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自行车的能调节悬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5: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能调节的自行车悬架领域,特别是其预加载能够被调节的悬架。这种悬架可以配备有自行车车叉(bicycle fork)或减震器(shock absorber)。
2.悬架的预加载也被称为sag(预压量,垂度),并且对应于悬架的取决于用户重量的下降(collapse,塌陷)。预加载通常与压缩位置和未压缩位置之间的悬架总行程的百分比有关。每个用户的适合的预加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在使用自行车之前对预加载进行调节。


背景技术:

3.机械弹簧自行车悬架(mechanical spring bicycle suspension)是已知的,其中通过调节被施加在静止时(at rest)弹簧上的载荷来调节预加载。这些悬架的缺点是机械弹簧通常非常重,并且不能提供足够大的预加载调节范围。此外,有时需要根据用户的重量改变机械弹簧。
4.空气悬架(air suspension)也是已知的,其中通过调节悬架中的气压来调节预加载。
5.压力通常使用手动式空气泵(manual air pump)来手动调节。然后通过反复试验(trial and error)执行压力调节程序,其中通常需要向悬架中注入空气,然后将空气从悬架中排出数次。
6.因此,预加载调节程序需要重复大量且繁琐的步骤,以获得所需的预加载。
7.从文件ep2573420中也已知一种悬架,其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能移动的控制元件,该能移动的控制元件允许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悬架外部交替地连通,以逐渐降低第一腔室中的压力。
8.因此,第一腔室中的压力最初会达到过大的值,然后通过用户的反复试验手动降低,直到达到对他来说似乎适合的预加载。
9.这种悬架的缺点在于,用户必须自行估计预加载何时对他来说似乎是适合的,并且关于这一点在这种调节中他未被引导。因此,他不能将预加载调节到适合其自身重量的值。调节预加载花费会特别耗时、困难且不精确。
10.此外,如果第一腔室中的压力不足,那么用户必须再次向悬架中注入空气并重复手动调节预加载的动作,这是非常受限的。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前述问题的用于自行车的能调节悬架。
12.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能调节悬架,其包括:
13.悬架本体,其设置有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主流体入口被构造为将流体注入所述悬架本体中;
14.活塞,其被布置在所述悬架本体中,并包括活塞头部,所述活塞头部限定位于所述悬架本体内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主流体入口流体地连通,所述活
塞在所述悬架本体中在下述位置之间能平移移动:
15.至少一个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二腔室流体地连通,但不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以便展开(deploy,部署,伸展)所述活塞,以及;
16.至少一个第二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第一腔室流体地连通,使得通过所述主流体入口被注入的流体被引导到所述流体出口,以便将被注入的流体从所述悬架中排出。
17.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悬架可以是自行车前悬架或后悬架。非限制性地,它可以是气动和/或液压悬架。
18.主流体入口可以连接到泵或流体筒(fluid cartridge),以便将流体注入悬架中。流体出口通向能调节悬架的外部。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和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主流体入口与第一腔室连通。
19.悬架本体有利地包括第一底部,其与活塞头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二腔室。悬架本体有利地包括第二底部,其与活塞头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一腔室。可替代地且非限制性地,第二底部可以由连接到悬架本体的独立元件形成。
20.活塞在悬架本体中的平移移位具有改变第一腔室体积和第二腔室体积的效果。
21.为了调节悬架的预加载,用户骑上自行车,以便将他的重量施加在悬架上,以压缩悬架,并从悬架中至少部分地抽出(extraction,排出)流体。活塞被移位到第二底部,并被置于第一位置。
22.非限制性地,在第一位置,第一腔室可以完全地排空流体或仍容纳少量流体。
23.然后,用户经由主流体入口注入流体,例如空气、气体或液体。悬架被构造为使得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进入第一腔室。
24.在该第一位置,活塞防止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流体地连通。换言之,活塞阻止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流动(passage)到流体出口。此外,活塞、主流体入口和悬架本体优选地被构造为使得只要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流体就留在第一腔室中。
25.在该第一位置,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也没有流体地连通。
26.在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流体的期间,第一腔室没有排空。优点在于允许仅通过注入流体来调节预加载。
27.这种流体注入具有逐渐增加第一腔室中压力、因而增加悬架的预加载(或sag)的效果。被注入的流体进一步向活塞施加力,使得活塞被展开并移动远离悬架本体的第二底部。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优选地保持在第一腔室中。
28.活塞在悬架本体中平移移位到第二位置。然后,活塞被定位成使得流体出口与第一腔室流体地连通,并使得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因此,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被引导到流体出口,并从能调节悬架中排出。
29.在第二位置,如果继续注入流体,则被注入的流体不会保持在第一腔室中。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直接被引导到流体出口。
30.优选地,注入的流体在被引导到流体出口之前穿过第一腔室,使得其不会留在第一腔室中。
31.在活塞的第二位置,尽管注入了流体,但第一腔室中的压力不再增加并且保持恒定。在该第二位置,预加载不再改变并被调节为适合用户的值。此外,活塞基本上保持静止。
32.由于本发明,当活塞到达第二位置时,预加载保持在恒定值,使得即使继续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流体,预加载的调节也会被中断。因此,用户无需通过反复试验来调节预加载。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预加载被精确地调节,并且用户无需进行额外的手动测试和调节。此外,只要用户在调节期间骑上自行车,调节的预加载取决于他的重量。
33.此外,本发明允许克服将过高的流体压力引入第一腔室的风险,将过高的流体压力引入第一腔室将迫使用户在经由主流体入口再次注入流体之前,排空存在于第一腔室中的流体。
34.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的预加载可以快速且精确地调节。
35.然后,用户可以中断流体注入并关闭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然后,用户从自行车上下来,这样他就不再将重量施加在悬架上。然后,悬架不再受用户重量的限制。由于存在于主腔室中的流体的压力,力被施加在活塞上,该力倾向于通过使活塞移动远离第二底部,而进一步展开活塞。活塞进入形成静止位置的第三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活塞基本上完全展开。
36.因此,当用户骑上自行车时,活塞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并且活塞在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对应于先前调节的预加载。
37.有利的是,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腔室的体积小于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腔室的体积。通过注入流体,逐渐增加第一流体腔室的体积以将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来调节悬架。此外,无需进行这样的步骤,即注入过量的流体,然后逐渐释放流体直到达到所需的预加载。优点在于限制了流体的消耗量。
38.根据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方面,当流体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时,活塞被构造为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被注入到第一腔室的流体自动将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而无需额外的用户干预。优点在于免除了手动调节预加载的步骤。用户仅通过注入流体就可以将sag调节到合适的值,从而方便了预加载的调节。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流动通过经由主流体入口注入流体而自动地进行。特别是,无需注入过量的流体然后打开排出阀释放流体。
39.由于本发明,因此预加载调节很快。此外,sag被精确地调节,并被保持在适合的值。
40.优选地,悬架本体包括:注入孔口,其与主流体入口流体地连通,并通入第一腔室;以及排出孔口,其与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并通入悬架本体。
41.无论活塞位置如何,通过主流体入口被注入的流体都经由注入孔口进入第一腔室。
42.在第二位置,第一腔室与排出孔口流体地连通。经由注入孔口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随后穿过排出孔口并被引导到流体出口,从而从悬架中逸出。
43.有利的是,活塞沿移位方向能移动,并且排出孔口和注入孔口被布置在沿所述移位方向考虑的远处位置(distant position)。因此,活塞进行(describe)相对于排出孔口的相对平移运动。
44.排出孔口优选地被布置在悬架本体的下部中,而注入孔口被布置在悬架本体的上部中。
45.在第一位置,活塞头部有利地在注入孔口和排出孔口之间延伸。
46.优选地,排出孔口和/或注入孔口形成在悬架本体的侧壁中。可替代地,注入孔口可以形成在悬架本体的第一底部中,或者形成在悬架本体的第二底部中,该第二底部可选地由连接到悬架本体的元件形成。
47.有利的是,所述排出孔口通入与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的排出腔室。排出腔室可以包括在排出孔口和流体出口之间延伸的导管(conduit)。该排出腔室允许将离开悬架本体的流体带到流体出口。
48.根据第一种有利变型,所述排出孔口被构造为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通入第二腔室,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通入第一腔室。
49.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头部在注入孔口和排出孔口之间延伸。然后它在悬架本体中形成密封塞(hermetic plug),防止流体从第一腔室流到排出孔口,从而将被注入的流体保持在第一腔室中。
50.当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塞头部越过所述排出孔口,于是使得排出孔口位于活塞头部和注入孔口之间,因而通向第一腔室。
51.在第二位置,主流体入口、第一腔室、排出孔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使得通过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被引导到流体出口。
52.根据第二种有利变型,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排出孔口通入第二腔室,活塞头部在排出孔口和注入孔口之间延伸。无论活塞的位置如何,排出孔口都会通入第二腔室。
53.在活塞的第一位置,活塞头部在悬架本体内形成密封塞,防止流体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流动,因而防止流体在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流动。
54.优选地,能调节悬架包括旁通通道,其被构造为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流体地连通。优点在于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流体地连通,因而将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另一优点在于平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压力。
55.非限制性地,旁通通道可以形成在悬架本体或活塞中。
56.有利的是,悬架本体包括内壁,并且旁通通道形成在所述内壁中,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活塞头部位于旁通通道处,使得在该第二位置,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流体地连通。
57.活塞头部有利地具有沿活塞移位方向考虑的厚度。同样,旁通通道有利地具有沿活塞的所述移位方向考虑的长度。旁路通道的长度优选地大于活塞头部的厚度。
58.此外,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并因而活塞头部被布置在旁通通道处时,所述旁通通道在活塞头部的两侧分别通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然后,所述旁通通道形成一通路,该通路允许流体绕过活塞并从第一腔室流到第二腔室,以便被引导到流体出口。因此,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地连通。
59.当活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旁通通道在第二腔室中延伸,因此不允许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流体地连通。
60.优选地,沿活塞的移位方向考虑,旁通通道在排出孔口和注入孔口之间延伸。
61.有利的是,能调节悬架还包括阀装置,该阀装置可以采取: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下,防止流体从悬架中逸出;以及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允许从悬架中抽出流体。
62.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节预加载时,阀装置被置于第二状态,以便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允许排出流体。当调节预加载时,阀装置有利地被置于第一状态,使得除了调节之外,
该第一状态对应于悬架的正常操作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下,流体装置允许将流体保持在悬架中,使得预加载基本上保持恒定并被调节为适合用户的值。
63.优选地,阀装置包括被布置在主流体入口处的入口阀和被布置在流体出口处的出口阀,入口阀和出口阀被构造为当阀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打开,当阀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关闭。
64.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入口阀可以位于主流体入口的附近。非限制性地,入口阀可以布置在与主流体入口和第一腔室连通的注入通道中。
65.当阀装置被置于第二状态时,入口阀和出口阀均打开。入口阀和出口阀可以是同时打开或相继打开。然后流体可以被注入并且可以从悬架中逸出。当阀装置被置于第一状态时,入口阀和出口阀有效地防止流体经由主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从悬架中逸出。预加载被更有效地保持在调节后的值。
66.有利的是,阀装置被构造为当流体通过主流体入口被注入时进入第二状态,当流体注入中断时进入第一状态。
67.优点在于当用户希望调节预加载时,无需手动将阀装置置于第二状态。此外,当预加载被调节后,用户也无需手动将阀装置置于第一状态。此外,这种构造允许克服忘记将阀装置返回到第一状态的风险,忘记将阀装置返回到第一状态将对悬架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6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调节上述的能调节悬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9.将所述第一腔室与大气流体地连通;
70.压缩所述悬架,以便从所述第一腔室排出流体,并将所述活塞置于所述第一位置;
71.通过所述悬架本体的主流体入口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一腔室中,以便将所述活塞移位到其第二位置,在该位置通过所述主流体入口注入的流体被引导到所述流体出口;以及
72.中断流体注入,并且所述主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都被关闭,使得流体留在所述悬架中。
7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能调节悬架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7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75.图2示出了图1中的能调节悬架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出口阀被关闭;
76.图3示出了图1中的能调节悬架的流体分配装置,其中出口阀被打开;
77.图4示出了图1中的能调节悬架,活塞处于第一位置;
78.图5示出了图1中的能调节悬架,活塞处于第二位置;
79.图6示出了流体注入中断之后的图5中的能调节悬架;
80.图7示出了图1中的能调节悬架,活塞被置于第三位置;
81.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活塞被置于第一位置;
82.图9示出了图8中的能调节悬架,活塞被置于在第二位置;以及
83.图10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的自行车。
具体实施方式
84.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能调节悬架,其预加载可以根据用户的重量容易地调节。
85.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10。
86.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能调节悬架10形成自行车后悬架。它包括悬架本体12和布置在悬架本体中的活塞14。
87.悬架本体12包括主缸13,该主缸限定主腔室。该主缸包括侧壁16和悬架本体下部中的第一底部18。悬架本体12还包括流体分配装置20,其被固定到主缸13,并且限定在所述悬架本体上部中的第二底部22。
88.在图1中,可以看出活塞14包括活塞杆24和被固定到活塞杆的活塞头部26。需要注意的是,活塞14被布置在悬架本体12的主缸13内,并与第二底部22一起限定所述悬架本体12内的第一腔室28。活塞头部26还与第一底部18一起限定悬架本体12内的第二腔室30。活塞头部26在悬架本体中沿移位方向x延伸,使得活塞14在悬架本体12内沿移位方向x能滑动地安装。
89.流体分配装置20被固定到主缸。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流体分配装置和主缸13形成两个独立的部件,流体分配装置被固定在缸的上部。可替代地,悬架本体可以形成一体式组件(one

piece assembly)。
90.悬架本体12包括被布置在所述悬架本体上部中的主流体入口31。悬架本体还包括被布置在流体分配装置20上的流体出口32。流体出口32通向能调节悬架10的外部。
91.能调节悬架10还包括次级缸34,主缸13在次级缸34内延伸,并且次级缸34与侧壁16一起限定排出腔室36。排出腔室36与流体出口32流体地连通。
92.悬架本体包括排出孔口38,其形成在所述悬架本体12的侧壁16中,使得所述排出孔口38在悬架本体的主缸13内打开并通入排出腔室36。排出孔口38与流体出口32流体地连通。
93.悬架本体12还包括注入孔口40,其形成在流体分配装置20中,并通入悬架本体12的第一腔室28。
94.注入孔口40与主流体入口31流体地连通。
95.流体分配装置20包括形成在所述流体分配装置20中的圆柱形阀腔42。流体分配装置还包括注入通道48、排出通道50和阀通道52。
96.注入通道48形成在流体分配装置20中。注入通道48经由注入孔口40通入第一腔室28。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注入通道48包括三个通道段。
97.流体分配装置20还包括阀装置41,该阀装置包括入口阀46,该入口阀形成了设置有弹簧的止回阀。入口阀46能滑动地安装在主流体入口31处的注入通道中。入口阀46可以采取: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在该位置防止流体从注入通道48中渗透(penetrate,透入,进入)或逸出,因而防止流体从第一腔室28中渗透或逸出;以及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允许将流体引入注入通道48和第一腔室28。第一弹簧47倾向于使入口阀46进入关闭位置。入口阀还被构造为当所述止回阀上游处的所述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压力阈值时,打开并允许流体进入第一腔室28。
98.排出通道50与排出腔室36流体地连通,并与悬架外部流体地连通。排出通道穿过
阀腔42,使得该排出通道包括:第一排出通道部50a,其通入排出腔室36并通入阀腔42;以及第二排出通道部50b,其通入阀腔42并通向悬架外部。
99.阀装置41包括出口阀44,该出口阀设置有第二弹簧45,并沿滑动轴线y能滑动地安装在阀腔42中。出口阀44包括第一圆柱形阀部分44a和第二圆柱形阀部分44b。出口阀44可以采取: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在该位置防止流体从悬架本体12和悬架10中逸出;以及打开位置,在该位置允许流体从悬架本体12和悬架10中逸出。第二弹簧45倾向于使出口阀进入关闭位置。出口阀44还被构造为当所述出口阀上游处的所述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压力阈值时打开。
100.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悬架本体12还包括被安装在流体分配装置20上端处的能移除塞54,在能移除塞54中形成主流体入口31。内室56(inner housing)被设置在能移除塞54中。阀通道52一方面通入阀腔42,另一方面通入塞54的内室56。
101.将使用图1至图7详细说明调节上述能调节悬架10的预加载的步骤。
102.首先,第一腔室28基本上排空流体,例如通过将能移除塞54移除。然后用户骑上自行车,以便压缩能调节悬架。
103.只要没有注入流体,阀装置41就被置于第一状态,在该状态入口阀46和出口阀44关闭,如图2所示。在关闭位置,出口阀阻塞阀通道52。此外,在关闭位置,出口阀44被布置成使得第一排出通道部50a和第二排出通道部50b在所述第二圆柱形阀部分44b的两侧打开。第二圆柱形阀部分44b在阀腔42中形成挡板(shutter),防止来自第一排出通道部50a的流体进入第二排出通道部50b,并从而从悬架中逸出。
104.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用户然后将能移除塞54连接到悬架。
105.然后,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布置在能移除塞54上的主流体入口31注入流体,例如气体(诸如二氧化碳)。流体可以被容纳在筒(cartridge)中。可替代地,用户可以将泵连接到主流体入口。流体的循环由箭头示出。然后,流体渗透到能移除塞的室56中。在阀装置41的入口阀46的上游处,被注入的流体的压力不足,其不足以允许打开入口阀46并从而允许流体进入主腔室28。流体由阀通道52引导到阀腔42。
106.阀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出口阀被关闭。流体注入的结果是使出口阀44沿滑动轴线y移位到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流体注入允许将出口阀44保持在打开位置。
107.在该打开位置,第二弹簧45被压缩。第一排出通道部50a和第二排出通道部50b在第二圆柱形阀部分44b的同一侧打开并因而流体地连通。
108.继续注入流体,使得阀通道52内的压力和室56(形成在能移除塞54中)内的压力逐渐增加。当阀通道52、室56以及入口阀46上游的压力变得大于用于打开所述入口阀46的预定压力阈值时,入口阀46打开,并允许流体进入注入通道48,然后进入第一腔室28。该步骤如图4所示。然后,入口阀46和出口阀44被打开。因此,通过经由主流体入口28注入流体,阀装置41自动进入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下,阀装置41允许从悬架中抽出流体。
109.第一腔室28中的压力由于流体渗透其中而增加。
110.图4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的活塞,其中活塞头部26被布置在与悬架本体12的第二底部22相距距离d1的位置处。此外,排出孔口38通入第二腔室30,使得流体出口32与第二腔室30流体地连通,但与第一腔室28不连通。此外,通过主流体入口31被注入到第一腔室28中的流体沿与主流体入口31相反的方向对活塞的头部26施加力,该力朝向移位方向。活塞14
在悬架本体12中沿所述方向(即沿移位方向x)移位并被展开。第一腔室的体积增加。悬架本体12的第二底部22与活塞头部26之间的距离增加。此外,第一腔室28的体积也增加。
111.从图4至图5的流动可以看出,活塞14被移位,直到活塞头部26经过并超过排出孔口38。因此,排出孔口38不再通入第二腔室30,而是通入第一腔室28。然后活塞14被置于第二位置,在该位置,活塞头部26与悬架本体的第二底部22分隔的距离d2大于初始距离d1。
112.由于本发明,通过经由主流体入口31连续注入流体,活塞14因而从第一位置自动移动到第二位置。
113.在活塞14的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流体出口32与第一腔室28流体地连通。通过主流体入口31注入的流体进入第一腔室28,然后经由排出孔口进入排出腔室。然后,流体进入第一排出通道部50a、进入阀腔42,然后进入第二排出通道部50b,并最终经由流体出口32被引导出能调节悬架10。
114.在活塞14的第二位置,主流体入口31与流体出口32流体地连通,使得注入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出口从能调节悬架10中排出。因此,尽管注入了流体,但第一腔室28内的压力不再增加,并且活塞24不再在悬架本体12中移位。
115.然后,悬架的预加载被调节好,并且不再改变,尽管通过主流体入口31继续注入流体。此外,由于本发明,通过主流体入口28连续地注入流体,预加载被非常容易地调节。用户无需手动调节(例如通过反复试验)预加载。
116.只要用户在调节期间位于自行车上,活塞14的第二位置就由用户的重量决定。此外,预加载或sag根据用户的重量进行调节。
117.如图6所示,然后用户中断流体注入,流体不再向入口阀和出口阀施加任何力。第一弹簧47使入口阀进入关闭位置,第二弹簧45使出口阀进入关闭位置。因此,流体注入的中断使阀装置41自动地进入第一状态,在该状态下,防止流体从悬架中逸出。
118.此外,第一腔室中的压力略微下降,使得活塞朝向主流体入口略微移位。然后,排出孔口38被布置在活塞头部26处,并且不再通入第一腔室28。活塞头部26阻塞排出孔口,使得流体不会从第一腔室中逸出。
119.然后用户可以从自行车上下来。由于通过存在于第一腔室28内的流体施加的压力以及用户重量被移除,活塞14进一步展开到第三位置,该位置对应于能调节悬架的静止位置(rest position)。
120.在该第三位置,如图7所示,活塞头部26和悬架本体12的第二底部22分隔的距离d3大于初始距离d1和距离d2。活塞14在该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行程对应于先前调节的预加载。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活塞头部26基本上与第一底部18接触。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在第三位置,一定量的流体可以留在第二腔室30中;从而使得第二腔的体积不为零,并且活塞头部与第一底部保持相距一定距离。
121.然后,用户可以将能移除塞54从悬架本体12上拆下,其结果是使得阀通道52与大气流体地连通。优点在于将可能存在于阀通道52中的流体排空。被关闭的入口阀46保持存在于第一腔室28中的流体。因此,通过将能移除塞56移除,减小了悬架的尺寸和重量。
122.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的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排出孔口38’被布置在第一底部18的附近。悬架本体还包括形成在其侧壁16中的旁通通道60。根据活塞14的移位方向x考虑,旁通通道60的长度大于同样在这个方向上考虑的活塞头部的厚度。
123.当活塞14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排出孔口38’通入第二腔室,使得活塞头部在排出孔口38’和注入孔口40之间延伸。
124.旁通通道60被定位成使得当活塞14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8所示,活塞头部26在注入孔口40和旁通通道60之间延伸。此外,在活塞14的第一位置,旁通通道60通入第二腔室30,但不通入第一腔室28。流体注入的结果是将活塞展开(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直至活塞处于第二位置。
125.当活塞14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9所示,活塞头部26被布置在旁通通道60处,使得所述旁通通道在活塞头部的两侧通入悬架本体12,分别通入第一腔室28和第二腔室30。然后,所述旁通通道形成通路,允许流体绕过活塞头部26并从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然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流体地连通。
126.此外,如图9所示,当活塞处于第二位置时,通过主流体入口31注入的流体从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然后经由排出孔口38’、排出腔室36、排出通道50和阀腔42被引导到流体出口。
127.图10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能调节悬架10的自行车100。在本非限制性示例中,能调节悬架是自行车的后悬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