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厢式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10: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半挂车。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快递业务量的激增;随着高速按轴收费方式的实施,快递运输企业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少轴数、大容积厢式输半挂车的需求越来越大。
3.目前的厢式半挂车两个纵梁放置在底架的中间位置,两个纵梁之间的间距在920

1100mm之间,底架为平板结构,在底架上面铺设底板,使得底板离地高度较大,限定了厢式半挂车的容积,导致了运载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厢式半挂车,降低了底板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利于增加车厢的容积,提高载货量。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和底架总成,所述底架总成具有底架和底板,所述底架具有左右设置的两个纵梁、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底板铺设在所述横梁上方,所述纵梁具有竖板部、位于所述竖板部下端的下板部,所述横梁与所述下板部连接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竖板部的高度与所述横梁的高度的比为2~4。
8.进一步地,所述竖板部的高度与所述下板部左右方向的尺寸的比为2~4。
9.进一步地,所述纵梁还具有位于所述竖板部上端的上板部,所述纵梁为工字形。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架总成还具有装设在所述底架上的前支腿和后轴,所述底板具有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低于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位于所述前支腿和后轴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的第一竖向部。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平面部后方的第三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低于所述第三平面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平面部和第三平面部的第二竖向部。
14.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具有左右侧板、连接在所述侧板和纵梁之间的踢脚板,所述踢脚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纵梁的上端,所述踢脚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侧板的内侧。
15.进一步地,所述踢脚板为l形。
16.进一步地,所述踢脚板具有位于所述侧板内侧的踢脚主体、沿所述踢脚主体的下端向内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焊接固定在所述纵梁的上侧。
17.进一步地,所述踢脚主体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竖板部的外侧。
18.进一步地,所述车厢还具有位于所述踢脚板外侧的外封板,所述外封板具有竖向
部、沿所述竖向部的下端向内折弯设置的下弯部,所述下弯部焊接固定在所述竖板部。
19.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部位于所述竖板部的外侧。
20.进一步地,所述外封板还具有沿所述竖向部的上端向内折弯设置的上弯部,所述上弯部位于所述侧板的下方。
21.进一步地,所述上弯部与所述踢脚板连接固定。
22.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包边,所述包边的下端设有向内的折边,所述折边位于所述侧板的下方。
23.进一步地,所述包边与所述踢脚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24.进一步地,所述上弯部连接固定在所述折边的下方。
25.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的外侧设有包边,所述包边的下端设有向内的折边,所述折边位于所述侧板的下方;所述包边与所述踢脚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26.进一步地,车厢还具有位于所述侧板外侧的外封板,所述外封板与所述踢脚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27.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具有左右侧板,所述纵梁还具有沿所述竖向部上端向外折弯延伸的外延部、沿所述外延部的外端向上折弯延伸的上延部,所述上延部位于所述侧板的内侧。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纵梁位于横梁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横梁与所述下板部连接设置,横梁连接在纵梁的下部,使得横梁的位置较低,使得底板的位置也较低,也就是降低了底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使得车厢的高度增加,有利于增加车厢的容积,提高厢式半挂车的载货量。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底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图4中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纵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图5中踢脚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图5中外封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图9中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图11中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2.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为厢式半挂车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前进的方向,反之为“后”;为了便于相对位置的描述,在左右方向上靠近厢式半挂车中心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4.实施例一
45.如图1

图8所示,一种厢式半挂车包括车厢10和底架总成20,底架总成 20具有底架1和底板2,底架1具有左右设置的两个纵梁11、设置在两个纵梁11之间的多个横梁12,底板2铺设在横梁12的上方;纵梁11为前后方向设置,纵梁11具有竖板部111、位于竖板部111下端的下板部112,横梁12 的下端与下板部112连接设置。通过设置纵梁11位于横梁12的左右两侧,且横梁12与下板部112连接设置,也就是横梁12连接在纵梁11的下部,使得纵梁11的上端高于横梁12,也就是横梁12的位置较低,使得底板2的位置也较低,也就是降低了底板2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使得车厢10的高度增加,有利于增加车厢10的容积,提高厢式半挂车的载货量。厢式半挂车内的货物放置在底板2上。
46.如图6所示,纵梁11还具有位于竖板部111上端的上板部113,竖板部 111的上端连接在上板部113左右方向的中部,竖板部111的下端连接在下板部112左右方向的中部;纵梁11为工字形,纵梁11为左右对称结构。竖板部 111的高度为上下方向的尺寸,竖板部111的高度大于横梁112的高度,有利于保证底架1的结构强度;竖板部111的高度与横梁112的高度的比为2~4,优选设置竖板部111的高度与横梁112的高度的比为3。竖板部111的高度与下板部112左右方向的尺寸的比为2~4。
47.如图1所示,底架总成20还具有装设在底架1上的前支腿13和后轴14,为了进一步增加车厢10的容积,将底架1至少部分向下凹,使得底板2也下移。底板2具有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2,第二平面部 22低于第一平面部21,第二平面部22位于前支腿13和后轴14之间。通过设置位于前支腿13和后轴14之间的底架1的下凹,使得第二平面部22下移,有利于增加车厢10的容积。通过设置底架1为平面部,有利于装载货物。
48.底板还具有位于第二平面部22后方的第三平面部23,第二平面部22低于第三平面部23,第三平面部23低于第一平面部21,第一平面部21、第二平面部22和第三平面部23平行设置。底板2还具有连接第一平面部21和第二平面部22的第一竖向部24、连接第二平面部22和第三平面部23的第二竖向部25。将底架1在前后方向上分为三部分,尽可能的利用下方的空间,用于提高车厢10的容积。
49.车厢10具有左右侧板3、连接在侧板3和纵梁11之间的踢脚板4,踢脚板4的下端连接在纵梁11的上端,踢脚板4的上端连接在侧板3的内侧;踢脚板4为l形,踢脚板4具有位于侧板3内侧的踢脚主体41、沿踢脚主体41 的下端向内折弯的折弯部42,折弯部42焊接固定在上板部113的上侧;踢脚主体41所在的平面位于竖板部111的外侧。
50.在侧板3的外侧设有包边5,包边5为l形,包边5的下端设有向内的折边51,折边51位于侧板3的下方。包边5与踢脚板4通过紧固件6固定在侧板3上。
51.车厢10还具有位于踢脚板4外侧的外封板7,外封板7具有竖向部71、沿竖向部71的
下端向内折弯设置的下弯部72,下弯部72的内侧焊接固定在竖板部111;竖向部71位于竖板部111的外侧。外封板7还具有沿竖向部71 的上端向内折弯设置的上弯部73,上弯部73位于侧板3的下方;上弯部73 的内侧与踢脚板4连接固定。上弯部73连接固定在折边51的下方。
52.实施例二
53.如图9

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的区别在于:侧板3与纵梁11 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不同,减少了包边设置,其他可以采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
54.车厢10具有左右侧板3、连接在侧板3和纵梁11之间的踢脚板4

1,踢脚板4

1的下端连接在纵梁11的上端,踢脚板4

1的上端连接在侧板3的内侧;踢脚板4

1为l形,踢脚板4

1具有位于侧板3内侧的踢脚主体41、沿踢脚主体41的下端向外折弯的外折弯部43,外折弯部43包覆在侧板3的下端,外折弯部43焊接固定在上板部113的上侧;踢脚主体41所在的平面位于竖板部111的外侧。
55.在侧板3的外侧设有外封板7

1,外封板7

1为l形,外封板7

1与踢脚板4

1通过紧固件6固定在侧板3上。外封板7

1的下端向内折弯、延伸到上板部113的下侧。
56.实施例三
57.如图11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的区别在于:侧板3与纵梁 11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不同,减少了底脚板设置,其他可以采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
58.纵梁11具有竖板部111、位于竖板部111下端的下板部112、沿竖向部 111上端向外折弯延伸的外延部115、沿外延部115的外端向上折弯延伸的上延部114,上延部114位于侧板3的内侧。
59.在侧板3的外侧设有包边5,包边5为l形,包边5的下端设有向内的折边51,折边51位于侧板3的下方。包边5与上延部114通过紧固件6固定在侧板3上。
60.车厢10还具有位于竖板部111外侧的外封板7

2,外封板7

2的下端焊接固定在下板部112上,外封板7

2的上端折弯向内延伸、且焊接固定在外延部 115的下侧。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