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2: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汽车库的排烟系统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升,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汽车停放问题,然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且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型节能生态地下停车库应运而生,且正在推广普及被更多建设方所接受,新型车库不仅节省建筑成本,还可以更优质高效的停车。
3.新型车库由上下两层车库组成,也可以称为“loft”复式车库,由坡道进入上层或下层车位,两层车库中间的车道线上部为中空区域,是与传统多层车库、机械车库和传统人防地下室车库均不同的新型立体生态节能车库。
4.在推广新型车库的过程中,安全性一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汽车库的防排烟设计问题,原新型车库配套的排烟系统设计中,在建筑划分防火分区(单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的基础上,上下两层车库总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中间用挡烟垂壁隔开,每个防烟分区设计一套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的风管及风口均安装于上层车库。
5.随着国家对人民财产的安全防护的提升,工程设计行业所使用的规范也在逐渐更新中,自从2018年开始实施新的防排烟规范《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gb51251

2017以来,新型车库的推广遇到了难题,在新的防排烟规范中对防排烟系统有了更详细严格的要求,若使用原有的排烟系统设计,就会违反现行规范,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新型车库是上下连通的,在新的防排烟规范中,上下连通的车库空间界定为中庭建筑,中庭建筑需要单独设置排烟系统,中庭建筑的周围场所(夹层车库即负一层)也需要设置排烟系统,在上下两层车库总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划分的防烟分区内需要设置两套排烟系统,原有设计只有一套排烟系统,显然是不满足要求的;二是,新规范中对储烟仓及清晰高度有明确的要求,若上下两层划分为一个防烟分区,在计算清晰高度及储烟仓厚度时,为了满足排烟口排烟量以及排烟风口安装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上层车库人员的活动范围内仍然是储烟仓的现象,一旦发生火灾,危害性极大。
6.在防排烟新规以及建筑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新型车库的推广在防排烟设计方面遇到了“拦路虎”,急需一种针对于该新型车库的排烟系统设计,在满足现行规范的前提下达到良好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新型地下车库,且满足现行防排烟规范的新型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
8.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根据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新型车库上下两层总面积为4000平方为一个防火分区,负一层和负二层单独分开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单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每个防烟分区各设计一套排烟系统,为了保证排烟效果,负一层车库的排烟机房及风管安装均设置于负一层车库中,且防烟分区界用挡烟垂壁划分,一旦发生火灾,活动式挡烟垂壁会自动降落至负一层车库底部,保证负一层车库为一个封闭的空间,由单独的排烟系统排烟;负二层车库的排烟机房设置于负一层车库中,负二层的排烟风管安装在负一层车库和负二层车库通高部分的顶部,防烟分区与建筑防火分区划分保持一致,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烟气均聚集于储烟仓内,被排烟口捕集及时排出室外,保证人员安全。
10.本发明针对新型生态节能车库,该车库有上下两层,上层停车库和下层停车库为错层布置,重叠区域设置为停车位。每层层高较低,中间有通高区域且保证视野效果。
11.具体表现在:排烟系统包括设置在负一层的排烟机房和设置在负二层的送风机房,所述负一层和负二层均在同一个车库内,所述负一层和负二层错层布置,重叠区域设置为停车位,中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中庭区域,侧边设置有通高区域,所述排烟机房包括第一排烟机房和第二排烟机房,所述负一层设置有第一防烟分区,所述第一防烟分区内设置有第一排烟机房,所述中庭区域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烟风管,所述第一排烟风管与所述第一排烟机房内的第一排烟风机连接;所述第一防烟分区内的分界线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挡烟垂壁,所述第一挡烟垂壁由固定式挡烟垂壁和活动式挡烟垂壁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式挡烟垂壁的高度为400mm,所述固定式挡烟垂壁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防烟分区内的分界线的顶部,所述活动式挡烟垂壁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式挡烟垂壁的下端。
12.所述第一排烟机房内设置有第二排烟风机,所述第二排烟风机上连接有第二排烟风管,所述第二排烟风管也设置在所述中庭区域的顶部;所述第二排烟机房设置在所述负一层上所述第一防烟分区内靠近所述通高区域的部位,所述第二排烟机房内设置有第三排烟风机,所述第三排烟风机上连接有第三排烟风管,所述第三排烟风管设置在所述通高区域的顶部;所述负二层设置有第二防烟分区。
13.所述第二防烟分区根据《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2014规范中对车库防烟分区的要求,分为第二防烟一分区和第二防烟二分区,所述第二挡烟垂壁设置在所述负二层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防烟一分区和第二防烟二分区之间的分界线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二防烟一分区对应所述第三排烟风管,所述第二防烟二分区对应所述第二排烟风管,所述第二挡烟垂壁的设置高度为所述负二层车库的清晰高度。
14.所述第一挡烟垂壁中的活动式挡烟垂壁与消防联动连接,在发生火灾时,所述活动式挡烟垂壁会自动垂直降落到所述负一层车库的底部,使所述负一层为一个封闭的空间。
15.负二层内的防烟分区清晰高度的设置由防排烟规范中的公式计算而定:hq=1.6 0.1*h’16.其中:hq为最小清晰高度;h’为建筑净高。
17.所述第一排烟风管上均布有带有第一排烟口的第一排烟支管,所述第一排烟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支管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排烟支管的左右两端均越过其两端的所述固定式挡烟垂壁部分,以保证负一层上形成所述封闭空间时能够单独排烟。
18.所述第二排烟风管上均布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排烟口,用于排放所述负二层内所述第二防烟二分区内的烟气,所述第三排烟风管上均布有开口向下的第三排烟口,用于排放所述负二层内所述第二防烟一分区内的烟气。
19.所述第一排烟口、第二排烟口和第三排烟口均为钢制单层百叶风口,所述第一排烟口上每个钢制单层百叶风口上均设置有一个280
°
防火调节阀。
20.所述第一排烟风管、第二排烟风管和第三排烟风管上远离所述排烟机房的一端均设置有排烟阀,所述排烟阀为常闭排烟阀,火灾时,远动或手动开启。
21.所述排烟机房内设置有排烟井,所述送风机房内设置有送风井。
2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中将负一层和负二层分别单独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内均设置有单独的排烟通道,保证了在发生火灾时,每个防烟分区均能够及时的进行排烟;且负二层的排烟风管安装在负一层车库和负二层车库通高部分的顶部,负二层内的防烟分区清晰高度的设置由防排烟规范中的公式计算而定,用第二挡烟垂壁满足设置要求,由于烟气是自然向上流动的,发生火灾时,能够将烟气全部聚集于储烟仓以内,以方便被排烟口捕集及时排出室外,保证人员安全。
24.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挡烟垂壁和第二挡烟垂壁,在发生火灾时,第一挡烟垂壁中的活动式挡烟垂壁部分会自动垂直降落到负一层车库的底部,使负一层为一个封闭的空间,第二挡烟垂壁设置在负二层车库的清晰高度处,将负二层分成不同的防烟分区,这样能够阻挡发生火灾区域内的烟气蔓延到没发生火灾区域,也能将烟气阻挡在储烟仓内,防止烟气流窜,将伤害降到最小化。
25.3、本实用新型中的排烟系统解决了新型车库推广中遇到的防排烟问题,既满足新型车库层高和节能优势,又满足了国家对消防排烟安全性的要求,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所在的负一层建筑平面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所在的负二层建筑平面图;
28.图3为图2中1

1方向的建筑剖面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在负一层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在负二层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31.图6为图4中1

1方向的建筑剖面图(平常时状态);
32.图7为图4中1

1方向的建筑剖面图(火灾时状态);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中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流动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中第一排烟支管与第一排烟风管以及第一活动式挡烟垂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36.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图中:1

送风机房,2

排烟井,3

送风井,4

中庭区域,5

通高区域,6

第一排烟机房,7

第二排烟机房,8

第一防烟分区,9

第一排烟风管,10

第一排烟风机,11

第一挡烟垂壁,11
‑1‑
固定式挡烟垂壁,11
‑2‑
活动式挡烟垂壁,12

第一排烟口,13

第一排烟支管,14

第二排烟风机,15

第二排烟风管,16

第三排烟风机,17

第三排烟风管,18

第二排烟口,19

第三排烟口,20

280
°
防火调节阀,21

第二防烟一分区,22

第二防烟二分区,23

第二挡烟垂壁,24

排烟阀,25

停车位,26

负一层,27

负二层。
37.实施案例:一种新型地下车库排烟系统,包括设置在负一层26的排烟机房和设置在负二层27的送风机房1,排烟机房内设置有排烟井2,送风机房1内设置有送风井3,负一层26和负二层27均在同一个车库内,负一层26和负二层27错层布置,重叠区域设置为停车位25,每层层高较低,中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中庭区域4,侧边设置有通高区域5,排烟机房包括第一排烟机房6和第二排烟机房7,负一层26设置有第一防烟分区8,第一防烟分区8面积为1637.6

,空间净高2.90m,设计烟层厚度1.50m,清晰高度1.50m,防烟分区长边54.5m,排烟口设计排烟量为每小时4798m
³

38.第一防烟分区8内设置有第一排烟机房6,中庭区域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排烟风管9,第一排烟风管9与第一排烟机房6内的第一排烟风机10连接;第一防烟分区8内的分界线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挡烟垂壁11;第一挡烟垂壁11由固定式挡烟垂壁11

1和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式挡烟垂壁11

1的高度为400mm,固定式挡烟垂壁11

1的上端设置在第一防烟分区内的分界线的顶部,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的上端设置在固定式挡烟垂壁11

1的下端。
39.第一排烟风管9上均布有带有第一排烟口12的第一排烟支管13,第一排烟口12设置在第一排烟支管13的左右两端,第一排烟支管13的左右两端均越过其两端的固定式挡烟垂壁11

1,以保证负一层26上形成封闭空间时能够单独排烟。
40.第一排烟机房6内设置有第二排烟风机14,第二排烟风机14上连接有第二排烟风管15,第二排烟风管15也设置在中庭区域4的顶部;第二排烟机房7设置在负一层26上第一防烟分区8内靠近通高区域5的部位,第二排烟机房7内设置有第三排烟风机16,第三排烟风机16上连接有第三排烟风管17,第三排烟风管17设置在通高区域5的顶部;第二排烟风管15上均布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排烟口18,用于排放负二层27内第二防烟二分区22内的烟气,第三排烟风管17上均布有开口向下的第三排烟口19,用于排放负二层27内第二防烟一分区21内的烟气。
41.第一排烟口12、第二排烟口18和第三排烟口19均为钢制单层百叶风口,每个第一排烟口12处的钢制单层百叶风口上均设置有一个280
°
防火调节阀20。
42.负二层27设置有第二防烟分区,第二防烟分区根据《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2014规范中对车库防烟分区的要求,分为第二防烟一分区21和第二防烟二分区22,负二层27的顶部位于第二防烟一分区21和第二防烟二分区22之间的分界线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烟垂壁23,第二防烟一分区21对应第三排烟风管17,第二防烟二分区22对应第二排烟风管15,第二挡烟垂壁23的设置高度为负二层27车库的清晰高度,其中第二防烟一分区21的面积为1070.6

,空间净高5.70m,设计烟层厚度3.50m,清晰高度2.20m,防烟分区长边54.5m,排烟口设计排烟量为每小时10420m
³
;第二防烟二分区22的面积为878.4

,空间净高5.70m,设计烟层厚度3.50m,清晰高度2.20m,防烟分区长边54.5m,排烟口设计排烟量为每小时10420m
³

43.排烟系统排烟量的计算以最不利计算方法计算。
44.该排烟系统设计满足所有现行规范中关于火灾自动连锁要求及控制要求。
45.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与消防联动连接,在发生火灾时,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会自动垂直降落到负一层26车库的底部,使负一层26为一个封闭的空间。
46.第一排烟风管9、第二排烟风管15和第三排烟风管17上远离排烟机房的一端均设置有排烟阀24,排烟阀24为常闭排烟阀24,火灾时,远动或手动开启。
47.未发生火灾时,第一排烟风机10、第二排烟风机14和第三排烟风机16低速运行,防火分区内的风机均开启运行,排出车库内的污染气体;发生火灾时,通过消防联动启动该防火分区的消防设施,该防火分区内的防火卷帘及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均降落至设计指定位置,发生火灾的防烟分区内联动开启相对应全部排烟阀24,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若为负一层26车库内的第一防烟分区8发生火灾,该防烟分区内第一排烟风机10高速启动运行,活动式挡烟垂壁11

2落至负一层26车库底部,火灾产生的烟气全部聚集于负一层26车库的储烟仓内,通过设置于第一排烟风管9侧边的第一排烟口12及时排出至室外,保证人员逃生安全;若为负二层27车库上的第二防烟分区内发生火灾,通过设置在负二层27车库内的第二挡烟垂壁23,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全部聚集于对应的负二层27车库的储烟仓内(即清晰高度以上区域,由于烟气是天然向上流动的,大部分烟气会聚集于负一层26车库中间的中庭区域4和侧边的通高区域5),通过设置于梁下的第二排烟口18和第三排烟口19及时排出至室外。
48.以上所述实施方案均为典型实施案例,并不限定于本发明,本发明设计方案针对新型立体车库,相似车库亦可以采用本设计理念,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均可以容易理解且举一反三,凡在本发实用新型排烟系统设计的原理,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及设计精神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相近实施案例,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