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对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危险的发生,人们一般使用安全防坠设备来进行保护施工者的人身安全。
3.但是,传统的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往往只是通过四个支撑柱对一个防护网进行简单的支撑,这种安全防护设备过于简单,当施工者从较高的位置坠落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速度非常快,最终坠落到防护网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由于防护网不具有缓冲效果,使得防护网的强度承受范围较低,这样就可能会导致防护网因受力过大而造成破坏,进而无法保障施工者的安全。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一和导向块二,所述导向块一右侧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右侧端固定连接有滑柱一,所述滑柱一圆周面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滑柱一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右侧端固定连接有滑柱二;所述导向块二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二和滑块三,所述滑块二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网兜;所述滑块三右侧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一,所述铰接块一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一,所述转动杆一前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块二,所述转动杆一后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二,所述转动杆二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三,所述铰接块二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筒和弹簧二,所述导向筒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三,所述铰接块三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块一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滑槽、滑块一和导向块一的形状相配合均为倾斜状,工作时,当网兜受到重力作用时,会使得滑块一在导向块一内部沿着滑槽的方向进行移动,滑槽、滑块一和导向块一的形状相配合均为倾斜状是为了改变滑柱一和导向块二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弹簧一弹力的作用下,从而达到增大滑块一和滑槽之间的摩擦力的效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柱一和滑块二的形状均呈t字型,且滑柱二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二,工作时,滑柱一和滑柱二的形状呈t字型,是为了防止滑块一和滑块二滑出套筒,对滑块一和滑块二的位置起到了限制的效果,此外滑柱二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三,是为了当网兜受力时,固定环带动着滑柱二、滑柱一和套筒的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二下端和固定柱固定连接,工作时,弹簧二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是为了对弹簧一定的回弹力,使得弹簧的两端都受到固定的效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工作时,通过底座板对固定块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固定杆得以固定,此外在弹簧三弹力作用下给与铰接块三一定的弹力。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当网兜受力时,通过固定环的作用,使得滑柱二和滑块二向下移动,并且在导向块一、滑槽和滑块一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滑柱一对套筒内部的弹簧一进行挤压,随着滑块一在滑槽内部的下降,并且在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增大了滑块一和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对网兜的下降起到了缓冲的效果,此外当网兜下降到一定程度对缓冲板进行挤压时,使得固定板进行下移,并且带动着铰接块一的下移,从而使得转动杆一发生转动,以及转动轴的上移,并且在转动杆三的作用下,使得套筒内部的弹簧二被压缩,转动轴的上移还带动着转动杆三的向中间移动,使得弹簧三被压缩,在弹簧二和弹簧三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对缓冲板的缓冲,解决了传统安全防坠设备不具有缓冲效果的问题,达到了对施工者更好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的第三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底座板,2

导向块一,3

导向块二,4

滑槽,5

滑块一,6

滑柱一,7

套筒,8

网兜,9

弹簧一,10

滑柱二,11

滑块二,12

固定环,13

滑块三,14

缓冲板,15

固定板,16

铰接块一,17

转动杆一,18

转动杆二,19

铰接块二,20

导向筒,21

固定柱,22

弹簧二,23

转动杆三,24

铰接块三,25

弹簧三,26

固定杆,27

固定块,28

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防坠设备,包括底座板1,底座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一2和导向块二3,导向块一2右侧端开设有滑槽4,滑槽4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5,滑块一5右侧端固定连接有滑柱一6,滑柱一6圆周面滑动连接有套筒7,滑柱一6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9,弹簧一9右侧端固定连接有滑柱二10;导向块二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1和滑块三13,滑块二11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内部固定连接有网兜8;滑块三13右侧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4,缓冲板14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下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一16,铰接块一16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一17,转动杆一17前端转动连接有铰接块二19,转动杆一17后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二18,转动杆二18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8,转动轴28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三23,铰接块二19下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筒20和弹簧二22,导向筒20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21,固定柱21下端固定连接有铰接块三24,铰接块三24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三25,弹簧三25右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6。
25.其中,导向块一2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滑槽4、滑块一5和导向块一2的形状相配合均为倾斜状,工作时,当网兜8受到重力作用时,会使得滑块一5在导向块一2内部沿着滑槽4的方向进行移动,滑槽4、滑块一5和导向块一2的形状相配合均为倾斜状是为了改变滑柱一6和导向块二3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弹簧一9弹力的作用下,从而达到增大滑块一5和滑槽4之间的摩擦力的效果。
26.滑柱一6和滑块二11的形状均呈t字型,且滑柱二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二11,工作时,滑柱一6和滑柱二10的形状呈t字型,是为了防止滑块一5和滑块二11滑出套筒7,对滑块一5和滑块二11的位置起到了限制的效果,此外滑柱二1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三13,是为了当网兜8受力时,固定环12带动着滑柱二10、滑柱一6和套筒7的移动。弹簧二22下端和固定柱21固定连接,工作时,弹簧二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1是为了对弹簧一9定的回弹力,使得弹簧的两端都受到固定的效果。底座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7,固定块27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6,工作时,通过底座板1对固定块27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固定杆26得以固定,此外在弹簧三25弹力作用下给与铰接块三24一定的弹力。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装置固定在施工者的下方,当施工者不慎坠落时,会掉落在网兜8内,然后网兜8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着固定环12的移动,由于固定环12固定连接有滑块二11,因此滑块二11在导向块二3内部向下滑动,此外滑块二11还带动着滑柱二10的移动,滑柱二10的下移又带动着套筒7的下移,并且在弹簧一9和套筒7的作用下,使得弹簧一9对滑柱一6进行挤压,并且在倾斜导向块一2和滑槽4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滑块一5向下移动,随着滑块一5在滑槽4内部的下移,并且在弹簧一9的弹力作用下,增加了滑块一5和滑槽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完成了对网兜8的一方面缓冲效果;此外,当网兜8下落到和缓冲板14接触时,并且在滑块三13和导向块二3的作用下,使得缓冲板14下移,并且带动着铰接块一16的下移,从而使得转动杆一17发生转动,以及转动轴28的上移,并且在转动杆三23的作用下,使得套筒7内部的弹簧二22被压缩,转动轴28的上移还带动着转动杆三23的向中间移动,使得弹簧三25被压缩,在弹簧二22和弹簧三25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对缓冲板14的缓冲,提高了装置的缓冲的缓冲性,进而提高了保护效果。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