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长棒的制作方法

2021-11-20 00: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长棒。


背景技术:

2.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是年龄小于10岁的幼儿,对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不仅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还应对脊柱侧弯的病变区域进行良好的矫正,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自然生长能力。
3.针对早发性脊柱侧弯,医学界研发了生长棒。生长棒是指置入于脊柱两侧的支撑系统,其能够矫正脊柱侧弯,具有持续矫正的能力,并可随幼儿的自然生长同步延长。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生长棒在植入患者体内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为患者进行手术,以撑开生长棒,使得生长棒延长。对于植入该种生长棒的患者而言,需要经过多次手术后才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矫正效果,但频繁的手术对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损伤,并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4.有鉴于此,研发人员开发了一种无创生长棒,该生长棒在植入人体后,生长棒可在外界磁源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实现延长。然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存在磁场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往往会导致生长棒过度延长,对患者的脊柱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影响脊柱的自然生长能力。此外,为实现该类生长棒的延长,还需要在患者体内植入永磁体,但永磁体在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消磁而造成生长棒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棒,该生长棒利用患者自身脊柱的生长提供促使所述生长棒延长的动力,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提供良好的矫正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长棒,包括至少一个生长节,所述生长节包括沿所述生长棒之轴向布置的一个第一延长体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延长体可配合连接的第二延长体;其中,
7.所述生长棒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受到驱离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之间相背移动;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均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之间至少在所述生长棒之轴向保持相对静止。
8.可选地,所述第一延长体包括第一基体和导向部,所述第一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向部包括弹性导向件,所述弹性导向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上,所述弹性导向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生长棒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一基体的距离沿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渐增;
9.所述第二延长体在所述生长棒的径向和周向上与所述第一延长体保持相对静止;
所述第二延长体包括第二基体和滑移部;所述第二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滑移部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并压抵在所述弹性导向件上;
10.所述生长棒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均受到所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弹性导向件限制所述滑移部沿所述弹性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以及限制所述滑移部沿所述弹性导向件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11.所述生长棒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受到所述驱离力时,所述滑移部向所述弹性导向件施加指向所述第一基体的径向作用力,以使得所述夹角的角度减小,同时所述滑移部在所述弹性导向件上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相互远离而实现所述生长节的延长。
12.可选地,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生长节,至少两个所述生长节沿所述生长棒的轴向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生长节中,一个所述生长节的第一基体与另一个所述生长节的第二基体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生长节,相邻两个所述生长节镜像对称,且相邻两个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一基体相互连接,或,相邻两个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二基体相互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弹性导向件包括导向板、限位部和弹性支撑体;
15.所述导向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并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基体,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基体;所述弹性支撑体用于为所述导向板提供弹性支撑力,以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生长棒的轴线之间形成所述夹角;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导向板的第二表面上;
16.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均受到所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导向板限制所述滑移部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同时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滑移部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
17.可选地,所述导向板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基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连接端到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依次布置。
18.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棘齿,所述棘齿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相交,且所述第三表面靠近所述连接端,所述第四表面靠近所述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α小于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β。
19.可选地,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α的范围为15
°
~45
°
,和/或,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β的范围为60
°
~90
°

20.可选地,所述滑移部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三表面配合,并驱使所述弹性导向体旋转以打破所述滑移部与所述弹性导向体之间的力平衡及力矩平衡,从而使得所述滑移部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相交,且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λ的范围为15
°
~45
°

22.可选地,所述滑移部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靠近所
述第二端的一侧,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以建立所述滑移部与所述弹性导向体之间的力平衡及力矩平衡。
23.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生长棒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尺寸。
24.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生长棒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尺寸的差值不大于四分之一的所述限位部的尺寸。
25.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包括第七表面,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相交,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之间构成齿槽,所述齿槽用于与所述棘齿卡接。
26.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还包括第八表面,在所述滑移部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相交,且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所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θ的范围为30
°
~60
°

27.可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至少两个弹性导向体,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向体沿所述生长棒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弹性导向体的所述导向板在所述生长棒之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弹性导向体与相邻所述弹性导向体之间的距离。
28.可选地,所述导向板在所述生长棒之轴向上的长度l1与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导向体之间的距离l2的差值为δl,同一个所述导向板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的距离为l3,且δl:l3=(1~2):1,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的距离是指相邻两个棘齿的脊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棘齿的脊线是指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相交线。
29.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设置有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0.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弹性支撑体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扭簧的一个扭臂与所述第一基体邻接,另一个扭臂与所述导向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邻接。
31.可选地,所述扭簧的两个所述扭臂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范围为0
°
~60
°

32.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生长棒的轴向延伸,每一个所述安装部上皆设置有所述导向部。
33.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包括弧形部和两个所述安装部,所述弧形部分别与两个安装部连接而构成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封闭端构成所述第一端,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端构成所述第二端。
34.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为中空的柱形结构,所述导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第一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35.可选地,所述生长棒还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位于所述生长棒两端的两个所述生长节上,用于与脊柱上的目标位置连接。
3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生长棒,包括至少一个生长节,所述生长节包括沿所述生长棒之轴向布置的第一延长体和与所述第一延长体连接的第二延长体,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中的至少一者受到外力作用时,二者之间可作相背移动或者保持相对静止。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生长棒具有如下优点:
38.前述的包括至少一个生长节,每个所述生长节包括沿所述生长棒之轴向布置的一
个第一延长体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延长体可配合的第二延长体;所述生长棒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受到驱离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相背的移动,以使所述生长节延长;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均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至少在所述生长棒之轴向上保持相对静止。在将所述生长棒植入患者体内并与患者的侧弯病变脊柱的两端正常区域连接时,利用脊柱的生长而向所述生长节提供所述驱离力,以达到所述生长延长的目的,使得所述生长棒可持续对病变脊柱进行矫正,同时所述生长棒还可有效避免回缩,以确保矫正效果。该生长棒随患者自身的脊柱生长而延长,无需额外设置磁场以产生可使生长棒延长的动力,避免了外部环境对生长棒的不良影响,提高矫正效果。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发明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发明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生长棒的a处放大示意图,为清晰地显示结构,图中未示出剖面线;
42.图4a及图4b是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植入患者体内并与患者脊柱连接时的示意图,其中,图4a是生长棒植入初期的示意图,图4b是生长棒植入患者体内一段时间后的示意图;
43.图5是本发明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是本发明根据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7是本发明根据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8是本发明根据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4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8]
100-生长棒;
[0049]
1000-生长节,1000a-第一生长节,1000b-第二生长节,1000c第三生长节;
[0050]
1100-第一延长体;
[0051]
1110-第一基体;
[0052]
1111-弧形部,1112-安装部;
[0053]
1120-弹性导向体;
[0054]
1121-限位部,1122-导向板,1123-弹性支撑体;
[0055]
1200-第二延长体;
[0056]
1210-第二基体;
[0057]
1211-基座,1212-延长段;
[0058]
1220-滑移部;
[0059]
1221-第一凸起,1222-第二凸起;
[0060]
2000-第一连接部,2000
’-
第二连接部;
[0061]
2100-骨钉;
[0062]
3000-过渡部;
[0063]
210-病变部分,220-顶椎,230-尾椎。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生长棒,所述生长棒包括至少一个生长节,每个所述生长节包括沿所述生长棒之轴向布置的一个第一延长体和一个与所述第一延长体可配合连接的第二延长体。所述生长棒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受到驱离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之间相背移动;当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均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和所述第二延长体至少在所述生长棒之轴向保持相对静止。
[006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长棒用于植入患者体内,且所述生长节用于与患者脊柱的病变部分两侧的脊柱正常区域连接。随着患者脊柱正常区域的生长,脊柱会向所述生长节施加所述驱离力,在该驱离力的作用下,所述生长节的第一延长体及第二延长体将相互远离,从而实现所述生长节的延长,进而实现所述生长棒的延长,以使所述生长棒可持续地对侧弯的脊柱进行矫正。此外,生长节不受到外力,或者收到驱合力时,生长棒至少保持在轴线方向不变化。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节随脊柱的生长而自动延长,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避免外部环境对生长棒造成不良影响,提升矫正效果。
[006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67]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68]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示生长棒100包括一个生长节1000,所述生长节1000包括沿生长棒轴线方向布置的一个第一延长体1100和一个与第一延长体1100可配合连接的第二延长体1200。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一个第二延长体1200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受到驱离力时,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与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之间相背移动;当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均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第一延长体1100与第二延长体1200之间至少在生长棒轴线方向保持相对静止。优选,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在所述生长棒100的径向和周向上与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保持相对静止。可理解,所述径向是指垂直于所述生长棒100之轴线的方向,所述周向是指环绕所述生长棒100之轴线的方向。所述“驱离力”是指使第一延长体1100和第二延长体1200之间产生相分离的趋势的作用力;所述“驱合力”是指使第一延长体1100和第二延长体1200之间产生相靠拢的趋势的作用力;所述“当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均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是指“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受到驱合力时,“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的情况,以及“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不受外力时,“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受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的情
况。这里的“驱离力”例如为人体的生长力;“驱合力”例如为人体的躯干部分的重力,畸形区域的体表肌肉拉力以及畸形区域的脊椎的拉力等。
[0069]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包括第一基体1110和导向部。所述第一基体1110沿所述生长棒100的轴线延伸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向部包括弹性导向体1120。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还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生长棒100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距离沿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包括第二基体1210和滑移部1220。所述第二基体1210沿所述生长棒100的轴向延伸并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且所述第三端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滑移部1220即设置在所述第三端上,且所述滑移部1220压抵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
[0070]
所述生长节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均受到所述驱合力或不受外力时,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限制所述滑移部1220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同时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还限制所述滑移部1220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而当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或所述第二延长体受到所述驱离力时,所述滑移部1220向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施加指向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径向作用力,以使所述夹角的角度减小,同时所述滑移部1220沿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和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相互远离而实现所述生长节的延长,进而实现所述生长棒100的延长。
[0071]
如图4a及图4b所示,所述生长棒100在植入患者体内时,所述生长节1000在轴向上的相对两端被连接至患者脊柱的病变部分210两端的正常区域,例如顶椎220和尾椎230上。当所述生长棒100延长时,所述生长棒100可在脊柱的凹侧撑开所述脊柱,以使所述病变部分210恢复至正常状态。请继续参考图1,为便于将所述生长棒100连接至顶椎220和尾椎230上,所述生长棒100还包括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生长节1000的两端,并用于将所述生长节连接至所述顶锥220和所述尾椎230上。即所述第一基体1110与第一连接部2000连接,所述第二基体1120与第二连接部2000’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上分别通过一个骨钉2100与所述顶椎220和所述尾椎230连接。
[0072]
以图4a和图4b所示为例,当所述顶椎220和所述尾椎230正常生长时,所述顶椎22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00’向所述第一延长体1100施加从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驱离力,所述尾椎230通过所述连接部2000向所述第二延长体1200施加从所述第三端指向所述第四端的驱离力。这样,所述滑移部1220可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使得所述生长节延长,进而使得所述生长棒100延长,达到在凹侧撑开所述侧弯基脊柱200的目的。设置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的所述限位部1121用于限制所述滑移部1220在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从而确保所述生长棒100不回缩,进而确保所述生长棒100的矫正效果。利用患者的脊柱向所述生长棒100提供促使所述生长棒100延长的驱动力,无需额外设置例如磁源一类的动力装置,避免外界环境对生长棒100的延长造成不良影响而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0073]
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1110包括弧形部1111和两个安装部1112。其中,所述安装部1112沿所述生长棒100的轴向延伸,所述弧形部1111与两个所述安装部1112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基体1110整体呈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封闭端构成所述第一端,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端构成所述第二端。所述安装部1112的外表面(即本实施例
中两个所述安装部1112的相互远离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二基体1210包括基座1211和设置在所述基座1211沿所述生长棒100的轴向朝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一端延伸的延伸段1212,这样所述延伸端1212背离所述基座1211的一端构成所述第三端,所述基座1211背离所述延伸端1211的一端构成所述第四端,且所述延伸段1212位于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外侧。所述滑移部1220设置在所述延伸端1211朝向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一侧,且所述滑移部1220与所述导向部可配合连接。
[0074]
可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112的内表面(即两个所述安装部1112的相对的表面)上,此时,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所述延伸段1212位于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内侧。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还可包括三个以上的所述安装部,三个以上的所述安装部围绕所述生长棒的轴线布置,且每个所述安装部上皆设置有所述导向部(图中未示出)。或者,所述第一基体为柱状结构,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第一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图中未示出)。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实际上,不论所述第一延长体如何布置,只要所述第二延长体的所述滑移部与所述导向部能够可配合连接即可。例如,所述第二基体的所述延长段的数量与所述安装棒的数量相等,并相互对应地设置,且每个所述延长段上皆设置有所述滑移部。或者,所述第二基体为空心柱体,所述空心主体的一端封闭而构成所述第四端、另一端开口而构成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相互嵌套地设置,且所述滑移部沿所述第二基体的周向间隔布置并与所述第一延长体的所述导向部可配合连接。可理解,所述滑移部和所述导向部的数量也可以不相等。
[0075]
请重点参考图3,并结合图2,所述导向部中可包括多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多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沿所述生长棒100的轴向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安装部1112的外表面上。
[007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皆可包括限位部1121、导向板1122和弹性支撑体1123,其中所述导向板1122可采用非弹性的材料制成,并用于在所述生长节未受到轴向拉力时限制所述滑移部1220朝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所述限位部1121设置在所述导向板1122上,并用于限制所述滑移部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所述导向板1122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安装部1112可转动地连接(即,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向板1122具有所述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安装部1112,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安装部1112。所述弹性支撑体1123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安装部1112之间,并用于为所述导向板1122提供弹性支撑力,以使所述导向板1122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生长棒100之轴线间形成所述夹角。
[0077]
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体1123可为扭簧,所述扭簧通过一转轴设置于所述安装部1112上,且所述扭簧具有两个扭臂,其中一个所述扭臂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另一个所述扭臂与所述安装部1112连接。两个所述扭臂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范围为0
°
~60
°
,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生长棒100的轴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
°
~60
°
。两个所述扭臂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优选为30
°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1112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安装槽1113,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113中。
[0078]
应知晓,所述弹性导向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向体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棒上并与所述安装棒呈角度地连接的弹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弹片上的限位部。
[0079]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1121,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1121在所述导向板1122上沿所述连接端到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依次布置。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限位部1121可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棘齿。所述棘齿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靠近所述连接端,所述第四表面靠近所述自由端。同一个所述棘齿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相交,以使所述棘齿的侧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α小于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β,α的范围可在15
°
~45
°
之间,例如30
°
,β的范围可在60
°
~90
°
之间,例如75
°
。从而当所述滑移部1220在所述棘齿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一侧时,所述棘齿可限制所述滑移部1220朝向所述第一端移动,同时减小所述滑移部1220向所述第二端移动时的阻力。优选,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中,一个所述棘齿的所述第三表面与另一个所述棘齿的所述第四表面相交,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所形成的沟槽的侧面呈v形。
[0080]
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滑移部1220包括第一凸起1221。所述第一凸起1221。所述第一凸起1221用于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配合,实现所述滑移部1220相对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滑移。当所述滑移部1220相对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滑移时,所述第一凸起1221与所述第三表面配合作用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驱使弹性导向体1120旋转以进一步打破所述滑移部1220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之间的力平衡以及力矩平衡。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1221包括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二基体1210,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相交,且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λ的范围为15
°
~45
°
之间。
[0081]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部1220还包括第二凸起1222,所述第二凸起1222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1221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1222用于与第一凸起1221配合建立起所述滑移部1220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之间的力平衡以及力矩平衡。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七表面,所述第七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配合,重新建立力平衡以及力矩平衡。具体而言,所述滑移部1220相对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滑移,第一凸起1221离开一个限位部1121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在所述弹性支撑体1123作用下反方向旋转,直至所述第一凸起与相邻限位部1121的所述第三表面相配合,第二凸起与相邻限位部1121的所述第四表面相配合,建立起所述滑移部1220与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之间新的力平衡以及力矩平衡。可选地,所述第七表面与所述第五表面相交,从而所述第二凸起1222与所述第一凸起1221之间形成齿槽,所述齿槽可与所述棘齿卡接。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1222还具有第八表面,在所述滑移部1220远离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一端,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相交,且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之间所形成的锐角的角度θ的范围为15
°
~45
°
之间。优选,在垂直于所述生长棒的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122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起1222的尺寸。更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生长棒的轴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1221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凸起1222的尺寸的差值不大于四分之一的所述限位部1121的尺寸。
[0082]
较佳地,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之间的距离l2小于所述导向板1122在所述生长棒100的轴线上的长度l1。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确保所述滑移部1220移动至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的所述导向板1122的所述自由端后,可直接移动至另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的所述导向板1122上。进一步地,在同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的距离为l3,且优选l1和l2的差值δl与l3的比值为(1~2):1。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棘
齿之间的距离是指相邻两个棘齿的脊线之间的距离,棘齿的脊线是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的相交线。这样所述滑移部1220在从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移动至另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时,可与另一个所述弹性导向体1120上的棘齿顺利啮合。
[0083]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所述生长棒100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凸起1121的长度应大于所述第二凸起1122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一凸起1121和所述第二凸起1122皆可容纳于相邻两个所述棘齿所形成的沟槽中。
[0084]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两个所述生长节1000。以图5所示方位为例,将左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一生长节1000a,将右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二生长节1000b。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2000连接,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所述第二基体1120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通过一过渡部3000连接,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所述第四端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2000’连接。
[0085]
可理解,在所述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变形结构中,所述生长棒可包括三个以上的所述生长节。其中,位于所述生长棒两端的所述生长节分别与一连接部连接,三个以上的所述生长节沿所述生长棒轴线方向依次连接。例如,位于所述生长棒之一端的一个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端,以及位于所述生长棒之另一端的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二基体的第四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在相邻两个所述生长节中,一个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生长节的所述第二基体的第四端连接(图未示)。
[0086]
在同一个所述生长棒中设置多个轴向布置的生长节,可增大所述生长棒的延长能力,或者满足所述生长棒分段延长的需求。
[0087]
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两个所述生长节1000。以图6所示方位为例,将左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一生长节1000a,将右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二生长节1000b,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镜像对称地设置。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所述第四端直接连接或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生长节1000的所述第四端也可以通过过渡部等方式间接连接(图未示)。
[0088]
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两个所述生长节1000。以图7所示方位为例,将左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一生长节1000a,将右侧的一个所述生长节1000称之为第二生长节1000b,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镜像对称地设置。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第二基体1210的第四端,以及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第二基体1210的第四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第一基体11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第一基体1110的第一端通过过渡部3000间接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生长节1000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也可以直接
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图未示)。
[0089]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生长棒包括三个生长节1000,以图8所示方位为例,将三个所述生长节1000分别称之为第一生长节1000a、第二生长节1000b及第三生长节1000c。其中,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第二基体1210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第二基体1210的第四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和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镜像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的第一基体11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生长节1000c的第一基体1110的第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与所述第三生长节1000c镜像对称地设置。且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和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直接连接,而所述第二生长节1000b与所述第三生长节1000c通过一过渡部3000间接连接。所述第一生长节1000a的所述第一基体1110的所述第一端与一个第一连接部2000连接,所述第三生长节1000c的所述第二基体1210的所述第四端与一个第二连接部2000’连接。
[0090]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生长棒,其包括至少一个生长节,所述生长节包括沿所述生长棒之轴向布置的第一延长体和与所述第一延长体连接的第二延长体,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延长体与所述第二延长体至少一者受到外力作用时,二者之间可作相背移动或者保持相对静止。
[0091]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