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梯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方便快捷的运输工具,与此同时,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十分重要。门系统是电梯重要的组成系统之一,在以往事故案例中,门系统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对电梯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当轿厢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停电或者故障停留在非平层区域时,轿厢内的乘客可能会打算通过自己的力量打开轿门脱身。为了确保乘客安全,应保证电梯在非平层区域时,轿门不能被打开。现阶段,轿门锁基本都设置于门机上,即仅在轿门的上端有轿门锁。由于轿门锁开锁存在一定行程,故当电梯停留在非平层区域,在轿内强制打开轿门时,轿门会先打开一定的间隙,锁钩才会接触锁座,按现有技术,轿门锁仅设置在轿门上部,轿门下部未设置锁定装置,此时若继续用力强制开门,轿门将会轻微转动。假设门滑轮组组件限位轮距离门导轨有1mm预留间隙,加上磨损及轿门下沉共有约2mm间隙,以尺寸400
×
2800轿门为例进行计算,当轿门以离锁钩最近的滚轮为支点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如图7左侧所示,由于轿门下部无锁钩,会出现八字型的间隙,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原则,计算可得单侧轿门下部间隙最大为14mm,由于轿门锁开锁存在一定行程,以开锁行程16mm为例计算,如图7右侧所示,轿门下部间隙最大可达60mm,已超过国标允许的最大值(50mm),且随着门机越高,下部的间隙将会越大。当间隙超过国标,在非开门区域,人手可伸出轿门,通过拉动拉绳打开轿门,可能导致坠落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通过采用上下部同时锁定轿门的方式,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制开门出现的八字间隙超标的问题,防止电梯在非开门区域开门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包括轿门上部锁定机构,所述轿门上部锁定机构包括锁合配合的上锁座和上锁钩,所述上锁座固定设置在门机上的两个门机吊挂板之间,每个门机吊挂板的下方安装有轿门门板,所述上锁钩通过上锁钩轴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门机吊挂板上,所述上锁钩通过传动连接机构连接有轿门下部锁定机构;所述轿门下部锁定机构包括锁合配合的下锁钩和下锁座,所述下锁钩通过下锁钩轴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下方的轿门门板的下部,所述下锁座固定设置在另一个轿门门板的下部;所述下锁钩和所述上锁钩在所述传动连接机构的联动作用下可同时旋转运动。
7.进一步,位于所述下锁钩的下方设有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电性连接电梯控制装置。如此,可利用检测开关进行检测并传递解锁信号或落锁信号。
8.进一步,所述上锁钩和所述上锁座之间的第一间隙距离的两倍与所述下锁钩和所
述下锁座之间的第二间隙距离相等,且第一间隙距离的两倍和第二间隙距离均≤50mm。如此,第一间隙距离l1对应上开锁行程,第二间隙距离l2对应下开锁行程,通过设置2*l1=l2≤50mm,从而确保强制开门时轿门下部打开距离满足国标要求,保护轿厢内乘客安全。
9.进一步,所述下锁座位于轿门地坎槽内,如此,可隐藏在轿门地坎槽中,开门时,外界看不到轿门下部锁定机构,结构美观。
10.进一步,所述传动连接机构包括拨杆、转动摆杆和复位机构,所述转动摆杆通过摆杆转轴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下方的轿门门板上,所述下锁钩设有倾斜分布的导向槽,所述转动摆杆的下部转动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下滚轮,所述拨杆固定在所述上锁钩的下部,所述转动摆杆的上部抵靠连接所述拨杆朝向所述上锁座的侧表面,所述复位机构可驱动所述转动摆杆的上部维持朝向所述拨杆方向旋转的趋势。如此,拨杆可以推动转动摆杆围绕摆杆转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下滚轮利用倾斜分布的导向槽将下锁钩向上顶起旋转,完成下锁钩的解锁;当拨杆撤销对转动摆杆的作用力后,可利用复位机构将转动摆杆恢复至初始位置状态。
11.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下方的轿门门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摆杆靠近所述拨杆的一端。
12.进一步,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下锁钩的上部,且所述导向槽朝向所述下锁钩的下锁钩轴一侧倾斜向下。如此,在水平方向,导向槽的位置是高于下锁钩轴的位置的,可以确保下滚轮能够将下锁钩向上顶起旋转。
13.进一步,所述导向槽为弧线型或直线型的条形通槽。
14.进一步,所述转动摆杆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拨杆滚动抵接连接的上滚轮。如此,通过采用滚动配合连接接触,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高。
15.进一步,在锁定状态时,所述下滚轮和下锁钩轴的连线与转动摆杆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如此,可以使得下锁钩具有自锁功能,可防止下锁钩受外力作用而跳动,提高电梯安全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设置了轿门下部锁定机构,通过安装于轿门门板下部的下锁钩与下锁座实现轿门下部锁紧,并且通过传动连接机构与门机上的轿门上部锁定机构联动作用,从而实现轿门上下同时锁紧,有效避免了轿门因强制打开所导致的八字形间隙而引发的危险。本发明的轿门下部锁定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当发生人为推动敲击轿门等不可控因素时,可有效防止下锁钩跳动,提高电梯安全性。此外,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采用转动摆杆控制下锁钩开锁,相比通过钢丝绳、拉杆等拉动下锁钩的开锁控制方式,本发明开锁控制力稳定,无中间传动件产生的重力、摩擦力等造成的不确定力损,开锁力小,且方便调节,从而保证开锁的稳定;本发明独立于其它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采用全机械传动系统,无需依赖电气信号,可靠性高,误动作风险低;本发明接触运动部位全采用滚动配合,摩擦小,使用寿命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在关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在平层区开门时解锁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在平层区进行开门或关门过程中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轿门下部锁定机构在关门后自锁的原理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在非平层区轿内强制开门示意图;
25.图7为现有轿门在非平层区轿内强制开门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轿门上部锁定机构;11、上锁座;12、上锁钩;13、上锁钩轴;2、门机;3、门机吊挂板;4、轿门门板;5、传动连接机构;51、拨杆;52、转动摆杆;53、弹簧;54、摆杆转轴;55、下滚轮;56、上滚轮;6、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1、下锁钩;611、导向槽;62、下锁座;63、下锁钩轴;7、检测开关;8、轿门地坎槽;l1、第一间隙距离;l2、第二间隙距离;α、夹角;f、外力;w、旋转力。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通过详细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考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门上下同步锁定装置,包括轿门上部锁定机构1,所述轿门上部锁定机构1包括锁合配合的上锁座11和上锁钩12,所述上锁座11固定设置在门机2上的两个门机吊挂板3之间,每个门机吊挂板3的下方安装有轿门门板4,所述上锁钩12通过上锁钩轴13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个门机吊挂板3上,所述上锁钩12通过
传动连接机构5连接有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所述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包括锁合配合的下锁钩61和下锁座62。所述下锁钩61通过下锁钩轴63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12下方的轿门门板4的下部,可围绕下锁钩轴63转动,且在开关门过程中随轿门门板4沿开关门方向水平运动。所述下锁座62固定设置在另一个轿门门板4的下部,在开关门过程中可随轿门门板4沿开关门方向水平运动。所述下锁钩61和所述上锁钩12在所述传动连接机构5的联动作用下可同时旋转运动。如此,设置了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通过安装于轿门门板4下部的下锁钩61与下锁座62实现轿门下部锁紧,并且通过传动连接机构5与门机2上的轿门上部锁定机构1联动作用,从而实现轿门上下同时锁紧,有效避免了轿门因强制打开所导致的八字形间隙而引发的危险,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此外,由于是独立于其它门机动作系统,可在不影响原门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加装;且采用全机械传动系统,无需依赖电气信号,可靠性高,误动作风险低。
32.其中,参考图1和图2,所述传动连接机构5包括拨杆51、转动摆杆52和复位机构。所述转动摆杆52通过摆杆转轴54转动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12下方的轿门门板4上,可围绕摆杆转轴54旋转摆动,并可随着轿门门板4在开关门时水平运动。所述下锁钩61设有倾斜分布的导向槽611,所述转动摆杆52的下部转动设有与所述导向槽611联动配合的下滚轮55。所述拨杆51固定在所述上锁钩12的下部,随上锁钩12的抬起、落下而旋转运动,并可随着门机吊挂板3在开关门时水平运动。所述转动摆杆52的上部抵靠连接所述拨杆51朝向所述上锁座11的侧表面,所述复位机构可驱动所述转动摆杆52的上部维持朝向所述拨杆51方向旋转的趋势。如此,拨杆51可以推动转动摆杆52围绕摆杆转轴54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下滚轮55利用倾斜分布的导向槽611将下锁钩61向上顶起旋转,完成下锁钩的解锁;当拨杆51撤销对转动摆杆52的作用力后,可利用复位机构将转动摆杆52恢复至初始位置状态。由于采用转动摆杆52控制下锁钩61开锁,相比通过钢丝绳、拉杆等拉动下锁钩的开锁控制方式,开锁控制力稳定,无中间传动件产生的重力、摩擦力等造成的不确定力损,开锁力小,且方便调节,从而保证开锁的稳定。
33.参考图5,为了可以使得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具有自锁功能,在锁定状态时,所述下滚轮55和下锁钩轴63的连线与转动摆杆52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
°
。如此,当发生人为推动敲击轿门等不可控因素时,可防止下锁钩受外力作用而跳动,提高电梯安全性。
34.参考图1~图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53,所述弹簧53的一端设置在位于所述上锁钩12下方的轿门门板4上,所述弹簧5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动摆杆52靠近所述拨杆51的一端。更具体的,弹簧53是远离开门中心一侧安装设置在轿门门板4上的,这样,弹簧53在安装后是具有拉力的,当上锁钩12与上锁座11完成落锁后,可以利用弹簧53的拉力将转动摆杆52拉回至初始状态位置。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弹簧53设置在靠近开门中心一侧安装,这样,弹簧53在安装后是具有弹力的,当上锁钩12与上锁座11完成落锁后,可以利用弹簧53的弹力将转动摆杆52弹回至初始状态位置。
3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槽611位于所述下锁钩61的上部,且所述导向槽611朝向所述下锁钩61的下锁钩轴63一侧倾斜向下。如此,在水平方向,导向槽611的位置是高于下锁钩轴63的位置的,可以确保下滚轮55能够将下锁钩61向上顶起旋转。
3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槽611优选为弧线型或直线型的条形通槽。
3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图4和图6,所述转动摆杆5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拨杆51滚动抵接连接的上滚轮56。如此,通过采用滚动配合连接接触,摩擦力小,使用寿命高。
3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述上锁钩12和所述上锁座11之间的第一间隙距离l1的两倍与所述下锁钩61和所述下锁座62之间的第二间隙距离l2相等,且第一间隙距离l1的两倍和第二间隙距离l2均≤50mm。如此,第一间隙距离l1对应上开锁行程,第二间隙距离l2对应下开锁行程,通过设置2*l1=l2≤50mm,从而确保强制开门时轿门下部打开距离满足国标要求,保护轿厢内乘客安全。
3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下锁座62位于轿门地坎槽8内,如此,可隐藏在轿门地坎槽8中,开门时,外界看不到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结构美观。
4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所示,位于所述下锁钩61的下方设有检测开关7,所述检测开关7电性连接电梯控制装置。如此,可利用检测开关7进行检测并传递解锁信号或落锁信号。优选的,检测开关7可选用微触开关等触发行程短的开关,以便精准检测开关门的状态。
4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42.(1)电梯在平层区正常开门时(过程按图1、图3、图4的顺序):随着轿门打开,上锁钩12自动逆时针旋转向上抬起,上锁钩12与上锁座11分离,完成轿门上部的解锁动作;与此同时,固定于上锁钩12上的拨杆51随着上锁钩12向上旋转抬起而逆时针旋转摆动,并作用于上滚轮56,从而促使转动摆杆52克服弹簧53的作用力绕摆杆转轴54顺时针旋转摆动,转动摆杆52下部的下滚轮56在导向槽611内运动,通过下滚轮55推动导向槽611的上边,提供旋转力,使下锁钩61围绕下锁钩轴63逆时针旋转抬起,从而完成轿门下部锁定机构的解锁动作,上下轿门锁均完成解锁,如图3所示。由于采用转动摆杆52控制下锁钩61的开锁,开锁控制力稳定,开锁力小。当下锁钩61向上抬起解锁,安装于轿门门板4下部的检测开关7传递解锁信号。随着门机吊挂板3的运行,轿门门板4继续沿着打开方向水平运动,直至完全打开,如图4所示。
43.(2)电梯在平层区正常关门时(过程按图4、图3、图1的顺序):左右轿门门板4沿关闭方向水平运动,当轿门门板4关闭至落锁区域,如图3所示,上锁钩12顺时针旋转回落完成落锁动作;与此同时,固定于上锁钩12上的拨杆51随着上锁钩12的回落而顺时针旋转摆动至原位,撤销对上滚轮56的作用力;在弹簧53作用力下,转动摆杆52绕摆杆转轴54逆时针旋转恢复原位,此时,连接于转动摆杆52下部的下滚轮55在导向槽611内往回运动至初始位置,撤销了对下锁钩61的作用力,下锁钩6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围绕下锁钩轴63顺时针旋转回落,完成落锁动作;安装于轿门门板4下部的检测开关7传递落锁信号,此时,轿门关闭,上下部同时锁紧,如图1所示。在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下,下滚轮55和下锁钩轴63的连线与转动摆杆52之间形成夹角α,下锁钩61受到转动摆杆52的作用力而无法打开,当下锁钩61受外力f作用强制解锁时,由于夹角α<90
°
,下锁钩61受外力f作用推动转动摆杆52产生逆时针的旋转力w,而此时转动摆杆52无法逆时针旋转,故实现了自锁功能,可有效防止下锁钩61跳动而导致解锁,提高了电梯安全性。
44.(3)电梯在非平层区强行开门时:参考图6,在非平层区时,若电梯从关门状态在轿内强制开门,上锁钩12拉住上锁座11,轿门上部只能打开一段微距离l1(即上开锁行程),轿
门上部锁紧。由于上锁钩12不会旋转抬起,因此,固定于上锁钩12上的拨杆51随上锁钩12沿开门方向水平运动l1但不会进行旋转运动,无法触发转动摆杆52旋转,进而下滚轮55无法带动下锁钩61绕下锁钩轴63旋转抬起,此时下锁钩61拉住下锁座62,轿门下部只能打开一段微距离l2(即下开锁行程),轿门上下同时锁紧,只需通过设置2*l1=l2≤50mm,便可使强制打开轿门时的开门间隙满足国标要求,保护轿厢内乘客安全。
45.(4)电梯在厅外救援时:电梯在开门区域时,厅外救援开门与正常开门时开锁方式一样。电梯在非开门区域时,先打开层门,通过拉绳拉动上锁钩12,进而使上锁钩12抬起完成解锁动作,上锁钩12与上锁座11分离,与此同时,传动连接机构5、轿门下部锁定机构6的动作过程与平层区正常开门时相同。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