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通风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地下综合管廊指的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日常需要通风换气,以保证运维人员进入管廊内部进行管线安装、巡视及检修的环境要求。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5558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防潮除湿通风系统,包括若干个防火分区,其特征在于综合管廊防潮除湿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管设置在综合管廊上方,风管在每个防火分区设电动百叶式送风口与该防火分区连通;连通风管,风管通过连通风管与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的建筑物的排风口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电动百叶式送风口连接,通过控制对应于某一防火分区的电动百叶式送风口打开,将建筑物排风口排出的风送到该防火分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冬季,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的温度较高,尤其是管廊中架设有供电管线时,由于管线自身散热,会使管廊中的温度更高,而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此时排出的也是热风,因此不适合利用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物向管廊内送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地下综合管廊夏季除湿和冬季降温,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包括综合管廊以及位于综合管廊上方沿综合管廊长度方向的风管,所述风管上连通有进风主管,所述进风主管上分别连通有与自然进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进风管和与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连通的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内均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综合管廊上位于风管的一侧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风管的底部与综合管廊连通;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均电连接有中控系统。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内的进风风机控制进风量,从而使自然空气和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的空气混合,便于调节进入综合管廊内的空气的温度,达到地下综合管廊夏季除湿和冬季降温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风管利用沿风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百叶式送风口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百叶式送风口能够进一步地起到调节风量的作用。
11.优选的,所述风管内沿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增压风机,所述增压风机与中控系统电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风管长度较大,利用增压风机能够加快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的进风口错开不相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之间出现倒灌现象。
15.优选的,所述综合管廊沿长度方向利用间隔设置的防火墙分隔为多个防火分区,所述防火墙上安装有防火门,多个防火分区的上部均设置进风主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综合管廊进行分段,缩短每一风管的送风长度,同时也使每一分区相互独立,能够更好控制。
17.优选的,所述进风主管靠近风管的位置固定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中控系统电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对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内的进风风机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混合后的空气温度更符合要求。
19.优选的,所述综合管廊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中控系统电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综合管廊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确定内部温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21.优选的,所述进风主管内靠近风管的位置安装有止回阀和防火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防火和防倒灌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进风主管上设置与自然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管和与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连通的第二进风管,并利用进风风机调节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进入进风主管的风量,实现进入综合管廊内的空气的温度调节;
25.2.通过在风管内设置增压风机,能够加快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
26.3.通过在进风主管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调整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的风量,使得由进风主管进入风管的温度更加符合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单1个防火分区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综合管廊;11、第一温度传感器;2、防火分区;3、防火墙;4、防火门;5、风管;51、增压风机;6、进风主管;61、第一进风管;62、第二进风管;63、进风风机;64、止回阀;65、防火阀;66、第二温度传感器;7、排风管;8、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9、百叶式送风口;10、中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参照图1、图2,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包括综合管廊1、位于综合管廊1上方中间位置并沿综合管廊1长度方向的风管5以及中
控系统10。综合管廊1内利用沿综合管廊1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的防火墙3分为长度相同的防火分区2。防火墙3上安装有防火门4。
32.本实施例中防火分区2的长度为150m。风管5分隔为与防火分区2数量相等的区段。
33.每一防火分区2上方的风管5的中间位置上方设置有与风管5连通的进风主管6。进风主管6上连通有上下间隔的第一进风管61和第二进风管62,其中第一进风管61位于第二进风管62下方。第一进风管61和第二进风管62的进风口错开不相对,避免产生倒灌。第一进风管61主要与自然进风通道连通,第二进风管62与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8连通。进风主管6能够将来自第一进风管61的自然风和来自第二进风管62的全空气调节系统建筑8的风混合后排入风管5中。
34.第一进风管61和第二进风管62的管路上均设置有进风风机63。进风风机63与中控系统10电连接。
35.风管5内部沿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安装有增压风机51,增压风机51用于为风管5内的空气提供动力,加速风管5内空气流动。增压风机51与中控系统10电连接。
36.风管5的底部位于相邻的增压风机51之间开设有连通风管5和综合管廊1的百叶式送风口9。进风主管6进入的风经风管5由百叶式送风口9进入综合管廊1内。
37.进风主管6内靠近风管5的位置安装有防火阀65。防火阀65与第一进风管61中间安装有止回阀64。止回阀64和防火阀65之间设置有固定在进风主管6的侧壁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66。第二温度传感器66与中控系统10电连接。综合管廊1的防火分区2内均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与中控系统10电连接。
38.综合管廊1上方位于风管5一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与综合管廊1内部连通的排风管7,排风管7安装有排风风机。排风风机与中控系统10电连接。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地下综合管廊通风系统的实施原理为:进风主管6用于向综合管廊1内进风,排风管7用于向外界排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66反馈给中控系统10的进风主管6内的温度判断由风管5进入综合管廊1的空气的温度是否符合设计的温度范围要求。
40.夏季时,第一进风管61进入的空气的温度高,为了避免高温空气进入综合管廊1后遇冷出现凝露,第二进风管62向进风主管6内输送冷风与第一进风管61输送的热风混合,并利用进风风机63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66反馈的温度调节第一进风管61和第二进风管62的进风量。
41.冬季时,第一进风管61进入的空气的温度低,第二进风管62进入的空气的温度高,综合管廊1内的空气的温度高于第一进风管61进入的空气的温度,同样通过调节第一进风管61和第二进风管62的进风量来调节混合后的进入综合管廊1内的空气的温度。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