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假捻器丝线导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假捻器,是用于假捻变形的主要机件之一。由两只转动的圆盘组成。一只为硬质盘,即在金属圆盘上贴有聚氨酯圆环;另一只是软质弹性聚氨酯盘,为直径略小的金属圆板附加一个直径略大的涤纶膜片,膜片上装有当中刻空的铜片,铜片上粘黏聚氨酯空心圆环,软盘背面借压缩空气压向硬质盘。两盘旋转方向相反,丝条受定压力在两旋转的弹性摩擦面之间作无打滑的转动。圆盘握持丝条在两对握持罗位中间转动,丝条得列假捻。圆盘的转速决定传动丝条的摩擦矢量大小,改变摩擦盘之间的角度可调节丝条的加捻程度,通过改变外加压力控制丝条的转动和张力。
3.假捻器上一定要有给丝线加力的装置一般是使用皮带、弹性胶质材料,用来拉扯丝线,改变丝线的张力,丝线是非常细的,韧性与比较大,当丝线在皮带上高速行进时,会将皮带划伤,一端时间后,丝线经过的路径上,皮带会被磨出较深的划痕,甚至会将皮带割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通过一个拉杆,将丝线在水平面上往复导向,使丝线在皮带上不是只在同一个位置行进,可是这样的导向装置,是是需要不断的在水平方向上往复平移,从而拉扯丝线平移,让丝线在皮带的不同位置进行牵引,可是因为丝线的速度快,导向轮时长会发生移动,此时如果导向轮平移,有可能就会使丝线移动脱离导向轮的限制范围,而且这是时长发生的事,如果不将丝线牵引回导向轮,将会对产品产生质量隐患,而即使丝线脱离了导向轮,也难以察觉,所以需要人工经常来监测,比较麻烦。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能够将丝线限制在导向轮的凹槽范围内,同时还能约束脱离导向轮丝线的移动范围,即使丝线脱离了导向轮的范围,丝线还被上方的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组成的框架限制了移动距离和范围,使得脱离的丝线还会被约束回到导向轮内。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包括:
7.拉线杆,为能在水平方向往复平移的直杆;
8.导向轮,通过连接杆固定悬挂在拉线杆上;
9.挡杆,水平的固定在连接杆上,设置在导向轮上方,其上还固定了侧挡杆和限位框;
10.所述侧挡杆和限位框伸出在挡杆外,所述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组成开口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方形框架的内圈宽度不大于导向轮的宽度,所述侧挡杆和限位框之间的
开口设置在与挡杆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开口靠近与挡杆相连接的侧边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的顶部与挡杆之间的间距在1cm

2cm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为表面光滑的铝合金圆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的直径相同,直径范围在 0.2cm

0.5cm之间。
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杆与相对一侧限位框的距离在0.8cm

1.2cm之间,所述侧挡杆和限位框之间的开口的间隙不超过0.5c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组成的框架,并且将丝线从这个方框中间的中空穿过与导向轮接触导向,并且方框开口小,限制的范围也小,并且方框几乎从各个方向都限制了丝线的移动,有效避免丝线离开导向轮后就直接脱落,本装置能够使得丝线在移动状态下,即使上方的移丝移出导向轮范围,但丝线还在挡杆、侧挡杆和限位框组成的框架限制范围内,移动结束后,丝线还会因为受到的限制,控制在导向轮的凹槽范围内。
附图说明
16.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
导向轮,11

连接杆,2

挡杆,21

侧挡杆,22

限位框,3

拉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包括:
[0022]
拉线杆3,为能在水平方向往复平移的直杆;
[0023]
导向轮1,通过连接杆11固定悬挂在拉线杆3上;
[0024]
挡杆2,水平的固定在连接杆11上,设置在导向轮1上方,其上还固定了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
[0025]
所述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伸出在挡杆2外,所述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开口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方形框架的内圈宽度不大于导向轮1的宽度,所述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之间的开口设置在与挡杆2相对的一侧,且所述开口靠近与挡杆22相连接的侧边设置。
[0026]
其中,导向轮1的顶部与挡杆2之间的间距在1cm

2cm之间,避免丝线在正常运行时就不断的摩擦在挡杆2上,又能避免挡杆2距离丝线太远无法限制丝线的移动范围;
[0027]
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为表面光滑的铝合金圆杆,圆杆能够不挂丝,还能够限制丝线,光滑耐磨;
[0028]
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的直径相同,直径范围在0.2cm

0.5cm之间,框架细小,不阻挡丝线的正常运行,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
[0029]
挡杆2与相对一侧限位框22的距离在0.8cm

1.2cm之间,所述侧挡杆21 和限位框
22之间的开口的间隙不超过0.5cm,且所述开口不在拐角处,通过限制挡杆2和对边的距离来限制丝线的移动范围,而且丝线正常运行时,丝线不容易触碰到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丝线穿引时,不需要寻找线头,直接可以从开口处就能将丝线牵引至挡杆2、侧挡杆 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方框内。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假捻器丝线平移范围的限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因为丝线是高速行进的,高速行进的丝线弹性是比较大的,行进路线的移丝装置稍有颠簸,丝线就会移动比较厉害,而假捻器的丝线需要用往复拉扯的导向轮1进行导向,使丝线行进的同时还在水平方向往复拉扯运动,可是导向轮1是将丝线绷紧导向的,同时又在水平方向移动,移丝的时候往返轻微移动,如果上方移丝角度不在可控范围内,丝线很容易移出导向轮1的导向范围,这样导向轮1就失效不工作了,丝线就会将移出导向轮,失去拉伸效果,产生品质问题;
[0032]
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框架,并且将丝线从这个方框中间的中空穿过与导向轮1接触导向,并且方框开口小,限制的范围也小,并且方框几乎从各个方向都限制了丝线的移动,有效避免丝线离开导向轮1后就直接脱落,本装置能够使得丝线在移动状态下,下方的丝线短暂脱离导向轮1后,上方的丝线还在挡杆2、侧挡杆 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框架限制范围内,移动结束后,丝线还会因为受到的限制,被拉回到导向轮1的凹槽内,持续进行导向,即使没有人查看,丝线也一直处于导向轮1的导向范围内,有效避免丝线失去导向而产生品质问题。
[00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34]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5]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先将导向轮1通过连接杆11安装在拉线杆3上,拉线杆3是能够在水平方向往复平移运动的,用于带动导向轮1往复运动,这个机构比较常见,也属于加弹机和假捻器的常用装置;
[0036]
然后在导向轮1上方加装挡杆2,挡杆2水平设置,需要与导向轮1安装位置相互平行,挡杆2需要与导向轮1的顶部保持距离,距离不可太近,不得低于0.8cm,避免丝线一直在挡杆2上持续滑动接触,否则挡杆2容易被切割磨损,挡杆2又不可距离导向轮1太远,否则起不到限制丝线的跳动范围的目的,所以挡杆2最多距离导向轮1的顶部不超过1.2cm;
[0037]
在挡杆2上方还要安装l形的限位框22和侧挡杆21,挡杆2、侧挡杆21 和限位框22组成一个开口的方框结构,需要确保四个角都是封闭的,并且挡杆2的对面的限位框22要与挡杆2平行,这样丝线跳动时不容易发生导向离开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方框内,并且开口需要靠近垂直与挡杆2的一侧边进行开口,开口间隙0.3cm就可以了,并且不可以开在拐角上,限位框22和侧挡杆21与挡杆2相对的一边都与挡杆2的距离为1.5cm,这样使得丝线在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方框内穿过,又不会与挡杆 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接触,还能在丝线脱离导向轮1时将丝线拉回来,丝线还不容易从开口脱落。
[003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导向轮1在拉线杆3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往复平移,导向轮1带动丝线拉扯,丝线在导向轮1内进行滑动,同时又被拉扯的水平位置不断往复平移变化,当导向轮1移动导致丝线脱离时,丝线还是处于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方框内,
跳起的丝线被挡杆2对向的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挡住拉回,反向会拉,又被挡杆2挡住,就会在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组成的方框内弹跳几次,因为没有导向轮1的导向,丝线会就没有导向,行进路线会发生偏差,而挡杆2、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 组成的方框是没有导向作用的,会使丝线行进不平稳,而导向轮1也是具有一定约束作用的,一旦丝线弹跳减弱就会回到导向轮1的导向范围内,丝线回复正轨,本装这样的结构有效避免了丝线弹跳完全脱离导向轮1,本装置穿线也很方便,不需要线头,只需要将丝线拉扯勾入侧挡杆21和限位框22之间的缝隙就行了,不需要切断丝线,就可以完成牵线操作,不影响设备的原有的正常工作。
[0039]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