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及肌肉病等,由于神经功能受到阻碍神经内科的患者大多伴有下肢肌肉无力导致四肢无力或者偏瘫的症状,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还可以结合按摩和热敷的方法,从而可以营养神经,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 可以用于神经科的患者,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侧开口按摩支架,所述按摩支架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按摩支架内部设置有气囊支撑板,所述气囊支撑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面上自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气囊按摩组件,所述气囊按摩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撑板上的至少一个条形的气囊及沿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气囊背离所述气囊支撑板一侧的多个按压头,所述按摩支架和所述气囊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气囊按摩组件的气囊相连通的气管,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管的另一端连通。
5.具体的,在使用时,可以将患者的脚部放置在底座上,将腿部从开口放入按摩支架内部,通过将固定带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气泵工作,并控制间歇的向气囊内充气,气囊膨胀,推动按压头按压患者的腿部,在不向气囊内充气时气囊内部的气压减小回缩,再次充气再次对患者腿部进行按压,如此循环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的效果。
6.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按摩组件包括自上至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气囊,通过设置两个气囊可以获取更大的按摩压力,提高按摩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气管设置有两根且为刚性管,所述气囊按摩组件中的一个所述气囊与一根气管连通、另一个所述气囊与另一根所述气管连通,两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气泵的进气端和输气端相连通,且在所述气泵的输气端和进气端与两所述气管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通过设置两根气管并通过将气管均与气泵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通,并设置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从而控制气囊按摩组件内的两个气囊交替的膨胀及收缩,从而可以实现按摩头上下摆动,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按摩组件背离所述气囊支撑板一侧柔性的防护层。通过设置防护层对气囊进行保护。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层。通过在防护层内设置电加热层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加热敷,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层内部的电加热丝,且所述电加热丝与相邻所述按压头的间隙相对应设置。通过将电热丝与相邻的按压头的间隙对应设置可以避免按压头直接按压在电热丝上,从而可以对电热丝进行保护,提高电热丝的使用寿命。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为弹性带。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底座将患者的脚部进行支撑,然后将患者将腿部从开口放入按摩支架内部,通过将固定带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气泵工作,并控制间歇的向气囊内充气,气囊膨胀,推动按压头按压患者的腿部,在不向气囊内充气时气囊内部的气压减小回缩,再次充气再次对患者腿部进行按压,如此循环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的效果。
14.2、通过设置两个气囊可以获取更大的按摩压力,提高按摩效果。
15.3、通过设置两根气管并通过将气管均与气泵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通,并设置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从而控制气囊按摩组件内的两个气囊交替的膨胀及收缩,从而可以实现按摩头上下摆动,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
16.4、通过设置柔性防护层并在柔性防护层内设置电加热层,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加热敷,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a

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气囊按摩组件的第一种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气囊按摩组件的第二种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气囊按摩组件的第三种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气泵与两个气管的连接原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中柔性保护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的下肢按摩装置,参考图1

图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一侧开口按摩支架2,所述按摩支架2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固定带11,所述按摩支架2内部设置有气囊支撑板3,所述气囊支撑板3靠近所述开口的一面上自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气囊按摩组件4,所述气囊按摩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撑板3上的至少一个条形的气囊41及沿所述气囊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气囊41背离所述气囊支撑板3一侧的多个按压头42,所述按摩支架2和所述气囊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气囊按摩组件4的气囊41相连通的气管43,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气泵5,所述气泵5的出气端与所述气管43的另一端连通。
29.具体的,可以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脚部放置槽,在使用时,可以将患者的脚部放置在底座上,将腿部从开口放入按摩支架2内部,通过将固定带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气泵工作,并控制间歇的向气囊41内充气,气囊膨胀,推动按压头42按压患者的腿部,在不向气囊内充气时气囊内部的气压减小回缩,再次充气再次对患者腿部进行按压,如此循环实现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的效果。
30.进一步的,参考图3

图6,所述气囊按摩组件4包括自上至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气囊41,通过设置两个气囊可以获取更大的按摩压力,提高按摩效果。
31.进一步的,参考图3

图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管43设置有两根且为刚性管,所述气囊按摩组件4中的一个所述气囊41与一根气管43连通、另一个所述气囊41与另一根所述气管43连通,两所述气管4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气泵5的进气端和输气端相连通,且在所述气泵5的输气端和进气端与两所述气管43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7。具体的,每个气囊按摩组件4包括第一气囊410和第二气囊411,每个所述按压头42包括按压板420和柱状的头部421,其中按压板420与两个气囊的端部均连接,其中气囊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气囊支撑板和按压板连接,气管43包括第一气管430和第二气管431,其中每个气囊按摩组件4的第一气囊410与第一气管430连通,第二气囊411与第二气管431连通,参考图7,第一气管430的另一端与气泵5的输出端之间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1,第一气管430与气泵5的输入端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73,第二气管431的另一端与气泵5的输出端之间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2,第二气管431与气泵5的输入端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74,且气泵5的输入端还设置有进气口。
32.其工作原理为,参考图4,当第一电磁阀71和第二电磁阀72打开,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关闭,此时气泵5工作将气体泵入第一管和第二管,从而使每个气囊按摩组件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膨胀,推动按压头42进行按压,然后控制第一电磁阀71和第二电磁阀72关闭,第三电磁阀73和第四电磁阀74打开,此时两个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收缩,如此往复则实现按摩的效果。
33.参考图5、图6,当控制第一电磁阀71和第四电磁阀74打开,第二电磁阀72和第三电磁阀73关闭,此时可以使每个气囊按摩组件内的第一气囊410膨胀,第二气囊411收缩,使按压头向上摆动;当控制第一电磁阀71和第四电磁阀74关闭,第二电磁阀72和第三电磁阀73打开时,此时可以使每个气囊按摩组件内的第二气囊411膨胀,第一气囊410收缩,使按压头可以向下摆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四个电磁阀的开闭完成不同模式的按摩,提高按摩的效果。
34.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2,图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按摩组件4背离所述气囊支撑板3一侧柔性的防护层6。通过设置防护层对气囊进行保护。
35.进一步的,参考图8,所述防护层6内部还设置有电加热层61。通过在防护层内设置电加热层可以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按摩加热敷,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所述电加热层61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护层6内部的电加热丝,且所述电加热丝与相邻所述按压头42的间隙相对应设置。通过将电热丝与相邻的按压头的间隙对应设置可以避免按压头直接按压在电热丝上,从而可以对电热丝进行保护,提高电热丝的使用寿命。
36.进一步的,参考图1,所述固定带11为弹性带,其中弹性带设置有两条,在其中一条上设置魔术贴子贴条111,另一条上设置模式贴母贴条110,从而可以实现对患者腿部固定,通过将固定带设置为弹性带可以保证患者腿部与按摩气囊组件的贴附效果。
37.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