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切管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23: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机床,尤其涉及一种切管机。


背景技术:

2.切管机在切管时,由于不同规格型号的管材尺寸不同,切刀在切管前需要先将管材夹紧,然后切管时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管材调整进刀量,以控制切管量,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管材更换管材夹具,并调整切管时的参数,过程较为麻烦,需要进行调整,并且容易出现切管质量较差,难以把控切管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切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切管平面,所述切管平面上设置有切管开口,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管机构,其用于将工件移送至所述切管开口;切管机构,其包括底座、直线驱动件、滑板、驱动电机与切刀,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切刀,所述切刀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切管平面的下方,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板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件上,所述直线驱动件可通过所述滑板带动所述切刀进出于所述切管开口。
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机架上设有用于将管材切割的切管平面,由送管机构将工件移送至切管开口处,再通过直线驱动件驱动滑板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切刀进出于切管开口并对管材切割,当切刀被带动从切管开口进入切管平面时,由于切刀的旋转轴线位于切管平面的下方,切刀从管材的下侧与管材接触,管材在切管平面时,管材的底端点均与切管平面相抵,以管材的底端点为基准点,无论任何尺寸的管材的基准点均在切管平面上,因此对于不同尺寸的管材在调整进刀量时均可更方便、准确地调整,减少切管时的进刀误差,提高切管质量。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下设置有避让腔体,所述滑板正对所述避让腔体的底面设置有减速器,所述滑板上连接有轴管,所述轴管内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切刀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连接于所述切刀的另一端。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切刀转动,利用减速器可提高输出扭矩,实现以较低的功率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切管力,而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对驱动电机、减速器等构件的避让腔体,将驱动电机、减速器等构件放置在避让腔体内,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驱动件为前后平移电动丝杆。即利用前后平移电动丝杆为滑板提供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力。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顶侧设置有导轨,所述滑板的底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连接。滑板通过导轨与滑槽的相互配合连接,可
在底座上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提高了滑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吸尘罩,所述吸尘罩内具有开口向上的吸尘空间,所述切刀的底部伸入所述吸尘空间内,所述吸尘罩上连接有与所述吸尘空间相互连通的废料出口。切刀对管材切割时,由其顶部与管材接触,在切割过程中管材产生的废料从掉落至吸尘罩内,从吸尘空间进入到废料出口排出,方便收集。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管机构包括:夹管组件,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夹管座,所述夹管座内设置有第一夹管空间;推管组件,其位于所述夹管组件的右侧,所述推管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上的推管座,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推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座,所述推管座内设置有第二夹管空间;拉管组件,其位于所述夹管组件的左侧,所述拉管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上的拉管座,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拉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座,所述拉管座内设置有第三夹管空间,所述第一夹管空间的底面与所述第三夹管空间的底面共同形成所述切管平面,所述切管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夹管空间与所述第三夹管空间之间。待切割的外设管材可放入第二夹管空间内,推管座将管材夹紧并通过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带动向夹管座靠近,管材进入到第一夹管空间与第三夹管空间内,由夹管座与拉管座夹紧,通过第一夹管空间与第三夹管空间之间的切刀前后运动,将管材切割,然后通过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带动拉管座向左运动,切割完成后的管材与切刀分开,减少切刀与管材的摩擦,从而使得管材切面更加平整,然后推管座、拉管座复位,再重复进行推管、切管的动作,当推管座内的管材较短,管材的一端穿过第一夹管空间并进入到第三夹管空间,但无法继续推送到位时,利用拉管座将管材夹紧后再将管材继续往左拉,使得管材可运送到位,然后再利用夹管座将管材夹紧,最后通过切刀切管,如此可减少管材的尾料浪费,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并且切管时更加稳定,提高管材切割质量。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管座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一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上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压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管空间。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带动第一压板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一基板上。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前后平移气缸,所述第一前后平移气缸上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前后平移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前后运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一压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通过第一前后平移气缸带动第一夹板前后运动,从而将前后排列的管材推紧,使得管材排列更加紧凑,第一夹板与第一压板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使得第一夹板在前后运动时不会与第一压板发生干涉。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管座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推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推送板上的第一滑移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架上的第二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上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第一推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压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推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管空间。通过第二升降气缸带动第二压板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一推送板上。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管座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推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推送板上的第二滑移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架上的第三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上的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第二推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三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三压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第二推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夹管空间。通过第三升降气缸带动第三压板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二推送板上。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19.附图中:100

机架、110

切管开口、210

底座、220

直线驱动件、230

滑板、240

驱动电机、250

切刀、310

减速器、320

轴管、330

传动轴、340

导轨、350

吸尘罩、410

第一基板、420

第一安装板、430

第一升降气缸、440

第一压板、450

第一夹板、510

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21

第一推送板、522

第一滑移架、523

第二升降气缸、524

第二压板、621

第二滑移架、622

第三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21.参照图1与图2,一种切管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切管平面,所述切管平面上设置有切管开口11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送管机构,其用于将工件移送至所述切管开口110;切管机构,其包括底座210、直线驱动件220、滑板230、驱动电机240与切刀250,所述驱动电机240驱动连接于所述切刀250,所述切刀250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切管平面的下方,所述底座21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直线驱动件220连接于所述底座210上,所述滑板230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件220上,所述直线驱动件220可通过所述滑板230带动所述切刀250进出于所述切管开口110。
22.由上述可知,在机架100上设有用于将管材切割的切管平面,由送管机构将工件移送至切管开口110处,再通过直线驱动件220驱动滑板230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切刀250进出于切管开口110并对管材切割,当切刀250被带动从切管开口110进入切管平面时,由于切刀250的旋转轴线位于切管平面的下方,切刀250从管材的下侧与管材接触,管材在切管
平面时,管材的底端点均与切管平面相抵,以管材的底端点为基准点,无论任何尺寸的管材的基准点均在切管平面上,因此对于不同尺寸的管材在调整进刀量时均可更方便、准确地调整,减少切管时的进刀误差,提高切管质量。
23.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直接利用驱动电机240带动切刀250旋转,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0的顶面向下设置有避让腔体,所述滑板230正对所述避让腔体的底面设置有减速器310,所述滑板230上连接有轴管320,所述轴管320内设置有传动轴330,所述切刀250连接于所述传动轴330的一端,所述驱动电机240通过所述减速器310连接于所述切刀250的另一端。驱动电机240通过减速器310带动切刀250转动,利用减速器310可提高输出扭矩,实现以较低的功率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切管力,而底座210的顶面设置有对驱动电机240、减速器310等构件的避让腔体,将驱动电机240、减速器310等构件放置在避让腔体内,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24.直线驱动件220主要提供沿直线方向运动的驱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件220为前后平移电动丝杆。即利用前后平移电动丝杆为滑板230提供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力,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使用电动导轨340、气动推杆、液压推杆等驱动件。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0的顶侧设置有导轨340,所述滑板230的底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导轨340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连接。滑板230通过导轨340与滑槽的相互配合连接,可在底座210上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提高了滑板230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26.为了便于对切刀250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0上设置有吸尘罩350,所述吸尘罩350内具有开口向上的吸尘空间,所述切刀250的底部伸入所述吸尘空间内,所述吸尘罩350上连接有与所述吸尘空间相互连通的废料出口。切刀250对管材切割时,由其顶部与管材接触,在切割过程中管材产生的废料从掉落至吸尘罩350内,从吸尘空间进入到废料出口排出,方便收集。
27.送管机构可将工件往切管开口110处输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管机构包括:夹管组件,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的夹管座,所述夹管座内设置有第一夹管空间;推管组件,其位于所述夹管组件的右侧,所述推管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10、连接于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10上的推管座,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10可带动所述推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座,所述推管座内设置有第二夹管空间;拉管组件,其位于所述夹管组件的左侧,所述拉管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上的拉管座,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拉管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座,所述拉管座内设置有第三夹管空间,所述第一夹管空间的底面与所述第三夹管空间的底面共同形成所述切管平面,所述切管开口110位于所述第一夹管空间与所述第三夹管空间之间。待切割的外设管材可放入第二夹管空间内,推管座将管材夹紧并通过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10带动向夹管座靠近,管材进入到第一夹管空间与第三夹管空间内,由夹管座与拉管座夹紧,通过第一夹管空间与第三夹管空间之间的切刀250前后运动,将管材切割,然后通过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带动拉管座向左运动,切割完成后的管材与切刀250分开,减少切刀250与管材的摩擦,从而使得管材切面更加平整,然后推管座、拉管座复位,再重复进行推管、切管的动作,当推管座内的管材较短,管材的一端穿过第一夹管空间并进入到第三夹管空间,但无法继续推送到位时,利用拉管座将管材夹紧后再将管材继续往左拉,使得管材可运送到位,然后再利用夹管座将管材
夹紧,最后通过切刀250切管,如此可减少管材的尾料浪费,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并且切管时更加稳定,提高管材切割质量。
28.作为夹管座结构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夹管座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基板410与第一安装板420、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20上的第一升降气缸430、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30上的第一压板440,所述第一安装板42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410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30可带动所述第一压板440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压板440与所述第一基板410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夹管空间。通过第一升降气缸430带动第一压板440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一基板410上。
29.为了对待切割的管材从前后方向上进行排列整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410上设置有第一前后平移气缸,所述第一前后平移气缸上设置有第一夹板450,所述第一前后平移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夹板450前后运动,所述第一夹板450与所述第一压板440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通过第一前后平移气缸带动第一夹板450前后运动,从而将前后排列的管材推紧,使得管材排列更加紧凑,第一夹板450与第一压板440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使得第一夹板450在前后运动时不会与第一压板440发生干涉。
30.作为推管座结构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推管座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推送板521、连接于所述第一推送板521上的第一滑移架522、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架522上的第二升降气缸523、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523上的第二压板524,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电动丝杆510可带动所述第一推送板52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基板410,所述第二升降气缸523可带动所述第二压板524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压板524与所述第一推送板52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管空间。通过第二升降气缸523带动第二压板524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一推送板521上。
31.作为拉管座结构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拉管座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推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推送板上的第二滑移架621、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架621上的第三升降气缸622、连接于所述第三升降气缸622上的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电动丝杆可带动所述第二推送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基板410,所述第三升降气缸622可带动所述第三压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第二推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夹管空间。通过第三升降气缸622带动第三压板上下运动,从而将管材在竖直方向上压紧在第二推送板上。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