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多源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的抗震减灾工作,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控制方案之一。
3.目前,大部分的隔震支座通常只能实现单一方向上的隔震,例如,实现竖向方向上的隔震或者仅仅实现水平方向上的隔震,但地震动本身不仅仅具有水平方向分量,同时存在竖向分量甚至扭转分量,即具有三维特性,因此,单一方向上的隔震支座无法有效对地震作用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耗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三维隔震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维隔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安装板、连接板和底座,所述连接板位于安装板和底座之间,连接板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安装板连接,所述底座通过钢板阻尼器和连接板连接,底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竖向缓冲组件,所述竖向缓冲组件的两侧分别和底座、连接板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和连接板之间设置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具有水平位移量大的特点。地震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能对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下方设置钢板阻尼器和竖向缓冲组件,地震时,钢板阻尼器和竖向缓冲组件能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进而实现三维隔震的效果。
8.优选的,所述竖向缓冲组件包括铰接杆和滑移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移件和滑槽滑动连接,滑移件的两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和滑移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杆的一端和滑移件铰接,另一端和底座铰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钢板阻尼器发现塑性形变,铰接杆发生摆动,铰接杆带动滑移件在滑槽内滑动,滑移件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一弹簧产生形变,第一弹簧对震动进行耗能,进而实现竖直方向的隔震。
10.优选的,所述滑槽有两道,两道滑槽对称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滑移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位于两道滑槽内,所述铰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和第一滑块铰接,另一端和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和第二滑块铰接,另一端和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第一杆体沿着第一铰接座向两侧摆动,第一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第一滑块使第一弹簧产生形变;第二杆体沿着第二铰接座
向两侧摆动,第二滑块在滑槽内滑动,第二滑块使第一弹簧产生形变,第一弹簧对震动进行耗能。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和第一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杆体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向两侧摆动时,会使第二弹簧产生形变,第二弹簧对震动进行耗能,进一步提高竖直方向的隔震性能。
14.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块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两侧,两块支撑板和底板之间围成所述容纳槽,所述钢板阻尼器固定在支撑板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支撑板之间提供了安装竖向缓冲组件的空间,支撑板通过钢板阻尼器给安装板和连接板提供支撑。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限位框,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从限位框穿过,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限位框滑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发生摆动时,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在限位框内滑动,限位框对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摆动幅度进行限位,减少第一弹簧因产生过大形变而损坏的情况。
18.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两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支撑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限位框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使限位框固定在支撑板上。
2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和连接板上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卡口,所述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上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和卡口卡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放在安装板和连接板之间,连接件分别固定在安装板和连接板上,连接件的卡口和卡接板卡接,使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固定在安装板和连接板之间。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地震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能对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钢板阻尼器和竖向缓冲组件能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进而实现三维隔震的效果。
24.2.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钢板阻尼器发现塑性形变,铰接杆发生摆动,铰接杆带动滑移件在滑槽内滑动,滑移件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会使第一弹簧产生形变,第一弹簧对震动进行耗能,进而实现竖直方向的隔震。
25.3.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向两侧摆动时,会使第二弹簧产生形变,第二弹簧对震动进行耗能,进一步提高竖直方向的隔震性能。
26.4.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发生摆动时,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在限位框内滑动,限位框对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的摆动幅度进行限位,减少第一弹簧因产生过大形变而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三维隔震装置的剖面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2、连接板;21、滑槽;22、第一弹簧;3、底座;31、底板;32、支撑板;33、容纳槽;34、第一铰接座;35、第二铰接座;36、固定杆;4、钢板阻尼器;5、铰接杆;
51、第一杆体;52、第二杆体;53、第二弹簧;6、滑移件;61、第一滑块;62、第二滑块;7、限位框;71、凹槽;8、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1、卡接板;9、连接件;91、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参照图1,三维隔震装置包括安装板1、连接板2和底座3,连接板2位于安装板1和底座3之间,安装板1和连接板2平行设置。
32.底座3包括底板31和支撑板32,底板31和连接板2平行设置,支撑板32有两块,两块支撑板32垂直固定在底板31的两侧,两块支撑板32和底板31之间形成有容纳槽33。支撑板32远离底板31的一侧设置有钢板阻尼器4,钢板阻尼器4的一端和支撑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和连接板2固定连接。
33.支撑板32通过钢板阻尼器4给安装板1和连接板2提供支撑,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钢板阻尼器4发现塑性形变,以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实现竖直方向的隔震。
34.底板31上铰接有铰接杆5,铰接杆5位于容纳槽33内,铰接杆5远离底板31的一端交接有滑移件6,连接板2的底部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支撑板32。滑移件6和滑槽21滑动连接,滑移件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位于滑槽21内,第一弹簧22的一端和滑移件6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滑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
35.滑移件6包括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滑槽21有两道,两道滑槽21对称设置在连接板2上,第一滑块61、第二滑块62分别位于两道滑槽21内。底座3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座34和第二铰接座35,第一铰接座34和第二铰接座35位于容纳槽33内。铰接杆5包括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第一杆体51的一端和第一滑块61铰接,另一端和第一铰接座34铰接;第二杆体52的一端和第二滑块62铰接,另一端和第二铰接座35铰接,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对称设置,第一铰接座34和第二铰接座3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滑块61和第二滑块62之间的距离。
36.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第一杆体51沿着第一铰接座34向两侧摆动,第一滑块61在滑槽21内滑动,第一滑块61使第一弹簧22产生形变;第二杆体52沿着第二铰接座35向两侧摆动,第二滑块62在滑槽21内滑动,第二滑块62使第一弹簧22产生形变,第一弹簧22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
37.支撑板32的靠近容纳槽33的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固定杆36,固定杆36远离支撑板32的端部固定有限位框7,限位框7和底板31平行设置。限位框7上开设有凹槽71,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从凹槽71穿过,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和限位框7滑动连接。
38.第一杆体5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位于凹槽71内,且位于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之间。第二弹簧53和连接板2平行设置,第二弹簧53的一端和第一杆体5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杆体52固定连接。
39.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发生摆动时,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在限位框7内滑动,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碰到限位框7的侧壁,限位框7可对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的摆动幅度进行限位。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向两侧摆动时,第二弹簧53产生形变,第二弹簧53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
40.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板2的顶部设置有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的
端部固定有卡接板81,安装板1和连接板2上均设置有连接件9,连接件9通过螺丝分别和安装板1、连接板2固定连接。连接件9位于卡接板81的两侧,连接件9上设置有卡口91,卡接板81和卡口91卡接。卡接板81和卡口91卡接,使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固定在安装板1和连接板2之间,当有水平方向的震动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对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实现水平方向的隔震。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三维隔震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有水平方向的震动时,铅芯橡胶隔震支座8对水平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实现水平方向的隔震;当有竖直方向的震动时,钢板阻尼器4发现塑性形变,第一杆体51和第二杆体52向两侧摆动时,第以弹簧和第二弹簧53产生形变,以对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消耗,进而实现三维隔震的效果。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