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9: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子烟。


背景技术:

2.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之一,在市面上具有较广的受众,电子烟从产生至今,针对它的深入研究开发工作就从未止步,其中,电子烟的加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3.针对烟支型的电子烟,其加热器一般包括加热件与导热件,传统的烟支型电子烟的导热件为导热陶瓷,导热陶瓷的形状多种多样,加热件为金属加热件,金属加热件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两者结合,共同用于对烟支进行加热,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其次,针对烟油型的电子烟,其加热器的核心加热元件一般是螺旋状金属加热丝,但其需要直接与烟油接触。
4.然而,针对传统烟支型电子烟的加热器,其加热件一般是片状或者条状的结构,其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表面,之后采用玻璃胶等材料进行封装烧结,以起到保护作用,也避免金属加热件直接与烟支接触,防止带入加热件内本身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确保加热安全性能,但此种加热器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5.由于电子烟加热器存在双加热的功能,即其中一种加热方式为加热器对烟支的直接接触式加热,亦即传导加热;另一种加热方式为气刷式加热,即用户在吸食过程中,外界的新入空气会预先流经加热器,加热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该被加热的空气再次流经烟支,冲刷烟支,对烟支起到加热作用,并且将烟雾带出至烟嘴,供用户吸食。针对筒状结构的导热陶瓷,金属加热件一般是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内表面,新入空气会同时流经导热陶瓷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最后连同烟雾一起汇集进入烟嘴内,即新入空气会流经筒状导热陶瓷的内筒面和外筒面,导热陶瓷的内表面要高于外表面,导致新入空气分成两股并且存在温度差,不利于对热能的有效利用,即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能利用率较高,以及节能效果较好的电子烟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电子烟。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电子烟加热器,包括:
9.金属加热件,所述金属加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电连接;
10.导热陶瓷体,所述导热陶瓷体包括第一导热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的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包容腔,所述加热部容置于所述包容腔内,所述导热陶瓷体内开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顺序贯穿所述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
11.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置于所述导热陶瓷体外。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陶瓷体内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包容腔连通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加热部的连接处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加热部的连接处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自由端均露置于所述导热陶瓷体外。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
14.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
15.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
16.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感温件,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导热陶瓷体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陶瓷体内开设有多条所述导气通道,各所述导气通道相互平行设置。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热件及所述第二导热件为结构相同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端面的距离与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端面的距离相同。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为结构相同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以所述加热部的中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隔热件的内壁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外壁过盈套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相焊接。
23.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还包括烟支、壳体及电源,所述烟支插设于所述电子烟加热器内,所述电源与所述电子烟加热器电连接,所述电子烟加热器及所述电源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5.1、由于电子烟加热器存在双加热的功能,即其中一种加热方式为加热器对烟支的直接接触式加热,亦即传导加热;另一种加热方式为气刷式加热,即用户在吸食过程中,外界的新入空气会预先流经加热器,加热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该被加热的空气再次流经烟支,冲刷烟支,对烟支起到加热作用,并且将烟雾带出至烟嘴,供用户吸食。针对筒状结构的导热陶瓷,金属加热件一般是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内表面,新入空气会同时流经导热陶瓷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最后连同烟雾一起汇集进入烟嘴内,即新入空气会流经筒状导热陶瓷的内筒面和外筒面,导热陶瓷的内表面要高于外表面,导致新入空气分成两股并且存在温度差,不利于对热能的有效利用,即节能效果较差。本案的导热陶瓷体由于内包加热部,导热陶瓷体的整体导热效果相当均匀和稳定,并且外界新入的空气只能沿着导气通道进行流通,如此,当外界的新入空气流经导气通道时,会被加热,而且外界的新入空气也必须只能由导气通道进入,这是因为导热陶瓷体被隔热件包覆锁紧,外界新入的空气无法从两者的间隙流出,确保了对外界的新入空气的一体式同步
加热,加热路径更加优化,不存在温差和时间差,热能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佳。
26.2、本案的电子烟加热器,在制备时,先将金属加热件置于模具内,然后在模具的两端分别注入第一陶瓷浆料和第二陶瓷浆料,以分别成型出共同包覆于金属加热件的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使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共同将金属加热件包覆,如此,避免金属加热件直接裸露于外围导致金属加热件磨损的问题,当金属加热件通电时产生热量,且热量能够分别传导至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表面。
27.3、由于加热件是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表面,那么,金属加热件自身在导电产热时,其加热路径不够合理,这是由于其存在两个加热区域,以及两个加热时差,针对两个加热区域而言,由于烧结层厚度较薄,那么金属加热件正上方的烧结层的温度肯定是大大高于其余烧结层的,因为其余烧结层的热量还需要通过导热陶瓷进行传递而来,针对两个加热时差而言,金属加热件正上方的烧结层的温度肯定是最快,是由金属加热件直接传递而来,但因为其余烧结层的热量还需要通过导热陶瓷进行传递而来,那么在时间上存在滞后的问题。因此,会造成加热路径不够合理的问题。但是,本案在模具的两端分别注入模具内的第一陶瓷浆料和第二陶瓷浆料,在灌胶时,可以确保模具两端注入量一致,使第一导热件的端面与金属加热件的距离和第二导热件的端面与金属加热件的距离相差较小,甚至为零,进而使电子烟加热器表面的温度较均匀,优化了整体加热路径,解决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子烟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烟加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烟加热器的爆炸图;
32.图4为图3所示的金属加热件和导热陶瓷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4所示的金属加热件和导热陶瓷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一实施例中电子烟加热器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为一实施例中电子烟加热器1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烟加热器10,包括:金属加热件100、导热陶瓷体200及隔热件300,金属加热件100包覆在导热陶瓷体200内,外部的烟支与金属加热件100接触,金属加热件100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热量,金属加热件100产生的热量用于传递至导热陶瓷体200上,导热陶瓷体200内的热量被均匀地传递至烟支上,用于对烟支进行加热,烟支被加热后能够烟雾,该烟雾用于供用户吸食。隔热件300 套置在导热陶瓷体200外,隔热件300一方面能够极大减少导热陶瓷体2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电子烟壳体上,避免电子烟整体结构过烫,另一方面,隔热件 300还能够将导热陶瓷体200的散失出来的热量锁紧在隔热件300内,使得隔热件300散失出来的热量被集中地用于加热烟支以及被吸入的新鲜空气。
39.请参阅图3,金属加热件100包括加热部110、第一导电部120及第二导电部130,所述第一导电部120及所述第二导电部130分别与加热部110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120及所述第二导电部130作为电子烟的电极部分,用于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以给加热部110提供电能,进而使得加热部110通电产生热量。
40.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导热陶瓷体200包括第一导热件210及第二导热件 220,第一导热件210与第二导热件220连接,并形成一体式导热陶瓷结构,以更好地包覆加热部110。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导热件210和第二导热件22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包容腔230,所述加热部110容置于所述包容腔230内,如此,能够更好地包覆加热部110,由于加热部110于导热陶瓷体200内的外壁存在一定的厚度,且导热陶瓷体200的耐磨程度也较高,相对于刷浆并烧结的一层薄薄的玻璃胶等材料,导热陶瓷体200能够更好地保护加热部110,且无需额外涂刷烧结玻璃胶等烧结层,从而能够使得烟支无需与加热部110接触,杜绝了引入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风险。
41.请参阅图4,导热陶瓷体200内开设有导气通道240,优选地,所述导气通道340与所述加热部110避位设置,亦即,导热陶瓷体200内所述导气通道的陶瓷内壁与所述加热部的外壁共用,以使得加热部110完全隔绝于所述导热陶瓷体200内,所述导气通道240顺序贯穿所述第一导热件210和第二导热件220,所述导气通道240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240的另一端直接与烟支连通,如此,当导热陶瓷体200处于导热状态时,外界的新入空气沿着导气通道240进行流通,如此,当外界的新入空气流经导气通道240时,会被加热,而且外界的新入空气也必须只能由导气通道240进入,这是因为导热陶瓷体200被隔热件300包覆锁紧,外界新入的空气无法从两者的间隙流出,确保了对外界的新入空气的一体式同步加热,加热路径更加优化,不存在温差和时间差,热能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佳。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件开设有第一导气孔,所述第二导热件开设有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一导气孔与所述第二导气孔的直径相同,且完全连通,以共同形成导气通道,如此,能够确保外界新入空气流入的顺畅性,以及能够提高空气被加热的效率。
43.请参阅图2,隔热件300套置于所述导热陶瓷体200外,隔热件300一方面能够极大减少导热陶瓷体2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电子烟壳体上,避免电子烟整体结构过烫,另一方
面,隔热件300还能够将导热陶瓷体200的散失出来的热量锁紧在隔热件300内,使得隔热件300散失出来的热量被集中地用于加热烟支以及被吸入的新鲜空气。具体地,隔热件300为圆筒状结构,其内壁与导热陶瓷体200紧密贴合,如此,其结构稳定性更佳,且隔热节能效果也更佳。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陶瓷体200内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包容腔 230连通的第一容置腔250和第二容置腔260,所述第一导电部120与所述加热部110的连接处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50内,所述第二导电部130与所述加热部的连接处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60内,所述第一导电部120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130的自由端均露置于所述导热陶瓷体外,如此,一方面,能够使得加热部110能够全部隔绝于所述导热陶瓷体200内,另一方面,由于加热部110的整体结构小巧紧凑,较薄且较细,第一导电部120及第二导电部 130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均是较为小巧紧凑的结构设计,通过加热部110与第一导电部120及第二导电部130的连接处巧妙地包覆于导热陶瓷体200内,使得两种不同材质的结构刚性较差的连接处得以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使得第一导电部120及第二导电部130能够垂直布设而下,并与电源连接,更好地避位开隔热件和烟支。
45.进一步地,针对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于所述导热陶瓷体内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或者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内,所述第二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进行选择即可,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内。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加热器还包括感温件400,所述感温件400与所述导热陶瓷体200连接,感温件400用于检测导热陶瓷体200的温度,感温件400至少部分包覆于所述导热陶瓷体200内,使得导热陶瓷体200的温度快递至感温件400上,有利于感温件400灵敏感应到导热陶瓷体200的温度,提高了感温件400的温度感应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感温件可以为热敏电阻 (ntc)或热电偶。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陶瓷体内开设有多条所述导气通道,各所述导气通道相互平行设置,具体地,各所述导气通道形成导气通道组,以所述导热陶瓷体的中轴线呈放射状分布,形成导气通道簇,所述导气通道簇被圆环状的所述包容腔包围,同时圆环状的所述加热部也围住所述导气通道簇,如此,能够使得所述加热部处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外围位置处,当所述加热部通电发热时,其能够从360度的角度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内围结构中,导热路径更加合理,同时,基于圆环状的所述包容腔,使得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加热部进行避位处理,即避免了所述加热部直接外露在所述导气通道外,且由于烟支是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端面接触的,并不会磨损到所述导气通道的内壁,进一步能够更好地保护所述加热部,再结合呈放射状分布的导气通道簇,使得流经各所述导气通道的外界新入空气能够更好地被均匀加热,确保了无温差无时差的加热,节能效果更加,对烟支的热冲刷效果更加。
4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热件及所述第二导热件为结构相同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端面的距离与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第二
导热件的端面的距离相同,如此,使电子烟加热器的所述导热陶瓷体外表和内部的温度更加均匀,优化了整体加热路径,解决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4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为结构相同的条状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以所述加热部的中轴线呈轴对称分布,如此,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也能够更好地避开所述导气通道簇的中部核心位置,整体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合理。
50.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隔热件的内壁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外壁过盈套接,如此,能够消除所述隔热件的内壁与所述导热陶瓷体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进而使得外界新入的空气全部均导入至所述导气通道内,使得外界新入空气被均匀地加热,节能效果更加,对烟支的热冲刷效果更加。
5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与加热部相焊接,结合导电部与容置腔的位置关系,进而能够选择采用成本较低的焊接工艺来实现导电部与加热部的连接关系,而无需担心结构刚性不足等问题。
52.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电子烟加热器,还包括烟支、壳体及电源,所述烟支插设于所述电子烟加热器内,所述电源与所述电子烟加热器电连接,所述电子烟加热器及所述电源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如此,当采用该电子烟加热器,能够使得电子烟整体加热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53.可以理解,为了使得顺序流经所述导气通道和冲刷烟支的新入空气能够混合烟支产生的烟雾一并顺利地进入至电子烟的烟嘴内,一般需要使得烟支与所述隔热件存在一定的间隙,如此,则意味着所述导热陶瓷体的直径要大于烟支的直径,这是由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直径需要与所述隔热件的内径相同,以使得两者结合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如此的话,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外缘则较难与烟支产生的较好的直接接触,会造成部分热能的损耗,而无法较好的对烟支进行充分加热,其次,由于烟支与所述隔热件存在一定的间隙,那么在电子烟被吸食时,电子烟在晃动时,或多或少会使得烟支在所述隔热件内进行位移,影响烟支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接触效果。
54.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烟支对所述导热陶瓷体的热能利用,以及减轻烟支在所述隔热件的位移问题,以提高烟支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接触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端部上开设有熨热槽,所述熨热槽的直径用于与烟支的直径相适配,如此,当插入烟支时,以使烟支的头部卡置在所述熨热槽内,首先,所述熨热槽的内壁能够对烟支进行更充分地加热,即接触表面积增大,同时,由于所述熨热槽的直径用于与烟支的直径相适配,那么所述熨热槽的内壁能够对烟支进行更好地固定作用,能够减轻烟支在所述隔热件的位移问题,以提高烟支与所述导热陶瓷体的接触效果。
55.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熨热槽的直径用于与烟支的直径相适配,那么烟支与所述熨热槽之间的空隙过流空气相对会比较滞碍,影响用户吸食的顺畅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熨热槽的内壁还开设有螺旋导气槽,所述螺旋导气槽环绕所述第一导热件的轴向延伸,所述螺旋导气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熨热槽的底部,所述螺旋导气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端部的端面上,如此,当新入的空气从所述导气通道流出后,大部分的新入空气会沿着所述螺旋导气槽做螺旋上升流动,如此,既能够确保空气过流时的顺畅度,以确保用户吸食的顺畅性,同理,螺旋上升的流动方式能够更加充分地冲刷烟支的
表面,带走更多挥发出来的烟雾,也使得空气的流动路径更加合理,出烟量更加饱满丰富。
56.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的内径由靠近所述导热陶瓷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导热陶瓷体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熨热槽的内径由底部向开口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螺旋导气槽的内径由述熨热槽底部向述熨热槽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如此,首先,由于所述隔热件的内径由靠近所述导热陶瓷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导热陶瓷体的一端逐渐增大以及所述熨热槽的内径由底部向开口方向逐渐增大,如此,所述熨热槽的底部与所述隔热件的底部能够更加地夹持烟支,并且还能够提高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接触效果,同时考虑到烟支底部与所述熨热槽内壁及所述隔热件的内壁接触的相对比较密实,气流顺畅度下降,通过所述螺旋导气槽的内径由述熨热槽底部向述熨热槽开口方向逐渐减小,即所述螺旋导气槽的内径在所述熨热槽的底部的还相对大于熨热槽的开口,如此,就极大地缓解了该问题,实现了气流顺畅度和加热性能的兼顾。
57.请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电子烟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8.s100:在所述模具内注入第一陶瓷浆料,以成型出第一导热件。
59.在所述模具内设置有型腔,当通过所述模具的灌注口注入所述第一陶瓷浆料后,所述第一陶瓷浆料在所述型腔内,成型出第一导热件,便于后续进行固化操作。
60.s200:对所述第一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
61.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一预设温度对所述第一导热件进行烧结固化处理。通过对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烧结固化处理后,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导热件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6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500℃~1800℃,如此,能够对所述第一导热件进行更好地烧结固化处理。
63.s300: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出金属加热件,并使所述金属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
64.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出金属加热件的步骤具体为:在所述模具内浇筑成型出所述金属加热件。
65.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加热件为两种不同的材质结合得到,即所述金属加热件包括加热部、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出金属加热件的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6.将所述第一导热件定位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型腔内,所述第一型腔内设置有第一导热件放置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热件放置区连通的加热部成型区;
67.将第一金属熔融液通过所述第一模具的灌注口注入至所述第一模具的加热部成型区内,浇筑冷却后,以使所述加热部与所述第一导热件固定连接,得到第一半成品;
68.将第一半成品定位放置在第二模具的第二型腔内,所述第二型腔内设置有第一半成品放置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半成品放置区连通的导电部成型区;
69.将第二金属熔融液通过所述第二模具的灌注口注入至所述第二模具的所述导电部成型区内,浇筑冷却后,以使所述第一半成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固定连接,得到第二半成品。
70.如此,通过该方式浇筑得到的金属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更加稳定牢靠,并且所述金属加热件自身结构更加一体式,稳定性也较高,更利于后续第一导热件的成型。
71.s400:在所述模具内注入第二陶瓷浆料,以成型出与所述金属加热件连接的第二导热件。
7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陶瓷浆料与所述第二陶瓷浆料均为导热陶瓷浆料,亦即,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件连接后形成的结构为导热陶瓷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陶瓷浆料与所述第二陶瓷浆料的材质相同,如此,所述导热陶瓷体的导热性能更加均匀一致,且在所述第一导热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二导热件由于材质相同的原因,会使得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件的连接性能更强,稳定性更高。
73.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的步骤具体为:以第二预设温度对所述第二导热件进行烧结固化处理,通过对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烧结固化处理后,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导热件的结构稳定性更强。
7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500℃~1800℃,如此,能够对所述第二导热件进行更好地烧结固化处理,当然,无论是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还是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均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75.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模具内注入第二陶瓷浆料,以成型出与所述金属加热件连接的第二导热件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76.将所述第二半成品定位放置在第三模具的第三型腔内,所述第三型腔设置有第二半成品放置区以及与所述第二半成品放置区连通的第二导热件成型区;
77.将所述第二陶瓷浆料通过所述第三模具的灌注口注入至所述第三模具的所述第二导热件成型区内,以使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半成品连接。
78.s500:对所述第二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以使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形成导热陶瓷体,进而使所述导热陶瓷体包覆于所述金属加热件外,得到电子烟加热器。
79.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子烟加热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模具内注入第一陶瓷浆料,以成型出第一导热件;对所述第一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出金属加热件,并使所述金属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在所述模具内注入第二陶瓷浆料,以成型出与所述金属加热件连接的第二导热件;对所述第二导热件进行固化处理,以使所述第二导热件与所述第一导热件连接形成导热陶瓷体,进而使所述导热陶瓷体包覆于所述金属加热件外,得到电子烟加热器,其中,得到的所述电子烟加热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
80.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烟加热器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烟加热器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如此,该电子烟加热器具备更好地加热性能。
8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82.1、由于电子烟加热器存在双加热的功能,即其中一种加热方式为加热器对烟支的直接接触式加热,亦即传导加热;另一种加热方式为气刷式加热,即用户在吸食过程中,外界的新入空气会预先流经加热器,加热器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该被加热的空气再次流经烟支,冲刷烟支,对烟支起到加热作用,并且将烟雾带出至烟嘴,供用户吸食。针对筒状结构的导热陶瓷,金属加热件一般是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内表面,新入空气会同时流经导热陶瓷的内表面以及外表面,最后连同烟雾一起汇集进入烟嘴内,即新入空气会流经筒状导热陶瓷的内筒面和外筒面,导热陶瓷的内表面要高于外表
面,导致新入空气分成两股并且存在温度差,不利于对热能的有效利用,即节能效果较差。本案的导热陶瓷体200由于内包加热部110,导热陶瓷体200 的整体导热效果相当均匀和稳定,并且外界新入的空气只能沿着导气通道240 进行流通,如此,当外界的新入空气流经导气通道240时,会被加热,而且外界的新入空气也必须只能由导气通道240进入,这是因为导热陶瓷体200被隔热件300包覆锁紧,外界新入的空气无法从两者的间隙流出,确保了对外界的新入空气的一体式同步加热,加热路径更加优化,不存在温差和时间差,热能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佳。
83.2、本案的电子烟加热器,在制备时,先将金属加热件置于模具内,然后在模具的两端分别注入第一陶瓷浆料和第二陶瓷浆料,以分别成型出共同包覆于金属加热件的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使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共同将金属加热件包覆,如此,避免金属加热件直接裸露于外围导致金属加热件磨损的问题,当金属加热件通电时产生热量,且热量能够分别传导至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表面。
84.3、由于加热件是采用贴片或者电路印刷的方式集成贴装在导热陶瓷的表面,那么,金属加热件自身在导电产热时,其加热路径不够合理,这是由于其存在两个加热区域,以及两个加热时差,针对两个加热区域而言,由于烧结层厚度较薄,那么金属加热件正上方的烧结层的温度肯定是大大高于其余烧结层的,因为其余烧结层的热量还需要通过导热陶瓷进行传递而来,针对两个加热时差而言,金属加热件正上方的烧结层的温度肯定是最快,是由金属加热件直接传递而来,但因为其余烧结层的热量还需要通过导热陶瓷进行传递而来,那么在时间上存在滞后的问题。因此,会造成加热路径不够合理的问题。但是,本案在模具的两端分别注入模具内的第一陶瓷浆料和第二陶瓷浆料,在灌胶时,可以确保模具两端注入量一致,使第一导热件的端面与金属加热件的距离和第二导热件的端面与金属加热件的距离相差较小,甚至为零,进而使电子烟加热器表面的温度较均匀,优化了整体加热路径,解决了电子烟的加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