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领域,特别涉及温室供暖设施。


背景技术:

2.温室是植物人工培育周年扩繁的重要设施。冬季,白日通过植物日光的温室效应实现温室内温、湿度达到植物生长要求;但在冬日夜间,由于温室为透光材料,故温室白天于夜间热流量差别极大,进而在太阳落上后温度下降极快,若不采取其他保温或补偿热损失的手段,极易造成植物冻伤、死亡;若采用传统能源进行热补偿,则造成环境污染与运营成本高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包括:补水管网、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蓄能水箱、循环供热子系统;
5.所述补水管网并接三个补水支路;
6.所述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包括地藕埋管换热器、第一循环泵组、换热单元、第一排放管、第二循环泵组、第二排放管、位于所述蓄能水箱内的换热管;
7.所述第一循环泵组、所述第二循环泵组分别连接二个所述补水支路;
8.所述换热单元,由蒸发器、冷凝器组成;
9.所述地藕埋管换热器出水口、所述第一循环泵组、所述蒸发器、所述地藕埋管换热器回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
10.所述第一排放管并接于所述蒸发器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
11.所述第二循环泵组出水口、所述冷凝器、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循环泵组入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
12.所述第二排放管并接于所述冷凝器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
13.所述蓄能水箱位于地下,包括补水管道、浮球阀、超声波液位计、水温计、保温板;
14.所述补水管道与补水支路相连并延申入所述蓄能水箱箱体内,该补水管道在入水端设有所述浮球阀;
15.所述超声波液位计位于所述蓄能水箱顶部;
16.二个所述水温计分别位于所述蓄能水箱侧壁上方与下方;
17.所述保温板包裹所述蓄能水箱箱体外壁;
18.所述循环供热子系统,包括第三循环泵组、分水器、散热支路、集水器;
19.所述蓄能水箱出水端、所述第三循环泵组、所述分水器依次管道连接;
20.二个以上所述散热支路入水口并接于所述分水器出水口;
21.所述散热支路在温室内设有散热装置;
22.二个以上所述散热支路出水口并接于所述集水器入水口;
23.所述集水器回水支路延申入所述蓄能水箱。
24.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温室冬日白天通过太阳光照补偿温室热损失;夜间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补偿温室冬日夜间热损失,实现温室温度达到植物生长需求;设置蓄能水箱,白天地源热泵系统对地热能量进行收集,并输送到蓄能水箱中,蓄能水箱中蓄存水水温升高,可用于夜间温室供暖;采用将蓄能水箱设于地下、外设保温板的形式减少蓄能热损失,解决了系统高能耗问题。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的俯视图。
27.图中1.补水管网、11.补水支路、2.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21.地藕埋管换热器、22.第一循环泵组、23.换热单元、23a.蒸发器、23b.冷凝器、24.第一排放管、25.第二循环泵组、26.第二排放管、27.内的换热管、3.蓄能水箱、31.补水管道、32.浮球阀、33.超声波液位计、34.水温计、35.保温板、4.循环供热子系统、41.第三循环泵组、42.分水器、43.散热支路、43a.散热装置、44.集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所示,一种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包括补水管网1、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2、蓄能水箱3、循环供热子系统4;
30.补水管网1设有三个补水支路11;
31.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2,包括地藕埋管换热器21、第一循环泵组22、换热单元23、第一排放管24、第二循环泵组25、第二排放管26、位于蓄能水箱3内的换热管27;
32.第一循环泵组22、第二循环泵组25分别连接二个补水支路11;
33.换热单元23,由蒸发器23a、冷凝器23b组成;
34.地藕埋管换热器21出水口、第一循环泵组22、蒸发器23a、地藕埋管换热器21回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
35.第一排放管24并接于蒸发器23a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
36.第二循环泵组25出水口、冷凝器23b、换热管27、第二循环泵组25入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
37.第二排放管26并接于冷凝器23b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
38.蓄能水箱3位于地下,包括补水管道31、浮球阀32、超声波液位计33、水温计34、保温板35;
39.补水管道31与补水支路相连并延申入蓄能水箱3箱体内,该补水管道在入水端设有浮球阀32;
40.超声波液位计33位于蓄能水箱3顶部;
41.二个水温计34分别位于蓄能水箱3侧壁上方与下方;
42.保温板35包裹蓄能水箱3箱体外壁;
43.循环供热子系统4,包括第三循环泵组41、分水器42、散热支路43、集水器44;
44.蓄能水箱3出水端、第三循环泵组41、分水器42依次管道连接;
45.二个以上散热支路43入水口并接于分水器42出水口;
46.散热支路43在温室内设有散热装置43a;
47.二个以上散热支路43出水口并接于集水器44入水口;
48.集水器44回水支路延申入蓄能水箱3。
49.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管网(1)、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2)、蓄能水箱(3)、循环供热子系统(4);所述补水管网(1)并接三个补水支路(11);所述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2),包括地藕埋管换热器(21)、第一循环泵组(22)、换热单元(23)、第一排放管(24)、第二循环泵组(25)、第二排放管(26)、位于所述蓄能水箱(3)内的换热管(27);所述第一循环泵组(22)、所述第二循环泵组(25)分别连接二个所述补水支路(11);所述换热单元(23),由蒸发器(23a)、冷凝器(23b)组成;所述地藕埋管换热器(21)出水口、所述第一循环泵组(22)、所述蒸发器(23a)、所述地藕埋管换热器(21)回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放管(24)并接于所述蒸发器(23a)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所述第二循环泵组(25)出水口、所述冷凝器(23b)、所述换热管(27)、所述第二循环泵组(25)入水口依次循环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排放管(26)并接于所述冷凝器(23b)出水管道,用于设备停用、检修时泄水;所述蓄能水箱(3)位于地下,包括补水管道(31)、浮球阀(32)、超声波液位计(33)、水温计(34)、保温板(35);所述补水管道(31)与所述补水支路(11)相连并延申入所述蓄能水箱(3)箱体内,该补水管道在入水端设有所述浮球阀(32);所述超声波液位计(33)位于所述蓄能水箱(3)顶部;二个所述水温计(34)分别位于所述蓄能水箱(3)侧壁上方与下方;所述保温板(35)包裹所述蓄能水箱(3)箱体外壁;所述循环供热子系统(4),包括第三循环泵组(41)、分水器(42)、散热支路(43)、集水器(44);所述蓄能水箱(3)出水端、所述第三循环泵组(41)、所述分水器(42)依次管道连接;二个以上所述散热支路(43)入水口并接于所述分水器(42)出水口;所述散热支路(43)在温室内设有散热装置(43a);二个以上所述散热支路(43)出水口并接于所述集水器(44)入水口;所述集水器(44)回水支路延申入所述蓄能水箱(3)。

技术总结
一种地源热泵蓄能温室供暖设备,包括:补水管网、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蓄能水箱、循环供热子系统;地源热泵循环加热子系统,包括地藕埋管换热器、第一循环泵组、换热单元、第一排放管、第二循环泵组、第二排放管、位于所述蓄能水箱内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温室冬日白天通过太阳光照补偿温室热损失;夜间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补偿温室冬日夜间热损失,实现温室温度达到植物生长需求;设置蓄能水箱,白天地源热泵系统对地热能量进行收集,并输送到蓄能水箱中,蓄能水箱中蓄存水水温升高,可用于夜间温室供暖;采用将蓄能水箱设于地下、外设保温板的形式减少蓄能热损失,解决了系统高能耗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学龙 李丽 徐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卓盛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05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