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镜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眼镜要求的越来越高,更多的多功能性眼镜镜片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其中,有一种有助于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镜片,该类镜片除了能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还具有将像聚焦到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的功能,患者使用这类镜片来观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同时在视网膜前方的点上也形成像,因此,能够在目视辨别物体的像的同时,基于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像来获得抑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3.然而申请人在工作中发现,这一类镜片适合佩戴者向远处看事物,具有理想的视觉效果以及抑制近视的效果,比如在室外进行远眺以及学生佩戴该镜片后看向黑板;但是如果佩戴着这种镜片仅对近距离的事物进行观察,会明显增加视觉上的模糊、眩晕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甚至进一步影响视力。但是学生在上课时,一会需要看黑板,一会需要低头看书本,视线在频繁变换,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频繁摘下、戴上眼镜的话,也不方便,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镜片的两个镜面分别为物体侧表面和眼侧表面,镜片按上下位置分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上部镜片为在矫正近视的同时可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
5.上部镜片上存在第二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多个相互独立的岛区分布存在,各岛区为物体侧表面上向外凸起形成凸球状物,
6.上部镜片上还存在与第二屈光区域为混合设置的第一屈光区域,具体可以是:上部镜片上除了第二屈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的各岛区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的屈光力大小不同,
7.其中,第一屈光区域具有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的功能,第二屈光区域具有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上的功能,这样,佩戴者通过上部镜片进行观察时,既通过第一屈光区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同时又通过第二屈光区域在视网膜前方形成像来抑制近视的发展,
8.作为优选:除第二屈光区域外,整个镜片为渐进多焦点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上部为远用区、中部为渐变区、下部为近用区,具体为,整个镜片上,上部镜片为远用区,下部镜片为渐变区和近用区的组合,
9.作为优选:下部镜片上加设有棱镜,
10.作为优选:各岛区分布于上部镜片上靠近其底线处且居中的位置,
11.进一步地:有岛区分布的区域为扇形环形状,扇形环的圆心角大小为180
°
~240
°

扇形环的缺口为朝下设置。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1的镜片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弧形的虚线表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之间、渐进多焦点镜片不同用区之间的虚拟分界线),图中,扇形环的外圆直径为40mm、内圆直径为16mm,扇形环的圆心与整个镜片的几何中心为同心设置,下同,
13.图2为实施例2的镜片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弧形的虚线表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之间的虚拟分界线),
14.图3为实施例3的镜片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弧形的虚线表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之间的虚拟分界线),
15.其中,1

第一屈光区域,2

岛区,3

远用区,4

渐变区,5

近用区,
16.镜片上各岛区的圆直径为0.2mm,在岛区的光度大小上可以是:沿镜片的径向向外,每圈岛区以50度的幅度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如“镜片”)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实施例1
19.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其两个镜面分别为物体侧表面和眼侧表面,物体侧表面为朝向物体的凸曲面,眼侧表面为朝向眼睛的凹曲面,眼侧表面的曲率大于物体侧表面的曲率,
20.镜片按上下位置分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上部镜片上存在第二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多个相互独立的岛区2分布存在,各岛区2为物体侧表面上向外凸起形成凸球状物,有岛区2分布的区域为扇形环形状,扇形环的圆心角大小为210
°
,扇形环的缺口为竖直正朝下设置,沿镜面的径向,扇形环的外侧弧线距离镜面的周沿存在一段距离,
21.上部镜片上除了第二屈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的各岛区2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1的屈光力大小不同;
22.除第二屈光区域外,整个镜片为渐进多焦点镜片,该渐进多焦点镜片的上部为远用区3、中部为渐变区4、下部为近用区5,具体为,整个镜片上,上部镜片为远用区3,下部镜片为渐变区4和近用区5的组合。
23.当佩戴实施例1的镜片抬头观望远处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更多是穿过上部镜片,这样,第一屈光区域1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即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实现了矫正近视的作用,同时第二屈光区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上以起到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效果;而佩戴实施例1的镜片低头观察近处事物的时候(如看书),眼睛的视线会在镜片上发生下移,此时,视线更多是穿过下部镜片,能明显避免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大大减轻了近看时出现的模糊、眩晕、像跳等不良现象,
24.进一步地,本技术中将第二屈光区域设计为缺口竖直正朝下的扇形环,使越是靠
近下部镜片的第二屈光区域越是向两侧扩散开,可进一步避免留在上部镜片中的少部分视线继续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干扰;
25.同时实施例1的基础镜片采用渐进多焦点镜片,佩戴该镜片进行近看时镜片度数减小,可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26.实施例2
27.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其两个镜面分别为物体侧表面和眼侧表面,物体侧表面为朝向物体的凸曲面,眼侧表面为朝向眼睛的凹曲面,眼侧表面的曲率大于物体侧表面的曲率,镜片按上下位置分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上部镜片为在矫正近视的同时可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
28.上部镜片上存在第二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多个相互独立的岛区2分布存在,各岛区2为物体侧表面上向外凸起形成凸球状物,有岛区2分布的区域为扇形环形状,扇形环的圆心角大小为210
°
,扇形环的缺口为竖直正朝下设置,沿镜面的径向,扇形环的外侧弧线距离镜面的周沿存在一段距离,
29.上部镜片上除了第二屈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的各岛区2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1的屈光力大小不同,第一屈光区域1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即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实现了矫正近视的作用,同时第二屈光区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上以起到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效果;
30.下部镜片为矫正近视的单光镜片。
31.实施例3
32.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避免眼疲劳的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其两个镜面分别为物体侧表面和眼侧表面,物体侧表面为朝向物体的凸曲面,眼侧表面为朝向眼睛的凹曲面,眼侧表面的曲率大于物体侧表面的曲率,镜片按上下位置分为上部镜片和下部镜片,上部镜片为在矫正近视的同时可抑制近视发展的镜片,
33.上部镜片上存在第二屈光区域,第二屈光区域以多个相互独立的岛区2分布存在,各岛区2为物体侧表面上向外凸起形成凸球状物,有岛区2分布的区域为扇形环形状,扇形环的圆心角大小为210
°
,扇形环的缺口为竖直正朝下设置,沿镜面的径向,扇形环的外侧弧线距离镜面的周沿存在一段距离,
34.上部镜片上除了第二屈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均为连续的第一屈光区域1,第二屈光区域的各岛区2的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区域1的屈光力大小不同,第一屈光区域1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即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实现了矫正近视的作用,同时第二屈光区域将像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前方的点上以起到抑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效果;
35.下部镜片为矫正近视的单光镜片,同时下部镜片上还加设有底向内的棱镜,通过棱镜的偏移效果,减少佩戴者看近时眼球的内聚,使佩戴者在看近时可像看远一样放松,从而减少了眼状肌的长时间集合,防止眼轴拉长,防止近视加深。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