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离心动力泵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钢厂、水泥厂等生产设备中的风机比较大,其电机一般比较大,其中的风冷电机的冷却风也很大,冷却完的风就直接进入到大气当中去,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大型工厂的废气排放设备所排放的废气也是直接进入到大气当中去,也造成资源浪费。而大型工厂的风机或者其他大型设备的轴承箱需要冷却,一般需要单独利用电机与离心动力泵配合来完成冷却液的输送,需要比较大的电能和运行成本。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将风冷电机的冷却风或者废气排放设备的废气用作离心动力泵输送动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端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所述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包括:
6.与通风管道连接的集风装置;
7.与所述集风装置连接的风动装置;
8.出风管,由通风管道进来的冷却风或废气经过所述集风装置和风动装置后由所述出风管排出;
9.冷却液箱;
10.设置在所述冷却液箱内的离心动力泵装置,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与所述风动装置连接且由所述风动装置驱动其转动,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待冷却设备连接。
11.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集风装置包括上部风管、中部集风管、下部风管,所述上部风管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所述中部集风管呈锥形结构,所述上部风管的一端与通风管道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中部集风管的大径端连接,所述中部集风管的小径端与下部风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部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管连接。
12.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下部风管内的主风动轮,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
13.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风动轮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之间通过变速调节结构连接。
14.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调节结构包括与主风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次齿轮、一端与所述次齿轮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
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
1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调节结构包括与主风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的一对次齿轮、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对次齿轮连接的一对第二转动轴,一对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两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分别连接。
16.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端设置有次风动轮。
17.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通过设置在所述下部风管内的轴承组件转动连接。
18.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动力泵装置的进口段设置有滤网。
1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道上设置有辅助排风口,所述辅助排风口上设置有调节阀。
2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端与两个或三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连接。
21.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把冷却风或废气源头作为离心动力泵的动力,节省了原本离心动力泵的电机电能,节约了运行成本,实现了低碳环保。而且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冷却的情况将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与通风管道并联使用,通用性强。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辅助排风口,用调节阀门控制,当实际不需要这么多风量的情况下,可以把多余的气体排出,防止通风管道内压力超限。再者,冷却液箱可以是装有冷却水或者冷却油,可以供给需要冷却设备水冷或油冷或润滑。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6.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离心动力泵输送装置,包括通风管道100,通风管道100的进风端110与冷却风或废气源头200的出口端210连接,冷却风或废气源头可以是风冷电机的冷却风或者其他废气排放设备。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与至少一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连接。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冷却的情况将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与通风管道100并联使用,可以灵活切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可以输送到不同的设备,通用性强。本实施例中的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的数量为三,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也对应设置为三个,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个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
27.离心动力泵输送单元300包括集风装置310、风动装置320、出风管330、冷却液箱400和离心动力泵装置500。
28.集风装置310与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连接,本实施例的集风装置310包括上部风管311、中部集风管312、下部风管313,上部风管311内设置有风量调节阀311a,可以根据风量情况调节风量调节阀311a,调节风量的大小,来控制泵的流量、压力大小。中部集风管312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上部为大径端,下部为小径端,所以由上部风管311经过中部集风管312的风会增加流速,进一步增强风动效果。中部集风管312优选为直锥形结构,集风管可以使气体速度加快,并垂直作用在风动装置320上,使风动装置320的转换效率更高。上部风管311的一端与通风管道100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中部集风管312的大径端连接,中部集风管312的小径端与下部风管313的一端连接,下部风管313的另一端与出风管330连接。
29.风动装置320与集风装置310连接,风动装置320包括转动设置在下部风管313内的主风动轮321,主风动轮321与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连接。为了增加离心叶轮510的转速,主风动轮321与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之间通过变速调节结构600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调节结构600包括与主风动轮321通过第一转动轴610连接的主齿轮620、与主齿轮620啮合的一对次齿轮630、一端分别与一对次齿轮630连接的一对第二转动轴640,一对第二转动轴640的另一端与两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分别连接,一对次齿轮630旋转方向相反,所对应的离心叶轮510旋向也要相反,实现“一驱两动”。第二转动轴640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有次风动轮641,次风动轮641比较小,可以转化气体的剩余气体的动能,实现气体二次利用,使得整个装置的气体动能利用率更高。第一转动轴610和第二转动轴640通过设置在下部风管313内的轴承组件转动连接。可以利用主齿轮620与次齿轮630的齿轮差比改变离心叶轮510转速,而且本实施例通过一个主风动轮321带动两个次齿轮630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离心动力泵装置500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651和轴承652。第二转动轴640与离心叶轮510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结构660,机械密封结构660装在密封腔内,用机械密封压盖连接牢固,实现对下部液体的密封,保证密封性。
30.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个主风动轮带动一个次齿轮转动,此时的变速调节结构包括与主风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的主齿轮、与主齿轮啮合的次齿轮、一端与次齿轮连接的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与离心动力泵装置的离心叶轮连接。变速调节结构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组合的主次齿轮啮合,以满足不同转速的需求。
31.由通风管道100进来的冷却风或废气经过集风装置310和风动装置320后由出风管330排出。
32.离心动力泵装置500设置在冷却液箱400内,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与风动装置320连接且由风动装置320驱动其转动,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出液口520通过管路700与待冷却设备800连接,待冷却设备800可以为风机轴承箱,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冷却的设备。冷却液箱400可以是装有冷却水或者冷却油,可以供给需要冷却设备水冷或油冷或润滑。冷却液箱400的回油口410与回油管路710连接。
33.为了防止离心动力泵装置500堵塞,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进口段设置有滤网530,可以过滤掉液体中较大的颗粒和杂质。
34.根据需要可以在通风管道100上设置有辅助排风口900,辅助排风口900上设置有调节阀910,当实际不需要这么多风量的情况下,可以把多余的气体排出,防止通风管道内压力超限。
3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36.利用冷却风或废气源头200出来的气流顺着通风管道100、集风装置310流向风动装置320,带动主风动轮321转动,而且部分气流还能经过次风动轮641后由出风管330流出。主风动轮321通过第一转动轴610带动主齿轮620转动,主齿轮620转动再带动次齿轮630转动,再通过第二转动轴640带动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转动,就会带动冷却液箱400内的介质运输到指定的位置,循环输送介质。将本发明利用在风机设备上,当风机停止转动时,离心动力泵装置500的离心叶轮510也同步停下来了,减少了控制系统设备的投入。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