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干燥器组件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6 23: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制冷设备中,制冷剂通常经干燥管过滤后采用多个毛细管进行分流,并最终进入到不同的间室进行制冷。然而,制冷剂在进入多个毛细管时,其在各个毛细管中的分配往往很不均衡,有的毛细管中以液相制冷剂为主,有的毛细管以气相制冷剂为主,从而导致制冷设备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不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干燥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燥器组件包括:干燥管,其适于干燥制冷剂;至少二个毛细管;转接管,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弯折段和输出段,输入段与干燥管密封连通,输出段与至少二个毛细管均密封连通,弯折段低于输入段和输出段。
5.可选地,还包括真空管,输出段与真空管密封连通。
6.可选地,输出段包括出口,真空管和至少二个毛细管均穿过出口向输出段的内部延伸。
7.可选地,转接管在其至少包括输出段的部分形成真空管。
8.可选地,至少二个毛细管穿过输出段的管壁向输出段的内部延伸;至少二个毛细管延伸至输出段内的最低点均高于弯折段的最高弯折部位。
9.可选地,至少二个毛细管延伸至输出段内的最低点所处的高度不同。
10.可选地,管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其适于使得至少二个毛细管和输出段密封连通。
11.可选地,连接孔的个数与至少二个毛细管的个数相同,连接孔中的每个连接孔适于使得一个毛细管和输出段密封连通。
12.可选地,弯折段的横截面被设置小到使得制冷剂流经弯折段时只处于液体状态、气体状态或者气液均匀混合状态。
13.可选地,真空管远离干燥管的末端封闭。
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中设置有上述干燥器组件。
15.可选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第一间室的制冷温度高于第二间室的制冷温度,至少二个毛细管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第一毛细管延伸至输出段内的最低点低于第二毛细管延伸至输出段内的最低点;其中,第一毛细管与用于冷却第一间室的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毛细管与用于冷却第二间室的第二蒸发器连通。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有益效果。例如,可以使得来自于干燥管的制冷剂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于弯折段,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经输出段同时以
相同的相态分别流向至少二个毛细管,以确保制冷剂可以在至少二个毛细管中均衡分配,从而保障制冷设备中的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均衡。
17.又例如,将至少二个毛细管在转接管内延伸的高度设置为相同,可以使得干燥器组件适用于制冷设备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温度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
18.又例如,将至少二个毛细管在转接管内延伸的高度设置为不同,可以使得干燥器组件适用于制冷设备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
19.又例如,干燥器组件的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对于制冷设备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所示的干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五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六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30.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七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31.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现有制冷设备中,制冷剂经干燥管过滤后进入多个毛细管时,在各个毛细管中的分配往往很不均衡,有的毛细管中以液相制冷剂为主,有的毛细管以气相制冷剂为主,从而导致制冷设备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不均衡。
34.不同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干燥器组件包括:干燥管,其适于干燥制冷剂;至少二个毛细管;转接管,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弯折段和输出段,输入段与干燥管密封连通,输出段与至少二个毛细管均密封连通,弯折段低于输入段和输出段。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燥器组件,可以使得来自于干燥管的制冷剂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于弯折段,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经输出段同时以相同的相态分别流向至少二个毛细管,以确保制冷剂可以在至少二个毛细管中均衡分配,从而保障制冷设备中的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均衡。
3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二个间室。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二个间室为例进行阐述。
3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9.如图1所示,制冷设备1包括第一间室10和第二间室20。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还包括制冷系统。
4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示意图。
42.如图2所示,制冷系统30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蒸发器和干燥器组件40。
43.具体而言,压缩机31、冷凝器32、干燥器组件40、蒸发器、压缩机31顺次连接并形成适于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回路。
44.在制冷回路中,压缩机31适于使得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器32适于使得来自压缩机31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干燥器组件40适于使得来自冷凝器32的低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除去水分、杂质并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蒸发器适于使得来自干燥器组件40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45.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制冷制备1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制冷设备1的降温制冷。
46.在一些具体示例中,蒸发器包括适于对第一间室1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一蒸发器33和适于对第二间室2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二蒸发器34。第一蒸发器33和第二蒸发器34二者并联并共同串联于干燥器组件40和压缩机31之间。
47.由此,制冷回路可以包括适于对第一间室1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一制冷回路和适于对第二间室2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二制冷回路。第一制冷回路由压缩机31、冷凝器32、干燥器组件40、第一蒸发器33、压缩机31顺次连接形成,第二制冷回路由压缩机31、冷凝器32、干燥器组件40、第二蒸发器34、压缩机31顺次连接形成。
48.位于第一制冷回路中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第一间室10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第一间室10内部的降温制冷。
49.位于第二制冷回路中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在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吸收第二间室20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第二间室20内部的降温制冷。
50.参照图2,制冷系统3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干燥器组件40和蒸发器之间的阀门。阀门适于对经干燥器组件40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和/或适于控制制冷回路的开启和关闭。
51.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阀门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制冷回路中的第一阀门35和设置于第二制冷回路中的第二阀门36。
5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干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53.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燥器组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干燥管41、转接管45和至少二个毛细管。
54.具体而言,干燥管41包括干燥剂411,其适于对来自冷凝器32的制冷剂进行干燥并去除其中的杂质。至少二个毛细管中的每一个毛细管分别与制冷系统30中的一个蒸发器连接。转接管45包括依次连通的输入段451、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转接管45的输入段451与干燥管41密封连通,转接管45的输出段453与至少二个毛细管均密封连通,弯折段452低于输入段451和输出段453。
55.在理想状态下,流经干燥器组件40的制冷剂应保持单一的液体状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冷凝不充分、制冷剂不足等原因会造成流经干燥器组件40的制冷剂以气体状态出现。
56.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弯折段452的横截面可以被设置小到使得制冷剂流经弯折段452时只处于液体状态、气体状态或者气液均匀混合状态。
57.具体而言,弯折段452的横截面可以被设置为小于或等于25π平方毫米。
58.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燥器组件40,可以使得来自于干燥管41的制冷剂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于弯折段452,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452经输出段453同时以相同的相态分别流向至少二个毛细管,以确保制冷剂可以在至少二个毛细管中均衡分配,从而保障制冷设备1中的各个间室的制冷效果均衡。
5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同的相态包括单一的液体状态、单一的气体状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制冷剂可以在至少二个毛细管中均衡分配表示分配至至少二个毛细管中的制冷剂均是液体状态,或均是气体状态,或均是气液混合状态。
60.参照图4,输出段453包括出口454。至少二个毛细管均可以穿过出口454向输出段453的内部延伸。
61.一些具体示例中,至少二个毛细管可以包括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其中,第一毛细管43与适于对第一间室1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一蒸发器33连接,第二毛细管44与适于对第二间室20进行降温制冷的第二蒸发器34连接。
62.参照图3和图4,干燥器组件40还包括适于对制冷回路进行抽真空的真空管42。真空管42的一端与输出段453密封连通,其另一端适于在抽真空后、制冷回路工作前封闭。
63.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真空管42可以穿过出口454向输出段453的内部延伸。
64.图5至图11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七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从图5至图11所示示例中依次减少。
6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充足时,流向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充足。当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不充足时,流向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不充足。
66.参照图5,当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充足时,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可以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并充满弯折段452,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452经输出段453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第二毛细管44和真空管42。
67.参照图6,随着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5所示示例减少,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仍然可以充满弯折段452,并自下向上从弯折段452经输出段453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68.参照图7,随着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6所示示例减少,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无法充满弯折段452,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开始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但来自转接管45内的制冷剂仍能够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69.值得注意的是,当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充足时,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由于自身重力大而下降并聚集于弯折段452,而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由于自身重力小而上升。而当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不充足时,气体制冷剂60才会被反吸而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
70.参照图8,随着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7所示示例减少,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无法充满弯折段452,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越来越多地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但来自转接管45内的制冷剂仍能够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71.参照图9,随着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8所示示例彻底减少,且干燥管41内没有液体制冷剂50继续补充时,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无法充满弯折段452,不但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越来越多地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而且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的气体制冷剂60开始流向第一毛细管43内。
7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所示示例中,第二毛细管44贴近转接管45的管壁设置,制冷剂沿转接管45的管壁进入第一毛细管44,阻力也较大。第一毛细管43不贴近转接管45的管壁设置,制冷剂可以不沿转接管45的管壁进入第一毛细管44。
73.当气液混合制冷剂经转接管45进入毛细管时,气体制冷剂60会优先选择第一毛细管43进入,而液体制冷剂50则进入第二毛细管44。
74.参照图10,虽然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有补充,但是位于整个干燥器组件40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9所示示例仍然减少,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无法充满弯折段452,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也更多地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并同时以气体制冷剂6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75.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9所示示例中,气体制冷剂60首先开始进入第一毛细管43内,但是,在图10所示示例中,随着液体制冷剂的不断减少,气体制冷剂60之后还是会同时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76.参照图11,随着整个干燥器组件40内的液体制冷剂50相对于图10所示示例减少,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仍无法充满弯折段452,来自干燥管41内的气体制冷剂60也非常多地进入弯折段452和输出段453内并同时以气体制冷剂6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77.与此同时,由于液体制冷剂50的严重不足,弯折段452的压力也在逐渐减低,当弯折段452的压力降低至低于真空管42封闭端的压力时,位于真空管42内液体制冷剂50会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返回至转接管45的输出段453内。
78.当后续向制冷回路中补充充足的制冷剂并使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充足时,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仍然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聚集、并充满弯折段452,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452经输出段453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第二毛细管44和真空管42。
7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充足且流向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充足时,制冷剂能够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80.当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逐渐不充足且流向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逐渐不充足时,制冷剂先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再同时以气体制冷剂6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81.当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严重不充足且流向干燥管41内的液体制冷剂50也严重不充足时,制冷剂会同时以气体制冷剂6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
82.如此,制冷剂可以同时以相同的相态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从而确保了制冷剂在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中的均衡分配,进而保障了制冷设备1中的第一间室10和第二间室20的制冷效果均衡。
8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84.与图3所示示例不同的是,在图12所示示例中,转接管45在其至少包括输出段453的部分形成真空管42,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穿过输出段453的管壁455向输出段453的内部延伸,且第一毛细管43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1和第二毛细管44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2均高于弯折段452的最高弯折部位b。
85.参照图12,弯折段452的两端相对于其中部自下向上弯折并在其中部形成一上一下两个弯折部位。其中,位于下方的弯折部位为最低弯折部位b’,位于上方的弯折部位为最高弯折部位b。
86.在图12所示示例中,第一毛细管43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1和第二毛细管44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2均高于弯折段452的最高弯折部位b,可以保证来自干燥管41的液体制冷剂50先聚集、并充满弯折段452后,再自下向上从弯折段452经输出段453同时以液体制冷剂50的形式分别流向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以避免气体制冷剂60会较液体制冷剂50优先进入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内。
8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均适用于制冷设备1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温度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
88.然而,制冷设备1中各个间室的制冷温度通常不尽相同。
89.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间室10的制冷温度可以高于第二间室20的制冷温度。例如,第一间室10可以是冷藏室,第二间室20可以是冷冻室。
90.由于,第一间室10的制冷温度高于第二间室20的制冷温度,因此,将第一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供应至第一蒸发器33所需的压力就比将第二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供应至第二蒸发器34所需的压力高,将第一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供应至第一蒸发器33的阻力就比将第二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供应至第二蒸发器34的阻力大。
91.此时,若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二者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的高度相同,来自弯折段452的液体制冷剂50会优先选择阻力较小的第二毛细管44进入,从而导致液体制冷剂50在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之间分配的严重不均衡。
92.参照图12,可以将第一毛细管43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1所处的高度设置为低于第二毛细管44延伸至输出段453内的最低点a2所处的高度,以使得来自弯折段452的液体制冷剂50优先进入阻力较大的第一毛细管43后再进入阻力较小的第二毛细管44,从而保证液体制冷剂50在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之间均衡分配。
93.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管壁455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以适于使得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穿过至少一个连接孔与输出段453密封连通。
9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孔的个数可以与至少二个毛细管的个数相同,连接孔中的每个连接孔适于使得一个毛细管和输出段453密封连通。
95.参照图12,管壁45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56和第二连接孔457,第一毛细管43穿过第一连接孔456与输出段453密封连通,第二毛细管44穿过第二连接孔457与输出段453密封连通。
96.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干燥器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97.与图12所示示例不同的是,在图13所示示例中,管壁455上仅设置有一个公共连接孔458,第一毛细管43和第二毛细管44均穿过公共连接孔458与输出段453密封连通。
98.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这些实施方案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即使仅相对于特定特征描述单个实施方案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本发明公开中提供的特征示例意在进行例示,而非限制,除非做出不同表述。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将一项或者多项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组合,并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而不是仅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所列举的特定组合来组合来自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99.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