(参照图9)。用户能够在印刷装置101a被挂在吊带孔129中所安装的吊带135上的状态下,搬运印刷装置101a。另外,吊带孔129也可以被设置在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面上。
37.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二延伸部113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收纳部123。在电池收纳部123内收纳有电池401。电池401向印刷装置101a的各部供给电力。当印刷装置101a出货时,预先在电池收纳部123内收纳有电池401。此外,通过使印刷装置101a经由电缆而与商用电源等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在电池401被收纳于电池收纳部123中的状态下就此对电池401进行充电。
38.第二框体105被形成为, z方向被开放的大致长方体状。在第二框体105内设置有盒安装部109。在盒安装部109上,从 z方向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墨盒301。
39.盒安装部109具备罐配置部125和头配置部127。罐配置部125为, z方向被开放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空间。当墨盒3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109上时,油墨罐303被配置在罐配置部125处。头配置部127为,与罐配置部125相比较小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空间,并且被设置在罐配置部125的

z方向处。头配置部127的

z方向的端部向第二框体105的

z方向的面开口(参照图7)。当墨盒3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109上时,印刷头305被配置在头配置部127处。
40.在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合部117。如上文所述,当第一框体103转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二卡合部117与被设置于第一框体103上的第一卡合部115进行卡合。
41.如图7所示,在第二框体105的

z方向的面上,除了被配置于头配置部127处的印刷头305之外,还设置有移动测量部131和多个辊133。
42.移动测量部131光学性地对由用户在介质201上移动的印刷装置101a的移动进行
测量。另外,对印刷装置101a的移动进行测量是指,对印刷装置101a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进行测量的意思。作为移动测量部131,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的设备,所述设备具备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和图像传感器,并且根据图像传感器所输出的介质201的图像的变化而对相对于介质201的移动进行测量。
43.多个辊133通过与介质201滑动接触并进行旋转,从而对印刷装置101a相对于介质201向x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
44.印刷装置101a在由用户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时,基于移动测量部131的测量结果,而对印刷装置101a与介质20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然后,在与基于移动测量部131的测量结果的相对位置相对应的定时,从多个喷嘴307喷出油墨。由此,印刷装置101a无论用户使印刷装置101a移动的速度如何,都能够在介质201的适当的位置印刷印刷图像203。
45.如图7所示,在从

z方向观察印刷装置101a时,电池收纳部123、头配置部127以及移动测量部131从

y方向起按电池收纳部123、头配置部127、移动测量部131的顺序排列。即,与在配置印刷头305的头配置部127与收纳电池401的电池收纳部123之间夹设有移动测量部131的现有技术相比,作为重物的电池401和印刷头305位于较近的位置。由此,在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101a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101a在介质201上抖动,也会因为成为其旋转中心的重心和印刷头305之间的距离变短,而能够减少印刷头305的抖动量。因此,印刷装置101a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高精度地对介质201印刷印刷图像203。
46.另外,作为印刷装置101a的重心的装置重心g,在配置有电池收纳部123、头配置部127以及移动测量部131的y方向上,位于相对于电池收纳部123和头配置部127的中间位置即电池头中间位置m靠头配置部127处。即,装置重心g与配置印刷头305的头配置部127之间的距离短于装置重心g与收纳电池401的电池收纳部123之间的距离。由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101a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101a在介质201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g的附近与印刷头305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印刷头305的抖动量。
47.另外,装置重心g是指印刷时的印刷装置101a的重心。即,装置重心g是指,在电池401被收纳于电池收纳部123且墨盒30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109上的状态下的、印刷装置101a的重心。此外,在印刷时被拆下的罩等部件相对于印刷装置101a能够装拆的情况下,装置重心g是指,在该部件被拆下的状态下的印刷装置101a的重心。此外,电池收纳部123与头配置部127之间的中间位置是指,电池收纳部123的中央和头配置部127的中央之间的中间位置。
48.如图8所示,在印刷头305被配置在头配置部127处,并且以印刷装置101a能够在介质201上进行印刷的姿势即印刷头305与介质201对置的姿势,将印刷装置101a投影到介质201上的情况下,装置重心g与印刷头305之间的第一重心距离d1短于装置重心g与移动测量部131之间的第二重心距离d2。另外,装置重心g与印刷头305之间的第一重心距离d1是指,装置重心g与印刷头305的中央之间的距离。此外,装置重心g与移动测量部131之间的第二重心距离d2是指,装置重心g与移动测量部131的中央之间的距离的意思。此外,当将装置重心g与电池401的中央之间的距离称为第三重心距离d3时,第一重心距离d1短于第三重心距离d3。
49.如此,由于装置重心g位于靠近印刷头305的位置处,因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101a相对于介质201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101a在介质201上抖动,也会由于成
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g的附近与印刷头305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减少印刷头305的抖动量。因此,印刷装置101a能够对介质201高精度地印刷印刷图像203。
50.如图7所示,当从

z方向观察印刷装置101a时,吊带孔129、电池收纳部123、头配置部127以及移动测量部131会按照吊带孔129、电池收纳部123、头配置部127、移动测量部131的顺序排列。即,由于并未在收纳电池401的电池收纳部123与吊带孔129之间夹设头配置部127或者移动测量部131,因此电池401位于靠近吊带孔129的位置处。
51.由此,如图9所示,当印刷装置101a经由被安装于吊带孔129中的吊带135而被用户的手h提着时,由于成为印刷装置101a的旋转中心的用户的手h与作为重物的电池401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印刷装置101a的抖动量。因此,与在印刷装置101a经由吊带135而被用户的手h提着的状态下成为印刷装置101a的旋转中心的用户的手h与作为重物的电池401之间的距离较长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稳定地搬运印刷装置101a。
52.如图5所示,当第一框体103位于闭合位置时,即当通过第一框体103将盒安装部109闭合时,在y方向上,连接机构107与电池收纳部123之间的第一连接距离l1短于连接机构107与移动测量部131之间的第二连接距离l2。即,被收纳在电池收纳部123中的电池401位于靠近连接机构107的位置处。
53.因此,如图10所示,在第一卡合部115和第二卡合部117的卡合脱离的状态下,当用户把持第一框体103以及第二框体105中的第二框体105时,由于成为被挂在第二框体105上的第一框体103的旋转中心的连接机构107与作为重物的电池401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框体103的抖动量。因此,在对墨盒301进行更换时,即使第一框体103被挂在第二框体105上,用户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印刷装置101a。
54.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
55.基于图11至图1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1b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印刷装置101b中的与印刷装置101a同样构成的点省略说明。
56.印刷装置101b具备第一框体103和第二框体105。第二框体105经由被设置于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端部处的连接机构107,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框体103的

y方向的端部处。第二框体105能够在将盒安装部109闭合的闭合位置(参照图11)与将被设置于第一框体103上的盒安装部109开放的开放位置(参照图12)之间进行转动。
57.第一框体103被形成为, z方向的面的一部分被开放的大致长方体状。在第一框体103上设置有电池收纳部123和盒安装部109。电池收纳部123相对于盒安装部109被设置在

y方向处。在第一框体103的 y方向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5。
58.第二框体105被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第二框体105的 y方向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二卡合部117。在第二框体105转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二卡合部117与被设置于第一框体103上的第一卡合部115进行卡合。由此,第二框体105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此外,通过用户的操作而使第二卡合部117从第一卡合部115脱离,从而能够使第二框体105从闭合位置向开放位置转动。
59.如图11所示,当第二框体105位于闭合位置时,即,通过第二框体105而将盒安装部109闭合时,在y方向上,连接机构107与电池收纳部123之间的第一连接距离l1短于连接机构107与移动测量部131之间的第二连接距离l2。即,电池收纳部123位于靠近连接机构107的位置。
60.因此,如图13所示,在第一卡合部115与第二卡合部117之间的卡合脱离的状态下,在用户把持第一框体103以及第二框体105中的第二框体105时,由于成为被挂在第二框体105上的第一框体103的旋转中心的连接机构107与作为重物的电池401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框体103的抖动量。因此,当更换墨盒301时,即使第一框体103被挂在第二框体105上,用户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印刷装置101a。
61.其他的变形例
62.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除了上文所述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变更为如以下所述的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分别进行组合的结构。
63.装置重心g并不限定于在y方向上从头配置部127偏离的结构,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采用在y方向上位于与头配置部127重叠的位置处的结构。由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201移动印刷装置101a时,即使印刷装置101a在介质201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g的附近与印刷头305之间的距离微小,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印刷头305的抖动量。
64.电池收纳部123并不限定于当印刷装置101出货时收纳有电池401的结构,还可以采用收纳由用户与印刷装置101分开购买的电池401的结构。此外,电池401并不限定于能够在被收纳于电池收纳部123中的状态下就此进行充电的结构,还可以采用能够和其他电池401进行替换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为一次电池。
65.印刷头305并不限定于被设置在墨盒301上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墨盒301独立地被设置在印刷装置101上的结构。即,印刷头305被配置在头配置部127处是指如下概念,即,并不限定于通过将墨盒301安装在盒安装部109上而将印刷头305配置在头配置部127处的结构,还可以包括印刷头305被预先固定在头配置部127处的结构。
66.还可以设置为,除了移动测量部131之外还具有其他移动测量部,并且通过组合这些多个移动测量部的测量结果,从而进行更高精度的测量。该其他的移动测量部例如也可以通过惯性测量来对印刷装置101的移动进行测量。该其他的移动测量部、对印刷装置101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等只需适当地配置在不存在上述机构的位置处即可。
67.连接机构107并不限于如铰链那样仅进行旋转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进行旋转和滑动双方的机构。
68.印刷头305并不限定于喷墨头,例如也可以采用以热转印方式实施印刷的热敏头。
69.附记
70.以下,对于印刷装置进行标记。
71.印刷装置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印刷装置具备:电池收纳部,其收纳电池;头配置部,其配置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移动测量部,其光学性地对相对于介质的移动进行测量,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按照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移动测量部的顺序而排列。
72.根据该结构,由于并未在配置印刷头的头配置部与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部之间夹设移动测量部,因此作为重物的电池位于靠近印刷头的位置。由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在介质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电池的附近与印刷头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减少印刷头的抖动量。
73.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作为印刷装置的重心的装置重心在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上,位于与电池收纳部和头配置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相比靠头配置部处。
74.根据该结构,装置重心与配置印刷头的头配置部之间的距离短于装置重心与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部之间的距离。由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在介质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的附近与印刷头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印刷头的抖动量。
75.另外,y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个示例。
76.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装置重心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头配置部重叠的位置。
77.根据该结构,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在介质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的附近与印刷头之间的距离微小,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印刷头的抖动量。
78.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具备吊带孔,在该吊带孔中安装吊带,吊带孔、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按照吊带孔、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移动测量部的顺序而排列。
79.根据该结构,由于并未在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部与吊带孔之间夹设头配置部或者移动测量部,因此电池位于靠近吊带孔的位置处。由此,当印刷装置经由被安装在吊带孔中的吊带而被用户的手提着时,由于成为印刷装置的旋转中心的用户的手与作为重物的电池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印刷装置的抖动量。
80.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具备:第一框体,其设置有电池收纳部;第二框体,其设置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墨盒的盒安装部;连接机构,其将第一框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第二框体上,以使第一框体对盒安装部进行开闭,当第一框体位于将盒安装部闭合的闭合位置时,在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上,连接机构与电池收纳部之间的第一连接距离短于连接机构与移动测量部之间的第二连接距离。
81.根据该结构,当用户把持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中的第二框体时,由于成为被挂在第二框体上的第一框体的旋转中心的连接机构与作为重物的电池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框体的抖动量。
82.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具备:第一框体,其设置有电池收纳部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墨盒的盒安装部;第二框体;连接机构,其将第二框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第一框体上,以使第二框体对盒安装部进行开闭,当第二框体位于将盒安装部闭合的闭合位置时,在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所排列的第一方向上,连接机构与电池收纳部之间的第一连接距离短于连接机构与移动测量部之间的第二连接距离。
83.根据该结构,当用户把持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框体中的第二框体时,由于成为被挂在第二框体上的第一框体的旋转中心的连接机构与作为重物的电池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减少第一框体的抖动量。
84.在这种情况下,具备吊带孔,在该吊带孔上安装吊带,吊带孔被设置在第一框体上,当盒安装部被闭合时,吊带孔、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以及移动测量部按照吊带孔、电池收纳部、头配置部、移动测量部的顺序而排列。
85.根据该结构,由于并未在收纳电池的电池收纳部与吊带孔之间夹设头配置部或者
移动测量部,因此电池位于靠近吊带孔的位置处。由此,当印刷装置经由被安装在吊带孔中的吊带而被用户的手提着时,由于成为印刷装置的旋转中心的用户的手与作为重物的电池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印刷装置的抖动量。
86.印刷装置通过以手动方式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从而在介质上实施印刷,印刷装置具备:头配置部,其配置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头;移动测量部,其光学性地对相对于介质的移动进行测量,在以印刷装置能够在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姿势而将印刷装置投影到介质上的情况下,作为印刷装置的重心的装置重心与印刷头之间的第一重心距离短于装置重心与移动测量部之间的第二重心距离。
87.根据该结构,装置重心位于靠近印刷头的位置。由此,当用户以手动方式使印刷装置相对于介质进行移动时,即使印刷装置在介质上抖动,也会由于成为其旋转中心的装置重心的附近与印刷头之间的距离较短,而能够减少印刷头的抖动量。
88.符号说明
89.101

印刷装置;101a

印刷装置;101b

印刷装置;103

第一框体;105

第二框体;107

连接机构;109

盒安装部;123

电池收纳部;127

头配置部;129

吊带孔;131

移动测量部;135

吊带;201

介质;301

墨盒;305

印刷头;401

电池;d1

第一重心距离;d2

第二重心距离;g

装置重心;l1

第一连接距离;l2

第二连接距离;m

电池头中间位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