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矿井充填开采时,通常采用垂直投料井将矸石等固体物料自地面投送至井下储料仓内,当垂直投料井较深时,连续投送的固体物料将产生较快的下落速度,对投料井下部的储料仓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巨大的冲击力将造成井壁结构的过早磨损和井底设施的变形破坏。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投料井的管道内设置若干缓冲垫,对投料井落下的物料进行缓冲,但是缓冲垫容易发生损坏,可靠性和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投料井、储料仓、硐室、联络巷和密闭墙,所述硐室位于所述投料井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储料仓的上方,所述联络巷位于所述硐室的一侧,所述密闭墙位于所述硐室和所述联络巷之间;
5.所述密闭墙上设置有高压供风主管,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硐室,另一端伸入所述联络巷并与高压风机相连,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用于向所述硐室提供高压风,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
6.所述硐室和所述储料仓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高压风机相连的高压供风管,实现投料期间,向硐室提供高压风,维持硐室内稳定的高压环境,形成气垫效应,增大固体物料的下落阻力,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减轻对储料仓的冲击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硐室和储料仓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固体物料进一步经过缓冲装置,吸收一部分动能,进一步减轻对储料仓的冲击力。
8.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阀门一。
9.进一步地,所述联络巷内设置有通风支管,所述通风支管的一端与位于所述阀门一和所述密闭墙之间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相连,所述通风支管上设置有阀门二。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高压供风主管相连的通风支管,在投料期间,一方面,通过开启阀门二,实现对联络巷的供风,不需要新增通风巷道与联络巷相连,结构简单,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阀门二的开度,保证高压风主要进入硐室内,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11.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压供风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便于检测硐室中的气压,当气
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通过高压供风主管向硐室提供高压风,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13.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联络巷中的所述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有压力表。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压供风主管上设置压力表,便于知晓硐室内的气压,当显示的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通过高压供风主管向硐室提供高压风,使硐室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15.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墙上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阀门三。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风管,投料结束时,联络巷通过通风管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实现为联络巷供风,不需要通过与高压风机相连的通风支管供风,节约电能,节省成本。
17.进一步地,所述密闭墙上设置有密闭门。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闭墙上设置密闭门,实现投料硐室的空间密闭,密闭门可以打开,便于操作者在非投料期间,对硐室或者储料仓中的设备进行检修或维修。
19.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盖、上支撑板、弹性部件、下支撑板和支撑梁,所述缓冲盖与所述上支撑板相连,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相连,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板相连,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梁相连,所述支撑梁固定在所述储料仓的内壁上。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部件设置为带有导向杆的弹簧,保证缓冲装置沿竖直方向运动,防止左右或前后偏移。
21.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相连,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支撑板的导向孔并伸入所述下支撑板的下方。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柱,保证缓冲装置沿竖直方向运动,对下落的固体物料实现缓冲。
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为工字型钢梁。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

a截面示意图;
26.图3为图1中圈示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

硐室;100

缓冲装置;110

缓冲盖;120

上支撑板;130

弹性部件;131

导向杆;132

弹簧;140

下支撑板;150

支撑梁;160

导向柱;
29.20

投料井;
30.30

储料仓;
31.40

联络巷;401

高压风机;
32.50

密闭墙;501

密闭门;
33.60

高压供风主管;601

阀门一;602

压力传感器;
34.70

通风支管;701

阀门二;
35.80

通风管;801

阀门三;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7.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垂深投料井内固体物料下落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投料井20、储料仓30、硐室10、联络巷40和密闭墙50,硐室10位于投料井20的下方且位于储料仓30的上方,联络巷40位于硐室10的一侧,密闭墙50位于硐室10和联络巷40之间;
39.密闭墙50上设置有高压供风主管60,高压供风主管60的一端伸入硐室10,另一端伸入联络巷40并与高压风机401相连,高压供风主管60用于向硐室10提供高压风,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
40.硐室10和储料仓30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100。
41.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高压风机401相连的高压供风管,实现投料期间,向硐室10提供高压风,维持硐室10内稳定的高压环境,形成气垫效应,增大固体物料的下落阻力,减缓固体物料的下落速度,减轻对储料仓30的冲击力;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硐室10和储料仓30之间设置缓冲装置100,固体物料进一步经过缓冲装置100,吸收一部分动能,进一步减轻对储料仓30的冲击力。
42.优选地,参见附图1,位于联络巷40中的高压供风主管60上设置有阀门一601。
43.优选地,参见附图1,联络巷40内设置有通风支管70,通风支管70的一端与位于阀门一601和密闭墙50之间的高压供风主管60相连,通风支管70上设置有阀门二701。
44.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高压供风主管60相连的通风支管70,在投料期间,一方面,通过开启阀门二701,实现对联络巷40的供风,不需要新增通风巷道与联络巷40相连,结构简单,成本低;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阀门二701的开度,保证高压风主要进入硐室10内,使硐室10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20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10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45.优选地,参见附图1,位于联络巷40中的高压供风主管6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02,压力传感器602用于检测硐室10的气压。
46.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高压供风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602,便于检测硐室10中的气压,当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601,通过高压供风主管60向硐室10提供高压风,使硐室10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20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10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47.优选地,参见附图1,位于联络巷40中的高压供风主管60上设置有压力表(图中未示出),用于显示的气压值。
48.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高压供风主管60上设置压力表,便于知晓硐室10内的气压,
当显示的气压低于预设气压值时,便于及时开启阀门一601,通过高压供风主管60向硐室10提供高压风,使硐室10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使投料井20内固体物料下落阻力增大,投料硐室10内高压空气形成持续的“气垫”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固体物料下落速度的效果。
49.优选地,参见附图1,密闭墙50上设置有通风管80,通风管80上设置有阀门三801,阀门三801被配置为:当投料结束后,通过开启阀门三801,使联络巷40经通风管80、硐室10和投料井20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
50.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通风管80,投料结束时,联络巷40通过通风管80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实现为联络巷40供风,不需要通过与高压风机401相连的通风支管70供风,节约电能,节省成本。
51.优选地,参见附图1和2,密闭墙50上设置有密闭门501。
52.需要说明的是,密闭门501通常处于关闭的状态。
53.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密闭墙50上设置密闭门501,实现投料硐室10的空间密闭,密闭门501可以打开,便于操作者在非投料期间,对硐室10或者储料仓30中的设备进行检修或维修。
54.优选地,还包括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阀门一601、阀门二701、阀门三801、高压风机401、压力传感器602和压力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55.需要说明的是,投料期间,先关闭高压供风主管60上的阀门一601、通风支管70上的阀门二701以及通风管80上的阀门三801;当高压供风主管60上的压力传感器602检测到的气压值低于预设气压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打开阀门一601,并控制与高压供风主管60相连的高压风机401运行,向硐室10提供高压;控制系统控制打开与高压供风主管60相连的通风支管70上的阀门二701,向联络巷40供风,还可以调节阀门二701的开度,保证高压风主要进入硐室10内,使硐室10内气压维持在较高压力状态;
56.投料完毕时,控制系统控制阀门一601和阀门二701关闭,控制阀门三801打开,使联络巷40经通风管80、硐室10、投料井20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
57.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阀门一601、阀门二701、阀门三801、高压风机401、压力传感器602和压力表电连接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58.优选地,参见附图1和3,缓冲装置100包括缓冲盖110、上支撑板120、弹性部件130、下支撑板140和支撑梁150,缓冲盖110与上支撑板120相连,上支撑板120与弹性部件130的一端相连,弹性部件130的另一端与下支撑板140相连,下支撑板140与支撑梁150相连,支撑梁150固定在储料仓30的内壁上。
59.其中,缓冲盖10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半圆形。
60.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硐室10内设置缓冲装置100,使下落的固体物料经过高压缓冲之后,进一步与缓冲装置100接触后,通过弹性部件130吸收部分动能,有效地降低了固体物料对井下储料仓30的冲击。
61.优选地,参见附图3,弹性部件130为带有导向杆131的弹簧132,弹簧132套装在导向杆131上,导向杆131的下端与支撑梁150相连接,上支撑板120上设置有安装孔,上支撑板120通过安装孔套装在导向杆131上,弹簧132分别与上支撑板120和下支撑板140相连。
62.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弹性部件130设置为带有导向杆131的弹簧132,保证缓冲装置100沿竖直方向运动,防止左右或前后偏移。
63.优选地,参见附图3,缓冲装置100还包括导向柱160,导向柱160的一端与上支撑板120相连,导向柱160的另一端穿过下支撑板140的导向孔并伸入下支撑板140的下方。
64.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柱160设置在缓冲装置100的中部。
65.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柱160,保证缓冲装置100沿竖直方向运动,对下落的固体物料实现缓冲。
66.优选地,参见附图3,支撑梁150为工字型钢梁。
67.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