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拆模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4: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模工具。


背景技术:

2.在建筑领域中,通常是先将多块模板相互连接搭建起来形成模板系统,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成型,待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将模板拆卸下来,目前,拆卸模板通常是人工使用拆模工具一块块将模板拆卸下来,但是目前拆卸模板使用的工具过于费力,导致拆卸模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拆模工具,能够提升拆卸模板效率。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模工具,包括杆体及第一拆模组件,所述第一拆模组件包括支撑件及勾件,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勾件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所述勾件包括勾扣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勾扣部位于所述杆体的同一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杆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勾扣部与所述杆体之间的距离。
5.在拆卸模板系统时,支撑部距杆体的距离大于勾扣部距杆体的距离,使得支撑件能够抵持于抵持模板,勾件用于抵持相邻的另一模板,并且杆体有足够的转动空间,使得拆模工具能够撬动模板系统,相邻模板的拆卸简单方便,便于提升模板系统拆卸效率。
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件包括勾扣部及第一连接部,所述勾扣部朝向所述支撑件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勾扣部及所述杆体连接。
7.勾扣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杆体连接,使得勾扣部有足够的空间将模板勾住,勾扣部朝向支撑件方向或者朝向背离支撑件方向,从而勾扣部在勾住模板的同时,支撑件能够抵持相邻模板,便于将模板拆卸。
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扣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横截面积。
9.勾扣部横截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从而便于勾扣部设置于模板上,并且第一连接部抵持于模板,起到定位作用,能够让勾扣部将模板拆卸。
1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杆体之间,用于将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杆体连接。
11.支撑部通过支撑杆与杆体连接,支撑杆提供足够距离使得支撑部能够与模板抵持,支撑部能够增加与模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在拆卸模板时,能够减少拆模工具对模板的压强,进而减少模板受到的磨损,便于延长模板重复使用的次数。
1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拆模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13.通过第一加强筋将第一连接部与支撑杆连接,并增加第一拆模组件的整体强度,便于延长拆模工具的使用寿命。
1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支撑杆均穿设于所述杆体,所述第
一加强筋位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支撑部一侧。
15.第一加强筋位于杆体远离支撑部一侧,从而能够让第一加强筋增加强度的同时,减少第一加强筋阻碍拆模的情况。
1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拆模组件,所述第一拆模组件设置于所述杆体一端,所述第二拆模组件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
17.第一拆模组件及第二拆模组件分别设置于杆体的两端,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模板选择使用不同的拆模组件,从而减少工具种类,并且节约寻找及替换工具的时间,有利于提升施工效率。
1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拆模组件包括拆模件,所述拆模件包括插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杆体的一侧,沿远离所述杆体的方向,所述插入部横截面积依次递减。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插入部及所述杆体连接。
19.插入部从靠近到远离杆体的横截面积依次递减,能够便于插入部穿过模板,从而模板拆卸更加简单。
2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拆模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杆体连接。
21.第二加强筋能够增加拆模件固定在杆体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拆模工具的使用寿命。
2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体呈中空设置。
23.杆体呈中空设置,能够减轻杆体重量,便于拆卸模板,并且能够减少使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24.本技术的拆模工具,能够通过支撑件抵持模板,勾件勾住另一相邻模板,并通过杆体撬动模板,从而完成模板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模板效率高。在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拆模组件及第二拆模组件,根据不同类型模板选择不同的拆模组件,能够减少工具种类,并且节省寻找及更换工具的时间。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拆模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第一拆模组件的部分使用状态图。
28.图4是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第二拆模组件的部分使用状态图。
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1.拆模工具
ꢀꢀꢀꢀꢀꢀꢀꢀꢀꢀꢀꢀꢀꢀꢀꢀꢀꢀ
100
32.杆体
ꢀꢀꢀꢀꢀꢀꢀꢀꢀꢀꢀꢀꢀꢀꢀꢀꢀꢀꢀꢀꢀꢀ
10
33.第一拆模组件
ꢀꢀꢀꢀꢀꢀꢀꢀꢀꢀꢀꢀꢀꢀ
20
34.勾件
ꢀꢀꢀꢀꢀꢀꢀꢀꢀꢀꢀꢀꢀꢀꢀꢀꢀꢀꢀꢀꢀꢀ
21
35.第一连接部
ꢀꢀꢀꢀꢀꢀꢀꢀꢀꢀꢀꢀꢀꢀꢀꢀ
211
36.勾扣部
ꢀꢀꢀꢀꢀꢀꢀꢀꢀꢀꢀꢀꢀꢀꢀꢀꢀꢀꢀꢀ
212
37.支撑件
ꢀꢀꢀꢀꢀꢀꢀꢀꢀꢀꢀꢀꢀꢀꢀꢀꢀꢀꢀꢀ
22
38.支撑部
ꢀꢀꢀꢀꢀꢀꢀꢀꢀꢀꢀꢀꢀꢀꢀꢀꢀꢀꢀꢀ
221
39.支撑杆
ꢀꢀꢀꢀꢀꢀꢀꢀꢀꢀꢀꢀꢀꢀꢀꢀꢀꢀꢀꢀ
222
40.第一加强筋
ꢀꢀꢀꢀꢀꢀꢀꢀꢀꢀꢀꢀꢀꢀꢀꢀ
23
41.第二拆模组件
ꢀꢀꢀꢀꢀꢀꢀꢀꢀꢀꢀꢀꢀꢀ
30
42.拆模件
ꢀꢀꢀꢀꢀꢀꢀꢀꢀꢀꢀꢀꢀꢀꢀꢀꢀꢀꢀꢀ
31
43.插入部
ꢀꢀꢀꢀꢀꢀꢀꢀꢀꢀꢀꢀꢀꢀꢀꢀꢀꢀꢀꢀ
311
44.第二连接部
ꢀꢀꢀꢀꢀꢀꢀꢀꢀꢀꢀꢀꢀꢀꢀꢀ
312
45.第二加强筋
ꢀꢀꢀꢀꢀꢀꢀꢀꢀꢀꢀꢀꢀꢀꢀꢀ
32
46.模板系统
ꢀꢀꢀꢀꢀꢀꢀꢀꢀꢀꢀꢀꢀꢀꢀꢀꢀꢀ
200
47.第一模板
ꢀꢀꢀꢀꢀꢀꢀꢀꢀꢀꢀꢀꢀꢀꢀꢀꢀꢀ
40
48.第一连接孔
ꢀꢀꢀꢀꢀꢀꢀꢀꢀꢀꢀꢀꢀꢀꢀꢀ
41
49.第二模板
ꢀꢀꢀꢀꢀꢀꢀꢀꢀꢀꢀꢀꢀꢀꢀꢀꢀꢀ
50
50.第三模板
ꢀꢀꢀꢀꢀꢀꢀꢀꢀꢀꢀꢀꢀꢀꢀꢀꢀꢀ
60
51.第二连接孔
ꢀꢀꢀꢀꢀꢀꢀꢀꢀꢀꢀꢀꢀꢀꢀꢀ
61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5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5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拆模工具,包括杆体及第一拆模组件,所述第一拆模组件包括支撑件及勾件,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勾件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所述勾件包括勾扣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勾扣部位于所述杆体的同一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杆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勾扣部与所述杆体之间的距离。
56.在拆卸模板系统时,支撑部距杆体的距离大于勾扣部距杆体的距离,使得支撑件能够抵持于抵持模板,勾件用于抵持相邻的另一模板,并且杆体有足够的转动空间,使得拆模工具能够撬动模板系统,相邻模板的拆卸简单方便,便于提升模板系统拆卸效率。
5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58.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拆模工具100,包括杆体10及第一拆模组件20,所述第一拆模组件20包括支撑件22及勾件21,所述支撑件22及所述勾件21沿所述杆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杆体10的同一侧,使得所述拆模工具100的形状为f形。
59.请参阅图2和图3,模板系统2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模板40及第二模板50,所述第
一模板4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通过所述拆模工具100将所述模板系统200拆卸时,可以将所述支撑件22抵持于所述第二模板50,所述勾件2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1勾住所述第一模板40,随后以所述支撑件22作为支点,通过所述杆体10人工撬动或带动所述第一模板40,从而将所述第一模板40与所述第二模板50分离。
60.所述支撑件22远离所述杆体10一端距所述杆体10的距离大于所述勾件21远离所述杆体10一端距所述杆体10的距离,使得在拆卸模板系统200时,所述勾扣部212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1时,所述支撑件22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二模板50,并且所述杆体10能够与第一模板40平行,从而所述杆体10有足够的空间转动。通过所述支撑件22抵持于所述第二模板50作为支点,勾扣部212将与所述第二模板50连接的所述第一模板40勾住,然后通过抬起所述杆体10,从而撬动所述第二模板50,使得所述第二模板50与所述第一模板40分离,从而拆卸所述第一模板40及所述第二模板50更加方便。
61.所述勾件21包括第一连接部211及勾扣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一端与所述杆体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勾扣部212连接,所述勾扣部2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相互垂直,所述,所述勾扣部212朝向所述支撑件22,使得所述勾扣部212将所述第一模板40勾住时,所述支撑件22能够与所述第二模板50抵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勾扣部212还可以朝向背离所述支撑件22方向,使得所述勾扣部212能够勾住所述第一模板40同时支撑件22将所述第二模板50抵持。
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勾扣部21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孔41的面积大于所述勾扣部212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勾扣部212能够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1,而所述第一连接部211能够抵持于所述第一模板40上,减少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1导致不方便撬动所述模板系统200的情况发生。
63.所述支撑件22包括支撑部221及支撑杆222,所述支撑杆222与所述支撑部221及所述杆体10连接,所述支撑部221位于所述杆体10的一侧,所述支撑部221与所述杆体10的距离大于所述勾扣部212与所述杆体10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部221呈片状,用于与所述第二模板50接触,并且所述支撑部221与所述第二模板50接触的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杆222的横截面积。通过支撑部221增加所述拆模工具100与所述第二模板50的接触面积,在拆卸所述模板系统200时,能够减少所述第二模板50收到的压强,从而减少所述第二模板50的磨损,便于所述第二模板50重复利用。
6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拆模组件20还包括第一加强筋23,所述第一加强筋23固定于所述杆体10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加强筋2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所述支撑杆222连接,用于增加所述第一拆模组件20的整体稳定性。
6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所述支撑杆222均穿设于所述杆体10,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及所述支撑杆22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杆体10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23位于所述杆体10远离所述支撑部221一侧,从而与所述第一加强筋23位于所述杆体10靠近所述支撑部221一侧相比,所述第一加强筋23能够在保持所述第一拆模组件20整体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述拆模工具100拆卸模板系统200时,因所述第一加强筋23阻挡,导致所述勾扣部212无法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1勾住所述第一模板40的情况发生。
66.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拆模工具100还包括第二拆模组件30,所述
第一拆模组件20设置于所述杆体10的一端,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设置于所述杆体10的另一端,通过在所述拆模工具100中增加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从而在拆卸模板系统200中,面对不同类型模板时,可以通过第二拆模组件30进行拆卸,从而可以节约来回寻找并更换工具索浪费的时间。
6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系统200还包括第三模板60,所述第三模板60的数量为多个,并相互连接,所述第三模板60开设有第二连接孔61。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包括拆模件31,所述拆模件31的形成为圆柱形,所述拆模板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61的半径。
68.在将所述第三模板60拆卸时,所述拆模件3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61穿设于所述第三模板60,随后通过人工撬动所述第三模板60,使得相邻的两所述第三模板60相互分离,从而完成拆卸,结构简单,拆卸方便。
69.所述拆模件31包括第二连接部312及插入部311,所述插入部311位于所述杆体10的一侧,且所述插入部311从靠近到远离所述杆体10,所述插入部311的横截面积依次递减,使得所述插入部311呈圆锥形,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第端与所述插入部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杆杆体10连接,并且所述插入部311远离所述杆体10一端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的半径。从而在拆卸所述第三模板60时,所述插入部311能够更加简单穿过所述第三模板60,并引导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穿设于所述第三模板60。
7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还包括第二加强筋32,所述第二加强筋32用于增加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整体稳定性。所述第二加强筋32呈片状,所述第二加强筋32的一侧与所述杆体10的一侧固定,所述第二加强筋32的一端与所述拆模件31固定。
7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穿设于所述杆体10,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杆体10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加强筋32设置于所述杆体10远离所述插入部311的一侧,从而能够减少所述第二加强筋32阻碍拆卸所述第三模板60的情况发生。
7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杆体10的形状为圆柱体,并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设置,既能够减轻杆体10的重量,还能够节省材料。并且在生产时,也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312及所述支撑杆222穿设所述杆体10,降低生产难度。
7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拆模工具100,在拆卸模板系统200时,所述勾件2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1将所述第一模板40勾住,所述支撑件22抵持于所述第二模板50,随后人工推动所述杆体10,并撬动所述模板系统200,使得所述第一模板40与所述第二模板50相互分离,完成拆卸,拆卸效率高。在将两个所述第三模板60分离时,将所述拆模件3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61穿设于所述第三模板60,然后通过人工将相邻的所述第三模板60分离,将所述第一拆模组件20及所述第二拆模组件30分别设置于所述杆体10的两端,节省拆卸不同类型模板时,需要寻找及更换模板的时间。
74.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