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3: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以及智能化的要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车辆的使用要求,生产厂家在车辆内部设置了多种车载设备,并在车辆外部设置接收天线,汽车天线是拦截发射台发射的高频电波并传输给汽车收音机、车载电话或无线电导航设备的接收机,以对载波解调的装置。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1235169.2中公开了一种车载天线结构,该装置通过在基座的连接处设置具有夹紧组件的上接头,不仅能实现鞭体的正常连接,还能实现鞭体损坏后车载天线的应急维修,使得容易寻到的细导体可以在鞭体取下后夹紧在基座上,由细导体充当辐射作用,保障紧急情况下的通信需求,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天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装配便捷,不仅能有效实现车载天线的稳定设置,还能在车载天线的鞭体发生损坏、断裂后实现快速应急维修,始终保证车载天线的通信能力,满足车载天线的应急使用需求,提升车载天线的应急使用能力,降低车载天线的使用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该装置的缓冲减震性能较差,从而颠簸可能会造成装置本体的损坏,同时不便于安装拆卸。
4.因此,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四角壁体分别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正中壁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正中壁体开设有座槽,所述座槽的内腔插设有插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右端壁体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左端壁体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腔的正面壁体和第二卡槽内腔的背面壁体分别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座的右侧中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插座的左侧中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顶部壁体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卡块的背面壁体和第二卡块的正面壁体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内腔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插座的顶部正中壁体固定连接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顶部正中壁体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插设有插柱,所述插柱的顶部纵向设置有车载天线本体,所述插柱的底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缓冲圆盘,所述通槽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圆盘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圆盘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
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分别与缓冲槽内腔顶部的左右两端壁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底部分别与缓冲槽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壁体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相互适配,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相互适配,并且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对称设置,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圆柱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圆柱筒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槽内腔下端的相背一侧壁体,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两个活动槽的内腔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插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杆的相远离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的内腔并延伸至通孔的外部,并且两个插杆的相远离一端分别与两个插孔相互适配。
12.优选的,所述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杆分别纵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的顶部正中壁体,并且两个拉杆的上端分别位于两个活动槽内腔的上端外部。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无线通信车载天线,通过设置的缓冲槽、缓冲圆盘、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车载天线本体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两组弹性设置,缓冲保护效果好,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颠簸震动对车载天线本体的影响,增加了车载天线本体的使用寿命。
16.2、该无线通信车载天线,通过设置的固定座、插座、座槽、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插孔、第一卡块、第二卡块、活动槽、拉杆、插杆、通孔、压缩弹簧、圆柱筒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车载天线本体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快捷,稳固性高,便于对车载天线本体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块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车载天线本体;2、减震底座;3、固定座;4、第一卡块;5、安装座;6、第二卡块;7、安装孔;8、插座;9、插柱;10、通槽;11、缓冲圆盘;12、缓冲槽;13、第一缓冲弹簧;14、第二缓冲弹簧;15、座槽;16、第一卡槽;17、第二卡槽;18、插孔;19、活动槽;20、拉杆;21、插杆;22、通孔;23、压缩弹簧;24、圆柱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

4所示,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包括安装座5,安装座5的外表面四角壁体分别开设有安装孔7,安装座5的顶部正中壁体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顶部正中壁体开设有座槽15,座槽15的内腔插设有插座8,固定座3的顶部右端壁体开设有第一卡槽16,固定座3的顶部左端壁体开设有第二卡槽17,第一卡槽16内腔的正面壁体和第二卡槽17内腔的背面壁体分别开设有插孔18,插座8的右侧中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插座8的左侧中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6,第一卡块4与第一卡槽16相互适配,第二卡块6与第二卡槽17相互适配,并且第一卡块4与第二卡块6对称设置,第一卡槽16与第二卡槽17对称设置,
第一卡块4和第二卡块6的顶部壁体对称开设有活动槽19,第一卡块4的背面壁体和第二卡块6的正面壁体分别开设有通孔22,两个通孔22分别与两个活动槽19的内腔连通,活动槽19的内腔设置有圆柱筒24,圆柱筒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圆柱筒24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活动槽19内腔下端的相背一侧壁体,圆柱筒24的内腔设置有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21,插杆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杆21的相远离一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22的内腔并延伸至通孔22的外部,并且两个插杆21的相远离一端分别与两个插孔18相互适配,插杆21的顶部纵向固定连接有拉杆20,拉杆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杆20分别纵向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21的顶部正中壁体,并且两个拉杆20的上端分别位于两个活动槽19内腔的上端外部,通过设置的固定座3、插座8、座槽15、第一卡槽16、第二卡槽17、插孔18、第一卡块4、第二卡块6、活动槽19、拉杆20、插杆21、通孔22、压缩弹簧23、圆柱筒24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车载天线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快捷,稳固性高,便于对车载天线本体1进行检修,插座8的顶部正中壁体固定连接有减震底座2,减震底座2的顶部正中壁体开设有通槽10,通槽10的内腔插设有插柱9,插柱9的顶部纵向设置有车载天线本体1,插柱9的底部壁体固定连接有缓冲圆盘11,通槽10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缓冲槽12,缓冲圆盘11顶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4,缓冲圆盘11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13,两个第二缓冲弹簧14的顶部分别与缓冲槽12内腔顶部的左右两端壁体固定连接,两个第一缓冲弹簧13的底部分别与缓冲槽12内腔底部的左右两端壁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缓冲槽12、缓冲圆盘11、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车载天线本体1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两组弹性设置,缓冲保护效果好,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颠簸震动对车载天线本体1的影响,增加了车载天线本体1的使用寿命。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线通信车载天线,使用时在缓冲槽12、缓冲圆盘11、第一缓冲弹簧13、第二缓冲弹簧14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车载天线本体1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两组弹性设置,缓冲保护效果好,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颠簸震动对车载天线本体1的影响,增加了车载天线本体1的使用寿命,具体的,颠簸时缓冲圆盘11挤压或拉伸第一缓冲弹簧13和第二缓冲弹簧14,第一缓冲弹簧13和第二缓冲弹簧14产生形变并快速产生反向的作用力,在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便达到了缓冲减震的效果,在固定座3、插座8、座槽15、第一卡槽16、第二卡槽17、插孔18、第一卡块4、第二卡块6、活动槽19、拉杆20、插杆21、通孔22、压缩弹簧23、圆柱筒24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车载天线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快捷,稳固性高,便于对车载天线本体1进行检修,具体的,拆卸时向后拉动左侧的拉杆20并向前拉动右侧的拉杆20,在两个拉杆20的带动下两个插杆21的相远离一端分别从两个插孔18的内腔脱离,然后将插座8左右两侧的第二卡块6和第一卡块4分别从第二卡槽17和第一卡槽16的内腔拔出即完成了对车载天线本体1的拆卸,安装时同理,在压缩弹簧23的反向作用力的作用下两个插杆21的相远离一端会自动插设进入两个插孔18的内腔。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