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式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2.无叶风扇由于表面没有叶片,安全可靠,能产生自然般的凉风,让人甚为舒畅,深受众人的喜爱。只是现有技术中的无叶风扇采用轴流扇叶,风量小,风速慢。另外现有结构设计复杂,漏风严重,效率低,要较高转速才能达到合适的风速、风量,转速高引起成品振动大,噪音大,寿命低等问题。另外现有无叶风扇的风叶和壳体间隙较大,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道系统,间隙大气流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噪音等问题,另外现有无叶风扇体积较大,重量重,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还包括在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内沿轴向依次设置的进风网、风道组件、电路板以及电池,所述上外壳中间安装有按键;所述风道组件依次包括增压斜流风叶、风道、电机和密封垫,所述增压斜流风叶为倾斜结构,有若干条风叶叶片组成。
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网的底部和侧面同时进风。
7.提高进风面积,为输出风压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8.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内至少设置有两块导风叶片,所述增压斜流风叶位于所述风道体内,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风道壳体内。
9.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导风叶片,其导风叶片设计成两端薄中间厚,且成弧形并均匀倾斜在风道内,导风叶片进风口端叶片厚度为0.5mm左右,叶片中间厚度为1.2mm左右,叶片出风口端厚度为0.5mm左右,对气流进行导向,使流出斜流式风叶4的气流有次序的排出,不会出现乱流,避免这些乱流与周围物质相互碰撞,产生异音及影响气流顺畅排出等一系列问题。
10.所述增压斜流风叶位于所述风道体内,能够充分发挥风叶的作用,可以使风扇的风速提高,风压增强,风量增大。所述电机固定在风道壳体内,便于电机的散热,使得电机散热充分,温升较低,寿命延长。
11.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斜流风叶与所述风道配合气隙为0.1

0.7mm,构成共同体,同心度尺寸得到明显提高,大大降低风扇腔内的风阻及摩擦力,同时巧妙利用“文丘里效应”可以有效的减少漏风,提高风道输出的风压、风量。
12.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斜流风叶其叶片为两端薄中间厚,且成弧形并均匀倾斜在圆锥形的中心柱上,进风口端叶片厚度为0.4mm,叶片中间厚度为1.1mm,叶片出风口端厚度为0.4mm,圆锥形中心柱进风端小,出风端大,让气流更容易进入,叶片成弧形并均匀倾斜便于
气流顺畅的排出,避免快速旋转时将空气挡回,通过改进厚度分布情况,调整厚度的位置,从而改善了进风区域的气流分离状态,减少损失,降低噪声。
13.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风道组件出风口端,固定在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中间位置。
14.装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且所述电路板可以得到所述风道出风的持续冷却,有效延长所述电路板的寿命。
15.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卡扣连接。紧密配合,防止漏风。
16.风扇的手持柄为圆锥形的空腔,手持柄一端大与进风网连接扣合,增加进风口的面积,使空气更容易进入风扇内,另一端小,便于手持手感更舒适,同时让产品外形更具有美感。
17.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出风口形状为锥环状。锥环状可使出风更为顺畅,几乎不会引起出风量的损耗。出风口由上外壳和下外壳结合形成,内部为空腔,中间部分为圆状空心,出风口位缝隙为2

3mm,可以让气流快速压缩,倍增风速。
18.大量的空气被收缩形成高压、大气流,利用了“康达效应”,把输出风口的中空气流,以及风口外边沿的流体顺着风口表面流动,明显地增大了输出风速和风压。
19.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扇座,所述风扇座内部设置有加湿器,所述风扇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喷雾口。
20.工作原理:按动所述按键,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电池向所述电机供电,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增压斜流风叶旋转,从所述进风网吸入空气,并推动空气进入所述风道形成气流,利用“文丘里效应”可以有效的减少漏风,提高风道输出的风压、风量,然后通过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之间的出风口排出,利用了“康达效应”,把输出风口的中空气流,以及风口外边沿的流体顺着风口表面流动,明显地增大了输出风速和风压。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运用风道结合电机、风叶为一体,且有曲滑的导风叶片能降低气流震荡,快速产生强大气流,风压大,风流更接近自然风,声音小,让用户有更贴切的体验;
23.2、主气流风道巧妙利用“文丘里效应”,提高风量利用率,增强风压,加上消音胶垫,避开共振频率的防振密封垫,降低噪音、消减异音;
24.3、输出风风口,巧妙的利用了“康达效应”,其中康达表面被主气流引导,输出风压、风量大;
25.4、整体结构零配件少,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26.5、整体结构尺寸设计合理,体积较小,重量轻,方便用户携带。
27.6、此无叶风扇,不但可以手持方便携带,而且增加有风扇座,可以放在台面上,此风扇座即可支撑风扇,还能加雾加湿,使用户有一个新的体验,在炎热的夏季更舒适,清凉。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爆炸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增压斜流风叶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风道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33.附图标记中:1、进风网;2、上外壳;3、下外壳;4、增压斜流风叶;5、风道;6、按键;7、电机;8、密封垫;9、电路板;10、电池;11、风道组件;12、风扇座;13、喷雾口;14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参阅图1

图4,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外壳2和下外壳3,还包括在上外壳2和下外壳3内沿轴向依次设置的进风网1、风道组件11、电路板9以及电池10,上外壳2中间安装有按键6;风道组件11依次包括增压斜流风叶4、风道5、电机7和密封垫8,增压斜流风叶4为倾斜结构,有若干条风叶叶片组成。进一步地:进风网1的底部和侧面同时进风,提高进风面积,为输出风压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风道5内至少设置有两块导风叶片,增压斜流风叶4位于风道5体内,电机7固定在风道5壳体内,能够充分发挥风叶的作用,可以使风扇的风速提高,风压增强,风量增大。电机7固定在风道5壳体内,便于电机7的散热,使得电机7散热充分,温升较低,寿命延长;增压斜流风叶4与风道5构成共同体,同心度尺寸得到明显提高,配合气隙为0.1

0.7mm,大大降低风扇腔内的风阻及摩擦力,同时巧妙利用“文丘里效应”可以有效的减少漏风,提高风道5输出的风压、风量;增压斜流风叶4进风口端叶片厚度为0.4mm,叶片中间厚度为1.1mm,出风口端叶片厚度为0.4mm,当空气经过内部时,会非常顺畅的排出,避免快速旋转时将空气挡回,通过改进厚度分布情况,调整厚度的位置,从而改善了进风区域的气流分离状态,减少损失,降低噪声;当气流流出增压斜流风叶4时再经过风道5,风道5的导风叶片有导向,增压作用,其导风叶片设计成弧形并均匀倾斜在风道5内,对气流进行导向,使流出增压斜流风叶4的气流有次序的排出,不会出现乱流,避免这些乱流与周围物质相互碰撞,产生异音及影响气流顺畅排出等一系列问题。
37.电路板9设在风道组件11出风口端,固定在上外壳2和下外壳3中间位置,装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且电路板9可以得到风道5出风的持续冷却,有效延长电路板9的寿命;上外壳2和下外壳3卡扣连接,紧密配合,防止漏风;上外壳2和下外壳3出风口形状为锥环状,大量的空气被收缩形成高压、大气流,利用了“康达效应”,把输出风口的中空气流,以及风口外边沿的流体顺着风口表面流动,明显地增大了输出风速和风压。
38.工作原理:按动按键6,电路板9控制电池10向电机7供电,电机7驱动增压斜流风叶4旋转,从进风网1吸入空气,并推动空气进入风道5形成气流,利用“文丘里效应”可以有效的减少漏风,提高风道5输出的风压、风量,然后通过上外壳2和下外壳3之间的出风口排出,利用了“康达效应”,把输出风口的中空气流,以及风口外边沿的流体顺着风口表面流动,明显地增大了输出风速和风压。
39.实施例2
40.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风扇座12,风扇座12内部设置有加湿器14,风扇座12的上端面设置有喷雾口13。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