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2: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水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


背景技术:

2.氨水又称氨水溶液,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是氨的水溶液。氨水中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与水反应形成一水合氨,是仅存在于氨水中的弱碱,氨水的组分包括氢氧根和铵根,但除非是无限稀释溶液,否则氢氧根和铵根不能够表示溶液中大部分氨的存在形式。
3.目前,现有的冷却塔对氨水的冷却效率低,无法快速有效地对氨水进行冷却,降低了生产效率。
4.因此,发明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通过在第一环形输液管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螺旋冷却管,四个螺旋冷却管对第一环形输液管内的氨水进行分流,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便于氨水更好的散热,通过在四个螺旋冷却管内嵌套有喷水管,喷水管内的水通过雾化喷头雾化喷出,提高了水雾的喷洒范围,能够有效地与螺旋冷却管接触,并快速吸收螺旋冷却管内氨水中的热量,并形成水气,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扇叶转动,能够对螺旋冷却管进行风冷,提高了螺旋冷却管的冷却效果,同时吹动吸收热量产生的水气,使得水气带动热量从冷却腔内排出,大大提高了氨水的冷却效果,提高了氨水生产效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身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从上到下等间距分布在转轴轴身表面,所述支撑筒的前后左右四侧壁均等间距嵌套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处于空腔内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位于第一锥形齿轮的上侧,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转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有扇叶,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外侧套接有第一环形输液管,所述支撑筒的下端外侧套接有第二环形输液管,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管,所述螺旋冷却管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旋冷却管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支撑筒的周围,所述螺旋冷却管的上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相连接,所述螺旋冷却管的下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输液管的上方设置有环形输水管,所述环形输水管套接在支撑筒的外侧,所述环形输水管的底部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喷水管分别嵌套在四个所述螺旋冷却管的中部,四个所述喷水管的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冷却塔本体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顶端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冷却腔的上下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腔的顶部侧壁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口。
8.优选的,所述固定筒与支撑筒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与转杆之间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转杆通过轴承套活动嵌套在固定筒内。
9.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上端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下端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冷却塔本体的顶部右侧嵌套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环形输水管相连接,所述环形输水管的上侧与冷却腔的顶部壁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冷却塔本体的顶部左侧嵌套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相连接,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右侧下部嵌套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上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左侧底部嵌套有排水管。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在第一环形输液管的底部设置有四个螺旋冷却管,四个螺旋冷却管对第一环形输液管内的氨水进行分流,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便于氨水更好的散热,通过在四个螺旋冷却管内嵌套有喷水管,喷水管内的水通过雾化喷头雾化喷出,提高了水雾的喷洒范围,能够有效地与螺旋冷却管接触,并快速吸收螺旋冷却管内氨水中的热量,并形成水气,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扇叶转动,能够对螺旋冷却管进行风冷,提高了螺旋冷却管的冷却效果,同时吹动吸收热量产生的水气,使得水气带动热量从冷却腔内排出,大大提高了氨水的冷却效果,提高了氨水生产效率;
16.2、通过雾化喷头将水雾化喷出,不但扩大了水雾的范围,能够有效与螺旋冷却管接触,同时水雾对螺旋冷却管的冲击力小,有效地保护了螺旋冷却管。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筒正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筒俯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水管正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冷却管正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冷却塔本体、2冷却腔、3支撑筒、4空腔、5转轴、6第一锥形齿轮、7固定筒、8转杆、9第二锥形齿轮、10扇叶、11第一环形输液管、12第二环形输液管、13螺旋冷却管、14环形输水管、15喷水管、16雾化喷头、17驱动电机、18第一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20进水管、21进液管、22出液管、23排水管、24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实用性高的氨水生产用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1,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冷却腔2,所述冷却腔2的中部设置有支撑筒3,所述支撑筒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轴身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从上到下等间距分布在转轴5轴身表面,所述支撑筒3的前后左右四侧壁均等间距嵌套有固定筒7,所述固定筒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杆8,所述转杆8处于空腔4内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位于第一锥形齿轮6的上侧,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与第一锥形齿轮6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转杆8远离第二锥形齿轮9的一端固定有扇叶10,所述支撑筒3的上端外侧套接有第一环形输液管11,所述支撑筒3的下端外侧套接有第二环形输液管12,所述冷却腔2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管13,所述螺旋冷却管13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旋冷却管13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支撑筒3的周围,所述螺旋冷却管13的上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11相连接,所述螺旋冷却管13的下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12相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输液管11的上方设置有环形输水管14,所述环形输水管14套接在支撑筒3的外侧,所述环形输水管14的底部安装有喷水管15,所述喷水管15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喷水管15分别嵌套在四个所述螺旋冷却管13的中部,四个所述喷水管15的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雾化喷头16,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转轴5的顶端相连接。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筒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冷却腔2的上下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腔2的顶部侧壁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口24,提高了支撑筒3安装的稳定性,通过散热口24便于冷却腔2内的热量快速排出。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筒7与支撑筒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7与转杆8之间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转杆8通过轴承套活动嵌套在固定筒7内,提高了固定筒7安装的稳定性,提高了转杆8转动时的稳定性。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筒3上端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有第一支撑杆18,所述第一支撑杆18远离支撑筒3的一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11相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18对第一环形输液管11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一环形输液管11安装的稳定性。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筒3下端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9,所述第二支撑杆19远离支撑筒3的一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12相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杆19对第二环形输液管12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二环形输液管12安装的稳定性。
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顶部右侧嵌套有进水管20,所述进水管20的下端与环形输水管14相连接,所述环形输水管14的上侧与冷却腔2的顶部壁连接,提高了环形输水管14安装的稳定性,通过进水管20便于将冷水输入环形输水管14内。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顶部左侧嵌套有进液管21,所述进液管21的下端与第一环形输液管11相连接,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右侧下部嵌套有出液管22,所述出液管22的上端与第二环形输液管12相连接,通过进液管21,便于将氨水输入第一环形输液管11内,再进入四个螺旋冷却管13进行冷却,最后流入第二环形输液管12内,从
出液管22排出。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塔本体1的左侧底部嵌套有排水管23,通过排水管23便于将冷却塔本体1内部的水排出。
34.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进液管21将氨水输入第一环形输液管11,第一环形输液管11内的氨水流入四个螺旋冷却管13内进行冷却,最后流入第二环形输液管12内,从出液管22排出,四个螺旋冷却管13对第一环形输液管11内的氨水进行分流,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便于氨水更好的散热,通过进水管20向环形输水管14内输入冷水,环形输水管14内的冷水在进入四个喷水管15内,再通过雾化喷头16喷出,四个喷水管15分别嵌套在四个螺旋冷却管13内,使得雾化喷头16喷出的水雾能够有效地与螺旋冷却管13的表面接触,并快速吸收螺旋冷却管13内氨水中的热量,并形成水气,提高了螺旋冷却管13内氨水冷却效果,同时驱动电机17工作,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6与第二锥形齿轮9之间的啮合带动转杆8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0转动,能够对螺旋冷却管13进行风冷,进一步提高了螺旋冷却管13内氨水冷却效果,同时吹动吸收热量产生的水气,使得水气带动热量从冷却腔2上的散热口24排出,大大提高了氨水的冷却效果,提高了氨水生产效率,雾化喷头16将水雾化喷出,不但扩大了水雾的范围,能够有效与螺旋冷却管13接触,同时水雾对螺旋冷却管13的冲击力小,有效地保护了螺旋冷却管13,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塔对氨水的冷却效率低,无法快速有效地对氨水进行冷却,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3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