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的外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的外后视镜。


背景技术:

2.汽车后视镜以安装位置划分,分有外后视镜、下后视镜和内后视镜。其中汽车外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汽车外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为汽车驾驶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外后视镜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4.现有的皮卡车在外后视镜中,不具备照明功能,在夜晚及光线不足时停车时,不能对货箱两侧进行照明,可视性差,存在安全隐患。
5.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332138.7,申请日20130801,公开了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用于将外后视镜安装于汽车车身上,所述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车身的车门窗框上的轨道;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以带动所述外后视镜沿所述轨道移动的外后视镜支架,所述外后视镜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后视镜连接,所述外后视镜支架的第二端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轨道;用于驱动所述外后视镜支架沿所述轨道移动,以改变所述外后视镜位置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外后视镜支架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控制单元。
6.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可以对汽车外后视镜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外后视镜根据驾驶员的需要沿轨道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但是关于一种可视性强,停车时能够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且安全性好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7.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可视性强,停车时能够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且安全性好的外后视镜,而关于这种外后视镜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视性强,停车时能够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且安全性好的外后视镜。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的外后视镜,所述的外后视镜包括镜框;所述的镜框中安装有镜片;所述的镜片的下方安装有后照灯;所述的后视镜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的镜框在镜片安装的位置处采用翻边结构形式;所述的镜框内壁设置有加强片和加强圈;所述的后照灯包括后照灯本体、后照灯型腔;所述的后照灯本体安装在后照灯型腔中;所述的后照灯本体与后照灯型腔连接处设置有自攻螺钉;所述的后照灯本体相对后照灯型腔呈倾斜分布。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镜框内壁设置有加强片和加强圈;所述的加强片共有两个,且两个加强片平行分布。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加强圈为封闭结构形式;所述的加强圈相对镜框的内壁面向外凸出。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后照灯型腔呈锥台形。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加强圈和镜框的外壁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的加强圈和镜框的外壁形成凹槽结构。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镜框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的底座包括连接部和底板;所述的连接部一端和底板连接,另一端和镜框建立连接。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以及连接部上设置有镜框内部相通的开口。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整体呈梯形状,且底板的外周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部和镜框以及底板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处理。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镜框上还连接有转向灯。
20.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的外后视镜,通过后照灯设计,夜晚及光线不足时停车可开启该后照灯,达到照明效果,停车时可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同时,可视光源保证在夜晚及光线不足上下货碰撞,保证人身安全及工作完成。
附图说明
2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的外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2是镜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附图3是镜框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4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26.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2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29.1.镜框
ꢀꢀꢀꢀꢀꢀꢀꢀꢀꢀꢀꢀꢀꢀꢀꢀꢀꢀꢀꢀꢀ
11.镜片
30.12.加强片
ꢀꢀꢀꢀꢀꢀꢀꢀꢀꢀꢀꢀꢀꢀꢀꢀꢀꢀ
13.加强圈
31.14.凹槽
ꢀꢀꢀꢀꢀꢀꢀꢀꢀꢀꢀꢀꢀꢀꢀꢀꢀꢀꢀꢀ
2.后照灯
32.21.后照灯本体
ꢀꢀꢀꢀꢀꢀꢀꢀꢀꢀꢀꢀꢀꢀ
22.后照灯型腔
33.3.底座
ꢀꢀꢀꢀꢀꢀꢀꢀꢀꢀꢀꢀꢀꢀꢀꢀꢀꢀꢀꢀꢀ
31.连接部
34.32.底板
ꢀꢀꢀꢀꢀꢀꢀꢀꢀꢀꢀꢀꢀꢀꢀꢀꢀꢀꢀꢀ
33.开口
35.4.控制器
ꢀꢀꢀꢀꢀꢀꢀꢀꢀꢀꢀꢀꢀꢀꢀꢀꢀꢀꢀ
5.电源
36.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2的外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2的外后视镜;所述的外后视镜包括镜框1;所述的镜框1中安装有镜片11;所述的镜片11的下方安装有后照灯2;所述的后视镜的一侧设置有底座3。
37.请参照图2,图2是镜框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镜框1在镜片11 安装的位置处采用翻边结构形式;所述的镜框1内壁设置有加强片12和加强圈13;所述的加强片12共有两个,且两个加强片12平行分布;所述的加强圈 13为封闭结构形式;所述的加强圈13相对镜框1本体的内壁面向外凸出。
38.所述的后照灯2包括后照灯本体21、后照灯型腔22;所述的后照灯本体 21安装在后照灯型腔22中;所述的后照灯本体21与后照灯型腔22连接处设置有自攻螺钉;所述的后照灯本体21相对后照灯型腔22呈倾斜分布;所述的后照灯型腔22呈锥台形。
39.请参照图3,图3是镜框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加强圈13和镜框1 的外壁形成凹槽结构。
40.请参照图4,图4为底座3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镜框1一侧设置有底座3;所述的底座3包括连接部31和底板32;所述的连接部31一端和底板32连接,另一端和镜框1建立连接;所述的底板32以及连接部31上设置有镜框1内部相通的开口33;所述的底板32整体呈梯形状,且底板32的外周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的连接部31和镜框1以及底板32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处理。
41.请参照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的电路原理框图。所述的外后视镜还连接有控制器4、电源5;所述的电源5正极到负极依次连接有控制器4、外后视镜以及后照灯2。
42.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43.所述的镜框1中安装有镜片11;所述的镜片11的下方安装有后照灯2。其中,后照灯2设计,夜晚及光线不足时停车可开启该后照灯2,达到照明效果,停车时可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同时,可视光源保证在夜晚及光线不足上下货碰撞,保证人身安全及工作完成。
44.所述的后视镜的一侧设置有底座3。其中,底座3设计,便于后视镜和车身稳固连接,使得外后视镜与车身之间固定效果确切。
45.所述的镜框1在镜片11安装的位置处采用翻边结构形式。其中,采用翻边结构形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防止损坏。
46.所述的镜框1内壁设置有加强片12和加强圈13。其中,加强片12和加强圈13的设计,主要是起到加强保护作用,从而增加了镜框1的强度。
47.所述的后照灯2包括后照灯本体21、后照灯型腔22;所述的后照灯本体 21安装在后照灯型腔22中。其中,后照灯本体21通过配光形式点亮后向后方照射,达到照明目的;后照灯型腔22设计,为后照灯本体21提供了安装空间。
48.所述的后照灯本体21与后照灯型腔22连接处设置有自攻螺钉;所述的后照灯本体21相对后照灯型腔22呈倾斜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通过自攻螺钉设计,使得后照灯本体21能够紧固在后照灯型腔22上。其次,后照灯本体21 采用倾斜分布的形式,具有让位特点,从而发射出更多的光源。
49.所述的镜框1内壁设置有加强片12和加强圈13;所述的加强片12共有两个,且两个加强片12共有两个,且两个加强片12平行分布。该设计的效果是:采用不同形式的加强结构,使得镜框1的强度性能好。
50.所述的加强圈13为封闭结构形式;所述的加强圈13相对镜框1本体的内壁面向外
凸出。其中,采用封闭结构设计,增加了环形应力,强度性能好;同时,增加了局部接触面积,受力承载性好。
51.所述的后照灯型腔22呈锥台形。其中,锥台形设计,空间利用率高。
52.所述的加强圈13和镜框1的外壁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的加强圈13和镜框 1的外壁形成凹槽结构。其中,凹槽设计,具有让位特点,防止应力集中而损坏。
53.所述的镜框1一侧设置有底座3;所述的底座3包括连接部31和底板32;所述的连接部31一端和底板32连接,另一端和镜框1建立连接。其中,底座 3设计,主要是为镜框1在车身上提供支撑作用,方便镜框1的安装。
54.所述的底板32以及连接部31上设置有镜框1内部相通的开口33。其中,开口33设计,便于容纳用电线缆,避免线缆缠绕。
55.所述的底板32整体呈梯形状,且底板32的外周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其中,翻边结构设计,便于和车身之间进行嵌合连接,固定效果确切。
56.所述的连接部31和镜框1以及底板32的连接处均采用弧形过渡处理。其中,采用圆弧过渡处理,具有缓冲作用,使得连接处紧凑。
57.所述的镜框1上还连接有转向灯。通过转向灯设计,具有提示转向作用。
5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卡车带后照灯2的外后视镜,通过后照灯2设计,夜晚及光线不足时停车可开启该后照灯2,达到照明效果,停车时可直观查看侧边及周边环境;同时,可视光源保证在夜晚及光线不足上下货碰撞,保证人身安全及工作完成。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