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绝缘本体和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卡勾件、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其中卡勾件是重要结构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定位插口和母座插合时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卡勾件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但是现有的卡勾件和端子配装注塑时存在不便,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现有的卡勾件需要分两次组装于端子上,其一卡勾件设置于端子上侧,另一卡勾件设置于端子下侧,再进行注塑;因此,存在生产不够简便、劳动成本高的缺陷。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通过将端子组的左、右侧同时设置为上排端子或者下排端子,以使两个卡勾能够同时相应设置于端子组的下侧或上侧,在配装时,只需进行一次配装,再进行注塑;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少了连接器的生产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连接器,包括有端子组、绝缘本体、卡勾,所述端子组具有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和卡勾均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所述卡勾于端子组的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其中:
7.所述端子组的左、右侧均为上排端子,以使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下侧;或者,所述端子组的左、右侧均为下排端子,以使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上侧。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组为6pin端子组;
9.当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下侧时,所述端子组具有5个上排端子和1个下排端子,或者,所述端子组具有4个上排端子和2个下排端子;
10.当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上侧时,所述端子组具有1个上排端子和5个下排端子,或者,所述端子组具有2个上排端子和4个下排端子。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均一体连接有平端子;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接触部相应露出于绝缘本体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所述平端子埋设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平端子间距布置于相应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接触部的侧旁,所述平端子的前、后端相应连接于接触部的前、后端;且,所述平端子和相应的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围构形成有定位孔。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下侧时,所述平端子位于左、右侧的上排端子之间;当两个卡勾均位于端子组的上侧时,所述平端子位于左、右侧的下排端子之间。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制程中,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通过第一料带一体连接;
所述两个卡勾通过一第二料带一体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料带连接于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后端,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前端通过一第三料带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勾具有往外侧延伸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下排端子和第一料带之间连接有第一折断部;所述卡勾和第二料带之间连接有第二折断部。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端子组的左、右侧同时设置为上排端子或者下排端子,以使两个卡勾能够同时相应设置于端子组的下侧或上侧,在配装时,只需进行一次配装,再进行注塑;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少了连接器的生产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制造成本;
18.其次,端子组的设计巧妙,通过设置定位孔,提高了端子和绝缘体的连接稳定性;
19.以及,卡勾通过一料带连接,在生产时,直接冲压成型制得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先生产两个卡勾,再将两个卡勾组装而言,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工序。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分解示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一分解示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二分解示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三分解示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局部分解示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分解示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局部分解示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分解示图;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局部分解示图。
33.附图标识说明:
34.10、端子组
ꢀꢀꢀꢀꢀꢀꢀꢀꢀꢀꢀꢀ
11、上排端子
35.12、下排端子
ꢀꢀꢀꢀꢀꢀꢀꢀꢀꢀ
13、平端子
36.14、定位孔
ꢀꢀꢀꢀꢀꢀꢀꢀꢀꢀꢀꢀ
101、第一料带
37.102、第二料带
ꢀꢀꢀꢀꢀꢀꢀꢀꢀ
103、第三料带
38.20、绝缘本体
ꢀꢀꢀꢀꢀꢀꢀꢀꢀꢀ
30、卡勾
39.31、第一凸起
ꢀꢀꢀꢀꢀꢀꢀꢀꢀꢀ
32、第二凸起
40.41、第一折断部
ꢀꢀꢀꢀꢀꢀꢀꢀ
42、第二折断部
41.43、第三折断部
ꢀꢀꢀꢀꢀꢀꢀꢀ
5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42.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3.一种连接器,包括有端子组10、绝缘本体20、卡勾30,所述端子组10具有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和卡勾30均设置于绝缘本体20上;且所述卡勾30于端子组10的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其中:
44.所述端子组10的左、右侧均为上排端子11,以使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下侧;或者,所述端子组10的左、右侧均为下排端子12,以使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上侧。
45.本实施例中,以6pin的type

c为例,当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下侧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端子组10具有5个上排端子11和1个下排端子12,或者,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端子组10具有4个上排端子11和2个下排端子12;
46.当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上侧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端子组10具有1个上排端子11和5个下排端子12,或者,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端子组10具有2个上排端子11和4个下排端子12。
47.进一步的,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均一体连接有平端子13;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的接触部相应露出于绝缘本体20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所述平端子13埋设于绝缘本体20内,所述平端子13间距布置于相应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的接触部的侧旁,所述平端子13的前、后端相应连接于接触部的前、后端;且,所述平端子13和相应的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围构形成有定位孔14。注塑时,所述定位孔14也埋设于绝缘本体20内,以使得端子组10和绝缘本体20的结合更加牢固。具体地,当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下侧时,所述平端子13位于左、右侧的上排端子11之间;当两个卡勾30均位于端子组10的上侧时,所述平端子13位于左、右侧的下排端子12之间。
48.具体地,在制程中,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通过第一料带10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料带101连接于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的后端,所述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的前端通过一第三料带103连接;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优选是一体成型冲压制得;所述两个卡勾30通过一第二料带102一体连接,所述两个卡勾30优选是一体成型冲压制得。
49.优选的,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和第一料带101之间连接有第一折断部41;所述上排端子11、下排端子12和第三料带103之间连接有第三折断部43,所述卡勾30和第二料带102之间连接有第二折断部42。在端子组10和卡勾30注塑于绝缘本体20后,只需将第一折断部41、第二折断部42和第三折断部43折断,即可除去第一料带101、第二料带102和第三料带103,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除去所述第一料带101、第二料带102和第三料带103后,会在绝缘本体20的外侧设置外壳50,所述外壳50具有相应的插脚。
50.优选的,所述卡勾30具有往外侧延伸的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通过第一凸起31和第二凸起32能够有效的保证本实施例之连接器和母座对插的连接稳定性。
5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将端子组的左、右侧同时设置为上排端子或者下排端子,以使两个卡勾能够同时相应设置于端子组的下侧或上侧,在配装时,只需进行一次配装,再进行注塑;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少了连接器的生产制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
52.其次,端子组的设计巧妙,通过设置定位孔,提高了端子和绝缘体的连接稳定性;
53.以及,卡勾通过一料带连接,在生产时,直接冲压成型制得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先生产两个卡勾,再将两个卡勾组装而言,节约了成本,也节约了工序。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