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2021-11-26 23: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显示装置以及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
1.本技术要求于2020年5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0

005518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2.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光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3.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各种电子装置,诸如便携式电话、导航系统、数码相机、电子书、便携式游戏机和各种终端。
4.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行和列设置的像素。像素可以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器。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可以将信号传输到这些晶体管和电容器的布线。显示装置可以根据信号来显示图像。
5.背景技术部分用于增强对所描述的技术的背景技术的理解。背景技术部分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6.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允许预定电压保持基本恒定的发光显示装置。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7.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驱动晶体管,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第二晶体管,将数据电压传输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第三晶体管,将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栅电极连接;第四晶体管,以第一初始化电压使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初始化;以及第八晶体管,将偏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其中,在其期间第三晶体管导通因而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和栅电极连接的区段与在其期间第四晶体管导通因而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电压改变为第一初始化电压的区段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
8.第三晶体管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在其期间发光的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导通。
9.第四晶体管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在其期间发光的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导通。
10.第二晶体管可以在第四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并且第三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导通,其中第四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并且第三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的状态被称为写入可用区段,写入可用区段包括多个单元施加区段,多个单元施加区段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在第一施加区段期间第二晶体管导通,在第二施加区段期间第二晶体管不导通。
11.第二施加区段可以是控制第四晶体管的初始化控制信号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
12.当第八晶体管以其导通的频率被称为第一频率并且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以
其导通的频率被称为第二频率时,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13.发光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第二扫描线,与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初始化控制线,与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以及偏置控制线,与第八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其中,第二扫描线、初始化控制线和偏置控制线同时连接到两行像素,并且第一扫描线形成在每单个行的像素中。
14.发光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五晶体管,将驱动电压传输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第六晶体管,将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彼此连接;第七晶体管,将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电压初始化为第二初始化电压;以及发光控制线,与第五晶体管的栅电极和第六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其中,第七晶体管的栅电极可以与偏置控制线连接。
15.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发光区段,在发光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因此发光二极管发光;预偏置区段,在预偏置区段期间,将偏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阳极复位区段,在阳极复位区段期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被初始化;栅极初始化区段,在栅极初始化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被初始化;漏极初始化区段,在漏极初始化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被初始化;以及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在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被补偿并且数据电压被写入,其中,漏极初始化区段在发光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开始。
16.栅极初始化区段可以在发光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开始。
17.漏极初始化区段和栅极初始化区段可以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
18.漏极初始化区段和栅极初始化区段可以以相同的时序开始。
19.当栅极初始化区段终止之后同时漏极初始化区段正在进行的区段被称为写入可用区段时,写入可用区段包括多个单元施加区段,并且多个单元施加区段中的每个包括其中设置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和其中不设置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的第二施加区段,因此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设置在第一施加区段的一个1h中。
20.第二施加区段可以是控制栅极初始化区段的初始化控制信号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
21.当发光区段、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重复地定位的频率被称为第一频率,并且栅极初始化区段、漏极初始化区段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重复地定位的频率被称为第二频率时,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22.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发光区段,在发光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因此发光二极管发光;预偏置区段,在预偏置区段期间,偏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阳极复位区段,在阳极复位区段期间,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被初始化;栅极初始化区段,在栅极初始化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被初始化;漏极初始化区段,在漏极初始化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被初始化;以及写入可用区段,包括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在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期间,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被补偿并且数据电压被写入,其中,写入可用区段包括多个单元施加区段,多个单元施加区段中的每个被划分成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定位在第一施加区段中。
23.第二施加区段可以是控制栅极初始化区段的初始化控制信号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
24.漏极初始化区段或栅极初始化区段可以在发光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开始。
25.漏极初始化区段和栅极初始化区段可以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
26.当发光区段、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以其重复地定位的频率被称为第一频率,并且栅极初始化区段、漏极初始化区段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以其重复地定位的频率被称为第二频率时,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27.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元件:发光二极管;第一晶体管,其中,第一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并且可以连接在发光二极管与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之间;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电压;第二晶体管,电连接在数据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之间;第三晶体管,电连接在第一晶体管的漏电极与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以及第四晶体管,电连接在第一初始化电压源与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之间,以用于以第一初始化电压使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初始化。第三晶体管可以在第一时段内截止,可以在紧接在第一时段之后的第二时段内导通,并且可以在紧接在第二时段之后的第三时段内截止。第四晶体管可以在第四时段内截止,可以在紧接在第四时段之后的第五时段内导通,并且可以在紧接在第五时段之后的第六时段内截止。第二时段可以与第五时段重叠。
28.发光二极管可以在第七时段内发光。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可以紧接在第七时段之后,并且可以紧接在第二时段之前。
29.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可以紧接在第七时段之后,并且可以紧接在第五时段之前。
30.写入可用时段可以与第二时段和第六时段中的每个重叠,可以包括第一施加时段,并且可以包括紧接在第一施加时段之后的第二施加时段。第二晶体管可以在第一施加时段内导通,并且可以在第二施加时段内截止。
31.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可以接收初始化控制信号。初始化控制信号可以在第二施加时段内浮置。
32.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偏置电压晶体管。偏置电压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偏置电压晶体管的源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偏置电压源。偏置电压晶体管可以根据第一频率导通。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中的每个可以根据第二频率导通。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33.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一扫描线,电连接到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第二扫描线,电连接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初始化控制线,电连接到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偏置电压晶体管,其中,偏置电压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并且其中,偏置电压晶体管的源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偏置电压源;以及偏置控制线,电连接到偏置电压晶体管的栅电极。第二扫描线、初始化控制线和偏置控制线中的每条可以电连接到两个像素行的像素。第一扫描线可以电连接到两个像素行中的每单个行的像素。
34.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以下元件:第五晶体管,其中,第五晶体管的源电极可以电连接到驱动电压源,并且其中,第五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第六晶体管,其中,第六晶体管的源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的漏电极,并且其中,第六晶
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七晶体管,用于将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的电压初始化为第二初始化电压,其中,第七晶体管的源电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二初始化电压源,并且其中,第七晶体管的漏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发光控制线,电连接到第五晶体管的栅电极和第六晶体管的栅电极中的每个。第七晶体管的栅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偏置控制线。
35.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装置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存储电容器。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整个发光时段中,通过驱动晶体管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在整个预偏置时段中,将偏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在整个阳极复位时段中,使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初始化;在整个栅极初始化时段中,使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初始化;在整个漏极初始化时段中,使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初始化;以及在整个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中,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并且将数据电压写入到存储电容器。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可以紧接在发光时段之后,并且可以紧接在漏极初始化时段之前。
36.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可以紧接在发光时段之后,并且可以紧接在栅极初始化时段之前。
37.漏极初始化时段和栅极初始化时段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
38.漏极初始化时段和栅极初始化时段可以同时开始。
39.写入可用时段可以在栅极初始化时段已经结束之后开始,可以与漏极初始化时段重叠,可以包括第一施加时段,并且可以包括第二施加时段。在第一施加时段内而不在第二施加时段内执行补偿和写入。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可以与第一施加时段内的一个扫描信号长度相等。
40.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栅极初始化时段中提供初始化控制信号,以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初始化。初始化控制信号可以在第二施加时段内浮置。
41.发光时段、预偏置时段和阳极复位时段可以根据第一频率重复。栅极初始化时段、漏极初始化时段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可以根据第二频率重复。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42.实施例可以涉及一种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显示装置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存储电容器。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整个发光时段中,通过驱动晶体管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在整个预偏置时段中,将偏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在整个阳极复位时段中,使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初始化;在整个栅极初始化时段中,使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初始化;在整个漏极初始化时段中,使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初始化;以及在整个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中,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并且将数据电压写入到存储电容器。写入可用时段可以包括第一施加时段和第二施加时段。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可以在第一施加时段内。
43.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栅极初始化时段中提供初始化控制信号,以用于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初始化。初始化控制信号可以在第二施加时段内浮置。
44.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可以紧接在漏极初始化时段或栅极初始化时段之前,并且可以紧接在发光时段之后。
45.漏极初始化时段和栅极初始化时段可以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
46.发光时段、预偏置时段和阳极复位时段可以根据第一频率重复。栅极初始化时段、漏极初始化时段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时段可以根据第二频率重复。第一频率可以高于第二频率。
47.根据实施例,像素中的元件的电压(例如,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第一初始化电压)保持基本恒定,并且/或者施加到像素的信号(例如,扫描信号或初始化控制信号)的电压电平保持基本恒定,使得可以稳定地显示像素的期望亮度。
附图说明
48.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49.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路图。
50.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图2的像素的信号的波形图。
51.图4是示出在比较示例中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
52.图5是将比较示例中的信号与实施例中的信号进行比较的波形图。
53.图6是在比较示例中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
54.图7是在比较示例中测量的信号的波形的波形图。
55.图8是在实施例中测量的信号的波形的波形图。
56.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图2的像素的信号的波形图。
57.图10、图11和图12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波形图。
58.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发光显示装置的信号的时序图。
59.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60.图15和图16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参照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62.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指示同样或相似的元件。
63.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
64.尽管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在不脱离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二元件。将元件描述为“第一”元件可以不需要或暗示存在第二元件或其他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类别或集合的元件。为了简明起见,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分别表示“第一类型(或第一集合)”、“第二类型(或第二集合)”等。
65.术语“区段”可以表示“时段”。术语“浮置的”可以表示“浮置”。术语“连接”可以表示“电连接”或“不通过中间晶体管电连接”。术语“驱动”可以表示“操作”或“控制”。术语“与
……
连接”可以表示“连接到
……”
。表述“由
……
形成”可以表示“由
……
组成”。术语“补偿”可以表示“对
……
进行补偿”。术语“在
……
内”或“在
……
期间”可以表示“在整个
……
中”。表述“经过了”可以表示“经过”或“流逝”。表述“与
……
重叠”可以表示“重叠”。表述“终止”可以表示“结束”。表述“奇数数量的1h”可以表示“奇数数量的扫描信号长度(1h)”。
66.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67.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px。
68.发光显示装置中所包括的每个像素px包括驱动电路部分和发光元件部分。根据实施例,发光元件部分包括发光二极管并且可以包括电容器,驱动电路部分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电容器。驱动电路部分形成在基底上,然后发光元件部分可以设置在驱动电路部分上。
69.在图1中所示的像素px中,驱动电路部分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可以沿着行和列以矩阵格式布置。
70.像素px的发光元件部分形成在驱动电路部分上且包括矩形形状的结构,并且可以以诸如圆形或菱形的各种结构形成。发光元件部分可以不以矩阵格式布置,而是可以以各种布置设置。
71.在图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两行像素px接收至少一个信号的实例。
72.在图1中,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和初始化控制线gi由两个像素行共享;针对每个像素行设置第一扫描线gw。同时连接到两行像素px的布线(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和初始化控制线gi)被称为公共连接布线。
73.当形成公共连接布线时,定位有像素px的区域(即,显示区域)中的布线的数量减少,从而形成具有高分辨率的像素。也可以减小在显示区域外部的非显示区域的面积。
74.另一方面,当使用公共布线时,对于一个帧,不直接向接收每个信号的布线施加恒定的电压,而是可以通过直接施加信号的时序和通过浮置来保持现有电压的时序的重复来施加恒定电平的电压。
75.像素px另外接收数据电压、驱动电压、初始化电压和偏置电压。
76.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路图。
77.形成在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像素px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和t8、电容器cst和cled以及连接到信号线的发光二极管led。驱动电路部分包括多个晶体管t1、t2、t3、t4、t5、t6、t7和t8以及存储电容器cst,发光元件部分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和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容器cled。
78.连接到一个像素px的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线gw、第二扫描线gc、初始化控制线gi、偏置控制线gb、发光控制线em、数据线、第一初始化电压线、第二初始化电压线、偏置电压线、驱动电压线和驱动低电压线。
79.第一扫描线gw将第一扫描信号gw[n]传输到像素px的第二晶体管t2的栅电极,在每个像素行中形成一条第一扫描线gw。
[0080]
第二扫描线gc将第二扫描信号gc[n]传输到像素px的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并且因为第二扫描线gc针对每两个像素行形成,所以是公共连接布线中的一条。
[0081]
初始化控制线gi将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传输到像素px的第四晶体管t4的栅电极,并且因为初始化控制线gi针对每两个像素行形成,所以是公共连接布线中的一条。
[0082]
偏置控制线gb将偏置控制信号gb[n]传输到像素px的第七晶体管t7的栅电极和第八晶体管t8的栅电极,并且因为偏置控制线gb针对每两个像素行形成,所以是公共连接布线中的一条。
[0083]
发光控制线em将发光控制信号em[n]传输到像素px的第五晶体管t5的栅电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电极,并且因为发光控制线em针对每两个像素行形成,所以是公共连接布
线中的一条。
[0084]
数据线将数据电压data传输到像素px的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并且针对对应的像素列形成。
[0085]
第一初始化电压线将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传输到像素px的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并且将恒定电平的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施加到所有像素px。根据实施例,第一初始化电压线可以具有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连接的网格结构。
[0086]
第二初始化电压线将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传输到像素px的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电极,并且将恒定电平的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施加到所有像素px。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具有比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低的电平。另外,根据实施例,第二初始化电压线可以具有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连接的网格结构。
[0087]
偏置电压线将偏置电压veh传输到像素px的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电极,并且根据实施例,偏置电压veh可以具有恒定电平或者可以具有根据偏置控制信号gb[n]而变化的电平。当偏置电压veh为恒定的时,偏置电压线可以连接到所有像素px。然而,当偏置电压veh为变化的时,可以针对每个像素列或像素行形成单独的偏置电压线,或者可以针对多个像素列或多个像素行形成一条偏置电压线。
[0088]
驱动电压线将驱动电压elvdd传输到像素px的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电极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端,并且将恒定高电压电平的驱动电压elvdd施加到所有像素px。根据实施例,驱动电压线可以具有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连接的网格结构。
[0089]
驱动低电压线将驱动低电压elvss传输到像素px的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和用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电容器cled的一端,并且将恒定低电压电平的驱动低电压elvss施加到所有像素px。根据实施例,驱动低电压线可以具有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连接的网格结构。
[0090]
驱动晶体管t1(也称为第一晶体管)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驱动晶体管t1从第二晶体管t2接收数据电压data,并且在发光区段期间根据数据电压data的大小输出输出电流。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使得发光二极管led发光。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或第一电极)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连接,从而接收数据电压data,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输出输出电流,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连接。
[0091]
存储电容器cst用于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保持一个帧或更久,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连接,另一个电极与驱动电压线连接,从而接收恒定的驱动电压elvdd。
[0092]
第二晶体管t2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二晶体管t2用于在像素px中接收数据电压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gw,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与数据线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连接。当通过第一扫描线gw传输的第一扫描信号gw[n]为低电平时,第二晶体管t2导通,此时通过数据线传输的数据电压data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
[0093]
第三晶体管t3可以具有n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第三晶体管t3将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电连接,使得驱动晶体管t1具有二极管连接结构,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数据电压data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即,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与第二扫描线gc连接,第三晶体
管t3的第一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电极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连接。当通过第二扫描线gc传输的第二扫描信号gc[n]为高电平时,第三晶体管t3导通,从而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漏电极连接,并且将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数据电压data传输到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并将数据电压data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
[0094]
第四晶体管t4可以具有n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第四晶体管t4用于以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初始化。第四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与初始化控制线gi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初始化电压线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电极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电极、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和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连接。当通过初始化控制线gi传输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为高电平时,第四晶体管t4导通,因此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器cst。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的电压被初始化为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
[0095]
第五晶体管t5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五晶体管t5用于将驱动电压elvdd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第五晶体管t5的栅电极与发光控制线em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电极与驱动电压线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连接。当通过发光控制线em传输的发光控制信号em[n]为低电平时,第五晶体管t5导通并且将驱动电压elvdd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
[0096]
第六晶体管t6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六晶体管t6用于将从驱动晶体管t1输出的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第六晶体管t6的栅电极与发光控制线em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第二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当通过发光控制线em传输的发光控制信号em[n]为低电平时,第六晶体管t6导通并且将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
[0097]
第七晶体管t7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七晶体管t7用于以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将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初始化。第七晶体管t7的栅电极与偏置控制线gb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电极与第二初始化电压线连接。当偏置信号gb[n]为低电平时,第七晶体管t7导通,使得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施加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因此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被初始化。
[0098]
第八晶体管t8可以具有p型晶体管特性,并且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八晶体管t8用于将偏置电压veh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第八晶体管t8的栅电极与偏置控制线gb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电极与偏置电压线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连接。当偏置信号gb[n]为低电平时,第八晶体管t8导通,因此偏置电压veh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
[0099]
发光二极管led包括阳极、阴极和中间发射层。阳极连接到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电极和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电极,阴极接收驱动低电压elvss。当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传输到阳极时,输出电流通过发射层,然后传输到阴极,使得发射层发光。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出电流的强度增大时,从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的光的亮度增大。根据实施例,发射层可以显示原色中的一种,并且可以包括量子点(qd)材料。根据实施例,发光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包
含滤色器或量子点(qd)材料以显示改善的颜色感测的颜色再现层。
[0100]
可以在发光二极管led附近另外形成包括阳极和阴极的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容器cled。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容器cled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绝缘层,并且用于帮助阳极的电压在一个帧内保持恒定。
[0101]
发光显示面板的一个像素px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驱动晶体管t1、将数据电压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第二晶体管t2、将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栅电极连接的第三晶体管t3、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初始化为第一初始化电压的第四晶体管t4以及将偏置电压veh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第八晶体管t8。
[0102]
形成与第二晶体管t2的栅电极连接的第一扫描线gw、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连接的第二扫描线gc、与第四晶体管t4的栅电极连接的初始化控制线gi以及与第八晶体管t8的栅电极连接的偏置控制线gb,并且第二扫描线gc、初始化控制线gi和偏置控制线gb是同时连接到每两行像素的公共连接布线,而第一扫描线gw可以形成在每单个行的像素中。
[0103]
像素px还可以包括将驱动电压elvdd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第五晶体管t5、将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的第六晶体管t6、通过将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施加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来使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初始化的第七晶体管t7以及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电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电极连接的发光控制线em。第七晶体管t7的栅电极可以与偏置控制线gb连接。
[0104]
可以根据实施例构造像素px中的晶体管的数量、电容器的数量和连接关系。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第一扫描线gw可以彼此部分地叠置,并且像素px还可以包括另外的电容器(也称为升压电容器)。
[0105]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t1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第二晶体管t2、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第八晶体管t8可以包括多晶半导体。第二晶体管t2、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第八晶体管t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第三晶体管t3和第四晶体管t4包括与驱动晶体管t1的半导体材料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使得可以实现更加稳定和可靠的驱动。
[0106]
可以向具有诸如图1和图2的结构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px施加图3中所示的信号。
[0107]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图2的像素的信号的波形图。
[0108]
当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时,发光区段终止。
[0109]
在发光区段终止之后,偏置控制信号gb[n]在经过区段b之后改变为低电平,使得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pre

bias&anode reset)开始。区段b包括多个奇数数量的区段1h,在图3的实施例中,区段b包括三个1h。1h(即,1个扫描信号长度)是通过第一扫描线gw传输的第一扫描信号gw[n]保持低电平的时间时段/长度,并且是用于将数据电压data写入一行像素的时间时段/长度(对应于图3中的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在区段c期间执行,并且在图3的实施例中在四个1h内执行。
[0110]
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包括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
[0111]
在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为低电平时,接收低电平偏置控制信号gb[n]的第八晶
体管t8导通。因此,偏置电压veh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因而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电压改变为适合于后续操作的偏置电压veh。这将被称为预偏置,并且在其期间执行预偏置的时序区段被称为预偏置区段。
[0112]
在阳极复位区段期间,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为低电平,并且已经接收到低电平偏置控制信号gb[n]的第七晶体管t7导通,因此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节点,使得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的电压被初始化为第二初始化电压vint2。在其期间执行这种阳极复位操作的时序区段称为阳极复位区段。
[0113]
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因同一信号(即,偏置控制信号gb[n])而同时执行。在实施例中,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可以定位在不同的区段,或者可以彼此仅部分地重叠。
[0114]
在偏置控制信号gb[n]变回到高电平时,预偏置区段和阳极复位区段终止。接下来,当经过了d区段(图3的实施例中的2个1h),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开始,以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漏电极初始化。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也定位在从发光区段的终止(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的时候)起经过了奇数数量的1h(这在图3中被标记为区段a)之后。在图3的实施例中,区段a包括区段b、区段c和区段d,并且由总共九个1h形成。
[0115]
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包括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和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或第二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并且用于控制这两个区段的信号彼此不同。
[0116]
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高电平时,已经接收到高电平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第四晶体管t4导通,因此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使得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被初始化为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还传输到存储电容器cst的连接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一个电极,存储电容器cst存储接收的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并且被初始化。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区段e期间具有高电平,在图3的实施例中,区段e包括四个1h。
[0117]
在漏极初始化区段(drain initial)中,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被初始化。
[0118]
在第二扫描信号gc[n]改变为高电平时,已经接收到高电平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第三晶体管t3导通,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漏电极被连接,使得驱动晶体管t1被二极管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四晶体管t4然后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也被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使得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以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被初始化。
[0119]
在第二扫描信号gc[n]在其期间具有高电平的区段中,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drain initial)仅对应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具有高电平的区段。参照图3,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是区段e,区段e是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和第二扫描信号gc[n]在其期间具有高电平的区段。
[0120]
第二扫描信号gc[n]在区段f内具有高电平,区段f包括区段e(例如,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区段f以与区段e相同的时序开始,但是即使在区段e终止之后也持续恒定的时间时段。在图3中,区段f包括二十个1h。在区段f中,在区段e(即,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终止之后的区段是在其期间施加至少一个第
一扫描信号gw[n]的区段,并且该区段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写入可用区段。因此,第二扫描信号gc[n]在其期间具有高电平的区段(即,区段f)包括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区段e)和写入可用区段。
[0121]
在其期间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具有低电平并且第二扫描信号gc[n]具有高电平的区段(即写入可用区段)中施加至少一个第一扫描信号gw[n]。写入可用区段包括至少一个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第一扫描信号gw[n]在所述至少一个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期间具有低电平。
[0122]
在图3的实施例中,区段e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低电平时终止,然后,在4个1h之后,在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低电平时,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开始。
[0123]
当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低电平时,数据电压data通过第二晶体管t2传输到像素px,并且所传输的数据电压data通过驱动晶体管t1和第三晶体管t3,然后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即,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中。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的数据电压data可以是从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补偿的数据电压data。
[0124]
更具体地,现在将描述用于补偿阈值电压以及写入数据的操作。
[0125]
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通过预偏置区段(pre

bias)具有偏置电压veh,栅电极和漏电极通过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具有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偏置电压veh具有高电压值,并且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具有低电压值,因此驱动晶体管t1由于偏置电压veh与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之间的电压差而处于导通状态。
[0126]
在这种状态下,当第二晶体管t2因第一扫描信号gw[n]而导通时,数据电压data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由于驱动晶体管t1处于导通状态,所以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的数据电压data输出到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然后通过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传输到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结果,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逐渐增大。然后,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增大到使驱动晶体管t1截止的电压(通过从数据电压data减去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电压),使得驱动晶体管t1截止。因此,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中的电压具有通过从数据电压data减去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而获得的值。然后,不仅数据电压data被写入存储电容器cst中,而且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在被补偿的同时被写入存储电容器cst中。
[0127]
当驱动电压elvdd在发光区段中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时,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的阈值电压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导通,并且数据电压data用于确定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的输出程度。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的强度根据数据电压data的大小而变化。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并且从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的光的亮度根据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输出电流的强度而确定。
[0128]
参照图1,形成通过单个布线连接到两个行的公共连接布线(即,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和初始化控制线gi),并且仅第一扫描线gw针对每个行形成。因此,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第n行,然后低电平的第一扫描信号gw[n 1]在下一个1h中施加到第n 1行。第n 1像素行的根据第一扫描信号gw[n 1]的操作与将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第n行的情况相同。
[0129]
参照图3,写入可用区段包括至少一个单元施加区段g,单元施加区段g是在其期间
可以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的单个单元区段。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包括示出为阴影的第一施加区段和不是阴影的第二施加区段。
[0130]
第一施加区段是这样的区段:在该区段期间,即使当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时,另一信号(例如,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也不改变或几乎不改变;第二施加区段是这样的区段:在该区段期间,当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时,与第一施加区段相比,另一信号(例如,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改变很大,使得会发生不必要的电压波动。因此,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可以仅在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而不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在实施例中,当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时,尽管也发生小的电压波动,但是在显示操作中没有发生错误,或者没有显示亮度差可见,或者满足所需的规格,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可以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
[0131]
在图3中,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写入可用区段中具有低电平,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是浮置的,从而在写入可用区段的部分中具有低电平,而在其他部分中通过接收低电平电压而具有低电平。因此,当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浮置的同时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电平会容易受到影响。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对应于第二施加区段,并且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接收低电平的电压的区段对应于第一施加区段。因此,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在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从而减少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波动,在第一施加区段期间低电平的电压施加到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因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具有低电平。
[0132]
在图3的实施例中,包括四个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四个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二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中的第一个1h,并且第一扫描信号gw[n 1]施加到第二个1h。然而,对于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施加到第一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或另一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是可能的。
[0133]
写入可用区段在第二扫描信号gc[n]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时终止。也就是说,在第三晶体管t3截止因而驱动晶体管t1不再具有二极管结合结构时,即使施加数据电压data,数据电压data也不能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使得不能执行写入操作。
[0134]
在写入可用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区段b'之后,发光区段在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低电平时开始。区段b'包括奇数数量的1h,在图3中,区段b'包括三个1h,区段b'具有与区段b相同的长度。
[0135]
在发光区段期间,低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em[n]传输到第五晶体管t5的栅电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电极,因此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驱动晶体管t1根据写入的数据电压data来输出输出电流,并且将输出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
[0136]
第五晶体管t5将高电平的驱动电压elvdd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使得驱动晶体管t1因源电极和栅电极的电压而输出输出电流。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等于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中的电压,并且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中的电压具有经由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以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值对施加到像素px的数据电压data进行补偿而获得的值。驱动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值与驱动电压
elvdd一起用于导通驱动晶体管t1,数据电压data用于确定由导通的驱动晶体管t1输出的电流的强度。因此,尽管设置在每个像素px中的驱动晶体管t1具有不同的阈值电压值,但是驱动晶体管t1基于写入的数据电压data来输出输出电流,而与阈值电压值无关。
[0137]
第六晶体管t6也导通,使得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因此,从驱动晶体管t1输出的电流传输到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因而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具有根据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的强度而变化的亮度的光。
[0138]
之后,随着发光控制信号em[n]变回到高电平,发光区段终止并且一个帧结束。下一帧从区段b开始。
[0139]
发光控制信号em[n]在其期间具有高电平的区段(即,非发光区段)比发光控制信号em[n]在其期间具有低电平的发光区段相对短。在这个长的发光区段期间,通过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容器cled来保持阳极和阴极的电压,使得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发射恒定亮度的光。在这种情况下,存储电容器cst也保持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恒定电压。
[0140]
在图3中,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中的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分别由2个1h形成。第一施加区段的长度和第二施加区段的长度可以与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或初始化控制线gi同时连接到的像素px的数量对应。也就是说,由于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和初始化控制线gi在图1中同时连接到两行像素px,因此在图3中,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均具有2个1h的宽度,并且第一扫描信号gw[n]的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具有2个1h的宽度的两倍,即,4个1h的宽度。
[0141]
单元施加区段的宽度可以等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即,区段c)的宽度或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即,区段e)的宽度。
[0142]
在图3的这种波形图中,包括下面的特征。
[0143]
首先,在发光区段终止之后,定位奇数数量的1h直到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pre

bias&anode reset)以及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
[0144]
也就是说,在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区段(即,图3中的区段b)之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在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为低电平时开始。
[0145]
在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即,图3中的区段a)之后,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在第二扫描信号gc[n]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高电平时开始。
[0146]
漏极初始化区段(drain initial)在从发光区段的终止起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开始,因此它在发光二极管led在其期间发光的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在第三晶体管t3导通时开始。
[0147]
栅极初始化区段(gate initial)在发光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开始,因此它在发光二极管led在其期间发光的区段终止并且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在第四晶体管t4导通时开始。
[0148]
如所描述的,当发光区段的终止时间和每个区段的开始时间相差奇数数量的1h那么多时,施加到后续像素行的发光控制信号em[n]每2个1h施加,因而发光控制信号em[n]和施加时序不重叠。因此,可以以不同的时序产生和输出高电平电压,从而可以消除诸如当以相同的时序执行时产生的高电平电压值的降低或因具有相同的时序而影响外围信号从而引起相对显著的变化等的缺陷。
[0149]
在图3中,区段b由三个1h形成,并且区段a由九个1h形成,但这不是限制性的,区段b和区段a均可以包括各种奇数数量(诸如1、3、5、7、9等)的1h。在图3的波形图中,作为从写入可用区段的终止直到发光区段开始的时段的区段b'由奇数数量的1h形成。
[0150]
其次,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和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重叠。
[0151]
参照图3,在其期间通过利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区段(gate initial)并且在其期间通过利用第二扫描信号gc[n]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drain initial)被示出为区段e,并且两个区段在多于1h内重叠。更具体地,在其期间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施加为高电平并且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被初始化的区段(gate initial)被包括在在其期间第二扫描信号gc[n]施加为高电平并且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被初始化的区段(drain initial)中,并且所述两个区段以同一时序开始。
[0152]
根据实施例,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和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可以彼此至少部分地重叠。也就是说,在其期间第三晶体管t3导通从而将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栅电极连接的区段和在其期间第四晶体管t4导通从而将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改变为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的区段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
[0153]
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比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短,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包括在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中。
[0154]
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可以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初始化终止之前开始。也就是说,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电平被设定为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被初始化的同时改变为高电平,因此,即使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电压电平由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与施加有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第二扫描线gc之间的耦合而改变,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最终也以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而被初始化。因此,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电压(即,第一初始化电压)中没有变化。
[0155]
其次,在其期间可以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的写入可用区段可以具有多个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并且单个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包括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第一施加区段可以是这样的区段:在该区段中因为即使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也几乎不发生外围处的电压变化而适合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相反,第二施加区段是这样的区段:在该区段期间当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时相对显著地发生电压变化并且需要检查是否发生了不必要的副作用,因此根据实施例,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会不合适。在图3的实施例中,可以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的区段可以是写入可用区段中的第1 4n个1h或第2 4n个1h。
[0156]
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第一施加区段中直接施加为低电平电压,因此即使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在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电平也保持处于低电平电压而没有由于耦合引起的电压电平变化。
[0157]
然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浮置,因此当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时,接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布线(即,初始化控制线gi)的电压变化会由于耦合而显著地发生。连接到初始化控制线gi的电极
(即,第四晶体管t4的栅电极)的电压会不稳定。
[0158]
在实施例中,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仅在单元施加区段(区段g)之中的第一施加区段期间施加。
[0159]
其中第四晶体管t4处于截止状态并且第三晶体管t3处于导通状态的状态被称为写入可用区段。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gate initial)终止之后,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gate initial)也可以被称为写入可用区段。写入可用区段可以是其中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和栅电极通过第三晶体管t3彼此连接的区段。
[0160]
写入可用区段包括多个单元施加区段,并且多个单元施加区段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施加区段和第二施加区段,在第一施加区段期间第二晶体管t2可以导通,在第二施加区段期间第二晶体管t2不导通。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设置在写入可用区段之中的一个1h中,使得第二晶体管t2可以导通。第二施加区段可以是控制第四晶体管t4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除了上述特征之外,图3的波形图还可以包括各种特征,并且根据实施例,可以包括下述三个特征中的仅一些特征。
[0161]
在下文中,将通过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每个特征。
[0162]
关于第一特征(奇数数量的1h的间隙),将通过利用图4和图5中的比较示例来描述差异。
[0163]
图4是示出在比较示例中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图5是将比较示例中的信号和实施例中的信号进行比较的波形图。
[0164]
图4示出了其中发光控制信号em[n]与第二扫描信号gc[n]或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相差偶数数量的1h的比较示例,并且还示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不同像素行的发光控制信号em[n]。在图4的比较示例中,施加到当前行中的像素的发光控制信号em[n]具有在第二扫描信号gc[n]或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之前的8个1h改变为高电平的时序。
[0165]
如所描述的,当存在偶数数量的1h的差时,如图4的框中所示,第二扫描信号gc[n]或初始化控制信号gi[n]转换为高电平的时序与发光控制信号em[n]转换为高电平的时序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当驱动器同时产生并输出高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em[n]以及高电平的第二扫描信号gc[n]或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时,存在高电平电压值降低一定电平的缺点。
[0166]
参照图4,发光控制信号em[n 10]和发光控制信号em[n 11]相同,并且它们还以与第二扫描信号gc[n 2]和第二扫描信号gc[n 3]相同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发光控制信号em[n 12]和发光控制信号em[n 13]相同,并且它们还以与第二扫描信号gc[n 4]和第二扫描信号gc[n 5]相同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n 14]和发光控制信号em[n 15]相同,并且它们还以与第二扫描信号gc[n 6]和第二扫描信号gc[n 7]相同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由于这种关系在整个发光显示装置中出现,因此高电平的电压值降低的问题影响整个发光显示装置,这会导致显示质量问题并且被识别为串扰。
[0167]
参照图5,实线对应于图4的比较示例,虚线部分(其是向后推迟1h的发光控制信号<em_1>和<em_2>)对应于图3的实施例。
[0168]
参照图5,在图4的比较示例中,发光控制信号<em_2>以与作为第二扫描信号的gc和作为初始化控制信号的gi相同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但是在图5中示出的图3的实施例中,发光控制信号<em_1>和<em_2>中的每个的时序被推后1h,从而引起奇数数量的1h的差
的发生,因此,发光控制信号以与第二扫描信号gc和初始化控制信号gi的时序不同的时序(具有1h差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因此,可以以不同的时序产生并输出高电平电压,从而可以消除诸如当以相同的时序执行时产生的高电平电压值的降低或因具有相同的时序而影响外围信号从而引起相对显著的变化等的缺陷。
[0169]
在下文中,关于第二特征(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和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的重叠),将参照图6的比较示例来描述差异。
[0170]
图6是在比较示例中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
[0171]
在图6的比较示例中,与图3的实施例不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时序和第二扫描信号gc[n]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时序不重叠,并且栅极初始化区段和漏极初始化区段不重叠。也就是说,示出了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高电平然后改变为低电平之后,施加第二扫描信号gc[n]同时将第二扫描信号gc[n]改变为高电平的时序。
[0172]
现在将根据图6的这种比较示例来描述图2的像素的操作。
[0173]
首先,第四晶体管t4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高电平时导通,因此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传输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使得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被初始化为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被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中。之后,第四晶体管t4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低电平时截止,因此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不再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
[0174]
之后,第三晶体管t3在第二扫描信号gc[n]改变为高电平时导通,并且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中的电压由于耦合而改变。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不再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因此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的电压由于因外围电压电平的改变发生的耦合而改变。由于第二扫描信号gc[n]改变为高电平,所以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和存储电容器cst的一个电极的电压也由于耦合而增大。因为驱动晶体管t1可能在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中不能导通,或者即使驱动晶体管t1导通,也可能无法充分确保驱动晶体管t1的导通时段的持续时间,所以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的增大会导致显示峰值亮度的问题。
[0175]
因此,与图6的比较示例不同,在实施例中,其中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被初始化的区段可以被设定为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初始化终止之前开始。也就是说,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电平被设定为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被初始化的同时改变为高电平,因此,即使在第二扫描信号gc[n]中由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与被施加有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第二扫描线gc之间的耦合而发生改变,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最终也被初始化为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电压(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没有改变,因此,在随后的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中,驱动晶体管t1的导通特性不改变。
[0176]
在下文中,关于第三特征(在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将通过利用图7的比较示例和图8的实施例的波形来描述差异。
[0177]
图7是在比较示例中测量的信号的波形的波形图,图8是在实施例中测量的信号的波形的波形图。
[0178]
在图7的比较示例中,在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
gw[n],在图8的实施例中,如在图3中,在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
[0179]
在图7的比较示例中,在其期间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的第二施加区段是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浮置的区段,而在图8的实施例中,在其期间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的第一施加区段是低电平电压在其期间直接施加到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区段。
[0180]
在图7和图8的波形图中,示出了第一扫描信号gw[n]、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和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图7和图8中被示出为栅极节点)的电压波形。具体地,在图7和图8中,包括两行(奇数行/偶数行)中的像素的波形,并且示出了每个像素显示黑色的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图案和每个像素显示白色的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图案。
[0181]
将显示白色的情况下的数据电压data和显示黑色的情况下的数据电压data进行比较,显示白色的情况下的数据电压data具有较低的电压,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增大,从而增大发光二极管led的显示亮度。显示黑色的情况下的数据电压data足够高,因此驱动晶体管t1不导通,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晶体管t1不产生输出电流,使得发光二极管led不产生亮度。
[0182]
如在图7的比较示例中,当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低电平同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处于浮置时,数据电压data输入到像素从而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耦合,使得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改变。另外,当第一扫描信号gw[n]变回到高电平时,第一扫描信号gw[n]相应地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耦合,因此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增大。具体地,显示黑色的情况下的需要相对高的电压值的数据电压data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变化是显著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这种电压变化由图7中的圆圈标记。
[0183]
参照图7的圆圈部分,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总共改变四次。也就是说,当前一级的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低电平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然后当前一级的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高电平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然后当下一行的第一扫描信号gw[n 1]改变为低电平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然后当下一行的第一扫描信号gw[n 1]变回到高电平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因此发生总共四次电压变化。由于相邻行的电压变化,显示器亮度差异会由于横跨面板的串扰而发生,并且会观察到两行(奇数行/偶数行)的像素的亮度差异。
[0184]
相反,在图8的实施例中,第一扫描信号gw[n]改变为低电平同时低电平电压直接施加到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因此,即使数据电压data在输入到像素的同时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耦合,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中也不发生电压变化,如图8的圆圈部分中所示。因此,观察不到两行(奇数行/偶数行)的像素中的亮度差异。
[0185]
如图7中所示,由于当浮置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如图7中所示地改变时发生的串扰,不能将第一扫描信号gw[n]设定为在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然而,当即使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电压改变如图7中发生时也观察不到显示亮度差,或者显示亮度差包括在允许范围内时,第一扫描信号gw[n]可以例外地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
[0186]
在下文中,将描述图9的实施例,在图9的实施例中每个信号的电压电平再改变一次而不是保持恒定,而不是如图3中那样。
[0187]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图2的像素的信号的波形图。
[0188]
与图3的实施例不同,在图9的实施例中,施加到每个区段的高电平电压或低电平电压在改变之前略微下降。
[0189]
这种电压电平变化可以不包括故意降低电压,而可以是当电压在每个信号的产生中直接施加到特定区段而在其他部分中浮置或者由于施加到外围的电压的变化而附带发生的电压变化。
[0190]
电压变化是电压电平相对于在执行像素px的每个区段的操作时没有问题的电平的波动。
[0191]
如图3中那样,在图9的实施例中包括三个特征,这将参照图10至图12更详细地描述。
[0192]
图10、图11和图12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波形图。
[0193]
首先,将参照图10描述第一特征。
[0194]
第一特征,即,有奇数数量的1h定位在发光区段的终止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之间以及发光区段的终止与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之间,在图10中,示出了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
[0195]
也就是说,从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起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在第二扫描信号gc[n]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改变为高电平时开始。在图10中,可以确定的是设置了9个1h的间隙。
[0196]
尽管在图10中未示出,但是参照图9,奇数数量的1h定位在发光区段的终止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之间。也就是说,从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为高电平起经过奇数数量的1h之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在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为低电平时开始。在图9中,可以确定的是提供了3个1h的间隙。
[0197]
这样的第一特征导致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的时序与第二扫描信号gc[n]、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或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的时序彼此不同,从而可以消除诸如当以相同时序执行时产生的高电平电压值的降低或通过因相同时序而影响外围信号从而引起相对显著的变化等的缺陷。
[0198]
参照图11,将描述第二特征,即,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和驱动晶体管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被设定为彼此重叠。
[0199]
在图11中,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和第二扫描信号gc[n]以相同的时序改变为高电平,并且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更早地改变为低电平,因此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gate initial)包括在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drain initial)中,因此两个区段重叠。
[0200]
因此,第二扫描信号gc[n]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被初始化时改变为高电平,因此不发生由于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电压电平变化而引起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初始化电压(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的变化。
[0201]
参照图12,将描述第三特征,即,第一扫描信号gw[n]被设定为在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一施加区段(图12中由斜线指示的区段)中施加。
[0202]
也就是说,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第一施加区段中被施加有低电平电压,因此即使由于在第一施加区段中第一扫描信号gw[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1]的施加而存在电压变化,也可以在第一施加区段中保持低电平电压,但是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第二施加区
段中是浮置的,因此当第一扫描信号gw[n]在第二施加区段中被施加时,接收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布线(即,初始化控制线gi)的电压变化可能是显著的。因此,可以通过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在其期间直接接收低电平电压的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来减小电压变化。
[0203]
在图12中,示出了在四个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二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的第一个1h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然而,它也可以变型为将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第二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的第二个1h,或者将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由斜线标记的其他第一施加区段。
[0204]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3来描述根据实施例的以低频率驱动的方法。
[0205]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施加到发光显示装置的信号的时序图。
[0206]
图13的低频率驱动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至图9,并且还可以应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15。
[0207]
现在将参照图2的像素来描述低频率驱动方法。
[0208]
将要施加到像素px的信号可以被分类为两种类型,即,包括发光控制信号em[n]和偏置控制信号gb[n]的控制信号以及包括第一扫描信号gw[n]、第二扫描信号gc[n]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写入信号。
[0209]
虽然在图13中未示出,但是通常可以以相同的驱动频率在每个帧中施加控制信号(em[n]和gb[n])和写入信号(gw[n]、gc[n]和gi[n])。在这种情况下,对每个帧执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从而对每个帧写入新的数据电压data。在下文中,与低频率驱动方法相比,这种驱动方法被称为正常频率驱动。
[0210]
然而,在低频率驱动中,不另外施加写入信号(gw[n]、gc[n]和gi[n]),从而不写入新的数据电压data,而是仅操作控制信号(em[n]和gb[n])以利用预先存储的数据电压data来显示相同的亮度。因为可以在显示静态图像时消除不必要的功耗,所以这种低频率驱动在功耗方面具有优点。也就是说,尽管对每个帧施加控制信号(em[n]和gb[n]),但是可以每几个帧执行一次其中执行阈值电压补偿和数据写入区段(vth&dw)的帧。
[0211]
在图13中,由四边形框标记的部分示出了施加控制信号(em[n]、gb[n])或写入信号(gw[n]、gc[n]和gi[n])的位置。
[0212]
参照图13,当以240hz驱动控制信号(em[n]和gb[n])时,可以以各种驱动频率驱动写入信号(gw[n]、gc[n]和gi[n]),作为示例,示出了120hz、80hz、60hz和48hz。也就是说,每个帧显示为240hz,但是实际写入数据的帧可以是120hz、80hz、60hz和48hz中的一个,因此可以适用于静止图像的情况,并且可以降低功耗。
[0213]
但是,不像在图13中那样,可以以120hz的驱动频率或其他驱动频率施加控制信号(em[n]和gb[n]),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比控制信号(em[n]和gb[n])的驱动频率低的频率施加写入信号(gw[n]、gc[n]和gi[n])。
[0214]
在低频率驱动中,基于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的现有数据电压data,施加偏置控制信号gb[n],从而将偏置电压veh施加到驱动晶体管t1的源电极,使得驱动晶体管t1被设定为导通偏置,然后施加发光控制信号em[n]以用于发光。
[0215]
在这种情况下,偏置电压veh的电压值可以与已经以正常频率驱动施加的偏置电压veh的电压值不同,并且在低频率驱动下,偏置电压veh的电压值可以根据时序或预施加
的数据电压data而改变。
[0216]
当如图13的实施例中那样执行低频率驱动时,可以不需要针对每个帧执行数据电压data的写入,从而降低功耗,并且在施加可以改变的偏置电压veh的同时针对每个帧对驱动晶体管t1执行导通偏置设定,从而防止显示亮度的劣化。因此,可以在不引起显示质量的劣化的情况下执行具有低功耗的低频率驱动。
[0217]
在上文中,如图1中所示,已经描述了其中通过使用公共连接布线(即,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和初始化控制线gi)将信号中的一些同时施加到两行像素px的实施例。根据实施例,公共连接布线可以形成在三行或更多行的像素px中。
[0218]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至图16来描述不包括公共连接布线的实施例。
[0219]
首先,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
[0220]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221]
在图14中,不像在图1中那样,针对每单个行的像素px形成发光控制线em、偏置控制线gb、第二扫描线gc、初始化控制线gi和第一扫描线gw。
[0222]
图14中的像素px的结构可以与图2的像素px的结构相同。
[0223]
与图3中不同,可以将诸如图15和图16中的信号施加到具有图14的连接结构的发光显示装置。
[0224]
图15和图16是在图14的实施例中施加的信号的波形图。
[0225]
图15的波形图对应于图3的波形图,并且图15示出了在图14的实施例中施加的所有波形。
[0226]
与图3的波形图相比,在图15的波形图中,一些区段的宽度减小到一半。
[0227]
也就是说,在图15的波形图中,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以及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分别减小到2个1h的宽度。在图15中,波形需要仅应用于第一扫描信号gw[n],因此不需要以如图3中的4个1h的宽度形成每个区段。
[0228]
参照图3描述的三个特征全部包括在图15的实施例中。
[0229]
在图15中示出了第一特征,即,在发光区段的终止与预偏置和阳极复位区段之间以及发光区段的终止与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之间定位有奇数数量的1h,并且在图15中分别定位有三个1h和七个1h。
[0230]
这样的第一特征导致发光控制信号em[n]改变的时序和第二扫描信号gc[n]、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或偏置控制信号gb[n]改变的时序彼此不同,从而可以消除诸如当以相同时序执行时产生的高电平电压值的降低或通过因相同时序而影响外围信号从而引起相对显著的变化等的缺陷。
[0231]
参照图15,示出了第二特征,即,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和用于使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初始化的区段彼此重叠。参照图15,在栅极和漏极初始化区段(gate&drain initial)中,第二扫描信号gc[n]和初始化控制信号gi[n]以相同的时序同时改变为高电平。
[0232]
如所描述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和驱动晶体管t1的漏电极在其期间被初始化的区段被设定为彼此重叠,第二扫描信号gc[n]在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被初始化的同时改变为高电平,因此,不发生由于第二扫描信号gc[n]的电压电平变化引起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初始化电压(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的变化,使得驱
动晶体管t1的栅电极的电压变得等于第一初始化电压vint1。
[0233]
参照图15,在图15中示出了第三特征,即,其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的区段被设定为在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一施加区段(在图15中由斜线标记)内。
[0234]
这样的特征涉及初始化控制信号gi[n]浮置的区段,这将参照图16更详细地描述。
[0235]
参照图16,仅包括图15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和第一扫描信号gw[n]。
[0236]
图16中所示的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包括施加电压的区段和信号浮置的区段,并且在第一施加区段(由斜线标记的区段)中直接施加低电平电压,但是信号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浮置。
[0237]
因此,尽管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第一施加区段因而电压改变,但是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可以保持具有低电平电压。当在第二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时,因为初始化控制信号gi[n]处于浮置状态,所以电压根据第一扫描信号gw[n]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在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直接接收低电平电压的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来减小电压变化。
[0238]
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了在四个单元施加区段之中的第二单元施加区段的第一施加区段中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在实施例中,第一扫描信号gw[n]可以施加到以斜线标记的其他第一施加区段。
[0239]
在图15和图16的实施例中,可以施加第一扫描信号gw[n]的区段可以是写入可用区段之中的第1 2n个1h(这里,n是自然数)。
[0240]
在上文中,在第三特征的描述中,已经主要集中于初始化控制信号gi[n]的浮置描述了效果。类似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其他信号。将第一扫描信号gw[n]施加到信号的电压电平变化可以减小的区段是可能的。
[0241]
虽然已经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实际实施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实际实施例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