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炭块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板链对炭块进行运输移动,而板链在运输炭块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导向辊进行导向,而炭块在板链上运动至导向辊,进而通过导向辊进行导向继续运动至板链上时,在导向辊和板链的连接处,炭块在前进运动时容易跑偏,导致炭块掉落,需作业人员进行二次作业,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炭块损坏,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位置相匹配一侧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两侧之间的侧壁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顶部设有多个导向辊,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导向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多个所述转动轴相互远离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通过转动轴配合轴承对导向辊提供支撑的同时,不限制其转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轴承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多个所述固定环相互远离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一固定块对固定环进行连接限位。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贯穿过第一固定块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的固定板顶部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对第一固定块进行连接限位。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固定杆底部相互远离两端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贯穿过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固定板的顶部啮合连接,通过第二固定块配合第二固定螺栓对固定杆进行连接限位。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两端的侧壁均匀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向杆,通过多个第二导向杆加强对炭块的导向支撑效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互交错安装,确定安装尺寸,确保本装置可正常使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柱提供支撑,通过固定板提供按安装连接空间,通过传送带对炭块进行运输,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一固定块配合使用,对固定环进行连接限位,进而通过固定环对轴承进行连接限位,通过轴承配合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导向辊转动;随着导向辊转动,对炭块进行导向;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块对多个固定杆进行连接限位,通过多个固定杆为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体用连接空间;当炭块运动时,通过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对炭块的两侧形成支撑,可有效防止炭块偏离运动路线掉落。本装置使用简单,便于拆卸安装,同时在炭块生产运输过程中,可很好的对炭块的运动进行限位支撑,防止炭块掉落,节省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辊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支撑柱;2、固定板;3、传送带;4、轴承;5、固定环;6、转动轴;7、导向辊;8、固定杆;9、第一导向杆;10、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螺栓;12、第二导向杆;13、第二固定块;14、第二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1,多个支撑柱1位置相匹配一侧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两个固定板2相互靠近两侧之间的侧壁设有传送带3,传送带3的顶部设有多个导向辊7,两个固定板2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杆8,多个固定杆8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9。
20.其中,多个导向辊7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多个转动轴6相互远离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4,通过转动轴6配合轴承4对导向辊7提供支撑的同时,不限制其转动;多个轴承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多个固定环5相互远离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通过第一固定块10对固定环5进行连接限位;多个第一固定块10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11,多个第一固定螺栓11贯穿过第一固定块10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的固定板2顶部啮合连接,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1对第一固定块10进行连接限位。
21.多个固定杆8底部相互远离两端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多个第二固定块13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14,多个第二固定螺栓14的贯穿过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固定板2的顶部啮合连接,通过第二固定块13配合第二固定螺
栓14对固定杆8进行连接限位;多个固定杆8相互靠近两端的侧壁均匀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向杆12,通过多个第二导向杆12加强对炭块的导向支撑效果;多个第一固定块10和第二固定块13相互交错安装,确定安装尺寸,确保本装置可正常使用。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在炭块生产运输过程中,对炭块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支撑至,只需将支撑柱1置于传送带3的两侧,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1和第一固定块10将固定环5固定安装在固定板2顶部的对应位置,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4和第二固定块13配合使用,将多个固定杆8与固定板2顶部的对应位置进行固定安装;当炭块在传送带3上运动至导向辊7顶部时,带动导向辊7转动,此时通过转动轴6配合轴承4和固定环5配合使用,对导向辊7提供支撑的同时,不妨碍其转动。当炭块经过导向辊7的顶部时,通过第一导向杆9配合第二导向杆12和多个固定杆8使用,对炭块的运动进行导向。
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1)位置相匹配一侧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两个所述固定板(2)相互靠近两侧之间的侧壁设有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的顶部设有多个导向辊(7),两个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杆(8),多个所述固定杆(8)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向辊(7)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多个所述转动轴(6)相互远离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轴承(4)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5),多个所述固定环(5)相互远离两端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11),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11)贯穿过第一固定块(10)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的固定板(2)顶部啮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杆(8)底部相互远离两端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块(13)的顶部均贯穿啮合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14),多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4)的贯穿过第二固定块(13)的一端均与位置相匹配固定板(2)的顶部啮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杆(8)相互靠近两端的侧壁均匀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导向杆(12)。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0)和第二固定块(13)相互交错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运输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炭块输送的导向轨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位置相匹配一侧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互靠近两侧之间的侧壁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顶部设有多个导向辊,两个固定板的顶部均匀设有多个固定杆,多个固定杆位置相匹配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多个导向辊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多个转动轴相互远离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使用简单,便于拆卸安装,同时在炭块生产运输过程中,可很好的对炭块的运动进行限位支撑,防止炭块掉落,节省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峰 宋国强 管瑞江 杨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元市林丰铝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11/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