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DLC感应件、调光膜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dlc感应件、调光膜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dlc领域,具体是一种pdlc感应件、调光膜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pdlc感应件结构如说明书附图2中所示,由上电极、下电极、中间夹层液晶组成,其中上、下电极由pet镀一层ito组成。
3.该种结构因ito与液晶直接接触,一般ito达因值只有30左右,这样不能良好的粘合,容易造成分离。且液晶有一定的腐蚀性,ito与液晶长期直接接触,对ito会有一定的侵蚀,对功能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lc感应件、调光膜以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液晶与 ito之间设置镀层,改变ito与液晶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导电面增加镀层的pdlc感应件,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电极、液晶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下电极与液晶之间均设有镀层,所述镀层将上电极、下电极均与液晶相隔绝,所述镀层厚度为5

10nm,所述镀层所用材质与液晶之间的达因值大于50。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电极包括上pet和上ito,所述下电极包括下 pet和下ito,所述上ito与下ito分别设置在上电极和下电极靠近液晶的一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镀层的材料为钛或钛金属合金。
9.一种调光膜,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导电面增加镀层的pdlc感应件。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调光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在液晶与上下电极的ito之间设置镀层,使镀层将液晶与上下层的ito相隔离,避免液晶与ito因长时间接触对ito产生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镀层提高了ito与液晶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改善现有技术中因两者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较低,出现产品分层的现象。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pdlc感应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现有技术中pdlc感应件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0

上电极、11

上层pet、12

上层ito、20

液晶、21

镀层、30

下电极、31
‑ꢀ
下层ito、32

下层pet。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pdlc感应件,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电极、液晶以及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下电极与液晶之间均设有镀层,所述镀层厚度为5

10nm,所述上电极包括上 pet和上ito,所述下电极包括下pet和下ito,所述上下层的ito均设置在靠近液晶的一侧。
17.所述镀层所用材质与液晶之间的达因值大于50,镀层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钛或钛金属合金,镀层将液晶与上下电机中的ito进行隔绝,能够有效避免液晶与ito长时间接触对ito产生的侵蚀;同时镀层与液晶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较高,能够有效改善因达因值过低、产品产生分层的现象。
18.所述镀层厚度为5

10nm,若镀层过薄会使得液晶与ito不能有效且完全隔绝,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起到上述所述的产品能够达到的技术效果,因此随着镀层的逐渐加厚,镀层对液晶和ito的隔绝效果越好,所获得的产品性能也更好,但是镀层厚度到达一定临界值,产品性能无法再继续提升,若再次加厚镀层,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也会使产品的透过率降低、可视性变差。
19.为验证上述理论原理推导的准确性,验证镀层厚度范围限定的特殊性,本实施例做出如下验证实验:
[0020][0021]
经过上述实验验证能够得出:
[0022]
1、根据现有技术、实施例2

4的实验结果能够得知: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品性能,在保持产品透过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上电极、下电极的ito与液晶之间粘贴的紧密型,有效避免产品易分层的现象。
[0023]
2、根据对比例1、对比例2、以及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实验结果能够得知:本实用新
型中对镀层厚度的限定范围为5

10nm,该镀层的厚度范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镀层厚度为3nm时,产品透过率与实施例1和2相同,但是镀层的均匀性较差,镀层薄弱的地方易分离,镀层无法将上电极、下电极的ito与液晶层间隔开,使得ito易被侵蚀;当镀层厚度为15nm时,镀层能够将上电极与下电极的ito与液晶很好的间隔开且产品上电极、下电极与液晶之间粘贴紧密,但是产品透过率相较于实施例1和2有较明显的降低,无法满足产品的实际生产标准。
[0024]
综上,该实验结果能够证明上述理论推导的准确性。
[0025]
一种调光膜,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导电面增加镀层的pdlc感应件。
[0026]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调光膜。
[0027]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pdlc感应件的层状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电极中的ito与液晶之间增设镀层,使镀层将液晶与上下电极中的ito相隔离,避免液晶与ito因长时间接触对ito产生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镀层提高了ito与液晶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改善现有技术中因两者之间接触面的达因值较低,出现产品分层的现象。
[002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pdlc感应件,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电极、液晶和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下电极与液晶之间均设有镀层,所述镀层将上电极、下电极均与液晶相隔绝,所述镀层厚度为5

10nm,所述镀层所用材质与液晶之间的达因值大于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lc感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包括上层pet和上层ito,所述下电极包括下层pet和下层ito,所述上层ito与下层ito分别设置在上电极和下电极靠近液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dlc感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钛或钛金属合金。4.一种调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pdlc感应件。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光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DLC感应件、调光膜以及显示装置,涉及PDLC领域,包括依次叠置的上电极、液晶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下电极与液晶之间均设有镀层,所述镀层将上电极、下电极均与液晶相隔绝,所述镀层厚度为5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 朴成珉 陈庆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