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


背景技术:

2.千斤顶是一种重型设备维修时经常要用到的工具,我们经常会使用到液压式的千斤顶,这种千斤顶需要专门的液体来作为介质提供压力,所以需要千斤顶有很好的密封性。
3.现有技术中,使用千斤顶顶升重载时,一旦密封失效或油管破裂,重载便会滑落。企业为了增加顶升力,降低单位比压,有时还会并联许多千斤顶顶升一个重载,例如:当用多个(4个或4个以上)千斤顶顶升一个重物时,通常会出现同步和载荷均衡的问题,尤其是油缸带载下降时,更易出现过载现象;也就是一个油缸下降稍快时,大部分的载荷就会压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油缸上,使油缸压力增大近一倍,为确保油缸安全,不得不把油缸的负荷能力降低一倍使用,很不经济,同时过载也会对工件造成局部结构损伤;这时只要一个千斤顶失效,便会使整组失压,酿成事故。虽然可以在承压腔安装一个液控单向阀作保护,但液控单向阀开启前无法发现隐患,一旦带病开启,液控单向阀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因此普通千斤顶顶升时使用安全性能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普通千斤顶在顶升过程中容易失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包括千斤顶本体和平衡均载阀;所述千斤顶本体包括液压油缸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竖直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所述活塞杆可延伸至所述液压油缸的外部;所述平衡均载阀包括阀腔主体,所述阀腔主体内设置有阀套;所述阀套内可活动地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所述阀芯可穿过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所述第二密封座;所述阀腔的两端固设有压力调节装置和锥形阀弹簧装置;所述阀腔主体上开设有上油口与下油口;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密封座之间设置有上液压室;所述上液压室与所述上油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锥形阀弹簧装置之间设置有下液压室;所述下液压室与所述下油口连通设置;所述上液压室与所述下液压室通过所述阀芯中的液压通道连通;所述平衡均载阀固设于所述千斤顶本体的外壁上;所述平衡均载阀用于控制所述活塞杆的上升或下降。
6.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缸的内壁上;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活塞可推动所述活塞杆运动;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设置有上油通道和下油通道;所述上油通道与所述下油通道均与所述液压油缸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上油通道连通至所述活塞的底部;所述下油通道连通至所述空腔的顶部。
7.进一步地,当所述上油通道进油时,所述活塞杆向上顶起;当所述下油通道进油时,所述活塞杆向下回落。
8.进一步地,当所述阀芯与所述锥形阀弹簧装置抵触时,所述液压通道被堵塞;所述阀套与所述阀芯的中段构成中间液压室;所述中间液压室连通设置有液压口;所述液压口与所述下油通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下油口与所述上油通道的一端连通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阀腔主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与所述下油口连通设置;所述检测口处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10.进一步地,还包括plc控制端,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端通信连接;所述plc控制端用于监测所述千斤顶本体的承载情况。
1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升千斤顶装置,通过平衡均载阀的设置千斤顶无论上升还是下降,都需要外部供油,千斤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进油的流量,而与千斤顶负载无关,无外部供油,活塞保持不动;本顶升千斤顶装置克服了普通千斤顶的安全缺陷,即使成组使用,也不会因为一个千斤顶失效而影响其他千斤顶的正常工作;此外该平衡均载阀又具有过载保护和自动均载的功能,因此安装了平衡均载阀的顶升千斤顶在外接油管破裂损坏的情况下,也能托住负载,从结构上来讲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能,并且成组使用顶升千斤顶,并留有足够的顶升力冗余,便可确保液压顶升万无一失。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14.图1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中平衡均载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的原理图;
17.图4是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中平衡均载阀的流量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19.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0.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
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1
25.现有技术中,使用千斤顶顶升重载时,一旦密封失效或油管破裂,重载便会滑落。企业为了增加顶升力,降低单位比压,有时还会并联许多千斤顶顶升一个重载,例如:当用多个(4个或4个以上)千斤顶顶升一个重物时,通常会出现同步和载荷均衡的问题,尤其是油缸带载下降时,更易出现过载现象;也就是一个油缸下降稍快时,大部分的载荷就会压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个油缸上,使油缸压力增大近一倍,为确保油缸安全,不得不把油缸的负荷能力降低一倍使用,很不经济,同时过载也会对工件造成局部结构损伤;这时只要一个千斤顶失效,便会使整组失压,酿成事故。
2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千斤顶本体1和平衡均载阀2;千斤顶本体1包括液压油缸11和活塞杆12;活塞杆12可竖直活动地设置于液压油缸11的内部;活塞杆12可延伸至液压油缸11的外部;平衡均载阀2包括阀腔主体21,阀腔主体21内设置有阀套22;阀套22内可活动地设置有阀芯23;阀芯2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密封座24和第二密封座25;阀芯23可穿过第一密封座24和第二密封座25;阀腔的两端固设有压力调节装置26和锥形阀弹簧装置27;阀腔主体21上开设有上油口211与下油口212;阀芯23与第一密封座24之间设置有上液压室;上液压室与上油口211连通设置;第二密封座25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之间设置有下液压室;下液压室与下油口212连通设置;上液压室与下液压室通过阀芯23中的液压通道连通;平衡均载阀2固设于千斤顶本体1的外壁上;平衡均载阀2用于控制活塞杆12的上升或下降。
27.本实施例1通过平衡均载阀2的设置千斤顶无论上升还是下降,都需要外部供油,千斤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进油的流量,而与千斤顶负载无关,无外部供油,活塞杆12保持不动;本顶升千斤顶装置克服了普通千斤顶的安全缺陷,即使成组使用,也不会因为一个千斤顶失效而影响其他千斤顶的正常工作;此外该平衡均载阀2又具有过载保护和自动均载的功能,因此安装了平衡均载阀2的顶升千斤顶在外接油管破裂损坏的情况下,也能托住负载,从结构上来讲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能,并且成组使用顶升千斤顶,并留有足够的顶升力冗余,便可确保液压顶升万无一失。
28.优选地,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本实施例1的千斤顶,如图1所示,活塞杆12的底部设置有活塞13;活塞13安装在液压油缸11的内壁上;活塞杆12与液压油缸11的内部之间设置有空腔121;活塞13可推动活塞杆12运动;液压油缸11的内部设置有上油通道112和下油通道113;上油通道112与下油通道113均与液压油缸11的内部连通设置;上油通道112连通至活塞13的底部;下油通道113连通至空腔121的顶部;当上油通道112进油时,活塞杆12向上顶起;当下油通道113进油时,活塞杆12向下回落。本实施例1中液压油缸11与活塞杆12之间
需要保持足够的进油和出油空间,才能够保证千斤顶的正常运行。
29.优选地,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如图2所示,当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抵触时,液压通道被堵塞;阀套22与阀芯23的中段构成中间液压室;中间液压室连通设置有液压口28;液压口28与下油通道113的一端连通设置;下油口212与上油通道112的一端连通设置;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的顶升千斤顶装置的液压原理为:
31.当上油口211和下油口212进油时,平衡均载阀2如同一个单向阀;当上油口211和下油口212出油时,油压驱动打开阀芯23的锥阀,油从下油口212流经上油口211流出;
32.平衡均载阀2进油,千斤顶进入顶升状态:油从上油口211流入,流经阀芯23中的液压通道,推动锥形阀弹簧装置27,流至下油口212,然后流进上油通道112,活塞杆12在活塞13的推动作用下被顶起;
33.平衡均载阀2控制千斤顶成比例降落状态:从液压口28控制油进入,推动阀芯23向上调节,克服压力调节装置26,使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产生比例的开口,使得下油口212的油比例地流入到上油口211,随着液压口28的控制油压力增大,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之间的比例开口越大,下油口212的油流入到上油口211的速度越快,成比例可控调节;
34.平衡均载阀2进入保压状态:液压口28无油液进入,压力调节装置26压住阀芯23,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密封,下油口212的油液无法进入到上油口211,此时千斤顶保持不动;
35.平衡均载阀2压力过载状态:当负载的压力值p
a1
大于下油口212的油压力值p
a
时,液压口28无油液工作,p
a1
值大于压力调节装置26的调压值,产生的压力将阀芯23向上推动,使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产生比例的开口,使得下油口212的油液成比例地流入到上油口211,当p
a1
值接近压力调节装置26的调压值后,阀芯23与锥形阀弹簧装置27关闭并密封,重新回到保压状态。
36.如图4所示,千斤顶负载的压力p
a1
越高,开启平衡均载阀2的压力值p
b
越低,这一特性在多缸并联时特别有用,如果有一个千斤顶负载较重,下降时,这个平衡均载阀2会较早开启,将负荷较重的转移至负荷较轻的千斤顶上,这样它产生均载的作用。
37.优选地,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顶升千斤顶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阀腔主体21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检测口(图中未标出);检测口与下油口212连通设置;检测口处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c1,还包括plc控制端,压力传感器c1与plc控制端通信连接;plc控制端用于监测千斤顶本体1的承载情况。本实施例1中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c1和plc控制端,能够便于技术人员随时监测每一个千斤顶的承载情况,一旦发现千斤顶有负载异常现象,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