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安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26 2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摄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拍摄设备可以采用嵌入式安装支架进行安装,嵌入式安装支架可以安装到天花板或墙体空间的内部,拍摄设备安装于嵌入式安装支架,并裸露于天花板或墙体外。
3.现有的嵌入式安装支架多为一机一用,仅满足单一机型拍摄设备的安装要求,无法兼容多种不同机型拍摄设备,且无法调节,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安装组件。
5.一种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拍摄设备,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6.主体支架,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两个滑柱,所述主体部包括正面、相对于所述正面的背面,和贯穿所述正面和所述背面的设备让位口,所述至少两个滑柱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且向背离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正面的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两个滑柱间隔分布于所述设备让位口的外围,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正面指向所述背面的方向上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及
7.转接支架,组装于所述主体支架,所述转接支架包括设备安装部和连接于所述设备安装部的至少两个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滑柱,使所述转接支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支架移动至所述多个安装位置中的一个。
8.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滑柱包括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所述设备让位口包括让位口第一侧和相对于所述让位口第一侧的让位口第二侧,所述第一滑柱位于所述设备让位口的所述让位口第一侧,所述第二滑柱位于所述设备让位口的所述让位口第二侧;
9.所述至少两个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设备安装部包括安装部第一侧和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第一侧的安装部第二侧,所述第一滑动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一侧,所述第二滑动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二侧,所述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滑柱,所述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柱。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柱和所述第二滑柱在所述让位口第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所述安装部第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
11.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包括滑槽,所述滑槽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向背离所述正面的方向延伸;所述转接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设备安装部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沿所述滑槽滑动地伸入所述滑槽内。
12.可选的,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让位口第一侧,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让位口第二侧;
13.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安装部第二侧,所述第一配合部可滑动地伸入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配合部可滑动地伸入所述第二滑槽。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在所述让位口第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安装部第一侧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
15.可选的,所述设备让位口包括连接所述让位口第一侧和所述让位口第二侧的让位口第三侧;所述第一滑槽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柱靠近所述让位口第三侧,所述第二滑槽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柱远离所述让位口第三侧。
16.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向背离所述正面的方向延伸,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支撑部;
17.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组装至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防脱支架,所述滑动部和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防脱支架和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防脱支架挡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以阻挡所述配合部,且与所述滑柱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固定,以阻挡所述滑动部。
18.可选的,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设备安装部连接的架高部和与所述架高部连接的抵接部,所述架高部延伸超出所述设备安装部的上表面,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架高部弯折延伸,与所述设备安装部的上表面间隔开;
19.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设备安装部连接的滑耳,所述滑耳包括与所述设备安装部的上表面间隔开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的上表面和所述抵接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20.可选的,所述滑动部包括与所述设备安装部连接的滑耳和与所述滑耳连接的滑环,所述滑耳包括上端板和与所述上端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下端板,所述滑环在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延伸。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组件,包括主体支架和转接支架,其中,主体支架包括多个供转接支架安装的安装位置。并且,主体支架包括滑柱,转接支架包括滑动部,滑动部可滑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滑柱。通过滑动部与滑柱的滑动配合,使得转接支架可相对于主体支架移动至任意一个安装位置,且可以降低移动时侧向卡死的几率。上述方案中,转接支架的位置可调节,并且调节过程顺畅,降低了安装局限性和卡死几率。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拍摄设备安装于安装组件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示出的安装组件的主体支架的示意图;
25.图3是图1中示出的安装组件的转接支架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滑柱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滑动部的示意图;
28.图6是图1中示出的安装组件的分解视图;
29.图7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防脱支架的示意图;
30.图8是图1中第一滑柱与第一滑动部配合处的剖视图;
31.图9是图8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32.图10是图1中示出的安装组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33.图11是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夹爪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5.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6.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拍摄设备20组装于安装组件10的示意图。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组件10,安装组件10用于安装拍摄设备20,拍摄设备20包括但不限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安装组件1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安装于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体30的开孔31内,适用于拍摄设备20的嵌入式安装场景。
38.安装组件10包括主体支架11和转接支架12。主体支架11与建筑物的天花板或墙体30保持固定,转接支架12组装于主体支架11,供拍摄设备20安装。转接支架12设有线束过孔12a,线束过孔12a供拍摄设备20的线束穿过。拍摄设备20的镜头模组从开孔31处露出。安装组件10还包括固定部14,固定部14抵压于天花板或墙体30的内壁,使安装组件10固定于天花板或墙体30。
39.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中示出的主体支架11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示出的转接支架12的示意图。
40.主体支架11包括主体部110,主体部110包括正面110a和与正面110a方位相对的背面110b。这里所说的“正面”指的是主体支架11安装后朝向天花板或墙体30外的一侧表面,“背面”指的是主体支架11安装后朝向天花板或墙体30内的一侧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110包括板体,但不限于此。
41.主体部110还包括贯穿正面110a和背面110b的设备让位口110c。设备让位口110c与天花板或墙体30的开孔31正对,防止拍摄设备20的镜头模组被遮挡。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支架11的主体部110可以位于天花板或墙体30的外侧,背面110b与天花板或墙体30的外壁贴合,主体部110外的其余部分可以隐藏于天花板或墙体3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让位口110c为方形口,但不限于此。
42.主体支架11包括从主体部110的正面110a指向背面110b的方向(图2中z方向)上分布的多个安装位置,转接支架12可以安装于任意一个安装位置处。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支架11包括连接于主体部110的背面110b,且向背离主体部110的正面110a的方向延伸的支撑部114,多个安装位置分布设置在支撑部114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14包括分布于设备让位口110c的外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40和第二支撑部1142,第一支撑部1140和第二支撑部1142对应的设有多个安装位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0和第二支撑部1142对应开设多组安装孔11a(相同数字表示同一组安装孔),每组安装孔11a所在的位置作为一个安装位置,转接支架12可以连接于任意的一个安装位置处。由此可知,将转接支架12安装在支撑部114的不同安装位置处,可以实现转接支架12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可以
满足不同机型的拍摄设备20的安装需求,提高了安装组件10的安装兼容性,降低了安装局限性。
43.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转接支架12包括连接于设备安装部120的两端且相对于设备安装部120弯折的多个固定侧板121,固定侧板121自设备安装部120向主体部110的方向延伸。固定侧板121设有支架安装孔121a,支架安装孔121a可以是螺纹孔,可以通过螺栓与对应的安装孔11a固定连接。
44.主体支架11还包括至少两个滑柱112,滑柱112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至少两个滑柱112连接于主体部110的背面110b,且向背离主体部110的正面110a的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滑柱112间隔地分布于设备让位口110c的外围。转接支架12包括设备安装部120和连接于设备安装部120的至少两个滑动部122。设备安装部120开设有设备安装孔1200,拍摄设备20通过设备安装部120的设备安装孔1200固定组装。滑动部122可滑动地套设于对应的滑柱112。滑动部122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可以根据滑柱112的数量选择配置。转接支架12通过滑动部122沿滑柱112的滑动,可以相对于主体支架11移动至多个安装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安装位置处。根据以上的描述可知,通过至少两个滑动部122与至少两个滑柱112的滑动配合,限定了转接支架12在多个安装位置之间移动时的轨迹,减小转接支架12移动时发生倾斜的风险,提高了转接支架12在移动过程中的平衡性和顺畅性,降低了转接支架12移动时发生卡死的几率。
45.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滑柱112包括第一滑柱112a和第二滑柱112b,设备让位口110c包括让位口第一侧110ca和与让位口第一侧110ca相对的让位口第二侧110cb。其中,第一滑柱112a位于设备让位口110c的让位口第一侧110ca,第二滑柱112b位于设备让位口110c的让位口第二侧110cb。相对应的,至少两个滑动部122包括第一滑动部122a和第二滑动部122b,设备安装部120包括安装部第一侧120a和相对于安装部第一侧120a的安装部第二侧112b,第一滑动部122a设于安装部第一侧120a,第二滑动部122b设于安装部第二侧122b。其中,让位口第一侧110ca与安装部第一侧120a位于同一侧,让位口第二侧110cb与安装部第二侧112b位于同一侧。第一滑动部122a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滑柱112a,第二滑动部122b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滑柱112b。该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和第二滑柱112b分别位于设备让位口110外围的两相对侧,如此可以从相对的两侧通过滑柱112和滑动部122保证滑动的顺畅,进而可以有效降低转接支架12移动时发生倾斜的风险,可以有效降低移动中前后左右方向的偏移卡死的风险。
4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与第二滑柱112b可以在设备让位口110的两侧正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与第二滑柱112b在让位口第一侧110ca的延伸方向(图2中y方向)上错开设置。设备让位口110c包括连接让位口第一侧110ca和让位口第二侧110cb的让位口第三侧110cc,第一滑柱112a与让位口第三侧110cc的距离不等于第二滑柱112b与让位口第三侧110cc的距离,由此使得第一滑柱112a与第二滑柱112b沿让位口第一侧110ca的延伸方向错开。相应的,第一滑动部122a和第二滑动部122b在安装部第一侧110a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设备安装部120包括连接安装部第一侧120a和安装部第二侧120b的安装部第三侧120c,第一滑动部122a与安装部第三侧120c的距离不等于第二滑动部122b与安装部第三侧120c的距离,由此使得第一滑动部122a与第二滑动部122b沿安装部第一侧120a的延伸方向(图3中y方向)错开。错开后,第一滑柱112a与第一滑动部122a的滑动配合
部位、第二滑柱112b与第二滑动部122b的滑动配合部位错开,如此进一步降低移动中安装部第一侧120a延伸方向上的侧向卡死风险,进一步降低移动中前后左右方向的偏移卡死的风险,转接支架12发生倾斜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47.请参考图4,图4为图2中的第一滑柱112a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二滑柱112b类似于第一滑柱112a。
48.本技术对第一滑柱112a和/或第二滑柱112b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采用圆形滑柱。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和/或第二滑柱112b可以采用半圆形滑柱、椭圆形滑柱、棱形滑柱,但不限于此。
49.请参考图5,图5为图3中的第一滑动部122a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第二滑动部122b类似于第一滑动部122a。
50.本技术对第一滑动部122a和/或第二滑动部122b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22a包括与设备安装部120连接的滑耳1220和与滑耳1220连接的滑环1222。滑耳1220包括上端板1220a和与上端板1220a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下端板1220b,上端板1220a和下端板1220b设有同轴线的通孔1220c,滑环1222在上端板1220a和下端板1220b之间延伸,滑环1222的中空处与通孔1220c连通。设置滑环1222在滑耳1220的上端板1220a与下端板1220b延伸,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滑动部122a与第一滑柱112b的配合长度,提高滑动的顺畅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上端板1220a和下端板1220b的变形。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滑环1222可以夹持固定于上端板1220a和下端板1220b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滑环1222可以插装于贯穿上端板1220a和下端板1220b的通孔1220c中。例如,滑环1222的一端插装于上端板1220a的通孔1220c中,滑环1222的另一端插装于上端板1220b的通孔1220c中,避免滑环1222形成悬臂结构,由此可以保证滑环1222自身位置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耳1220可以与设备安装部120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滑耳1220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弯折而成,但不仅限于此。第二滑动部122b可以采用与第一滑动部122a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52.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滑柱112a与第一滑动部122a的滑动配合面为圆柱面。应当说明的是,第一滑柱112a与第一滑动部122a的滑动配合面不限于圆柱面,还可以是平面。第二滑柱112b与第二滑动部122b的滑动配合面不限于圆柱面,还可以是平面。
53.请再次参考图2和图3,主体支架11还包括滑槽116,滑槽116从主体部110的背面110b向背离正面110a的方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滑槽116开设于支撑部114。相应的,转接支架12包括连接于设备安装部120的配合部124,配合部124可沿滑槽116滑动地伸入滑槽116内。配合部124与滑槽116的滑动配合方向与滑柱112与滑动部122的滑动配合方向一致。由此可知,通过设置配合部124与滑槽116滑动配合,进一步增加了转接支架12与主体支架12的滑动配合部位,由此进一步减小了转接支架12相对于主体支架11移动时发生倾斜的风险,提高了转接支架12移动时的顺畅性。
54.滑槽116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是一条或多条。多条滑槽116可以间隔地分布在设备让位口110c的外围。相应的,配合部124的数量不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配合部124可以间隔地分布于设备安装部120的外围,与各自对应的滑槽116滑动配合。
55.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滑槽116包括第一滑槽116a和第二滑槽116b,第一滑槽116a位于让位口第一侧110ca,开设于第一支撑部1140。第二滑槽116b位于让位口第二侧
110cb,开设于第二支撑部1142。配合部124包括第一配合部124a和第二配合部124b,第一配合部124a设于安装部第一侧120a,第二配合部124b设于安装部第二侧120b。第一配合部124a可滑动地伸入第一滑槽116a,第二配合部124b可滑动地伸入第二滑槽116b。由此可知,第一滑槽116a和第二滑槽116b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24a和第二配合部124滑动配合,增加了滑动配合部位,提高可转接支架12相对主体支架11移动时的平衡性和顺畅性,降低转接支架12的倾斜和侧向偏移的卡死的风险。
5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6a和第二滑槽116b在让位口第一侧110ca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滑槽116a与让位口第三侧110cc的距离不等于第二滑槽116b与让位口第三侧110cc的距离,由此使得第一滑槽116a与第二滑槽116b沿让位口第一侧110ca的延伸方向错开。第一配合部124a和第二配合部124b在安装部第一侧120a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24a与安装部第三侧120c的距离不等于第二配合部124b与安装部第三侧120c的距离,由此使得第一配合部124a与第二配合部124b沿安装部第一侧120a的延伸方向错开。错开后,相较于正对,防止转接支架12倾斜和侧偏卡死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
5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6a相对于第一滑柱112a靠近让位口第三侧110cc,第二滑槽116b相对于第二滑柱112b远离让位口第三侧110cc。该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6a与第二滑槽116b在设备让位口110c的两侧斜向相对,第一滑柱112a与第二滑柱112b在设备让位口110c的两侧斜向相对。由此可知,多个滑动配合部位较为分散地设置在了主体支架11和转接支架12的四个方位,这使得转接支架12相对于主体支架11移动时,在每个方位都可以受到滑动配合部位的约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转接支架12移动时向某一侧发生倾斜的风险。
5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6a与第一配合部124a的滑动配合面为平面,第二滑槽116b与第二配合部124b滑动配合面为平面。第一滑柱112a与第一滑动部122a的滑动配合面为圆柱面,第二滑柱112b与第二滑动部122b的滑动配合面为圆柱面。这样设置后,配合面形式更加多样化,相比采用单一形式的配合面而言,有利于平衡和调节配合公差,并且可以降低安装和配合难度,降低滑动配合部位的加工制造精度,节约成本。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滑槽116与两个配合部124的滑动配合面为圆柱面,两个滑柱112与两个滑动部122的滑动配合面为平面,且不限于此。
59.本技术对配合部124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124a包括与设备安装部120连接的架高部1240和与架高部1240连接的抵接部1242,架高部1240延伸超出设备安装部120的上表面,抵接部1242相对于所述架高部1240弯折延伸,与设备安装部120的上表面间隔开。架高部1240从设备安装部12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可以增加第一配合部124a与第一滑槽116a的配合长度,有利于提高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顺畅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24a与设备安装部120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配合部124a可以利用冲压工艺弯折而成,但不限于此。第二配合部124b可以与第一配合部124a设置为相同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60.请参考图6,图6所示为图1中安装组件10的分解视图。
61.安装组件10还包括组装至支撑部114且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的防脱支架13,防脱支架13用于防止转接支架12从主体支架11脱离。
62.在一个实施例中,防脱支架13包括第一防脱支架13a和第二防脱支架13b,第一防脱支架13a组装于第一支撑部1140,第二防脱支架13b组装于第二支撑部1142。第一防脱支架13a和第二防脱支架13b分别设有多个防脱连接孔130,第一支撑部1140和第二支撑部1142对应设有固定孔1143,第一防脱支架13a与第一支撑部1140、第二防脱支架13b与第二支撑部1142通过螺栓100固定。
63.具体的,第一滑动部122a和第一配合部124a位于第一防脱支架13a和主体部110之间。第一防脱支架13a挡于第一滑槽116a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用以阻挡第一配合部124a,第一防脱支架13a与第一支撑部1140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固定,用以阻挡第一滑动部122a。第一防脱支架13a避免了第一滑动部122a脱出第一滑柱112a,以及避免了第一配合部124a脱出第一滑槽116a,保证了两滑动配合部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4.第二滑动部122b和第二配合部124b位于第二防脱支架13b和主体部110之间。第二防脱支架13b挡于第二滑槽116b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用以阻挡第二配合部124b,第二防脱支架13b与第二支撑部114b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固定,用以阻挡第二滑动部122b。第二防脱支架13b避免了第二滑动部122b脱出第二滑柱112b,以及避免了第二配合部124b脱出第二滑槽116b,保证了两滑动配合部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耳1220的上端板1220a的上表面1220aa和抵接部1242的上表面1242a位于同一平面。这样,滑耳1220与抵接部1242可以共同抵接于防脱支架13,增加了接触部位,提高了转接支架12与防脱支架13接触时的平衡性,减小倾斜度。
66.请参考图7,图7为图1中的第一防脱支架13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67.第一防脱支架13a包括基板131和连接于基板131的两端且相对于基板131同向弯折的第一板131和第二板133,基板131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140远离主体部110的一端,第一板132和第二板133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1140的两侧,朝向主体部110延伸。防脱连接孔130开设于基板131。第二防脱支架13b与第一防脱支架13a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8.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第一滑柱与第一滑动部配合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9为图8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
69.第一防脱支架13a还与第一滑柱112a固定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防脱支架13a设有穿过孔134(结合图7),第一滑柱112a穿过第一防脱支架13a的穿过孔134,且穿出部位设有卡槽112c(结合图4),卡簧200卡接于卡槽112c,由此实现第一防脱支架13a与第一滑柱112a的固定连接。第二滑柱112b可以参照第一滑柱112a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70.请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所示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1所示为图10中夹爪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71.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4采用夹持固定形式。具体的,固定部14包括调节螺杆140和与调节螺杆140螺纹连接的夹爪142,调节螺杆14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柱112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的,主体部110设有螺杆连接孔1100(结合图2),调节螺杆140插装于螺杆连接孔1100内。
72.在一个实施例中,夹爪142包括夹板142a和连接板142b,连接板142b与夹板142a间隔且平行。连接板142b与夹板142a设有同轴的螺纹孔142c,连接螺杆140与螺纹孔142c螺纹连接。连接板142b一方面可以增加夹板142a的强度,以保持可靠的夹持力。另一方面,在连接板142b与夹板142a上设置同轴的螺纹孔142c,可以使得夹爪142在两个部位处与连接螺
杆140耦合,提高夹爪142与连接螺杆140配合的稳定性,由此可以减小夹板142a与天花板或墙体30接触时发生倾斜的风险,保证夹板142a与天花板或墙体30之间较大的接触面积。
7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0包括向外侧凸出的支架板1140a,支架板1140a设有通孔1140aa(结合图6),调节螺杆140穿入通孔1140aa内,避免调节螺杆140发生倾斜和晃动。调节螺杆140超出支架板1140的部位设有卡簧300,以限制调节螺杆140向下移动时脱出支架板1140a。
74.结合图6,调节螺杆140从主体部110的正面依次经螺杆连接孔1100、螺纹孔142c、支架板1140a的通孔1140aa,伸出支架板1140a的一端与卡簧300卡接,实现调节螺杆140的轴向限位。固定安装组件10时,旋转调节螺杆140,调节螺杆140带动夹爪142,直到夹爪142与天花板或墙体30接触后固定。旋至与夹爪挡板1140b接触时,夹爪142与调节螺杆140相对转动,夹爪142沿调节螺杆140下移,夹爪142夹紧于天花板或墙体30。
7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40包括夹爪挡板1140b,夹爪挡板1140b用于与夹爪142接触。当调节螺杆140带动夹爪142旋转至与夹爪挡板1140b接触时,即可停止旋转调节螺杆140,避免夹爪142旋转过度导致与天花板或墙体30接触面积过小出现固定不牢等现象。
76.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4设有两组,分别设于设备让位口110c的外围,其中一组设于让位口第一侧110ca,另一组设于让位口第二侧110cb。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4可以设有两组以上,并且,固定部14可以不同于以上所描述的结构。
7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