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液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是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油管在现代生活与生产中并不陌生,作为输送油的管道,其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被广泛运用,为了适用于不同使用环境,衍生出了许多种类的油管,电加热油管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在输送油的过程中对油进行加热,避免在部分环境中油发生凝结不便于进行运输。
3.传统的高压油管加热装置,在对油管内油液进行加热时,一般从油管管壁外或从油管管内对油液进行加热,外加热方式,加热效率低下,内加热的方式,容易对油液的传递效率带来影响,同时位于管壁处的油液升温较为缓慢。对此,需要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输油管和设在输油管上端的注油口,输油管端口处设有第一加热部,第一加热部延伸至输油管内并与注油口相对应;
7.输油管管身外至少设有三个安装槽座,安装槽座与输油管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穿设有与安装槽活动配合的第二加热部,各个第二加热部环绕在输油管外且相互错开;
8.第二加热部一端置于输油管内并面朝注油口方向倾斜,第二加热部另一端延伸至输油管外并与安装槽座上设置的锁紧件相配合。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设在输油管内的固定座,固定座与安装在输油管端口处的第一加热器相连接,固定座远离第一加热器一侧设有u型加热件,u型加热件上的两杆体为螺旋杆结构,螺旋杆结构置于注油口的下方。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器与输油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套设在固定座外并与输油管内壁相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安装柱,安装柱穿过安装槽座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座螺纹配合,安装柱位于安装槽内一端设有加热杆,加热杆延伸至输油管内,安装柱位于安装槽座外一端设有第二加热器。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上端口同安装柱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3.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开设在安装槽座一侧的螺纹槽,螺纹槽内穿设有与螺纹槽相配合的定位栓,定位栓位于螺纹槽内一端与开设在安装柱柱身外的定位孔相配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加热装置由两个加热部组成,一个加热部穿设在管道内对油液进行升温,双螺旋的结构,能大幅度提高油液的加热效率,另一
个加热部从管身外穿入,在不影响油液输出效率的同时,对贴近管壁处的油液进行加热,从而弥补管壁处油液升温缓慢的不足,加热效率高效。
附图说明
15.图1为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中第一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中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输油管;2、注油口;3、第一加热器;4、密封盖;5、固定座;6、u型加热件;7、螺旋杆结构;8、安装槽;9、安装柱;10、加热杆;11、第二加热器;12、定位孔;13、安装槽座;14、定位栓;15、螺纹槽;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输油管1和设在输油管1上端的注油口2,输油管1端口处设有第一加热部,第一加热部延伸至输油管1内并与注油口2相对应;
21.输油管1管身外至少设有三个安装槽座13,安装槽座13与输油管1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内穿设有与安装槽8活动配合的第二加热部,各个第二加热部环绕在输油管1外且相互错开;
22.第二加热部一端置于输油管1内并面朝注油口2方向倾斜,第二加热部另一端延伸至输油管1外并与安装槽座13上设置的锁紧件相配合;第二加热部环绕在输油管1的周身且相互错开,能提高油液升温时的均匀性,同时各个第二加热部面朝注油口2方向倾斜,通过倾斜,能减弱油液经过第二加热部时产生的阻力,提高油液传递效率,并弥补管壁处油液升温缓慢的不足。
23.第一加热部包括设在输油管1内的固定座5,固定座5与安装在输油管1端口处的第一加热器3相连接,固定座5远离第一加热器3一侧设有u型加热件6,u型加热件6上的两杆体为螺旋杆结构7,螺旋杆结构7置于注油口2的下方;
24.第一加热器3与输油管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4,密封盖4套设在固定座5外并与输油管1内壁相接;密封盖4起到防渗的作用,工作时,油液通过注油口2注入输油管1内,第一加热部置于注油口2的下方,能在油液流动过程中对其快速加热,双螺旋的结构,能大幅度提高油液与u型加热件6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25.第二加热部包括安装柱9,安装柱9穿过安装槽座13延伸至安装槽8内并与安装槽座13螺纹配合,安装柱9位于安装槽8内一端设有加热杆10,加热杆10延伸至输油管1内,安装柱9位于安装槽座13外一端设有第二加热器11;u型加热件6和固定座5的连接处以及安装柱9和加热杆10的连接处,均可安装有热传感器,用于检测管道内油液温度。
26.安装槽8上端口同安装柱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同样起到防渗的作用;锁紧件包括开设在安装槽座13一侧的螺纹槽15,螺纹槽15内穿设有与螺纹槽15相配合的定位栓14,定位栓14位于螺纹槽15内一端与开设在安装柱9柱身外的定位孔12相配合;安
装柱9通过螺纹方式斜穿进安装槽座13和安装槽8内,螺纹连接的方式易于工作人员对安装柱9进行更换,位于安装槽座13一侧的定位栓14则起到对安装柱9的锁紧作业,固定时,将定位栓14穿入安装槽8上的定位孔12内即可。
27.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时,油液通过注油口2注入输油管1内,第一加热器3启动,带有螺旋杆结构7的u型加热件6开始升温,在油液流动过程中对其加热,安装柱9通过螺纹方式斜穿进安装槽座13和安装槽8内,旋拧定位栓14对安装柱9位置进行锁定,加热杆10延伸至输油管1中,第二加热器11启动,对油液二次加热;双螺旋的结构,能大幅度提高油液的加热效率,另一个加热部从管身外穿入,能对贴近管壁处的油液进行加热,从而弥补管壁处油液升温缓慢的不足,加热效率高效。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输油管(1)和设在输油管(1)上端的注油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1)端口处设有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延伸至输油管(1)内并与注油口(2)相对应;所述输油管(1)管身外至少设有三个安装槽座(13),所述安装槽座(13)与输油管(1)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安装槽(8)内穿设有与安装槽(8)活动配合的第二加热部,各个所述第二加热部环绕在输油管(1)外且相互错开;所述第二加热部一端置于输油管(1)内并面朝注油口(2)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加热部另一端延伸至输油管(1)外并与安装槽座(13)上设置的锁紧件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设在输油管(1)内的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与安装在输油管(1)端口处的第一加热器(3)相连接,所述固定座(5)远离第一加热器(3)一侧设有u型加热件(6),所述u型加热件(6)上的两杆体为螺旋杆结构(7),所述螺旋杆结构(7)置于注油口(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3)与输油管(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套设在固定座(5)外并与输油管(1)内壁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安装柱(9),所述安装柱(9)穿过安装槽座(13)延伸至安装槽(8)内并与安装槽座(13)螺纹配合,所述安装柱(9)位于安装槽(8)内一端设有加热杆(10),所述加热杆(10)延伸至输油管(1)内,所述安装柱(9)位于安装槽座(13)外一端设有第二加热器(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8)上端口同安装柱(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开设在安装槽座(13)一侧的螺纹槽(15),所述螺纹槽(15)内穿设有与螺纹槽(15)相配合的定位栓(14),所述定位栓(14)位于螺纹槽(15)内一端与开设在安装柱(9)柱身外的定位孔(12)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压油管内壁强化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输油管和注油口,输油管端口处设有第一加热部,第一加热部延伸至输油管内并与注油口相对应,输油管管身外至少设有三个安装槽座,安装槽座与输油管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穿设有与安装槽活动配合的第二加热部,各个第二加热部环绕在输油管外且相互错开,第二加热部一端置于输油管内并面朝注油口方向倾斜;该加热装置由两个加热部组成,一个加热部穿设在管道内对油液进行升温,另一个加热部从管身外穿入,在不影响油液输出效率的同时,对贴近管壁处的油液进行加热,从而弥补管壁处油液升温缓慢的不足,加热效率高效。加热效率高效。加热效率高效。


技术研发人员:庄子华 黄建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诺贝尔福基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